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

簡單的聊天其實暗含深意

“嫂子,我懷孕, 這可怎麼辦呀?”小姑子在微信上發來一條消息,同時還附上一個雙槓驗孕棒的照片,我立即回答:“告訴我老公”

我看到之後,腦子裡想到的是:還能有性生活,看來她和老公是離不了了。於是又直接問她:“你們有性生活,日子應該還好吧。”

她大概描述了一下為什麼意外懷孕,我當時想,既然你內心已經有答案了,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呢?

我於是又回覆一句:“告訴你老公就好了。”

她回覆我:“說了,他說明天請假陪我去醫院。”併發來幾個哭泣的表情

看到那幾個哭泣表情,我有些狐疑,是因為老公的回覆不滿,還是她自己想留?

我問她:“你想生嗎?

她回:“不能生呀“

我又回:“那他(她老公)說得沒錯呀。“

她告訴我:“就是不論藥流還是人流手術,都會很疼。“

此時我明白了,她是想來找安慰的。於是我直接回復:“全麻“

她又回覆我:“既然來了,也是緣分,我卻不能流,用麻藥了記憶力就不行了。“

看到她這樣糾結,我又直接回:“你可以生。“

她接著說:“不行呀,養不活,三個孩子怎麼都養不活的,壓力太大“

最後我說:“那就好好照顧自己,去流產吧。”

她回答:“只能這樣。

這是一段很普通的對話,但卻隱含了很多的內容。我事後才慢慢的清晰起來,她之所以告訴我她懷孕了,是因為她想告訴我:“請讓媽媽早點回家。“而這個媽媽就是我的婆婆。

夜晚,我將此事問我老公:“你妹妹,為什麼要把懷孕的事情告訴我?她之前和老公鬧離婚的事情那麼大,而且是硬離不可的情況,現在懷孕這個事情告訴我這個不是特別親的嫂子,不很奇怪嗎?”

老公回答:“讓我媽快點回家。”

我頓時語塞,停了一會之後說:”還是你瞭解你家的人。“

暑假期間我將老大送回老家,所以原訂計劃是在暑假結束前十幾天回來,我媽把孩子送回來,再讓我婆婆回老家去十幾天左右。這意外到來懷孕的事情,似乎要有變化。

也許我是最終知道他們安排的人,只不過他們用一種比較隱匿的方式讓我不得不接受這一切的安排。

"

簡單的聊天其實暗含深意

“嫂子,我懷孕, 這可怎麼辦呀?”小姑子在微信上發來一條消息,同時還附上一個雙槓驗孕棒的照片,我立即回答:“告訴我老公”

我看到之後,腦子裡想到的是:還能有性生活,看來她和老公是離不了了。於是又直接問她:“你們有性生活,日子應該還好吧。”

她大概描述了一下為什麼意外懷孕,我當時想,既然你內心已經有答案了,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呢?

我於是又回覆一句:“告訴你老公就好了。”

她回覆我:“說了,他說明天請假陪我去醫院。”併發來幾個哭泣的表情

看到那幾個哭泣表情,我有些狐疑,是因為老公的回覆不滿,還是她自己想留?

我問她:“你想生嗎?

她回:“不能生呀“

我又回:“那他(她老公)說得沒錯呀。“

她告訴我:“就是不論藥流還是人流手術,都會很疼。“

此時我明白了,她是想來找安慰的。於是我直接回復:“全麻“

她又回覆我:“既然來了,也是緣分,我卻不能流,用麻藥了記憶力就不行了。“

看到她這樣糾結,我又直接回:“你可以生。“

她接著說:“不行呀,養不活,三個孩子怎麼都養不活的,壓力太大“

最後我說:“那就好好照顧自己,去流產吧。”

她回答:“只能這樣。

這是一段很普通的對話,但卻隱含了很多的內容。我事後才慢慢的清晰起來,她之所以告訴我她懷孕了,是因為她想告訴我:“請讓媽媽早點回家。“而這個媽媽就是我的婆婆。

夜晚,我將此事問我老公:“你妹妹,為什麼要把懷孕的事情告訴我?她之前和老公鬧離婚的事情那麼大,而且是硬離不可的情況,現在懷孕這個事情告訴我這個不是特別親的嫂子,不很奇怪嗎?”

老公回答:“讓我媽快點回家。”

我頓時語塞,停了一會之後說:”還是你瞭解你家的人。“

暑假期間我將老大送回老家,所以原訂計劃是在暑假結束前十幾天回來,我媽把孩子送回來,再讓我婆婆回老家去十幾天左右。這意外到來懷孕的事情,似乎要有變化。

也許我是最終知道他們安排的人,只不過他們用一種比較隱匿的方式讓我不得不接受這一切的安排。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為什麼小姑子不直接說,讓婆婆早點回去,而是通過她害怕流產,會疼這件事情來希望讓我主動說出那我讓婆婆早點回去?

因為她有“討好型人格”的特點。

她的老公是父母看上的,父母很喜歡這個女婿,起初她自己一直不滿,不願意。但是她老公贏得了她所有家人的喜歡,因為這個準女婿孝順、勤勞、踏實。但他欠缺小姑子想要浪漫、有情趣、懂得女孩心思。最終她自己勉強接受了這個老公。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了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人或事物。人們無法“表裡一致”的表達自己的內心需要,討好以犧牲自我價值為代價,它否定我們的核心需要與自尊,並傳遞給人們這樣的信息:我是不重要的。

因為如果忤逆父母的意思,父母就覺得她是不懂事,不聽話,父母幫你挑的選的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你再反對,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

討好型的人格內心的讀白是: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愛”

“我應該永遠對別人和顏悅色”

“我決不能讓別人生氣”

“這全是我的錯”

討好型的人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即便自己感覺不好,也會對別人的和顏悅色。常常一邊掩藏自己緊咬的牙齒,一邊說出令人信服的謊言。

所以她沒有“表裡一致”的和我表達她想讓我早點安排婆婆回去,因為她害怕,她想要媽媽在身邊。她繞個大彎來表達,希望我能有所領悟。

很遺憾,我當時沒有領悟到,因為我認為她已經成家,並且老公在身邊,而且也有公婆,並且流產這個事情並不像生孩子那樣複雜,恢復也會很快,作為一個成年人完全是有能力處理的。更何況婆婆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醫學常識也知道的很少。

我認為此時此刻她應該第一時間求助身邊可以立即幫助到她的人,而不是聯繫我們,並打破我們這邊的計劃,畢竟她的臨時改變計劃,會造成我們這邊整個暑假期間計劃的調整,例如我媽媽那邊工作的安排、我的孩子的暑假興趣班的安排,以及我這邊工作時間的安排等等。

雖然解決方案都可以調整,但是這明顯使我很不悅,但她向我表達的這種隱形的攻擊性,我還不能迴應她。

因為她讓自己處於一種弱勢狀態,用這種弱勢姿態讓我無法去表達我的不悅與憤怒,這使得我像個不明事理的人。

但實際她在表達自己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的行為要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因為她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所有的人都要需要圍繞著她改變計劃。

她也讓我體驗到了她口欲的人格水平,她與老公鬧離婚期間,不斷的將父母、姐妹扯進來,哭鬧以及咒罵老公等。

口欲期的孩子依賴父母,服從權威,不敢反抗也不會有怨言,前提是能保證他們慾望的滿足,即“吃”。而成人的人格如果卡在口欲期,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愛,口欲期固結的孩子長大之後難能有愛別人的能力。為了近乎掠奪性地取得儲備,他們對待他人的基本方式是敵對、抗拒,而這種敵對,由於他們內心未能完成的成長過程,不是以成熟個體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是“咬”(如口出惡言)和“哭”(如自怨自艾),還包括一些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

她在向父母表達憤怒,因為老公是父母安排的,她想通過離婚來反抗父母,但是父母是堅決不同意的,我婆婆說:“如果你離婚再嫁,就永遠不要再想進這個家門。”

她潛意識裡並不是真的要離婚,而是要反抗父母,在向父母索愛。這兩年婆婆來到我們的城市協助照顧孫子孫女,與她之間走動的少了,她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少了。於是她潛意識裡是期望整出一些事情來索愛,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而公婆更是把控著她,她的婚姻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參合進去,去和她的公婆辯論,討好女婿,數落自己的女兒不好,等等。他們潛意識裡是不期望這個女兒真正的長大的。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與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就像小姑子一樣,在公婆那裡其實從來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你順愛就是我要的女兒,你逆反就是我們不認可的。她的這種討好型人格的習得都是源於她的父母。

"

簡單的聊天其實暗含深意

“嫂子,我懷孕, 這可怎麼辦呀?”小姑子在微信上發來一條消息,同時還附上一個雙槓驗孕棒的照片,我立即回答:“告訴我老公”

我看到之後,腦子裡想到的是:還能有性生活,看來她和老公是離不了了。於是又直接問她:“你們有性生活,日子應該還好吧。”

她大概描述了一下為什麼意外懷孕,我當時想,既然你內心已經有答案了,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呢?

我於是又回覆一句:“告訴你老公就好了。”

她回覆我:“說了,他說明天請假陪我去醫院。”併發來幾個哭泣的表情

看到那幾個哭泣表情,我有些狐疑,是因為老公的回覆不滿,還是她自己想留?

我問她:“你想生嗎?

她回:“不能生呀“

我又回:“那他(她老公)說得沒錯呀。“

她告訴我:“就是不論藥流還是人流手術,都會很疼。“

此時我明白了,她是想來找安慰的。於是我直接回復:“全麻“

她又回覆我:“既然來了,也是緣分,我卻不能流,用麻藥了記憶力就不行了。“

看到她這樣糾結,我又直接回:“你可以生。“

她接著說:“不行呀,養不活,三個孩子怎麼都養不活的,壓力太大“

最後我說:“那就好好照顧自己,去流產吧。”

她回答:“只能這樣。

這是一段很普通的對話,但卻隱含了很多的內容。我事後才慢慢的清晰起來,她之所以告訴我她懷孕了,是因為她想告訴我:“請讓媽媽早點回家。“而這個媽媽就是我的婆婆。

夜晚,我將此事問我老公:“你妹妹,為什麼要把懷孕的事情告訴我?她之前和老公鬧離婚的事情那麼大,而且是硬離不可的情況,現在懷孕這個事情告訴我這個不是特別親的嫂子,不很奇怪嗎?”

老公回答:“讓我媽快點回家。”

我頓時語塞,停了一會之後說:”還是你瞭解你家的人。“

暑假期間我將老大送回老家,所以原訂計劃是在暑假結束前十幾天回來,我媽把孩子送回來,再讓我婆婆回老家去十幾天左右。這意外到來懷孕的事情,似乎要有變化。

也許我是最終知道他們安排的人,只不過他們用一種比較隱匿的方式讓我不得不接受這一切的安排。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為什麼小姑子不直接說,讓婆婆早點回去,而是通過她害怕流產,會疼這件事情來希望讓我主動說出那我讓婆婆早點回去?

因為她有“討好型人格”的特點。

她的老公是父母看上的,父母很喜歡這個女婿,起初她自己一直不滿,不願意。但是她老公贏得了她所有家人的喜歡,因為這個準女婿孝順、勤勞、踏實。但他欠缺小姑子想要浪漫、有情趣、懂得女孩心思。最終她自己勉強接受了這個老公。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了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人或事物。人們無法“表裡一致”的表達自己的內心需要,討好以犧牲自我價值為代價,它否定我們的核心需要與自尊,並傳遞給人們這樣的信息:我是不重要的。

因為如果忤逆父母的意思,父母就覺得她是不懂事,不聽話,父母幫你挑的選的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你再反對,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

討好型的人格內心的讀白是: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愛”

“我應該永遠對別人和顏悅色”

“我決不能讓別人生氣”

“這全是我的錯”

討好型的人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即便自己感覺不好,也會對別人的和顏悅色。常常一邊掩藏自己緊咬的牙齒,一邊說出令人信服的謊言。

所以她沒有“表裡一致”的和我表達她想讓我早點安排婆婆回去,因為她害怕,她想要媽媽在身邊。她繞個大彎來表達,希望我能有所領悟。

很遺憾,我當時沒有領悟到,因為我認為她已經成家,並且老公在身邊,而且也有公婆,並且流產這個事情並不像生孩子那樣複雜,恢復也會很快,作為一個成年人完全是有能力處理的。更何況婆婆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醫學常識也知道的很少。

我認為此時此刻她應該第一時間求助身邊可以立即幫助到她的人,而不是聯繫我們,並打破我們這邊的計劃,畢竟她的臨時改變計劃,會造成我們這邊整個暑假期間計劃的調整,例如我媽媽那邊工作的安排、我的孩子的暑假興趣班的安排,以及我這邊工作時間的安排等等。

雖然解決方案都可以調整,但是這明顯使我很不悅,但她向我表達的這種隱形的攻擊性,我還不能迴應她。

因為她讓自己處於一種弱勢狀態,用這種弱勢姿態讓我無法去表達我的不悅與憤怒,這使得我像個不明事理的人。

但實際她在表達自己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的行為要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因為她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所有的人都要需要圍繞著她改變計劃。

她也讓我體驗到了她口欲的人格水平,她與老公鬧離婚期間,不斷的將父母、姐妹扯進來,哭鬧以及咒罵老公等。

口欲期的孩子依賴父母,服從權威,不敢反抗也不會有怨言,前提是能保證他們慾望的滿足,即“吃”。而成人的人格如果卡在口欲期,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愛,口欲期固結的孩子長大之後難能有愛別人的能力。為了近乎掠奪性地取得儲備,他們對待他人的基本方式是敵對、抗拒,而這種敵對,由於他們內心未能完成的成長過程,不是以成熟個體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是“咬”(如口出惡言)和“哭”(如自怨自艾),還包括一些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

