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管嬰胚胎移植後無需臥床

懷孕 試管嬰兒 便祕 孕產 央廣網 2017-04-07

研究表明,胚胎移植後臥床休息時間的長短對妊娠率並無影響,長時間臥床反而會影響胚胎著床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劉見橋教授

“好不容易懷上了,千萬別亂走動,免得寶寶掉了……”很多選擇做試管嬰兒的準媽媽在胚胎移植後,都會想當然地以為,必須臥床休息,儘可能減少活動。因此,大多數患者會在胚胎移植後臥床休息3~5天,有的甚至靜臥兩個星期。然而,事實恰恰相反,一分鐘都不需要。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劉見橋教授認為,胚胎移植後臥床休息的時間長短對妊娠率並無影響,相反,移植後小心翼翼地臥床靜養所造成的心理負擔更不利於胚胎著床,而且,長時間臥床還會影響血液循環,增加尿路感染、便祕的發生率,反而會影響胚胎著床。他提醒,胚胎移植後可正常生活、避免劇烈運動即可。

早期觀點:胚胎移植後仰臥位 可降低胚胎“滑落”風險

“在試管嬰兒技術的發展早期,的確是建議患者在胚胎移植術後臥床休息、限制日常活動的。”劉見橋說,那時候是建議患者至少臥床休息24小時,理由是減少日常活動、採取仰臥的體位可降低胚胎由於重力原因排出體外的風險。

直到1988年,才有學者提出,胚胎移植後須臥床休息在解剖學上沒有理論依據。他們認為,在膀胱未充盈的情況下,前屈的子宮在人體直立位置時,幾乎是處於水平位的,胚胎並不會因為重力的原因排出體外。因此,直立位與仰臥位相比,並沒有什麼區別。

隨著試管嬰兒的快速發展,更多的研究人員開始探討移植術後臥床休息甚至限制日常活動的必要性。

對比研究:移植後臥床時間的長短並不影響妊娠率

此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胚胎移植後臥床休息時間的長短,並不影響試管嬰兒的妊娠率。

早在1993年的一項研究結果就已顯示,胚胎移植術後臥床休息24小時,跟臥床休息1小時的患者相比,妊娠率和流產率都沒有顯著區別。

那移植後臥床休息1小時是否有必要呢?2005年的一項臨床研究,將移植後立即走動與移植後臥床休息1小時的結果進行了比較。研究中,部分患者移植後臥床休息一個小時,部分患者移植後即正常行走離開生殖中心。結果顯示,未臥床組的妊娠率反而稍高於臥床休息組。“當然,這種升高是沒有達到統計學差異的,也就是沒有臨床意義”。

那移植後臥床休息10~30分鐘是否有必要呢?2013年的一項研究,將移植後立即走動與移植後臥床休息10~30分鐘之後才走動的結果進行比較,結果顯示,接受胚胎移植手術後的患者,臥床休息10~15分鐘者的胚胎種植率、活產率並不優於未臥床組。其他研究也顯示,與未臥床相比較,臥床休息30分鐘也並沒有提高妊娠率。

“這些結果充分說明了胚胎移植術後過分關注臥床休息,其實是不必要的。”劉見橋認為,在接受胚胎移植術後沒有必要臥床休息,只要患者沒有感覺到身體不適,可立即離開生殖中心。

臥床弊端:長時間臥床反而不利於胚胎著床

“還有的患者害怕胚胎‘滑落’,移植手術後,自己在床上躺一兩個星期,這不僅沒有必要,而且還有害。”劉見橋提醒,胚胎移植後長時間的臥床休息,至少有三大弊端。

第一,長時間的臥床靜養所帶來的心理負擔,不利於胚胎著床。

劉見橋介紹,試管嬰兒治療前的心理狀態對治療結局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心理支持對提高試管嬰兒成功率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很多不孕患者求醫多年,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都會加重,如果長時間處於應激狀態下,會導致患者焦慮、緊張、神經內分泌調節失常,最終也會影響妊娠結局。而研究顯示,移植後長時間臥床休息,會限制日常的活動,影響工作及加重心理負擔,導致患者緊張不安,最終反而會影響妊娠結局。

第二,長時間臥床會影響宮腔血液灌注。

研究表明,胚胎移植後臥床休息時間過長,不利於子宮血液循環,影響宮腔血液灌注,進而可能影響胚胎的著床。而且,移植後長時間臥床以及強迫性仰臥體位,會造成患者背部肌肉疲勞過度,會導致患者不舒適感明顯,如腰痠、頭暈等。

第三,容易增加尿路感染、便祕發生率,容易引發下肢靜脈栓塞。

劉見橋分析說,患者因為臥床休息,膀胱充盈也不願意起床,容易導致膀胱收縮無力,造成尿瀦留,同時也會導致腸蠕動減慢。因此,長時間臥床,泌尿系感染及便祕的發生率會增加,而且還有可能引發下肢靜脈栓塞。

專家提醒:胚胎移植後只需避免劇烈運動即可

“胚胎與子宮內膜的關係,就好比種子與土壤的關係。” 劉見橋提醒,胚胎要成功著床,優良的胚胎和準備充分的子宮內膜環境,缺一不可。胚胎移植後臥床休息,對改善子宮內膜環境並無作用。

胚胎移植後正確的做法到底是什麼呢?

劉見橋說,只需正常生活,避免劇烈運動即可。因為在胚胎移植後繼續保證正常的日常生活,可減輕心理壓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而且更有助於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改善內分泌環境和免疫功能。(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何於夏、白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