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旅居當地的鋼琴家巫漪麗,4月20日晚在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出席音樂會時暈倒,急送醫院後宣告不治,享年89歲。

據報道,巫漪麗在音樂會的下半場開始冒冷汗感到不適,走向廁所途中體力不支暈倒。工作人員馬上將她送往中央醫院,但於當晚22時宣告不治。巫漪麗在新加坡沒有家屬,新加坡音樂家協會將為她操辦後事。

巫漪麗被尊稱為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她是著名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及首演者。

作為《梁祝》首位鋼琴伴奏的編寫者與首演者,可以說,巫漪麗用自己的大半生,通過琴鍵傾訴了這個中國最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一曲《梁祝》猶如一泓蜿蜒的清泉,從巫漪麗的指尖汩汩湧出,穿過叢林,沾溼草葉,伴著鳥鳴,映照彩虹,流淌著,迴旋著,最終生出翅膀,羽化成蝶,翩然而盡情地為靈魂而舞。

她的音樂,為何有這麼大的魔力?時至今日,讓我們回味過去,緬懷故人。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音樂與她,是與生俱來的默契

在新加坡,巫漪麗獨自一人生活,租住一個單間,和房東一家人同住一個屋簷下。她以教琴為生,但為了有充足時間練琴,沒有為了掙錢收很多學生。

她的生活過得並不寬裕,一簞食、一瓢飲,便是她的日常。

滿頭華髮、背略傴僂、步履蹣跚,巫漪麗常稱自己為“獨行俠”。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巫漪麗6歲開始學琴,屢屢獲得兒童鋼琴比賽大獎

巫漪麗出身名門望族,外公李雲書是上海商會會長,曾資助孫中山辛亥革命;父親是一流的建築師,母親也接受過新式教育。從小對音樂流露出濃厚的興趣,6歲便開始學琴,18歲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和上海交響樂團合作,一曲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轟動全場,從此成為上海灘奪目的鋼琴演奏家。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師從“鋼琴之王”李斯特再傳弟子梅百器,是梅百器唯一一個兒童學生,當時巫漪麗不到10歲,中國老一輩鋼琴家吳樂懿、朱工一、周廣仁、傅聰是她的同門。

24歲離開上海交響樂團加入北京中央樂團,北京濃厚的氣氛和寬廣的平臺,讓她年紀輕輕就成為“三名三高”,(名演奏家、名作家、名教授;高工資、高待遇、高職位)。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北京中央樂團合影(前排左三巫漪麗)

32歲時,巫漪麗被評為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在此期間,她開始在全國巡迴演出,除了西藏,各個省份幾乎全都去過。

那個年代,音樂鑑賞對於大眾而言,尚處於啟蒙階段,甚至很少有人認得鋼琴。

巫漪麗回憶道:“一次在重慶演出時,鋼琴放在舞臺中間,結果有人跑來問,那個黑櫃櫃是幹什麼的?我們就把琴蓋打開,露出琴鍵,給當地人講鋼琴怎麼發出聲音來。”

此外,她還多次代表中國到波蘭、丹麥、印尼、緬甸等國演出,或為訪問中國的外國領導人演奏。

1954年,印度時任總理尼赫魯訪華,巫漪麗擔任歡迎儀式的鋼琴伴奏。因天氣嚴寒,巫漪麗的雙手“凍成了胡蘿蔔顏色”,手指凍僵不能屈伸,無法連續彈出So Fa Me Re Do,只得用拳頭劃過琴鍵。

現在回想,巫漪麗笑談:“我可沒學過用拳頭‘劃’琴,這都是急中生智。

儘管年少成名,風光一時無兩,但巫漪麗依舊謙遜。

曾受到周恩來接見,被譽為“中國最好的鋼琴伴奏”,對於這個頭銜,她笑稱:“那只是在一段時間之內的事,而且我只能說是‘最好的鋼琴伴奏之一’吧。”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風華正茂的巫漪麗

“西洋樂器中國情”

《梁祝》是中國樂曲中的經典。而巫漪麗就是《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

1959年,社會各界積極為國慶10週年獻禮,各地的文藝活動也蓬勃開展。

彼時,人們對《梁祝》音樂作品的期待度很高。但當時還沒有《梁祝》鋼琴伴奏,巫漪麗便找來總譜,“閉關”三天三夜,創作出《梁祝》鋼琴伴奏,並將它從紙上搬到舞臺上,成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鋼琴部分的首創者和首演者。

“我對《梁祝》的改編,是一箇中西音樂表達手法相糅合的過程,外國聽眾對它的接受度也很高。世界範圍內最知名的中國樂曲,《梁祝》應該算一個。它的旋律確實非常觸動人心。”巫漪麗對這曲經典有很深的感情。