她在向父母表達憤怒,因為老公是父母安排的,她想通過離婚來反抗父母,但是父母是堅決不同意的,我婆婆說:“如果你離婚再嫁,就永遠不要再想進這個家門。”

她潛意識裡並不是真的要離婚,而是要反抗父母,在向父母索愛。這兩年婆婆來到我們的城市協助照顧孫子孫女,與她之間走動的少了,她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少了。於是她潛意識裡是期望整出一些事情來索愛,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而公婆更是把控著她,她的婚姻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參合進去,去和她的公婆辯論,討好女婿,數落自己的女兒不好,等等。他們潛意識裡是不期望這個女兒真正的長大的。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與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就像小姑子一樣,在公婆那裡其實從來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你順愛就是我要的女兒,你逆反就是我們不認可的。她的這種討好型人格的習得都是源於她的父母。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婆婆在與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有一個習慣。她總是在中午的時候,獨自將前一夜的剩菜吃完,桌上炒好的新鮮菜很少吃。

我經常和她說,剩菜少吃,有致癌物,對身體不好,但她會和我說:“這不吃有點浪費,裡面還有肉呢。”我能夠理解從窮苦日子過來的人,養成不浪費的習慣。

於是我告訴她:“長期吃隔夜剩菜會造成癌症,最終可能需要花在治療上的錢更多,這不是更浪費嗎?所以頭一天的菜我們都儘量吃完,或者是做少一點。”

並且我會不斷的催促她吃新鮮的菜,但她往往很少動筷子,把好的都留給我們吃,自己吃的少。並且她常伴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吃得不多的,吃的少的。”

我也無法肯定她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因為偶爾有時候,我見到她自己喜歡吃的菜的時候,她會多吃一點。這足以證明並不是如她說言。

婆婆就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在討好兒子媳婦,證明自己其實有價值,很好養,她內心很害怕自己如果吃的太多,不照顧到我們的感受的話,我們會嫌棄她。

這種被動的攻擊使我很難受,這讓我會體會到的是如果我不去覺察,不去體諒她內心的情緒需要,就說明我不是個好媳婦。這讓我也很累。

在婆婆老家,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往往是被人嫌棄的,記得當初剛結婚的時候,我去見老公的爺爺奶奶,已經九十歲了,當時不知何原因,從婆婆那裡聽到一句話是:老了老了,都是吃乾飯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與我長時間接受的思想觀念很不同,我外婆那時還在,她老人家享受的就是極好的天倫之樂,以及子女們的孝順。

我曾經問過我婆婆,如果你老了,你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

她回答:如果我老了,你們願意養的話,給點錢養就養,如果不願意,不養,那就讓我們自己死了就好了,反正你們自己養好自己的孩子就行。我們反正已經是要老死的人。

婆婆的討好,總會使我感覺到不舒服,在中國的傳統裡,孝道是很重要的,如果真如她說的,我們不再去管她,那我內心也過不去。她期望我們去照顧老了的她,但她內心又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而這種不配擁有想法讓我們也處理尷尬的境地,她似乎在說:我對你們這麼好,你們怎麼可以不對我好?

"

簡單的聊天其實暗含深意

“嫂子,我懷孕, 這可怎麼辦呀?”小姑子在微信上發來一條消息,同時還附上一個雙槓驗孕棒的照片,我立即回答:“告訴我老公”

我看到之後,腦子裡想到的是:還能有性生活,看來她和老公是離不了了。於是又直接問她:“你們有性生活,日子應該還好吧。”

她大概描述了一下為什麼意外懷孕,我當時想,既然你內心已經有答案了,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呢?

我於是又回覆一句:“告訴你老公就好了。”

她回覆我:“說了,他說明天請假陪我去醫院。”併發來幾個哭泣的表情

看到那幾個哭泣表情,我有些狐疑,是因為老公的回覆不滿,還是她自己想留?

我問她:“你想生嗎?

她回:“不能生呀“

我又回:“那他(她老公)說得沒錯呀。“

她告訴我:“就是不論藥流還是人流手術,都會很疼。“

此時我明白了,她是想來找安慰的。於是我直接回復:“全麻“

她又回覆我:“既然來了,也是緣分,我卻不能流,用麻藥了記憶力就不行了。“

看到她這樣糾結,我又直接回:“你可以生。“

她接著說:“不行呀,養不活,三個孩子怎麼都養不活的,壓力太大“

最後我說:“那就好好照顧自己,去流產吧。”

她回答:“只能這樣。

這是一段很普通的對話,但卻隱含了很多的內容。我事後才慢慢的清晰起來,她之所以告訴我她懷孕了,是因為她想告訴我:“請讓媽媽早點回家。“而這個媽媽就是我的婆婆。

夜晚,我將此事問我老公:“你妹妹,為什麼要把懷孕的事情告訴我?她之前和老公鬧離婚的事情那麼大,而且是硬離不可的情況,現在懷孕這個事情告訴我這個不是特別親的嫂子,不很奇怪嗎?”

老公回答:“讓我媽快點回家。”

我頓時語塞,停了一會之後說:”還是你瞭解你家的人。“

暑假期間我將老大送回老家,所以原訂計劃是在暑假結束前十幾天回來,我媽把孩子送回來,再讓我婆婆回老家去十幾天左右。這意外到來懷孕的事情,似乎要有變化。

也許我是最終知道他們安排的人,只不過他們用一種比較隱匿的方式讓我不得不接受這一切的安排。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為什麼小姑子不直接說,讓婆婆早點回去,而是通過她害怕流產,會疼這件事情來希望讓我主動說出那我讓婆婆早點回去?

因為她有“討好型人格”的特點。

她的老公是父母看上的,父母很喜歡這個女婿,起初她自己一直不滿,不願意。但是她老公贏得了她所有家人的喜歡,因為這個準女婿孝順、勤勞、踏實。但他欠缺小姑子想要浪漫、有情趣、懂得女孩心思。最終她自己勉強接受了這個老公。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了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人或事物。人們無法“表裡一致”的表達自己的內心需要,討好以犧牲自我價值為代價,它否定我們的核心需要與自尊,並傳遞給人們這樣的信息:我是不重要的。

因為如果忤逆父母的意思,父母就覺得她是不懂事,不聽話,父母幫你挑的選的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你再反對,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

討好型的人格內心的讀白是: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愛”

“我應該永遠對別人和顏悅色”

“我決不能讓別人生氣”

“這全是我的錯”

討好型的人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即便自己感覺不好,也會對別人的和顏悅色。常常一邊掩藏自己緊咬的牙齒,一邊說出令人信服的謊言。

所以她沒有“表裡一致”的和我表達她想讓我早點安排婆婆回去,因為她害怕,她想要媽媽在身邊。她繞個大彎來表達,希望我能有所領悟。

很遺憾,我當時沒有領悟到,因為我認為她已經成家,並且老公在身邊,而且也有公婆,並且流產這個事情並不像生孩子那樣複雜,恢復也會很快,作為一個成年人完全是有能力處理的。更何況婆婆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醫學常識也知道的很少。

我認為此時此刻她應該第一時間求助身邊可以立即幫助到她的人,而不是聯繫我們,並打破我們這邊的計劃,畢竟她的臨時改變計劃,會造成我們這邊整個暑假期間計劃的調整,例如我媽媽那邊工作的安排、我的孩子的暑假興趣班的安排,以及我這邊工作時間的安排等等。

雖然解決方案都可以調整,但是這明顯使我很不悅,但她向我表達的這種隱形的攻擊性,我還不能迴應她。

因為她讓自己處於一種弱勢狀態,用這種弱勢姿態讓我無法去表達我的不悅與憤怒,這使得我像個不明事理的人。

但實際她在表達自己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的行為要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因為她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所有的人都要需要圍繞著她改變計劃。

她也讓我體驗到了她口欲的人格水平,她與老公鬧離婚期間,不斷的將父母、姐妹扯進來,哭鬧以及咒罵老公等。

口欲期的孩子依賴父母,服從權威,不敢反抗也不會有怨言,前提是能保證他們慾望的滿足,即“吃”。而成人的人格如果卡在口欲期,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愛,口欲期固結的孩子長大之後難能有愛別人的能力。為了近乎掠奪性地取得儲備,他們對待他人的基本方式是敵對、抗拒,而這種敵對,由於他們內心未能完成的成長過程,不是以成熟個體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是“咬”(如口出惡言)和“哭”(如自怨自艾),還包括一些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

她在向父母表達憤怒,因為老公是父母安排的,她想通過離婚來反抗父母,但是父母是堅決不同意的,我婆婆說:“如果你離婚再嫁,就永遠不要再想進這個家門。”

她潛意識裡並不是真的要離婚,而是要反抗父母,在向父母索愛。這兩年婆婆來到我們的城市協助照顧孫子孫女,與她之間走動的少了,她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少了。於是她潛意識裡是期望整出一些事情來索愛,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而公婆更是把控著她,她的婚姻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參合進去,去和她的公婆辯論,討好女婿,數落自己的女兒不好,等等。他們潛意識裡是不期望這個女兒真正的長大的。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與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就像小姑子一樣,在公婆那裡其實從來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你順愛就是我要的女兒,你逆反就是我們不認可的。她的這種討好型人格的習得都是源於她的父母。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婆婆在與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有一個習慣。她總是在中午的時候,獨自將前一夜的剩菜吃完,桌上炒好的新鮮菜很少吃。

我經常和她說,剩菜少吃,有致癌物,對身體不好,但她會和我說:“這不吃有點浪費,裡面還有肉呢。”我能夠理解從窮苦日子過來的人,養成不浪費的習慣。

於是我告訴她:“長期吃隔夜剩菜會造成癌症,最終可能需要花在治療上的錢更多,這不是更浪費嗎?所以頭一天的菜我們都儘量吃完,或者是做少一點。”

並且我會不斷的催促她吃新鮮的菜,但她往往很少動筷子,把好的都留給我們吃,自己吃的少。並且她常伴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吃得不多的,吃的少的。”

我也無法肯定她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因為偶爾有時候,我見到她自己喜歡吃的菜的時候,她會多吃一點。這足以證明並不是如她說言。

婆婆就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在討好兒子媳婦,證明自己其實有價值,很好養,她內心很害怕自己如果吃的太多,不照顧到我們的感受的話,我們會嫌棄她。

這種被動的攻擊使我很難受,這讓我會體會到的是如果我不去覺察,不去體諒她內心的情緒需要,就說明我不是個好媳婦。這讓我也很累。

在婆婆老家,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往往是被人嫌棄的,記得當初剛結婚的時候,我去見老公的爺爺奶奶,已經九十歲了,當時不知何原因,從婆婆那裡聽到一句話是:老了老了,都是吃乾飯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與我長時間接受的思想觀念很不同,我外婆那時還在,她老人家享受的就是極好的天倫之樂,以及子女們的孝順。

我曾經問過我婆婆,如果你老了,你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

她回答:如果我老了,你們願意養的話,給點錢養就養,如果不願意,不養,那就讓我們自己死了就好了,反正你們自己養好自己的孩子就行。我們反正已經是要老死的人。

婆婆的討好,總會使我感覺到不舒服,在中國的傳統裡,孝道是很重要的,如果真如她說的,我們不再去管她,那我內心也過不去。她期望我們去照顧老了的她,但她內心又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而這種不配擁有想法讓我們也處理尷尬的境地,她似乎在說:我對你們這麼好,你們怎麼可以不對我好?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你的討好其實一直在傷害別人和自己

這讓我想起二胎月子期間,原訂計劃是月子過完了,婆婆才回家,但中途變卦婆婆急著要走的事情。

我媽提前十天來到我這邊,原想著是有婆婆可以一起照顧產婦和孩子,她的腰肌不至於很受傷。因剖腹產,我在醫院住了十天,出院第二天,我接到了小姑子的消息,說:“老家有一個習俗,長輩(她外公外婆)過世第三年,需要子女去燒紙祭拜,而且這是個大祭。”我心想:這是要告訴我想早點回去嗎?。

小姑子和我說:“媽媽(婆婆)她不太好意思提起這個事情,因為嫂子月子還沒有過就走,怕不高興。”

當時我心中不悅,因為原定計劃是月子過完,我媽在這裡多呆十幾天,婆婆回老家十幾天之後再回來,已經安排好了日子,並不會錯過祭日,但在我月子還沒過就提前走,這似乎真的不妥。

之後我又想那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說?目的就是希望我能同意,如果我不同意呢?似乎顯得我很不講道理。

最終我還是同意讓婆婆提前回去了,因為兩個媽在這裡處得也不開心,就算了。當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媽媽的時候,我媽相當生氣,說的是頭胎也沒有來照顧過,這二胎的月子還沒過完就要急著回家?這是活人重要還是死人重要?

我安慰媽媽的方式就是:“算了算了了,左右呆在一起,也有矛盾,乾脆走了過得清爽一點不好嗎?”

我媽看在我的面子就算了,最後只說了一句:“你呀,就是太心軟,你婆婆也不想想,她自己在月子就這樣走了,街坊鄰居問起,她能過意得去?媳婦月子還沒有過完,就早早的收拾要走,這誰都說不過去呀。”

"

簡單的聊天其實暗含深意

“嫂子,我懷孕, 這可怎麼辦呀?”小姑子在微信上發來一條消息,同時還附上一個雙槓驗孕棒的照片,我立即回答:“告訴我老公”

我看到之後,腦子裡想到的是:還能有性生活,看來她和老公是離不了了。於是又直接問她:“你們有性生活,日子應該還好吧。”

她大概描述了一下為什麼意外懷孕,我當時想,既然你內心已經有答案了,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呢?

