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花兒”發源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政鬆鳴巖

馬尾松 牡丹 觀音 甘肅韻程旅遊 2017-05-20

鬆鳴巖是河州八景之一,距臨夏市50公里,海拔2730米,建於明成化年間。位於和政縣南端陡石關口的鬆鳴巖,每逢農曆4月26至28(俗稱四月八),當地群眾和外地遊人便前來遊覽山水,漫唱"花兒"舉行一年一度的鬆鳴巖"花兒"盛會。

臨夏“花兒”發源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政鬆鳴巖

景區與太子山逶迤相連,小峽河奔騰於峽谷之間,青峰接雲,古鬆參天,四季雲霧繚繞,終年流水潺潺;每當山風勁吹,松濤聲震盪峽谷,鬆鳴石壁,似千軍萬馬奔騰於峽谷之間,經久不絕,故名“鬆鳴巖”。景區由西方頂、南無臺、雞冠嶺三峰構成,因其突兀挺拔狀似筆架,傳說神筆馬良每次做完畫之後,便把他那支神筆擱置於此,故又稱此山為“筆架山”。此外,在懸崖上有一段人鑿橫道,因其險峻而稱“天橋”。“天橋”之上於懸垂的石崖間有一形狀奇特的馬尾松,被稱作“萬年鬆”。過“天橋”向北數十米處有“一線天”勝景。從“一線天”拐“之”字向南為仰天池,自石崖滲出的池水清澈見底,常年不竭。在鬆鳴巖懸空的大殿—觀音殿,還有一處非常奇特的景觀—神泉。相傳此泉乃觀音菩薩玉淨瓶中甘露所化,自蓮花寶座下滲出,盈而不溢,涸而不竭,水質清冽。飲之,遂心願,驅百病,潤心神。民眾爭相飲之,從者甚廣,故曰:神泉。另外,鬆鳴巖景區景點還有:幽寺鐘聲、拜殿秀色、大殿雄姿、鬆鳴飛瀑、百鳥朝鳳、小康之家、鴛鴦湖、鬆鳴塔、夫妻樹等。這裡是臨夏州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這裡的古樹各領風騷,獨樹一幟,有的如孔雀開屏,有的似掠鷹騰起。還有似葫蘆的葫蘆鬆、獨鬆迎客的迎客鬆、悽美感人的同心鬆、虯根交錯的群龍赴會、通根相擁的連理鬆;禪理頗深、令人頓悟的千佛手,雍容富貴的華蓋千年,高聳入雲、挺拔傲立的擎天柱等奇異景觀。景區內雲杉、冷杉、馬尾松遍佈山野,古樹參天遮蔽,四季蒼翠,古有“須彌翠色”之景名,列“寧河八景”之首。陽春三月,這裡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炎炎夏日,這裡綠蔭濃濃,涼風習習;金秋十月,這裡漫山紅遍,層林盡染;寒冬臘月,這裡雪山青松,相映成輝!

臨夏“花兒”發源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政鬆鳴巖

臨夏“花兒”發源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政鬆鳴巖

據文獻記載,鬆鳴巖佛寺初建於明永樂二年——正統二年(1404-1437年),河州都督劉昭自捐奉銀並倡導民眾捐資創修,至清同治年間,先後建起大殿、二殿、三殿、玉皇閣、聖母宮、南無臺及西方頂等處的殿宇,以後大多毀於戰亂,到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縣時無一保存。原甘南農民起義領導人之一——肋巴佛曾在鬆鳴巖坐床剃度。1985年,隨著宗教政策的落實,當地群眾又捐資出力在原址上重建了大殿、獨崗寺、山門、玉皇閣、娘娘殿等古典建築,佛事活動隨之日盛。

臨夏“花兒”發源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政鬆鳴巖

臨夏“花兒”發源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政鬆鳴巖

臨夏“花兒”發源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政鬆鳴巖

鬆鳴巖國家森林公園內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已查明的野生動物有藍馬雞、紅腹錦雞、淡腹雪雞、野雉、四不象、鹿等珍稀動物;查明的喬木、灌木有200餘種,野生花木174種,野生藥材205種,有一定經濟觀賞價值的野生果品類10餘種。豐富的植物資源使景區四季變化分明,景觀豐富多變。因此,鬆鳴巖又有“綠色植物王國”之美稱。臨夏“花兒”發源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政鬆鳴巖

鬆鳴巖又是中國“花兒”的傳承基地。每當野牡丹遍山開放時,各地遊人和“花兒”歌手雲集於此,競展歌喉,唱“牡丹”,漫“少年”,“龍華盛會”因此得名。清人祁魁元有詩讚曰:“我亦龍華遊盛會,牡丹歌罷獨徘徊。”鬆鳴巖“花兒”會,俗稱“四月八花兒會”。始於明代成化年間,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二十八日,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和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臨夏、和政、廣河、康樂、卓尼、夏河、臨洮等地的漢、回、東鄉、保安族等民間歌手雲集於此,在鬆鳴巖的山坡上,樹蔭下,小溪旁,叢林間搭起帳篷,晝夜對歌。同時祈福襄災,求神許願,舉行佛教的龍華盛會。四月二十八日是花兒會的高潮,故鬆鳴巖俗稱“四月八”。“老僧新開浴佛會,八千遊女唱牡丹”是對鬆鳴巖“花兒”會的真實寫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