巫漪麗是“學貫中西”的人。她一直記得當年她的領導曾教導她,“要在中國作品上多下功夫,要‘西洋樂器中國情’。”

“像我這個年紀的演奏家,學‘洋’的比較多。”然而巫漪麗既接受過傳統教育,也接受過西式教育。“我對中國文學還不是太生疏,古典詩詞也知道一點,名小說我也讀過一些。我現在讀書,也是中、英文書都讀。”

中國古代文人中,巫漪麗最愛辛棄疾和杜甫,喜歡他們的“豪放胸懷和家國情懷”。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巫漪麗還編過一些廣東音樂鋼琴曲,其中廣為流傳的,就有《娛樂昇平》。

《娛樂昇平》是廣東人過年時演奏的曲子。巫漪麗改編的《娛樂昇平》保留了它的原汁原味,它的熱氣騰騰。歡快、跳躍、緊湊的旋律非常有感染力,琴鍵上,巫漪麗上下翻飛的手指,就像一個扎著兩根羊角辮的小女孩,在車馬喧譁中一蹦一跳地朝前跑,跑向大紅燈籠,跑向大胖元宵。

“廣東音樂很好聽。它的節奏性很強,重音也有特色。其他樂曲的重音很多都在第一拍,但廣東音樂不是,它更富於變化。”

巫漪麗對廣東音樂的情有獨鍾也許並不完全出於審美旨趣。

她的祖籍在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她的祖父早年移民美國,葉落也未歸根。她的父輩也從未去過故鄉。到她這一代,已與故鄉徹底“失聯”。

但是,在朋友和龍川縣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巫漪麗還是輾轉回到了故鄉。“我沒想到有生之年能回到故鄉,我是我們家三代人中第一個回去的。那一天是2017年4月18日。”巫漪麗動情地說。

在新加坡當鋼琴啟蒙老師

1981年,巫漪麗赴美國進修。她少年時的恩師梅百器是“鋼琴之王”李斯特的再傳弟子,彼時來到美國,她依然跟隨李斯特學派的老師,潛心深造,收穫良多。

1993年,巫漪麗在舊金山與中國著名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同臺演出。演出結束後,一位新加坡觀眾要求認識巫漪麗,並輾轉與她相見。“我們聊得很投機。她對中國樂曲,包括中國歷史都很熟悉。”巫漪麗說。而這位觀眾,就是新加坡女高音聲樂家蘇燕卿。

作為聲樂家,蘇燕卿非常欣賞巫漪麗的鋼琴伴奏水準。她邀請巫漪麗到新加坡教授鋼琴。

“當時我在美國學習到一套新教學法,它要求給聽者一種‘視像’,即用音樂營造出畫面感。我願意將這種教學法付諸實踐。於是我答應了蘇女士的邀請,就這樣去了新加坡。”巫漪麗說。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在新加坡,巫漪麗是很多人的鋼琴啟蒙老師。巫漪麗主張,指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不是重點,音樂的重點是人,琴聲便是表達情感、與世界交流的語言,彈琴就要“彈出曲子想要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巫漪麗最欣賞的鋼琴家是阿根廷女鋼琴家馬爾塔·阿格里齊,因為“她的演奏非常有感染力,情感豐沛細膩”。

巫漪麗愛給學生講故事,講音樂家的故事,講樂曲背後的故事,講自己演出的故事,從而增強學生對鋼琴的興趣及理解力。生動有趣、寓教於樂也逐漸成為她的教學風格。

她還“發明”出一套“進化論”來引導學生。

“學生剛開始彈琴的時候,我說他彈得像大象——大象的腿粗粗的,走得很慢也很沉重;接下去呢,學生彈得有進步,我會說,不錯,現在彈得像黃狗;再繼續練,可以‘進化’成公雞;直到最後變成小鳥,輕盈了,靈動了,能飛了。”巫漪麗說。

巫漪麗還有很多老年學生,年紀最大的90歲。“誰說老年人不能學鋼琴?什麼年紀學習鋼琴都不晚。人不會因年老而手指不靈活,手指都是越用越靈活。”巫漪麗的學生裡,老年人學琴熱情更高。“他們喜歡鋼琴很久了,但年輕時沒有機會學,所以現在很珍惜學琴的機會。”

在新加坡,鋼琴證書在升學時可以加分,鋼琴教育存在功利化現象。作為聲名在外的鋼琴教師,巫漪麗卻不跟這股風。“為了考級,所要準備的東西太狹窄。學生翻來覆去只彈那麼幾首曲子,而自身的能力卻不會怎麼發展。音樂應該是寬廣的。”