我於是又回覆一句:“告訴你老公就好了。”

她回覆我:“說了,他說明天請假陪我去醫院。”併發來幾個哭泣的表情

看到那幾個哭泣表情,我有些狐疑,是因為老公的回覆不滿,還是她自己想留?

我問她:“你想生嗎?

她回:“不能生呀“

我又回:“那他(她老公)說得沒錯呀。“

她告訴我:“就是不論藥流還是人流手術,都會很疼。“

此時我明白了,她是想來找安慰的。於是我直接回復:“全麻“

她又回覆我:“既然來了,也是緣分,我卻不能流,用麻藥了記憶力就不行了。“

看到她這樣糾結,我又直接回:“你可以生。“

她接著說:“不行呀,養不活,三個孩子怎麼都養不活的,壓力太大“

最後我說:“那就好好照顧自己,去流產吧。”

她回答:“只能這樣。

這是一段很普通的對話,但卻隱含了很多的內容。我事後才慢慢的清晰起來,她之所以告訴我她懷孕了,是因為她想告訴我:“請讓媽媽早點回家。“而這個媽媽就是我的婆婆。

夜晚,我將此事問我老公:“你妹妹,為什麼要把懷孕的事情告訴我?她之前和老公鬧離婚的事情那麼大,而且是硬離不可的情況,現在懷孕這個事情告訴我這個不是特別親的嫂子,不很奇怪嗎?”

老公回答:“讓我媽快點回家。”

我頓時語塞,停了一會之後說:”還是你瞭解你家的人。“

暑假期間我將老大送回老家,所以原訂計劃是在暑假結束前十幾天回來,我媽把孩子送回來,再讓我婆婆回老家去十幾天左右。這意外到來懷孕的事情,似乎要有變化。

也許我是最終知道他們安排的人,只不過他們用一種比較隱匿的方式讓我不得不接受這一切的安排。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為什麼小姑子不直接說,讓婆婆早點回去,而是通過她害怕流產,會疼這件事情來希望讓我主動說出那我讓婆婆早點回去?

因為她有“討好型人格”的特點。

她的老公是父母看上的,父母很喜歡這個女婿,起初她自己一直不滿,不願意。但是她老公贏得了她所有家人的喜歡,因為這個準女婿孝順、勤勞、踏實。但他欠缺小姑子想要浪漫、有情趣、懂得女孩心思。最終她自己勉強接受了這個老公。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了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人或事物。人們無法“表裡一致”的表達自己的內心需要,討好以犧牲自我價值為代價,它否定我們的核心需要與自尊,並傳遞給人們這樣的信息:我是不重要的。

因為如果忤逆父母的意思,父母就覺得她是不懂事,不聽話,父母幫你挑的選的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你再反對,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

討好型的人格內心的讀白是: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愛”

“我應該永遠對別人和顏悅色”

“我決不能讓別人生氣”

“這全是我的錯”

討好型的人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即便自己感覺不好,也會對別人的和顏悅色。常常一邊掩藏自己緊咬的牙齒,一邊說出令人信服的謊言。

所以她沒有“表裡一致”的和我表達她想讓我早點安排婆婆回去,因為她害怕,她想要媽媽在身邊。她繞個大彎來表達,希望我能有所領悟。

很遺憾,我當時沒有領悟到,因為我認為她已經成家,並且老公在身邊,而且也有公婆,並且流產這個事情並不像生孩子那樣複雜,恢復也會很快,作為一個成年人完全是有能力處理的。更何況婆婆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醫學常識也知道的很少。

我認為此時此刻她應該第一時間求助身邊可以立即幫助到她的人,而不是聯繫我們,並打破我們這邊的計劃,畢竟她的臨時改變計劃,會造成我們這邊整個暑假期間計劃的調整,例如我媽媽那邊工作的安排、我的孩子的暑假興趣班的安排,以及我這邊工作時間的安排等等。

雖然解決方案都可以調整,但是這明顯使我很不悅,但她向我表達的這種隱形的攻擊性,我還不能迴應她。

因為她讓自己處於一種弱勢狀態,用這種弱勢姿態讓我無法去表達我的不悅與憤怒,這使得我像個不明事理的人。

但實際她在表達自己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的行為要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因為她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所有的人都要需要圍繞著她改變計劃。

她也讓我體驗到了她口欲的人格水平,她與老公鬧離婚期間,不斷的將父母、姐妹扯進來,哭鬧以及咒罵老公等。

口欲期的孩子依賴父母,服從權威,不敢反抗也不會有怨言,前提是能保證他們慾望的滿足,即“吃”。而成人的人格如果卡在口欲期,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愛,口欲期固結的孩子長大之後難能有愛別人的能力。為了近乎掠奪性地取得儲備,他們對待他人的基本方式是敵對、抗拒,而這種敵對,由於他們內心未能完成的成長過程,不是以成熟個體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是“咬”(如口出惡言)和“哭”(如自怨自艾),還包括一些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

她在向父母表達憤怒,因為老公是父母安排的,她想通過離婚來反抗父母,但是父母是堅決不同意的,我婆婆說:“如果你離婚再嫁,就永遠不要再想進這個家門。”

她潛意識裡並不是真的要離婚,而是要反抗父母,在向父母索愛。這兩年婆婆來到我們的城市協助照顧孫子孫女,與她之間走動的少了,她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少了。於是她潛意識裡是期望整出一些事情來索愛,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而公婆更是把控著她,她的婚姻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參合進去,去和她的公婆辯論,討好女婿,數落自己的女兒不好,等等。他們潛意識裡是不期望這個女兒真正的長大的。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與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就像小姑子一樣,在公婆那裡其實從來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你順愛就是我要的女兒,你逆反就是我們不認可的。她的這種討好型人格的習得都是源於她的父母。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婆婆在與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有一個習慣。她總是在中午的時候,獨自將前一夜的剩菜吃完,桌上炒好的新鮮菜很少吃。

我經常和她說,剩菜少吃,有致癌物,對身體不好,但她會和我說:“這不吃有點浪費,裡面還有肉呢。”我能夠理解從窮苦日子過來的人,養成不浪費的習慣。

於是我告訴她:“長期吃隔夜剩菜會造成癌症,最終可能需要花在治療上的錢更多,這不是更浪費嗎?所以頭一天的菜我們都儘量吃完,或者是做少一點。”

並且我會不斷的催促她吃新鮮的菜,但她往往很少動筷子,把好的都留給我們吃,自己吃的少。並且她常伴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吃得不多的,吃的少的。”

我也無法肯定她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因為偶爾有時候,我見到她自己喜歡吃的菜的時候,她會多吃一點。這足以證明並不是如她說言。

婆婆就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在討好兒子媳婦,證明自己其實有價值,很好養,她內心很害怕自己如果吃的太多,不照顧到我們的感受的話,我們會嫌棄她。

這種被動的攻擊使我很難受,這讓我會體會到的是如果我不去覺察,不去體諒她內心的情緒需要,就說明我不是個好媳婦。這讓我也很累。

在婆婆老家,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往往是被人嫌棄的,記得當初剛結婚的時候,我去見老公的爺爺奶奶,已經九十歲了,當時不知何原因,從婆婆那裡聽到一句話是:老了老了,都是吃乾飯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與我長時間接受的思想觀念很不同,我外婆那時還在,她老人家享受的就是極好的天倫之樂,以及子女們的孝順。

我曾經問過我婆婆,如果你老了,你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

她回答:如果我老了,你們願意養的話,給點錢養就養,如果不願意,不養,那就讓我們自己死了就好了,反正你們自己養好自己的孩子就行。我們反正已經是要老死的人。

婆婆的討好,總會使我感覺到不舒服,在中國的傳統裡,孝道是很重要的,如果真如她說的,我們不再去管她,那我內心也過不去。她期望我們去照顧老了的她,但她內心又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而這種不配擁有想法讓我們也處理尷尬的境地,她似乎在說:我對你們這麼好,你們怎麼可以不對我好?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你的討好其實一直在傷害別人和自己

這讓我想起二胎月子期間,原訂計劃是月子過完了,婆婆才回家,但中途變卦婆婆急著要走的事情。

我媽提前十天來到我這邊,原想著是有婆婆可以一起照顧產婦和孩子,她的腰肌不至於很受傷。因剖腹產,我在醫院住了十天,出院第二天,我接到了小姑子的消息,說:“老家有一個習俗,長輩(她外公外婆)過世第三年,需要子女去燒紙祭拜,而且這是個大祭。”我心想:這是要告訴我想早點回去嗎?。

小姑子和我說:“媽媽(婆婆)她不太好意思提起這個事情,因為嫂子月子還沒有過就走,怕不高興。”

當時我心中不悅,因為原定計劃是月子過完,我媽在這裡多呆十幾天,婆婆回老家十幾天之後再回來,已經安排好了日子,並不會錯過祭日,但在我月子還沒過就提前走,這似乎真的不妥。

之後我又想那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說?目的就是希望我能同意,如果我不同意呢?似乎顯得我很不講道理。

最終我還是同意讓婆婆提前回去了,因為兩個媽在這裡處得也不開心,就算了。當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媽媽的時候,我媽相當生氣,說的是頭胎也沒有來照顧過,這二胎的月子還沒過完就要急著回家?這是活人重要還是死人重要?

我安慰媽媽的方式就是:“算了算了了,左右呆在一起,也有矛盾,乾脆走了過得清爽一點不好嗎?”

我媽看在我的面子就算了,最後只說了一句:“你呀,就是太心軟,你婆婆也不想想,她自己在月子就這樣走了,街坊鄰居問起,她能過意得去?媳婦月子還沒有過完,就早早的收拾要走,這誰都說不過去呀。”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我決策之後並沒有和婆婆說我的想法,而是問了我老公的意見,問他:”你媽要提前回去,理由是給你外公婆燒紙的事情你知道嗎?她要回去了。”我老公的回答是:“那她要回去,能怎麼辦?”我當時也只是冷笑了一下,說:“我媽很不高興這個事情。”

他只回:“這也沒辦法。”我於是繼續冷笑。

冷笑是因為我心知肚明,他們已經商議好了,並且我也很寒心。按照之前預產期的計算,月子與三年祭日是重合的,而當時婆婆一直說的是,月子過完了再回老家,而這中途變化,不知道是不是早就預謀好的。

離小姑子把話帶到後的兩天,婆婆似乎是見到我沒有動靜,主動抽空和我說起這個事情。她說:“我看你也沒啥事了,也恢復的挺好,我想早點回去,他外公外婆的三年祭子女都要有人在場,我也想早點回去。”我回:“我已經知道了這個事情了,小姑子已經和我講了。”

此時婆婆像是找到了靠山一樣,回:“哦,你已經知道了,她和你說了呀,我讓她不要說的,她還說了。我們那邊是有這樣的風俗的,一定一定要有人的,是個大祭。”她說話的語氣都變得興奮起來,

我說:“那你要回,就回唄。”聽到我這麼回答,她如釋重負一樣。

我立即就在手機上操作給她搶票。然後同她講:“那你早點收拾東西吧,搶到票就可以走了。”

她回:“我都收拾好了,也沒啥東西。”

心中頓時寒涼,其實我們並不差她在這裡的照顧,重要是她有沒有這份心思,早早收拾好的行裝,繞著彎的來讓我接受她要早回的事情都說明了其實只是將我抬高到一個位置,讓我重重的摔一下。加上這一件事情之後,我媽對我公婆的意見更大了。即使我們再明事理,也覺得憋屈。

因為這件事情,我很不平,婆婆回家之後,我和小姑子微信說了我的不悅:“換做是你,坐月子期間,你婆婆在你出院兩天就急著要走,你心裡難道會痛快?真不明白,你們怎麼想的,請問是活人重要還是逝去的人重要?雖說死者為大,但是這裡還有產婦和小女兒要照顧,留在這裡幫忙照顧一下,地下的外公外婆也不會有意見啊。你們也不怕鄰里說你們不明事理嗎?”

小姑子在語態上自然不會回擊我,她回的是:“嗯,我們以為南方人不做月子的,媽媽說看你出院之後就開始去逛超市了,還出門去走動了。所以覺得沒有啥事了,電視上那個黃曉明老婆出院第一天就穿著短裙出來,我們都以為南方人不做月子的。”

我當時心想,是笑你愚昧還是故意覺得我傻?做月子要看怎麼做呀,科學的坐月子,怎麼可能像她那樣窩在房間裡一個月不出門,不洗臉不刷牙,不洗頭?

突然間覺得,沒啥可聊的了,於是作罷。

其實在這期間我也在討好婆婆與小姑子甚至老公,我也未“表裡如一”的表達,當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她們我不悅,而是事後說了,之後也未一直在與他們去辯論,因為我也想到了他們會認為已經這樣做了,何必還要糾著不放,去爭論著說呢?

這也讓我在反思自己的“討好型人格”的成分。

討好意味著這樣來處理壓力,即告訴我們自己。“要想讓自己能夠活下去並且保持安寧,唯一的方式就是不顧自己的感受,對所有事情表達順從。”這種態度會導致我們壓抑自己的憤怒並代之以生理紊亂。不斷討好別人常常會使自己患上腸胃疾病,特別是潰瘍、腹瀉、便祕和嘔吐。更極端的說,討好會導致自己通過自我犧牲,自我傷害和自殺來表達自我價值感的完全缺乏。像婆婆那種認為自己無價值的感受,老了就代表可以死去的感覺無疑就是自我傷害的表現。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討好型人格之所有會像上癮一樣不斷地討好別人,在潛意識中最大的一個動機是:期望他所討好的對象能夠對對這種討好相應的回報。

2.討好者的內心完全是空虛的,因為他們將全部的關注都投放在外界和別人身上,他們只能通過不停的“乞求”別人關注與讚賞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3.通過為別人負責逃避對自己的責任。

4.討好者傾向於抬高別人,貶低自己,使自己處於”弱勢“的地位,這實際上是因為當他們處理弱勢的時候,反而能夠給予他們安全感。

在討好者的認知中,已經將討好成為自己的一個習慣,成為了他人格模式的一種,“討好者”已經成為他自我認知的一部分,成為了他潛意識裡自己的定義。

所以的很多的時候,人們無法自我覺察,無法感覺到。

有很多的父母常常會對孩子說:我對你這麼好了,你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學習?我為你掏了那麼多錢去上興趣班,你為什麼還是不用心學?

其實這都是討好。

討好者其實只關注到了自己的需求,但是無法看到被討好者的需求,例如,我們將自己內心期待的好孩子的形象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當他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我們內心會憤怒。

我婆婆經常對我老公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那麼辛苦供你讀書,上大學,都是為了你,你卻一點都不知道感恩。”

其實我老公會感恩,但不是我婆婆期待的那種感恩,而當達不到她的要求時,她會轉換為一種攻擊的姿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被討好,但又覺得內心 很憤怒。

而討好是會“代際傳遞”的,被討好者要麼習得討好者的方式,要麼完全像他們的反方向發展。

而我的小姑子是習得了討好者的姿態,而我老公是完全向反方向發展。於是成了父母口中的逆子。

覺察討好行為

去覺察討好行為其實有點難,因為它已經深入到潛意識,即便我們做了,可能都無法感知到。可以嘗試多問幾個為什麼,問自己為什麼會去害怕?

問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什麼?

是什麼讓自己產生了這些害怕的情緒與不舒服的感覺?

多問自己內心想要什麼?而自己為什麼又不敢去表達?

實實在在地考慮在某種環境下可能產生的最差後果;

更好的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和心理;

有機會擺脫內心的焦慮,看到事物的遠景;

對下一步的行為心中有數;

對各種替換方案和解決方案保持 更加開放的思維。

為了讓自己在關係中體驗到有價值感,我們還需要多去提升個體的自我價值。不論是通過工作、朋友關係與激烈,好的支持系統都有助於我們自我價值的提升。

"

簡單的聊天其實暗含深意

“嫂子,我懷孕, 這可怎麼辦呀?”小姑子在微信上發來一條消息,同時還附上一個雙槓驗孕棒的照片,我立即回答:“告訴我老公”

我看到之後,腦子裡想到的是:還能有性生活,看來她和老公是離不了了。於是又直接問她:“你們有性生活,日子應該還好吧。”

她大概描述了一下為什麼意外懷孕,我當時想,既然你內心已經有答案了,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呢?

我於是又回覆一句:“告訴你老公就好了。”

她回覆我:“說了,他說明天請假陪我去醫院。”併發來幾個哭泣的表情

看到那幾個哭泣表情,我有些狐疑,是因為老公的回覆不滿,還是她自己想留?

我問她:“你想生嗎?

她回:“不能生呀“

我又回:“那他(她老公)說得沒錯呀。“

她告訴我:“就是不論藥流還是人流手術,都會很疼。“

此時我明白了,她是想來找安慰的。於是我直接回復:“全麻“

她又回覆我:“既然來了,也是緣分,我卻不能流,用麻藥了記憶力就不行了。“

看到她這樣糾結,我又直接回:“你可以生。“

她接著說:“不行呀,養不活,三個孩子怎麼都養不活的,壓力太大“

最後我說:“那就好好照顧自己,去流產吧。”

她回答:“只能這樣。

這是一段很普通的對話,但卻隱含了很多的內容。我事後才慢慢的清晰起來,她之所以告訴我她懷孕了,是因為她想告訴我:“請讓媽媽早點回家。“而這個媽媽就是我的婆婆。

夜晚,我將此事問我老公:“你妹妹,為什麼要把懷孕的事情告訴我?她之前和老公鬧離婚的事情那麼大,而且是硬離不可的情況,現在懷孕這個事情告訴我這個不是特別親的嫂子,不很奇怪嗎?”

老公回答:“讓我媽快點回家。”

我頓時語塞,停了一會之後說:”還是你瞭解你家的人。“

暑假期間我將老大送回老家,所以原訂計劃是在暑假結束前十幾天回來,我媽把孩子送回來,再讓我婆婆回老家去十幾天左右。這意外到來懷孕的事情,似乎要有變化。

也許我是最終知道他們安排的人,只不過他們用一種比較隱匿的方式讓我不得不接受這一切的安排。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為什麼小姑子不直接說,讓婆婆早點回去,而是通過她害怕流產,會疼這件事情來希望讓我主動說出那我讓婆婆早點回去?

因為她有“討好型人格”的特點。

她的老公是父母看上的,父母很喜歡這個女婿,起初她自己一直不滿,不願意。但是她老公贏得了她所有家人的喜歡,因為這個準女婿孝順、勤勞、踏實。但他欠缺小姑子想要浪漫、有情趣、懂得女孩心思。最終她自己勉強接受了這個老公。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了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人或事物。人們無法“表裡一致”的表達自己的內心需要,討好以犧牲自我價值為代價,它否定我們的核心需要與自尊,並傳遞給人們這樣的信息:我是不重要的。

因為如果忤逆父母的意思,父母就覺得她是不懂事,不聽話,父母幫你挑的選的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你再反對,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

討好型的人格內心的讀白是: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愛”

“我應該永遠對別人和顏悅色”

“我決不能讓別人生氣”

“這全是我的錯”

討好型的人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即便自己感覺不好,也會對別人的和顏悅色。常常一邊掩藏自己緊咬的牙齒,一邊說出令人信服的謊言。

所以她沒有“表裡一致”的和我表達她想讓我早點安排婆婆回去,因為她害怕,她想要媽媽在身邊。她繞個大彎來表達,希望我能有所領悟。

很遺憾,我當時沒有領悟到,因為我認為她已經成家,並且老公在身邊,而且也有公婆,並且流產這個事情並不像生孩子那樣複雜,恢復也會很快,作為一個成年人完全是有能力處理的。更何況婆婆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醫學常識也知道的很少。

我認為此時此刻她應該第一時間求助身邊可以立即幫助到她的人,而不是聯繫我們,並打破我們這邊的計劃,畢竟她的臨時改變計劃,會造成我們這邊整個暑假期間計劃的調整,例如我媽媽那邊工作的安排、我的孩子的暑假興趣班的安排,以及我這邊工作時間的安排等等。

雖然解決方案都可以調整,但是這明顯使我很不悅,但她向我表達的這種隱形的攻擊性,我還不能迴應她。

因為她讓自己處於一種弱勢狀態,用這種弱勢姿態讓我無法去表達我的不悅與憤怒,這使得我像個不明事理的人。

但實際她在表達自己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的行為要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因為她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所有的人都要需要圍繞著她改變計劃。

她也讓我體驗到了她口欲的人格水平,她與老公鬧離婚期間,不斷的將父母、姐妹扯進來,哭鬧以及咒罵老公等。

口欲期的孩子依賴父母,服從權威,不敢反抗也不會有怨言,前提是能保證他們慾望的滿足,即“吃”。而成人的人格如果卡在口欲期,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愛,口欲期固結的孩子長大之後難能有愛別人的能力。為了近乎掠奪性地取得儲備,他們對待他人的基本方式是敵對、抗拒,而這種敵對,由於他們內心未能完成的成長過程,不是以成熟個體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是“咬”(如口出惡言)和“哭”(如自怨自艾),還包括一些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

她在向父母表達憤怒,因為老公是父母安排的,她想通過離婚來反抗父母,但是父母是堅決不同意的,我婆婆說:“如果你離婚再嫁,就永遠不要再想進這個家門。”

她潛意識裡並不是真的要離婚,而是要反抗父母,在向父母索愛。這兩年婆婆來到我們的城市協助照顧孫子孫女,與她之間走動的少了,她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少了。於是她潛意識裡是期望整出一些事情來索愛,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而公婆更是把控著她,她的婚姻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參合進去,去和她的公婆辯論,討好女婿,數落自己的女兒不好,等等。他們潛意識裡是不期望這個女兒真正的長大的。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與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就像小姑子一樣,在公婆那裡其實從來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你順愛就是我要的女兒,你逆反就是我們不認可的。她的這種討好型人格的習得都是源於她的父母。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婆婆在與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有一個習慣。她總是在中午的時候,獨自將前一夜的剩菜吃完,桌上炒好的新鮮菜很少吃。

我經常和她說,剩菜少吃,有致癌物,對身體不好,但她會和我說:“這不吃有點浪費,裡面還有肉呢。”我能夠理解從窮苦日子過來的人,養成不浪費的習慣。

於是我告訴她:“長期吃隔夜剩菜會造成癌症,最終可能需要花在治療上的錢更多,這不是更浪費嗎?所以頭一天的菜我們都儘量吃完,或者是做少一點。”

並且我會不斷的催促她吃新鮮的菜,但她往往很少動筷子,把好的都留給我們吃,自己吃的少。並且她常伴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吃得不多的,吃的少的。”

我也無法肯定她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因為偶爾有時候,我見到她自己喜歡吃的菜的時候,她會多吃一點。這足以證明並不是如她說言。

婆婆就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在討好兒子媳婦,證明自己其實有價值,很好養,她內心很害怕自己如果吃的太多,不照顧到我們的感受的話,我們會嫌棄她。

這種被動的攻擊使我很難受,這讓我會體會到的是如果我不去覺察,不去體諒她內心的情緒需要,就說明我不是個好媳婦。這讓我也很累。

在婆婆老家,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往往是被人嫌棄的,記得當初剛結婚的時候,我去見老公的爺爺奶奶,已經九十歲了,當時不知何原因,從婆婆那裡聽到一句話是:老了老了,都是吃乾飯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與我長時間接受的思想觀念很不同,我外婆那時還在,她老人家享受的就是極好的天倫之樂,以及子女們的孝順。

我曾經問過我婆婆,如果你老了,你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

她回答:如果我老了,你們願意養的話,給點錢養就養,如果不願意,不養,那就讓我們自己死了就好了,反正你們自己養好自己的孩子就行。我們反正已經是要老死的人。

婆婆的討好,總會使我感覺到不舒服,在中國的傳統裡,孝道是很重要的,如果真如她說的,我們不再去管她,那我內心也過不去。她期望我們去照顧老了的她,但她內心又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而這種不配擁有想法讓我們也處理尷尬的境地,她似乎在說:我對你們這麼好,你們怎麼可以不對我好?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你的討好其實一直在傷害別人和自己

這讓我想起二胎月子期間,原訂計劃是月子過完了,婆婆才回家,但中途變卦婆婆急著要走的事情。

我媽提前十天來到我這邊,原想著是有婆婆可以一起照顧產婦和孩子,她的腰肌不至於很受傷。因剖腹產,我在醫院住了十天,出院第二天,我接到了小姑子的消息,說:“老家有一個習俗,長輩(她外公外婆)過世第三年,需要子女去燒紙祭拜,而且這是個大祭。”我心想:這是要告訴我想早點回去嗎?。

小姑子和我說:“媽媽(婆婆)她不太好意思提起這個事情,因為嫂子月子還沒有過就走,怕不高興。”

當時我心中不悅,因為原定計劃是月子過完,我媽在這裡多呆十幾天,婆婆回老家十幾天之後再回來,已經安排好了日子,並不會錯過祭日,但在我月子還沒過就提前走,這似乎真的不妥。

之後我又想那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說?目的就是希望我能同意,如果我不同意呢?似乎顯得我很不講道理。

最終我還是同意讓婆婆提前回去了,因為兩個媽在這裡處得也不開心,就算了。當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媽媽的時候,我媽相當生氣,說的是頭胎也沒有來照顧過,這二胎的月子還沒過完就要急著回家?這是活人重要還是死人重要?

我安慰媽媽的方式就是:“算了算了了,左右呆在一起,也有矛盾,乾脆走了過得清爽一點不好嗎?”

我媽看在我的面子就算了,最後只說了一句:“你呀,就是太心軟,你婆婆也不想想,她自己在月子就這樣走了,街坊鄰居問起,她能過意得去?媳婦月子還沒有過完,就早早的收拾要走,這誰都說不過去呀。”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我決策之後並沒有和婆婆說我的想法,而是問了我老公的意見,問他:”你媽要提前回去,理由是給你外公婆燒紙的事情你知道嗎?她要回去了。”我老公的回答是:“那她要回去,能怎麼辦?”我當時也只是冷笑了一下,說:“我媽很不高興這個事情。”

他只回:“這也沒辦法。”我於是繼續冷笑。

冷笑是因為我心知肚明,他們已經商議好了,並且我也很寒心。按照之前預產期的計算,月子與三年祭日是重合的,而當時婆婆一直說的是,月子過完了再回老家,而這中途變化,不知道是不是早就預謀好的。

離小姑子把話帶到後的兩天,婆婆似乎是見到我沒有動靜,主動抽空和我說起這個事情。她說:“我看你也沒啥事了,也恢復的挺好,我想早點回去,他外公外婆的三年祭子女都要有人在場,我也想早點回去。”我回:“我已經知道了這個事情了,小姑子已經和我講了。”

此時婆婆像是找到了靠山一樣,回:“哦,你已經知道了,她和你說了呀,我讓她不要說的,她還說了。我們那邊是有這樣的風俗的,一定一定要有人的,是個大祭。”她說話的語氣都變得興奮起來,

我說:“那你要回,就回唄。”聽到我這麼回答,她如釋重負一樣。

我立即就在手機上操作給她搶票。然後同她講:“那你早點收拾東西吧,搶到票就可以走了。”

她回:“我都收拾好了,也沒啥東西。”

心中頓時寒涼,其實我們並不差她在這裡的照顧,重要是她有沒有這份心思,早早收拾好的行裝,繞著彎的來讓我接受她要早回的事情都說明了其實只是將我抬高到一個位置,讓我重重的摔一下。加上這一件事情之後,我媽對我公婆的意見更大了。即使我們再明事理,也覺得憋屈。

因為這件事情,我很不平,婆婆回家之後,我和小姑子微信說了我的不悅:“換做是你,坐月子期間,你婆婆在你出院兩天就急著要走,你心裡難道會痛快?真不明白,你們怎麼想的,請問是活人重要還是逝去的人重要?雖說死者為大,但是這裡還有產婦和小女兒要照顧,留在這裡幫忙照顧一下,地下的外公外婆也不會有意見啊。你們也不怕鄰里說你們不明事理嗎?”