巫漪麗在新加坡教琴至今,已有20多年光陰。她培養了數十位學生,也與很多學生、家長成為好友。

“對待學生,我把自己放在和他平等的位置上。我也許不是一位良師,但我也要努力成為學生的益友。”巫漪麗說。

“大師”風潮再起

巫漪麗愛學生,學生也愛巫漪麗。

有一位學生很欣賞巫漪麗彈奏的鋼琴曲,便問她是否有專輯。巫漪麗回答說,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機會出專輯。這位學生家境富有,便表示願意資助巫漪麗錄製、出版專輯。

巫漪麗行動起來。幾經尋找,她最終找到國際知名錄音師楊四平合作。

楊四平揹著一百多斤重的錄音設備,從廣西跑到新加坡,來給巫漪麗錄音。他們的合作很順利,不到一週時間便錄完了一張專輯。楊四平又將母帶拿回中國唱片廣東公司。2008年,廣東松竹梅影音(國際製品)有限公司出版了這張專輯,專輯名叫《一代大師》。

這是巫漪麗的第一張專輯,那年,她77歲。專輯甫一面世,即引起業內外如潮好評。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77歲時,巫漪麗出版第一張專輯《一代大師》

巫漪麗回憶道:“唱片公司對我說,能夠彈奏中國樂曲作品的人中,你是一代大師。這個我不敢當。說我是新中國培養出的第一代鋼琴家,倒算是符合事實。但我算不算‘大師’,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標準。”

5年後,82歲的巫漪麗出版了第二張專輯《一代大師II》。“大師”再出,風潮又起。這張專輯獲2013年度十大發燒唱片獎,巫漪麗榮膺年度音樂藝術成就獎。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82歲時,巫漪麗出版第二張專輯《一代大師II》

耄耋之年錄製的這兩張專輯,像是巫漪麗對自己一生鋼琴路的遙望和紀念,亦像是對師友過往殷殷教誨的回答。

她選錄《松花江上》《平湖秋月》《娛樂昇平》,踐行當年領導教誨的“西洋樂器中國情”。

她選錄舒伯特名曲《鱒魚五重奏》,以此懷念她的師兄、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朱工一。朱工一在病中聽她彈完《鱒魚五重奏》後對她說:“你不能單純教學,你要繼續演奏,在演奏中才能真正釋放你對音樂的感情和見解。”

時隔多年,她再次彈起這首名曲,全部情感盡注指尖。

“這種聲音鮮活而純淨,每一個音符都像裹著芬芳的露珠在荷葉上跳動……”錄音師楊四平這樣評價她的專輯。

從此天堂奏響《梁祝》,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離世,出身望族18歲登上蘭心大劇院

“希望我的巔峰在未來”

巫漪麗不喜歡別人問她的歲數。別人問到,她就回答——“古來稀”。

巫漪麗的日常生活在同齡人中確實稀見。她每天都要練琴、教琴、讀書、寫信、聽新聞,有演出邀約時,還要提早為演出做準備。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處於‘半退休’狀態”。

而這每一件事,都是她認為必須做的。

她讀書,主要是讀音樂和保健方面的書,既養心又養身;

她寫信,是給國內的親人和老朋友寫,這既是她與親朋交往之所需,也是為了保持自己的中文水平;

她聽新聞,下午一點和晚上十點各聽一次,因為“現在的世界變化太大,應該活到老學到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那架鋼琴。

巫漪麗在新加坡租房生活,房間不大,鋼琴放在客廳。“我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很低,只希望有一個能讓我保持彈鋼琴的環境。”巫漪麗在感到孤獨時,會“彈一些憂鬱的曲子”排解。

有時,巫漪麗也去看畫展,聽音樂會。對巫漪麗而言,繪畫、文學等都能拓展自己的生命體驗,豐富自己的音樂內涵,甚至讓創作靈感“找上門”。

此外,巫漪麗口中還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整理。她正在整理幾十年來學過、彈過、愛過、念過的那些琴譜、隨手寫下的旋律,以及其他鋼琴演奏家的專輯作品。“整理好了,我希望自己能彈奏出來。”她說。

採訪臨近結束時,巫漪麗即興彈奏了一段鋼琴曲。黑白琴鍵上飛舞的雙手,青筋盤虯,但五指依然修長。

“我彈了一輩子鋼琴,到了這個年紀,應該說比較得心應手。但是離‘最高水平’還差著距離。我希望我的巔峰在未來。”這位老藝術家說。

巫漪麗曾說,“彈鋼琴就不孤獨了。”從此,天堂奏響《梁祝》。

作者:記者 李晨琰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唐聞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