小姑子在語態上自然不會回擊我,她回的是:“嗯,我們以為南方人不做月子的,媽媽說看你出院之後就開始去逛超市了,還出門去走動了。所以覺得沒有啥事了,電視上那個黃曉明老婆出院第一天就穿著短裙出來,我們都以為南方人不做月子的。”

我當時心想,是笑你愚昧還是故意覺得我傻?做月子要看怎麼做呀,科學的坐月子,怎麼可能像她那樣窩在房間裡一個月不出門,不洗臉不刷牙,不洗頭?

突然間覺得,沒啥可聊的了,於是作罷。

其實在這期間我也在討好婆婆與小姑子甚至老公,我也未“表裡如一”的表達,當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她們我不悅,而是事後說了,之後也未一直在與他們去辯論,因為我也想到了他們會認為已經這樣做了,何必還要糾著不放,去爭論著說呢?

這也讓我在反思自己的“討好型人格”的成分。

討好意味著這樣來處理壓力,即告訴我們自己。“要想讓自己能夠活下去並且保持安寧,唯一的方式就是不顧自己的感受,對所有事情表達順從。”這種態度會導致我們壓抑自己的憤怒並代之以生理紊亂。不斷討好別人常常會使自己患上腸胃疾病,特別是潰瘍、腹瀉、便祕和嘔吐。更極端的說,討好會導致自己通過自我犧牲,自我傷害和自殺來表達自我價值感的完全缺乏。像婆婆那種認為自己無價值的感受,老了就代表可以死去的感覺無疑就是自我傷害的表現。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討好型人格之所有會像上癮一樣不斷地討好別人,在潛意識中最大的一個動機是:期望他所討好的對象能夠對對這種討好相應的回報。

2.討好者的內心完全是空虛的,因為他們將全部的關注都投放在外界和別人身上,他們只能通過不停的“乞求”別人關注與讚賞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3.通過為別人負責逃避對自己的責任。

4.討好者傾向於抬高別人,貶低自己,使自己處於”弱勢“的地位,這實際上是因為當他們處理弱勢的時候,反而能夠給予他們安全感。

在討好者的認知中,已經將討好成為自己的一個習慣,成為了他人格模式的一種,“討好者”已經成為他自我認知的一部分,成為了他潛意識裡自己的定義。

所以的很多的時候,人們無法自我覺察,無法感覺到。

有很多的父母常常會對孩子說:我對你這麼好了,你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學習?我為你掏了那麼多錢去上興趣班,你為什麼還是不用心學?

其實這都是討好。

討好者其實只關注到了自己的需求,但是無法看到被討好者的需求,例如,我們將自己內心期待的好孩子的形象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當他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我們內心會憤怒。

我婆婆經常對我老公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那麼辛苦供你讀書,上大學,都是為了你,你卻一點都不知道感恩。”

其實我老公會感恩,但不是我婆婆期待的那種感恩,而當達不到她的要求時,她會轉換為一種攻擊的姿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被討好,但又覺得內心 很憤怒。

而討好是會“代際傳遞”的,被討好者要麼習得討好者的方式,要麼完全像他們的反方向發展。

而我的小姑子是習得了討好者的姿態,而我老公是完全向反方向發展。於是成了父母口中的逆子。

覺察討好行為

去覺察討好行為其實有點難,因為它已經深入到潛意識,即便我們做了,可能都無法感知到。可以嘗試多問幾個為什麼,問自己為什麼會去害怕?

問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什麼?

是什麼讓自己產生了這些害怕的情緒與不舒服的感覺?

多問自己內心想要什麼?而自己為什麼又不敢去表達?

實實在在地考慮在某種環境下可能產生的最差後果;

更好的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和心理;

有機會擺脫內心的焦慮,看到事物的遠景;

對下一步的行為心中有數;

對各種替換方案和解決方案保持 更加開放的思維。

為了讓自己在關係中體驗到有價值感,我們還需要多去提升個體的自我價值。不論是通過工作、朋友關係與激烈,好的支持系統都有助於我們自我價值的提升。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

簡單的聊天其實暗含深意

“嫂子,我懷孕, 這可怎麼辦呀?”小姑子在微信上發來一條消息,同時還附上一個雙槓驗孕棒的照片,我立即回答:“告訴我老公”

我看到之後,腦子裡想到的是:還能有性生活,看來她和老公是離不了了。於是又直接問她:“你們有性生活,日子應該還好吧。”

她大概描述了一下為什麼意外懷孕,我當時想,既然你內心已經有答案了,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呢?

我於是又回覆一句:“告訴你老公就好了。”

她回覆我:“說了,他說明天請假陪我去醫院。”併發來幾個哭泣的表情

看到那幾個哭泣表情,我有些狐疑,是因為老公的回覆不滿,還是她自己想留?

我問她:“你想生嗎?

她回:“不能生呀“

我又回:“那他(她老公)說得沒錯呀。“

她告訴我:“就是不論藥流還是人流手術,都會很疼。“

此時我明白了,她是想來找安慰的。於是我直接回復:“全麻“

她又回覆我:“既然來了,也是緣分,我卻不能流,用麻藥了記憶力就不行了。“

看到她這樣糾結,我又直接回:“你可以生。“

她接著說:“不行呀,養不活,三個孩子怎麼都養不活的,壓力太大“

最後我說:“那就好好照顧自己,去流產吧。”

她回答:“只能這樣。

這是一段很普通的對話,但卻隱含了很多的內容。我事後才慢慢的清晰起來,她之所以告訴我她懷孕了,是因為她想告訴我:“請讓媽媽早點回家。“而這個媽媽就是我的婆婆。

夜晚,我將此事問我老公:“你妹妹,為什麼要把懷孕的事情告訴我?她之前和老公鬧離婚的事情那麼大,而且是硬離不可的情況,現在懷孕這個事情告訴我這個不是特別親的嫂子,不很奇怪嗎?”

老公回答:“讓我媽快點回家。”

我頓時語塞,停了一會之後說:”還是你瞭解你家的人。“

暑假期間我將老大送回老家,所以原訂計劃是在暑假結束前十幾天回來,我媽把孩子送回來,再讓我婆婆回老家去十幾天左右。這意外到來懷孕的事情,似乎要有變化。

也許我是最終知道他們安排的人,只不過他們用一種比較隱匿的方式讓我不得不接受這一切的安排。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為什麼小姑子不直接說,讓婆婆早點回去,而是通過她害怕流產,會疼這件事情來希望讓我主動說出那我讓婆婆早點回去?

因為她有“討好型人格”的特點。

她的老公是父母看上的,父母很喜歡這個女婿,起初她自己一直不滿,不願意。但是她老公贏得了她所有家人的喜歡,因為這個準女婿孝順、勤勞、踏實。但他欠缺小姑子想要浪漫、有情趣、懂得女孩心思。最終她自己勉強接受了這個老公。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了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人或事物。人們無法“表裡一致”的表達自己的內心需要,討好以犧牲自我價值為代價,它否定我們的核心需要與自尊,並傳遞給人們這樣的信息:我是不重要的。

因為如果忤逆父母的意思,父母就覺得她是不懂事,不聽話,父母幫你挑的選的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你再反對,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

討好型的人格內心的讀白是: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愛”

“我應該永遠對別人和顏悅色”

“我決不能讓別人生氣”

“這全是我的錯”

討好型的人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即便自己感覺不好,也會對別人的和顏悅色。常常一邊掩藏自己緊咬的牙齒,一邊說出令人信服的謊言。

所以她沒有“表裡一致”的和我表達她想讓我早點安排婆婆回去,因為她害怕,她想要媽媽在身邊。她繞個大彎來表達,希望我能有所領悟。

很遺憾,我當時沒有領悟到,因為我認為她已經成家,並且老公在身邊,而且也有公婆,並且流產這個事情並不像生孩子那樣複雜,恢復也會很快,作為一個成年人完全是有能力處理的。更何況婆婆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醫學常識也知道的很少。

我認為此時此刻她應該第一時間求助身邊可以立即幫助到她的人,而不是聯繫我們,並打破我們這邊的計劃,畢竟她的臨時改變計劃,會造成我們這邊整個暑假期間計劃的調整,例如我媽媽那邊工作的安排、我的孩子的暑假興趣班的安排,以及我這邊工作時間的安排等等。

雖然解決方案都可以調整,但是這明顯使我很不悅,但她向我表達的這種隱形的攻擊性,我還不能迴應她。

因為她讓自己處於一種弱勢狀態,用這種弱勢姿態讓我無法去表達我的不悅與憤怒,這使得我像個不明事理的人。

但實際她在表達自己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的行為要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因為她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所有的人都要需要圍繞著她改變計劃。

她也讓我體驗到了她口欲的人格水平,她與老公鬧離婚期間,不斷的將父母、姐妹扯進來,哭鬧以及咒罵老公等。

口欲期的孩子依賴父母,服從權威,不敢反抗也不會有怨言,前提是能保證他們慾望的滿足,即“吃”。而成人的人格如果卡在口欲期,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愛,口欲期固結的孩子長大之後難能有愛別人的能力。為了近乎掠奪性地取得儲備,他們對待他人的基本方式是敵對、抗拒,而這種敵對,由於他們內心未能完成的成長過程,不是以成熟個體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是“咬”(如口出惡言)和“哭”(如自怨自艾),還包括一些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

她在向父母表達憤怒,因為老公是父母安排的,她想通過離婚來反抗父母,但是父母是堅決不同意的,我婆婆說:“如果你離婚再嫁,就永遠不要再想進這個家門。”

她潛意識裡並不是真的要離婚,而是要反抗父母,在向父母索愛。這兩年婆婆來到我們的城市協助照顧孫子孫女,與她之間走動的少了,她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少了。於是她潛意識裡是期望整出一些事情來索愛,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而公婆更是把控著她,她的婚姻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參合進去,去和她的公婆辯論,討好女婿,數落自己的女兒不好,等等。他們潛意識裡是不期望這個女兒真正的長大的。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與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就像小姑子一樣,在公婆那裡其實從來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你順愛就是我要的女兒,你逆反就是我們不認可的。她的這種討好型人格的習得都是源於她的父母。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婆婆在與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有一個習慣。她總是在中午的時候,獨自將前一夜的剩菜吃完,桌上炒好的新鮮菜很少吃。

我經常和她說,剩菜少吃,有致癌物,對身體不好,但她會和我說:“這不吃有點浪費,裡面還有肉呢。”我能夠理解從窮苦日子過來的人,養成不浪費的習慣。

於是我告訴她:“長期吃隔夜剩菜會造成癌症,最終可能需要花在治療上的錢更多,這不是更浪費嗎?所以頭一天的菜我們都儘量吃完,或者是做少一點。”

並且我會不斷的催促她吃新鮮的菜,但她往往很少動筷子,把好的都留給我們吃,自己吃的少。並且她常伴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吃得不多的,吃的少的。”

我也無法肯定她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因為偶爾有時候,我見到她自己喜歡吃的菜的時候,她會多吃一點。這足以證明並不是如她說言。

婆婆就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在討好兒子媳婦,證明自己其實有價值,很好養,她內心很害怕自己如果吃的太多,不照顧到我們的感受的話,我們會嫌棄她。

這種被動的攻擊使我很難受,這讓我會體會到的是如果我不去覺察,不去體諒她內心的情緒需要,就說明我不是個好媳婦。這讓我也很累。

在婆婆老家,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往往是被人嫌棄的,記得當初剛結婚的時候,我去見老公的爺爺奶奶,已經九十歲了,當時不知何原因,從婆婆那裡聽到一句話是:老了老了,都是吃乾飯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與我長時間接受的思想觀念很不同,我外婆那時還在,她老人家享受的就是極好的天倫之樂,以及子女們的孝順。

我曾經問過我婆婆,如果你老了,你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

她回答:如果我老了,你們願意養的話,給點錢養就養,如果不願意,不養,那就讓我們自己死了就好了,反正你們自己養好自己的孩子就行。我們反正已經是要老死的人。

婆婆的討好,總會使我感覺到不舒服,在中國的傳統裡,孝道是很重要的,如果真如她說的,我們不再去管她,那我內心也過不去。她期望我們去照顧老了的她,但她內心又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而這種不配擁有想法讓我們也處理尷尬的境地,她似乎在說:我對你們這麼好,你們怎麼可以不對我好?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你的討好其實一直在傷害別人和自己

這讓我想起二胎月子期間,原訂計劃是月子過完了,婆婆才回家,但中途變卦婆婆急著要走的事情。

我媽提前十天來到我這邊,原想著是有婆婆可以一起照顧產婦和孩子,她的腰肌不至於很受傷。因剖腹產,我在醫院住了十天,出院第二天,我接到了小姑子的消息,說:“老家有一個習俗,長輩(她外公外婆)過世第三年,需要子女去燒紙祭拜,而且這是個大祭。”我心想:這是要告訴我想早點回去嗎?。

小姑子和我說:“媽媽(婆婆)她不太好意思提起這個事情,因為嫂子月子還沒有過就走,怕不高興。”

當時我心中不悅,因為原定計劃是月子過完,我媽在這裡多呆十幾天,婆婆回老家十幾天之後再回來,已經安排好了日子,並不會錯過祭日,但在我月子還沒過就提前走,這似乎真的不妥。

之後我又想那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說?目的就是希望我能同意,如果我不同意呢?似乎顯得我很不講道理。

最終我還是同意讓婆婆提前回去了,因為兩個媽在這裡處得也不開心,就算了。當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媽媽的時候,我媽相當生氣,說的是頭胎也沒有來照顧過,這二胎的月子還沒過完就要急著回家?這是活人重要還是死人重要?

我安慰媽媽的方式就是:“算了算了了,左右呆在一起,也有矛盾,乾脆走了過得清爽一點不好嗎?”

我媽看在我的面子就算了,最後只說了一句:“你呀,就是太心軟,你婆婆也不想想,她自己在月子就這樣走了,街坊鄰居問起,她能過意得去?媳婦月子還沒有過完,就早早的收拾要走,這誰都說不過去呀。”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我決策之後並沒有和婆婆說我的想法,而是問了我老公的意見,問他:”你媽要提前回去,理由是給你外公婆燒紙的事情你知道嗎?她要回去了。”我老公的回答是:“那她要回去,能怎麼辦?”我當時也只是冷笑了一下,說:“我媽很不高興這個事情。”

他只回:“這也沒辦法。”我於是繼續冷笑。

冷笑是因為我心知肚明,他們已經商議好了,並且我也很寒心。按照之前預產期的計算,月子與三年祭日是重合的,而當時婆婆一直說的是,月子過完了再回老家,而這中途變化,不知道是不是早就預謀好的。

離小姑子把話帶到後的兩天,婆婆似乎是見到我沒有動靜,主動抽空和我說起這個事情。她說:“我看你也沒啥事了,也恢復的挺好,我想早點回去,他外公外婆的三年祭子女都要有人在場,我也想早點回去。”我回:“我已經知道了這個事情了,小姑子已經和我講了。”

此時婆婆像是找到了靠山一樣,回:“哦,你已經知道了,她和你說了呀,我讓她不要說的,她還說了。我們那邊是有這樣的風俗的,一定一定要有人的,是個大祭。”她說話的語氣都變得興奮起來,

我說:“那你要回,就回唄。”聽到我這麼回答,她如釋重負一樣。

我立即就在手機上操作給她搶票。然後同她講:“那你早點收拾東西吧,搶到票就可以走了。”

她回:“我都收拾好了,也沒啥東西。”

心中頓時寒涼,其實我們並不差她在這裡的照顧,重要是她有沒有這份心思,早早收拾好的行裝,繞著彎的來讓我接受她要早回的事情都說明了其實只是將我抬高到一個位置,讓我重重的摔一下。加上這一件事情之後,我媽對我公婆的意見更大了。即使我們再明事理,也覺得憋屈。

因為這件事情,我很不平,婆婆回家之後,我和小姑子微信說了我的不悅:“換做是你,坐月子期間,你婆婆在你出院兩天就急著要走,你心裡難道會痛快?真不明白,你們怎麼想的,請問是活人重要還是逝去的人重要?雖說死者為大,但是這裡還有產婦和小女兒要照顧,留在這裡幫忙照顧一下,地下的外公外婆也不會有意見啊。你們也不怕鄰里說你們不明事理嗎?”

小姑子在語態上自然不會回擊我,她回的是:“嗯,我們以為南方人不做月子的,媽媽說看你出院之後就開始去逛超市了,還出門去走動了。所以覺得沒有啥事了,電視上那個黃曉明老婆出院第一天就穿著短裙出來,我們都以為南方人不做月子的。”

我當時心想,是笑你愚昧還是故意覺得我傻?做月子要看怎麼做呀,科學的坐月子,怎麼可能像她那樣窩在房間裡一個月不出門,不洗臉不刷牙,不洗頭?

突然間覺得,沒啥可聊的了,於是作罷。

其實在這期間我也在討好婆婆與小姑子甚至老公,我也未“表裡如一”的表達,當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她們我不悅,而是事後說了,之後也未一直在與他們去辯論,因為我也想到了他們會認為已經這樣做了,何必還要糾著不放,去爭論著說呢?

這也讓我在反思自己的“討好型人格”的成分。

討好意味著這樣來處理壓力,即告訴我們自己。“要想讓自己能夠活下去並且保持安寧,唯一的方式就是不顧自己的感受,對所有事情表達順從。”這種態度會導致我們壓抑自己的憤怒並代之以生理紊亂。不斷討好別人常常會使自己患上腸胃疾病,特別是潰瘍、腹瀉、便祕和嘔吐。更極端的說,討好會導致自己通過自我犧牲,自我傷害和自殺來表達自我價值感的完全缺乏。像婆婆那種認為自己無價值的感受,老了就代表可以死去的感覺無疑就是自我傷害的表現。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討好型人格之所有會像上癮一樣不斷地討好別人,在潛意識中最大的一個動機是:期望他所討好的對象能夠對對這種討好相應的回報。

2.討好者的內心完全是空虛的,因為他們將全部的關注都投放在外界和別人身上,他們只能通過不停的“乞求”別人關注與讚賞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3.通過為別人負責逃避對自己的責任。

4.討好者傾向於抬高別人,貶低自己,使自己處於”弱勢“的地位,這實際上是因為當他們處理弱勢的時候,反而能夠給予他們安全感。

在討好者的認知中,已經將討好成為自己的一個習慣,成為了他人格模式的一種,“討好者”已經成為他自我認知的一部分,成為了他潛意識裡自己的定義。

所以的很多的時候,人們無法自我覺察,無法感覺到。

有很多的父母常常會對孩子說:我對你這麼好了,你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學習?我為你掏了那麼多錢去上興趣班,你為什麼還是不用心學?

其實這都是討好。

討好者其實只關注到了自己的需求,但是無法看到被討好者的需求,例如,我們將自己內心期待的好孩子的形象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當他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我們內心會憤怒。

我婆婆經常對我老公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那麼辛苦供你讀書,上大學,都是為了你,你卻一點都不知道感恩。”

其實我老公會感恩,但不是我婆婆期待的那種感恩,而當達不到她的要求時,她會轉換為一種攻擊的姿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被討好,但又覺得內心 很憤怒。

而討好是會“代際傳遞”的,被討好者要麼習得討好者的方式,要麼完全像他們的反方向發展。

而我的小姑子是習得了討好者的姿態,而我老公是完全向反方向發展。於是成了父母口中的逆子。

覺察討好行為

去覺察討好行為其實有點難,因為它已經深入到潛意識,即便我們做了,可能都無法感知到。可以嘗試多問幾個為什麼,問自己為什麼會去害怕?

問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什麼?

是什麼讓自己產生了這些害怕的情緒與不舒服的感覺?

多問自己內心想要什麼?而自己為什麼又不敢去表達?

實實在在地考慮在某種環境下可能產生的最差後果;

更好的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和心理;

有機會擺脫內心的焦慮,看到事物的遠景;

對下一步的行為心中有數;

對各種替換方案和解決方案保持 更加開放的思維。

為了讓自己在關係中體驗到有價值感,我們還需要多去提升個體的自我價值。不論是通過工作、朋友關係與激烈,好的支持系統都有助於我們自我價值的提升。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

簡單的聊天其實暗含深意

“嫂子,我懷孕, 這可怎麼辦呀?”小姑子在微信上發來一條消息,同時還附上一個雙槓驗孕棒的照片,我立即回答:“告訴我老公”

我看到之後,腦子裡想到的是:還能有性生活,看來她和老公是離不了了。於是又直接問她:“你們有性生活,日子應該還好吧。”

她大概描述了一下為什麼意外懷孕,我當時想,既然你內心已經有答案了,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呢?

我於是又回覆一句:“告訴你老公就好了。”

她回覆我:“說了,他說明天請假陪我去醫院。”併發來幾個哭泣的表情

看到那幾個哭泣表情,我有些狐疑,是因為老公的回覆不滿,還是她自己想留?

我問她:“你想生嗎?

她回:“不能生呀“

我又回:“那他(她老公)說得沒錯呀。“

她告訴我:“就是不論藥流還是人流手術,都會很疼。“

此時我明白了,她是想來找安慰的。於是我直接回復:“全麻“

她又回覆我:“既然來了,也是緣分,我卻不能流,用麻藥了記憶力就不行了。“

看到她這樣糾結,我又直接回:“你可以生。“

她接著說:“不行呀,養不活,三個孩子怎麼都養不活的,壓力太大“

最後我說:“那就好好照顧自己,去流產吧。”

她回答:“只能這樣。

這是一段很普通的對話,但卻隱含了很多的內容。我事後才慢慢的清晰起來,她之所以告訴我她懷孕了,是因為她想告訴我:“請讓媽媽早點回家。“而這個媽媽就是我的婆婆。

夜晚,我將此事問我老公:“你妹妹,為什麼要把懷孕的事情告訴我?她之前和老公鬧離婚的事情那麼大,而且是硬離不可的情況,現在懷孕這個事情告訴我這個不是特別親的嫂子,不很奇怪嗎?”

老公回答:“讓我媽快點回家。”

我頓時語塞,停了一會之後說:”還是你瞭解你家的人。“

暑假期間我將老大送回老家,所以原訂計劃是在暑假結束前十幾天回來,我媽把孩子送回來,再讓我婆婆回老家去十幾天左右。這意外到來懷孕的事情,似乎要有變化。

也許我是最終知道他們安排的人,只不過他們用一種比較隱匿的方式讓我不得不接受這一切的安排。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為什麼小姑子不直接說,讓婆婆早點回去,而是通過她害怕流產,會疼這件事情來希望讓我主動說出那我讓婆婆早點回去?

因為她有“討好型人格”的特點。

她的老公是父母看上的,父母很喜歡這個女婿,起初她自己一直不滿,不願意。但是她老公贏得了她所有家人的喜歡,因為這個準女婿孝順、勤勞、踏實。但他欠缺小姑子想要浪漫、有情趣、懂得女孩心思。最終她自己勉強接受了這個老公。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了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人或事物。人們無法“表裡一致”的表達自己的內心需要,討好以犧牲自我價值為代價,它否定我們的核心需要與自尊,並傳遞給人們這樣的信息:我是不重要的。

因為如果忤逆父母的意思,父母就覺得她是不懂事,不聽話,父母幫你挑的選的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你再反對,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

討好型的人格內心的讀白是: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愛”

“我應該永遠對別人和顏悅色”

“我決不能讓別人生氣”

“這全是我的錯”

討好型的人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即便自己感覺不好,也會對別人的和顏悅色。常常一邊掩藏自己緊咬的牙齒,一邊說出令人信服的謊言。

所以她沒有“表裡一致”的和我表達她想讓我早點安排婆婆回去,因為她害怕,她想要媽媽在身邊。她繞個大彎來表達,希望我能有所領悟。

很遺憾,我當時沒有領悟到,因為我認為她已經成家,並且老公在身邊,而且也有公婆,並且流產這個事情並不像生孩子那樣複雜,恢復也會很快,作為一個成年人完全是有能力處理的。更何況婆婆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醫學常識也知道的很少。

我認為此時此刻她應該第一時間求助身邊可以立即幫助到她的人,而不是聯繫我們,並打破我們這邊的計劃,畢竟她的臨時改變計劃,會造成我們這邊整個暑假期間計劃的調整,例如我媽媽那邊工作的安排、我的孩子的暑假興趣班的安排,以及我這邊工作時間的安排等等。

雖然解決方案都可以調整,但是這明顯使我很不悅,但她向我表達的這種隱形的攻擊性,我還不能迴應她。

因為她讓自己處於一種弱勢狀態,用這種弱勢姿態讓我無法去表達我的不悅與憤怒,這使得我像個不明事理的人。

但實際她在表達自己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的行為要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因為她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所有的人都要需要圍繞著她改變計劃。

她也讓我體驗到了她口欲的人格水平,她與老公鬧離婚期間,不斷的將父母、姐妹扯進來,哭鬧以及咒罵老公等。

口欲期的孩子依賴父母,服從權威,不敢反抗也不會有怨言,前提是能保證他們慾望的滿足,即“吃”。而成人的人格如果卡在口欲期,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愛,口欲期固結的孩子長大之後難能有愛別人的能力。為了近乎掠奪性地取得儲備,他們對待他人的基本方式是敵對、抗拒,而這種敵對,由於他們內心未能完成的成長過程,不是以成熟個體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是“咬”(如口出惡言)和“哭”(如自怨自艾),還包括一些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

她在向父母表達憤怒,因為老公是父母安排的,她想通過離婚來反抗父母,但是父母是堅決不同意的,我婆婆說:“如果你離婚再嫁,就永遠不要再想進這個家門。”

她潛意識裡並不是真的要離婚,而是要反抗父母,在向父母索愛。這兩年婆婆來到我們的城市協助照顧孫子孫女,與她之間走動的少了,她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少了。於是她潛意識裡是期望整出一些事情來索愛,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而公婆更是把控著她,她的婚姻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參合進去,去和她的公婆辯論,討好女婿,數落自己的女兒不好,等等。他們潛意識裡是不期望這個女兒真正的長大的。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與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就像小姑子一樣,在公婆那裡其實從來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你順愛就是我要的女兒,你逆反就是我們不認可的。她的這種討好型人格的習得都是源於她的父母。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婆婆在與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有一個習慣。她總是在中午的時候,獨自將前一夜的剩菜吃完,桌上炒好的新鮮菜很少吃。

我經常和她說,剩菜少吃,有致癌物,對身體不好,但她會和我說:“這不吃有點浪費,裡面還有肉呢。”我能夠理解從窮苦日子過來的人,養成不浪費的習慣。

於是我告訴她:“長期吃隔夜剩菜會造成癌症,最終可能需要花在治療上的錢更多,這不是更浪費嗎?所以頭一天的菜我們都儘量吃完,或者是做少一點。”

並且我會不斷的催促她吃新鮮的菜,但她往往很少動筷子,把好的都留給我們吃,自己吃的少。並且她常伴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吃得不多的,吃的少的。”

我也無法肯定她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因為偶爾有時候,我見到她自己喜歡吃的菜的時候,她會多吃一點。這足以證明並不是如她說言。

婆婆就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在討好兒子媳婦,證明自己其實有價值,很好養,她內心很害怕自己如果吃的太多,不照顧到我們的感受的話,我們會嫌棄她。

這種被動的攻擊使我很難受,這讓我會體會到的是如果我不去覺察,不去體諒她內心的情緒需要,就說明我不是個好媳婦。這讓我也很累。

在婆婆老家,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往往是被人嫌棄的,記得當初剛結婚的時候,我去見老公的爺爺奶奶,已經九十歲了,當時不知何原因,從婆婆那裡聽到一句話是:老了老了,都是吃乾飯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與我長時間接受的思想觀念很不同,我外婆那時還在,她老人家享受的就是極好的天倫之樂,以及子女們的孝順。

我曾經問過我婆婆,如果你老了,你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

她回答:如果我老了,你們願意養的話,給點錢養就養,如果不願意,不養,那就讓我們自己死了就好了,反正你們自己養好自己的孩子就行。我們反正已經是要老死的人。

婆婆的討好,總會使我感覺到不舒服,在中國的傳統裡,孝道是很重要的,如果真如她說的,我們不再去管她,那我內心也過不去。她期望我們去照顧老了的她,但她內心又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而這種不配擁有想法讓我們也處理尷尬的境地,她似乎在說:我對你們這麼好,你們怎麼可以不對我好?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你的討好其實一直在傷害別人和自己

這讓我想起二胎月子期間,原訂計劃是月子過完了,婆婆才回家,但中途變卦婆婆急著要走的事情。

我媽提前十天來到我這邊,原想著是有婆婆可以一起照顧產婦和孩子,她的腰肌不至於很受傷。因剖腹產,我在醫院住了十天,出院第二天,我接到了小姑子的消息,說:“老家有一個習俗,長輩(她外公外婆)過世第三年,需要子女去燒紙祭拜,而且這是個大祭。”我心想:這是要告訴我想早點回去嗎?。

小姑子和我說:“媽媽(婆婆)她不太好意思提起這個事情,因為嫂子月子還沒有過就走,怕不高興。”

當時我心中不悅,因為原定計劃是月子過完,我媽在這裡多呆十幾天,婆婆回老家十幾天之後再回來,已經安排好了日子,並不會錯過祭日,但在我月子還沒過就提前走,這似乎真的不妥。

之後我又想那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說?目的就是希望我能同意,如果我不同意呢?似乎顯得我很不講道理。

最終我還是同意讓婆婆提前回去了,因為兩個媽在這裡處得也不開心,就算了。當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媽媽的時候,我媽相當生氣,說的是頭胎也沒有來照顧過,這二胎的月子還沒過完就要急著回家?這是活人重要還是死人重要?

我安慰媽媽的方式就是:“算了算了了,左右呆在一起,也有矛盾,乾脆走了過得清爽一點不好嗎?”

我媽看在我的面子就算了,最後只說了一句:“你呀,就是太心軟,你婆婆也不想想,她自己在月子就這樣走了,街坊鄰居問起,她能過意得去?媳婦月子還沒有過完,就早早的收拾要走,這誰都說不過去呀。”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我決策之後並沒有和婆婆說我的想法,而是問了我老公的意見,問他:”你媽要提前回去,理由是給你外公婆燒紙的事情你知道嗎?她要回去了。”我老公的回答是:“那她要回去,能怎麼辦?”我當時也只是冷笑了一下,說:“我媽很不高興這個事情。”

他只回:“這也沒辦法。”我於是繼續冷笑。

冷笑是因為我心知肚明,他們已經商議好了,並且我也很寒心。按照之前預產期的計算,月子與三年祭日是重合的,而當時婆婆一直說的是,月子過完了再回老家,而這中途變化,不知道是不是早就預謀好的。

離小姑子把話帶到後的兩天,婆婆似乎是見到我沒有動靜,主動抽空和我說起這個事情。她說:“我看你也沒啥事了,也恢復的挺好,我想早點回去,他外公外婆的三年祭子女都要有人在場,我也想早點回去。”我回:“我已經知道了這個事情了,小姑子已經和我講了。”

此時婆婆像是找到了靠山一樣,回:“哦,你已經知道了,她和你說了呀,我讓她不要說的,她還說了。我們那邊是有這樣的風俗的,一定一定要有人的,是個大祭。”她說話的語氣都變得興奮起來,

我說:“那你要回,就回唄。”聽到我這麼回答,她如釋重負一樣。

我立即就在手機上操作給她搶票。然後同她講:“那你早點收拾東西吧,搶到票就可以走了。”

她回:“我都收拾好了,也沒啥東西。”

心中頓時寒涼,其實我們並不差她在這裡的照顧,重要是她有沒有這份心思,早早收拾好的行裝,繞著彎的來讓我接受她要早回的事情都說明了其實只是將我抬高到一個位置,讓我重重的摔一下。加上這一件事情之後,我媽對我公婆的意見更大了。即使我們再明事理,也覺得憋屈。

因為這件事情,我很不平,婆婆回家之後,我和小姑子微信說了我的不悅:“換做是你,坐月子期間,你婆婆在你出院兩天就急著要走,你心裡難道會痛快?真不明白,你們怎麼想的,請問是活人重要還是逝去的人重要?雖說死者為大,但是這裡還有產婦和小女兒要照顧,留在這裡幫忙照顧一下,地下的外公外婆也不會有意見啊。你們也不怕鄰里說你們不明事理嗎?”

小姑子在語態上自然不會回擊我,她回的是:“嗯,我們以為南方人不做月子的,媽媽說看你出院之後就開始去逛超市了,還出門去走動了。所以覺得沒有啥事了,電視上那個黃曉明老婆出院第一天就穿著短裙出來,我們都以為南方人不做月子的。”

我當時心想,是笑你愚昧還是故意覺得我傻?做月子要看怎麼做呀,科學的坐月子,怎麼可能像她那樣窩在房間裡一個月不出門,不洗臉不刷牙,不洗頭?

突然間覺得,沒啥可聊的了,於是作罷。

其實在這期間我也在討好婆婆與小姑子甚至老公,我也未“表裡如一”的表達,當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她們我不悅,而是事後說了,之後也未一直在與他們去辯論,因為我也想到了他們會認為已經這樣做了,何必還要糾著不放,去爭論著說呢?

這也讓我在反思自己的“討好型人格”的成分。

討好意味著這樣來處理壓力,即告訴我們自己。“要想讓自己能夠活下去並且保持安寧,唯一的方式就是不顧自己的感受,對所有事情表達順從。”這種態度會導致我們壓抑自己的憤怒並代之以生理紊亂。不斷討好別人常常會使自己患上腸胃疾病,特別是潰瘍、腹瀉、便祕和嘔吐。更極端的說,討好會導致自己通過自我犧牲,自我傷害和自殺來表達自我價值感的完全缺乏。像婆婆那種認為自己無價值的感受,老了就代表可以死去的感覺無疑就是自我傷害的表現。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討好型人格之所有會像上癮一樣不斷地討好別人,在潛意識中最大的一個動機是:期望他所討好的對象能夠對對這種討好相應的回報。

2.討好者的內心完全是空虛的,因為他們將全部的關注都投放在外界和別人身上,他們只能通過不停的“乞求”別人關注與讚賞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3.通過為別人負責逃避對自己的責任。

4.討好者傾向於抬高別人,貶低自己,使自己處於”弱勢“的地位,這實際上是因為當他們處理弱勢的時候,反而能夠給予他們安全感。

在討好者的認知中,已經將討好成為自己的一個習慣,成為了他人格模式的一種,“討好者”已經成為他自我認知的一部分,成為了他潛意識裡自己的定義。

所以的很多的時候,人們無法自我覺察,無法感覺到。

有很多的父母常常會對孩子說:我對你這麼好了,你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學習?我為你掏了那麼多錢去上興趣班,你為什麼還是不用心學?

其實這都是討好。

討好者其實只關注到了自己的需求,但是無法看到被討好者的需求,例如,我們將自己內心期待的好孩子的形象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當他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我們內心會憤怒。

我婆婆經常對我老公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那麼辛苦供你讀書,上大學,都是為了你,你卻一點都不知道感恩。”

其實我老公會感恩,但不是我婆婆期待的那種感恩,而當達不到她的要求時,她會轉換為一種攻擊的姿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被討好,但又覺得內心 很憤怒。

而討好是會“代際傳遞”的,被討好者要麼習得討好者的方式,要麼完全像他們的反方向發展。

而我的小姑子是習得了討好者的姿態,而我老公是完全向反方向發展。於是成了父母口中的逆子。

覺察討好行為

去覺察討好行為其實有點難,因為它已經深入到潛意識,即便我們做了,可能都無法感知到。可以嘗試多問幾個為什麼,問自己為什麼會去害怕?

問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什麼?

是什麼讓自己產生了這些害怕的情緒與不舒服的感覺?

多問自己內心想要什麼?而自己為什麼又不敢去表達?

實實在在地考慮在某種環境下可能產生的最差後果;

更好的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和心理;

有機會擺脫內心的焦慮,看到事物的遠景;

對下一步的行為心中有數;

對各種替換方案和解決方案保持 更加開放的思維。

為了讓自己在關係中體驗到有價值感,我們還需要多去提升個體的自我價值。不論是通過工作、朋友關係與激烈,好的支持系統都有助於我們自我價值的提升。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

簡單的聊天其實暗含深意

“嫂子,我懷孕, 這可怎麼辦呀?”小姑子在微信上發來一條消息,同時還附上一個雙槓驗孕棒的照片,我立即回答:“告訴我老公”

我看到之後,腦子裡想到的是:還能有性生活,看來她和老公是離不了了。於是又直接問她:“你們有性生活,日子應該還好吧。”

她大概描述了一下為什麼意外懷孕,我當時想,既然你內心已經有答案了,為什麼還要來問我呢?

我於是又回覆一句:“告訴你老公就好了。”

她回覆我:“說了,他說明天請假陪我去醫院。”併發來幾個哭泣的表情

看到那幾個哭泣表情,我有些狐疑,是因為老公的回覆不滿,還是她自己想留?

我問她:“你想生嗎?

她回:“不能生呀“

我又回:“那他(她老公)說得沒錯呀。“

她告訴我:“就是不論藥流還是人流手術,都會很疼。“

此時我明白了,她是想來找安慰的。於是我直接回復:“全麻“

她又回覆我:“既然來了,也是緣分,我卻不能流,用麻藥了記憶力就不行了。“

看到她這樣糾結,我又直接回:“你可以生。“

她接著說:“不行呀,養不活,三個孩子怎麼都養不活的,壓力太大“

最後我說:“那就好好照顧自己,去流產吧。”

她回答:“只能這樣。

這是一段很普通的對話,但卻隱含了很多的內容。我事後才慢慢的清晰起來,她之所以告訴我她懷孕了,是因為她想告訴我:“請讓媽媽早點回家。“而這個媽媽就是我的婆婆。

夜晚,我將此事問我老公:“你妹妹,為什麼要把懷孕的事情告訴我?她之前和老公鬧離婚的事情那麼大,而且是硬離不可的情況,現在懷孕這個事情告訴我這個不是特別親的嫂子,不很奇怪嗎?”

老公回答:“讓我媽快點回家。”

我頓時語塞,停了一會之後說:”還是你瞭解你家的人。“

暑假期間我將老大送回老家,所以原訂計劃是在暑假結束前十幾天回來,我媽把孩子送回來,再讓我婆婆回老家去十幾天左右。這意外到來懷孕的事情,似乎要有變化。

也許我是最終知道他們安排的人,只不過他們用一種比較隱匿的方式讓我不得不接受這一切的安排。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為什麼小姑子不直接說,讓婆婆早點回去,而是通過她害怕流產,會疼這件事情來希望讓我主動說出那我讓婆婆早點回去?

因為她有“討好型人格”的特點。

她的老公是父母看上的,父母很喜歡這個女婿,起初她自己一直不滿,不願意。但是她老公贏得了她所有家人的喜歡,因為這個準女婿孝順、勤勞、踏實。但他欠缺小姑子想要浪漫、有情趣、懂得女孩心思。最終她自己勉強接受了這個老公。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聽取別人的意見,接受了自己不喜歡不願意的人或事物。人們無法“表裡一致”的表達自己的內心需要,討好以犧牲自我價值為代價,它否定我們的核心需要與自尊,並傳遞給人們這樣的信息:我是不重要的。

因為如果忤逆父母的意思,父母就覺得她是不懂事,不聽話,父母幫你挑的選的都是為了你好。如果你再反對,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

討好型的人格內心的讀白是: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愛”

“我應該永遠對別人和顏悅色”

“我決不能讓別人生氣”

“這全是我的錯”

討好型的人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即便自己感覺不好,也會對別人的和顏悅色。常常一邊掩藏自己緊咬的牙齒,一邊說出令人信服的謊言。

所以她沒有“表裡一致”的和我表達她想讓我早點安排婆婆回去,因為她害怕,她想要媽媽在身邊。她繞個大彎來表達,希望我能有所領悟。

很遺憾,我當時沒有領悟到,因為我認為她已經成家,並且老公在身邊,而且也有公婆,並且流產這個事情並不像生孩子那樣複雜,恢復也會很快,作為一個成年人完全是有能力處理的。更何況婆婆是個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醫學常識也知道的很少。

我認為此時此刻她應該第一時間求助身邊可以立即幫助到她的人,而不是聯繫我們,並打破我們這邊的計劃,畢竟她的臨時改變計劃,會造成我們這邊整個暑假期間計劃的調整,例如我媽媽那邊工作的安排、我的孩子的暑假興趣班的安排,以及我這邊工作時間的安排等等。

雖然解決方案都可以調整,但是這明顯使我很不悅,但她向我表達的這種隱形的攻擊性,我還不能迴應她。

因為她讓自己處於一種弱勢狀態,用這種弱勢姿態讓我無法去表達我的不悅與憤怒,這使得我像個不明事理的人。

但實際她在表達自己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的行為要體現自己的重要性,因為她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所有的人都要需要圍繞著她改變計劃。

她也讓我體驗到了她口欲的人格水平,她與老公鬧離婚期間,不斷的將父母、姐妹扯進來,哭鬧以及咒罵老公等。

口欲期的孩子依賴父母,服從權威,不敢反抗也不會有怨言,前提是能保證他們慾望的滿足,即“吃”。而成人的人格如果卡在口欲期,由於得不到足夠的愛,口欲期固結的孩子長大之後難能有愛別人的能力。為了近乎掠奪性地取得儲備,他們對待他人的基本方式是敵對、抗拒,而這種敵對,由於他們內心未能完成的成長過程,不是以成熟個體的方式體現出來,而是“咬”(如口出惡言)和“哭”(如自怨自艾),還包括一些不那麼光明正大的手段。

她在向父母表達憤怒,因為老公是父母安排的,她想通過離婚來反抗父母,但是父母是堅決不同意的,我婆婆說:“如果你離婚再嫁,就永遠不要再想進這個家門。”

她潛意識裡並不是真的要離婚,而是要反抗父母,在向父母索愛。這兩年婆婆來到我們的城市協助照顧孫子孫女,與她之間走動的少了,她體會到來自父母的愛少了。於是她潛意識裡是期望整出一些事情來索愛,來肯定自己的重要性。

而公婆更是把控著她,她的婚姻裡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參合進去,去和她的公婆辯論,討好女婿,數落自己的女兒不好,等等。他們潛意識裡是不期望這個女兒真正的長大的。

討好型人格形成的原因

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原生家庭中沒有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父母對他們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只有當他們滿足父母的需求、表現出父母期望的樣子時才能得到父母的關愛與讚賞,他們才能感覺到是安全的,是不會被拋棄的。就像小姑子一樣,在公婆那裡其實從來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你順愛就是我要的女兒,你逆反就是我們不認可的。她的這種討好型人格的習得都是源於她的父母。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婆婆在與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有一個習慣。她總是在中午的時候,獨自將前一夜的剩菜吃完,桌上炒好的新鮮菜很少吃。

我經常和她說,剩菜少吃,有致癌物,對身體不好,但她會和我說:“這不吃有點浪費,裡面還有肉呢。”我能夠理解從窮苦日子過來的人,養成不浪費的習慣。

於是我告訴她:“長期吃隔夜剩菜會造成癌症,最終可能需要花在治療上的錢更多,這不是更浪費嗎?所以頭一天的菜我們都儘量吃完,或者是做少一點。”

並且我會不斷的催促她吃新鮮的菜,但她往往很少動筷子,把好的都留給我們吃,自己吃的少。並且她常伴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吃得不多的,吃的少的。”

我也無法肯定她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因為偶爾有時候,我見到她自己喜歡吃的菜的時候,她會多吃一點。這足以證明並不是如她說言。

婆婆就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在討好兒子媳婦,證明自己其實有價值,很好養,她內心很害怕自己如果吃的太多,不照顧到我們的感受的話,我們會嫌棄她。

這種被動的攻擊使我很難受,這讓我會體會到的是如果我不去覺察,不去體諒她內心的情緒需要,就說明我不是個好媳婦。這讓我也很累。

在婆婆老家,失去了勞動能力的老人往往是被人嫌棄的,記得當初剛結婚的時候,我去見老公的爺爺奶奶,已經九十歲了,當時不知何原因,從婆婆那裡聽到一句話是:老了老了,都是吃乾飯的,還不如死了算了。“

這與我長時間接受的思想觀念很不同,我外婆那時還在,她老人家享受的就是極好的天倫之樂,以及子女們的孝順。

我曾經問過我婆婆,如果你老了,你希望過什麼樣的生活?

她回答:如果我老了,你們願意養的話,給點錢養就養,如果不願意,不養,那就讓我們自己死了就好了,反正你們自己養好自己的孩子就行。我們反正已經是要老死的人。

婆婆的討好,總會使我感覺到不舒服,在中國的傳統裡,孝道是很重要的,如果真如她說的,我們不再去管她,那我內心也過不去。她期望我們去照顧老了的她,但她內心又是覺得自己“不配擁有”,而這種不配擁有想法讓我們也處理尷尬的境地,她似乎在說:我對你們這麼好,你們怎麼可以不對我好?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你的討好其實一直在傷害別人和自己

這讓我想起二胎月子期間,原訂計劃是月子過完了,婆婆才回家,但中途變卦婆婆急著要走的事情。

我媽提前十天來到我這邊,原想著是有婆婆可以一起照顧產婦和孩子,她的腰肌不至於很受傷。因剖腹產,我在醫院住了十天,出院第二天,我接到了小姑子的消息,說:“老家有一個習俗,長輩(她外公外婆)過世第三年,需要子女去燒紙祭拜,而且這是個大祭。”我心想:這是要告訴我想早點回去嗎?。

小姑子和我說:“媽媽(婆婆)她不太好意思提起這個事情,因為嫂子月子還沒有過就走,怕不高興。”

當時我心中不悅,因為原定計劃是月子過完,我媽在這裡多呆十幾天,婆婆回老家十幾天之後再回來,已經安排好了日子,並不會錯過祭日,但在我月子還沒過就提前走,這似乎真的不妥。

之後我又想那既然知道為什麼還要說?目的就是希望我能同意,如果我不同意呢?似乎顯得我很不講道理。

最終我還是同意讓婆婆提前回去了,因為兩個媽在這裡處得也不開心,就算了。當我把這個事情告訴我媽媽的時候,我媽相當生氣,說的是頭胎也沒有來照顧過,這二胎的月子還沒過完就要急著回家?這是活人重要還是死人重要?

我安慰媽媽的方式就是:“算了算了了,左右呆在一起,也有矛盾,乾脆走了過得清爽一點不好嗎?”

我媽看在我的面子就算了,最後只說了一句:“你呀,就是太心軟,你婆婆也不想想,她自己在月子就這樣走了,街坊鄰居問起,她能過意得去?媳婦月子還沒有過完,就早早的收拾要走,這誰都說不過去呀。”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我決策之後並沒有和婆婆說我的想法,而是問了我老公的意見,問他:”你媽要提前回去,理由是給你外公婆燒紙的事情你知道嗎?她要回去了。”我老公的回答是:“那她要回去,能怎麼辦?”我當時也只是冷笑了一下,說:“我媽很不高興這個事情。”

他只回:“這也沒辦法。”我於是繼續冷笑。

冷笑是因為我心知肚明,他們已經商議好了,並且我也很寒心。按照之前預產期的計算,月子與三年祭日是重合的,而當時婆婆一直說的是,月子過完了再回老家,而這中途變化,不知道是不是早就預謀好的。

離小姑子把話帶到後的兩天,婆婆似乎是見到我沒有動靜,主動抽空和我說起這個事情。她說:“我看你也沒啥事了,也恢復的挺好,我想早點回去,他外公外婆的三年祭子女都要有人在場,我也想早點回去。”我回:“我已經知道了這個事情了,小姑子已經和我講了。”

此時婆婆像是找到了靠山一樣,回:“哦,你已經知道了,她和你說了呀,我讓她不要說的,她還說了。我們那邊是有這樣的風俗的,一定一定要有人的,是個大祭。”她說話的語氣都變得興奮起來,

我說:“那你要回,就回唄。”聽到我這麼回答,她如釋重負一樣。

我立即就在手機上操作給她搶票。然後同她講:“那你早點收拾東西吧,搶到票就可以走了。”

她回:“我都收拾好了,也沒啥東西。”

心中頓時寒涼,其實我們並不差她在這裡的照顧,重要是她有沒有這份心思,早早收拾好的行裝,繞著彎的來讓我接受她要早回的事情都說明了其實只是將我抬高到一個位置,讓我重重的摔一下。加上這一件事情之後,我媽對我公婆的意見更大了。即使我們再明事理,也覺得憋屈。

因為這件事情,我很不平,婆婆回家之後,我和小姑子微信說了我的不悅:“換做是你,坐月子期間,你婆婆在你出院兩天就急著要走,你心裡難道會痛快?真不明白,你們怎麼想的,請問是活人重要還是逝去的人重要?雖說死者為大,但是這裡還有產婦和小女兒要照顧,留在這裡幫忙照顧一下,地下的外公外婆也不會有意見啊。你們也不怕鄰里說你們不明事理嗎?”

小姑子在語態上自然不會回擊我,她回的是:“嗯,我們以為南方人不做月子的,媽媽說看你出院之後就開始去逛超市了,還出門去走動了。所以覺得沒有啥事了,電視上那個黃曉明老婆出院第一天就穿著短裙出來,我們都以為南方人不做月子的。”

我當時心想,是笑你愚昧還是故意覺得我傻?做月子要看怎麼做呀,科學的坐月子,怎麼可能像她那樣窩在房間裡一個月不出門,不洗臉不刷牙,不洗頭?

突然間覺得,沒啥可聊的了,於是作罷。

其實在這期間我也在討好婆婆與小姑子甚至老公,我也未“表裡如一”的表達,當時我沒有直接告訴她們我不悅,而是事後說了,之後也未一直在與他們去辯論,因為我也想到了他們會認為已經這樣做了,何必還要糾著不放,去爭論著說呢?

這也讓我在反思自己的“討好型人格”的成分。

討好意味著這樣來處理壓力,即告訴我們自己。“要想讓自己能夠活下去並且保持安寧,唯一的方式就是不顧自己的感受,對所有事情表達順從。”這種態度會導致我們壓抑自己的憤怒並代之以生理紊亂。不斷討好別人常常會使自己患上腸胃疾病,特別是潰瘍、腹瀉、便祕和嘔吐。更極端的說,討好會導致自己通過自我犧牲,自我傷害和自殺來表達自我價值感的完全缺乏。像婆婆那種認為自己無價值的感受,老了就代表可以死去的感覺無疑就是自我傷害的表現。

討好型人格的表現

1.討好型人格之所有會像上癮一樣不斷地討好別人,在潛意識中最大的一個動機是:期望他所討好的對象能夠對對這種討好相應的回報。

2.討好者的內心完全是空虛的,因為他們將全部的關注都投放在外界和別人身上,他們只能通過不停的“乞求”別人關注與讚賞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3.通過為別人負責逃避對自己的責任。

4.討好者傾向於抬高別人,貶低自己,使自己處於”弱勢“的地位,這實際上是因為當他們處理弱勢的時候,反而能夠給予他們安全感。

在討好者的認知中,已經將討好成為自己的一個習慣,成為了他人格模式的一種,“討好者”已經成為他自我認知的一部分,成為了他潛意識裡自己的定義。

所以的很多的時候,人們無法自我覺察,無法感覺到。

有很多的父母常常會對孩子說:我對你這麼好了,你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學習?我為你掏了那麼多錢去上興趣班,你為什麼還是不用心學?

其實這都是討好。

討好者其實只關注到了自己的需求,但是無法看到被討好者的需求,例如,我們將自己內心期待的好孩子的形象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當他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時,我們內心會憤怒。

我婆婆經常對我老公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那麼辛苦供你讀書,上大學,都是為了你,你卻一點都不知道感恩。”

其實我老公會感恩,但不是我婆婆期待的那種感恩,而當達不到她的要求時,她會轉換為一種攻擊的姿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被討好,但又覺得內心 很憤怒。

而討好是會“代際傳遞”的,被討好者要麼習得討好者的方式,要麼完全像他們的反方向發展。

而我的小姑子是習得了討好者的姿態,而我老公是完全向反方向發展。於是成了父母口中的逆子。

覺察討好行為

去覺察討好行為其實有點難,因為它已經深入到潛意識,即便我們做了,可能都無法感知到。可以嘗試多問幾個為什麼,問自己為什麼會去害怕?

問自己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什麼?

是什麼讓自己產生了這些害怕的情緒與不舒服的感覺?

多問自己內心想要什麼?而自己為什麼又不敢去表達?

實實在在地考慮在某種環境下可能產生的最差後果;

更好的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和心理;

有機會擺脫內心的焦慮,看到事物的遠景;

對下一步的行為心中有數;

對各種替換方案和解決方案保持 更加開放的思維。

為了讓自己在關係中體驗到有價值感,我們還需要多去提升個體的自我價值。不論是通過工作、朋友關係與激烈,好的支持系統都有助於我們自我價值的提升。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小姑子為什麼告訴我她懷孕了,到底是想表達什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