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民捧紅了相聲大師侯寶林,他和天津有著非同尋常的緣分

翻開侯寶林先生的人生年表,你會發現他這一輩子的人生指數就是個大牛股啊,起於貧賤微末,終於宗師泰斗。雖然他的人生當中也有過幾次起落,但每次的短暫下落隨之而來的是更高更長的上揚。筆者今天就選出侯寶林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轉折介紹一下,這次大轉折就是他在天津走紅。

天津人民捧紅了相聲大師侯寶林,他和天津有著非同尋常的緣分

侯寶林12歲開始學唱戲,15歲開始撂地賣藝,一開始他還是以唱戲為主,有時候也說點兒相聲,由於門戶不真,所拜的師父常寶臣又去世經常受到排擠。1938年底他拜師朱闊泉,21歲才開始正式在茶社登臺說相聲。比起那些門裡的相聲藝人他的起步很晚,不過由於他常年在北京城裡撂地一樣積累了豐富的演出經驗。

1939年22歲的侯寶林新婚不久就受師父之命和師弟一起去了東北演出,沒想到在東北沒賺到錢還受了驚嚇,過了冬天趕緊逃了回來。回到家發現妻子連秀貞在家裡抽大煙,他連驚帶氣一下子病倒了,去看病還被誤診差點送了命,幸虧一位許大夫給他開了又便宜又好用的藥讓他逐漸恢復過來,這已經是1940年春天了。

大病初癒的侯寶林和連秀貞離了婚重新回到西單商場賣藝,這時候整個北京城的曲藝界生意都不太好,賺錢的堂會被槽高把持著,侯寶林此時也是勉強度日。

天津人民捧紅了相聲大師侯寶林,他和天津有著非同尋常的緣分

轉折點在6月份到來,原來在西單商場一起說相聲的戴少甫在天津燕樂戲院紅了,誰知他得罪了袁文會被打了一頓攆回北京(這是第一次,戴後來又去天津再次捱打送命)。於是燕樂戲院再次來北京邀請演員,這次他們看上了侯寶林。

在20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這段時間裡,相聲界有個潛在的規律,北京是相聲藝人的“出處”,而天津則是相聲藝人的“聚處”。其實不光相聲,整個曲藝界的演員想出名就必須得到天津觀眾的認可才行,只有在天津紅了你才算真正的角兒。然後不論是回北京演出,還是去江南一帶演出都會有人專門來請你。可也有另一個結果,如果你在天津沒打響,沒紅起來的話那你在其他地方也只能繼續撂地賺個餬口錢。所以去天津演出對侯寶林來說是機會和風險並存,相對來說他都已經赤貧了當然是機會大於風險的。

侯寶林想去必須有搭檔才行,當時西單商場最好的捧哏是張少棠,他是銀行白領出身條件比侯寶林自然好不少。侯寶林邀請他一起去,張少棠說什麼也不幹,他那意思是憑侯寶林這兩下子到天津根本沒戲,最多把試演合同的一個月演完就得讓人退回來,到那時候西單商場也不一定有地方留給他了。

天津人民捧紅了相聲大師侯寶林,他和天津有著非同尋常的緣分

被張少棠拒絕後,侯寶林碰上了四處找地方演出的郭啟儒,他此時40歲,之前一直跟著師父劉德智在天橋說相聲。等到天橋市場衰落之後他也沒地方去了,作為侯寶林的師叔輩他倒是沒意見,很痛快的答應了侯寶林的邀請。因為郭啟儒年紀大資歷深還是長輩,侯寶林和他談定了五五分賬。當時的捧哏逗哏一般都是三七分賬多,更甚的有二八一九的。

侯寶林和郭啟儒到天津燕樂戲院演出,第一場行內叫“打炮戲”(別想歪了),你行不行,觀眾買不買賬這第一場很關鍵。當初戴少甫就是憑藉一段新編的《數來寶》走紅天津。也巧,那天燕樂戲院正好有電臺實況轉播,這一下子聽眾就更廣泛了,要知道那時候能裝得起收音機的人家可不多,至少也是中產階級以上。你像張伯駒他們這樣的有時候就在家裡用廣播聽相聲。

當天燕樂戲院一共安排了十四個曲藝節目,侯寶林郭啟儒的出場排在第六位,在全場看屬於中場,按半場看屬於半場的倒二。這個位置對於新人來說也不錯,可進可退。

天津人民捧紅了相聲大師侯寶林,他和天津有著非同尋常的緣分

侯寶林當天做了精心準備,一共兩段相聲,第一段《空城計》,第二段《改行》。全是帶唱的柳活兒,這正是他的拿手。不僅如此他還在這兩段相聲上做了改動,讓相聲敘事更為合理,唱戲的段落更為完整。比如為了集中效果他就將《八大改行》濃縮成三個,分別是賣粥賣菜賣西瓜,每段的唱戲段落都進行了改動和精煉。

具體結果怎麼樣呢?筆者採用天津《天聲報》1940年6月10日副刊上一篇文章說吧,那篇文章叫《侯寶林一聲驚人》,文中說到:“侯寶林以《八大改行》和《跑龍套》為打炮,一鳴驚人,座上週郎莫不報以彩聲,贊為奇才。蓋侯口技出色當行,脫盡凡俗。他一口齒清楚,辭藻新穎,推陳出新,不拾前人牙慧,遇事諷諫,倍覺有味,妙語橫生,足以解頤,實駕乎戴於之上。”

概括說來有很多讚譽和常寶堃他們也差不多,但其中有兩個地方是侯寶林自己的,那就是文明相聲和推陳出新。

天津人民捧紅了相聲大師侯寶林,他和天津有著非同尋常的緣分

所謂文明相聲當然不是侯寶林的專利,因為天津走紅的幾檔相聲藝人也都不是以葷臭段子起家的,只不過侯寶林的相聲在保持淨口的基礎上增加了文雅之風,給觀眾以文雅大方,瀟灑明快的感覺。他的這種特點頗受天津文化人的歡迎,像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就特別捧侯寶林。

而推陳出新則主要指的是“唱”的方面,其他相聲演員也唱,但除了本門不夠一賣的太平歌詞之外,其他學唱普遍以歪唱居多,借插科打諢吊兒郎當的唱法博得觀眾一笑。侯寶林則不然,他堅持正唱,他有京劇基礎,唱起來又非常賣力氣,幾句唱滿宮滿調立刻能要來好。這功夫連很多京劇演員都歎服。

對於他的唱,除了京劇專業演員表示讚賞之外,天津有個《益世報》做了總結:“唱工為相聲行第一人。”

一炮打響之後,侯寶林在天津連演一個月,出場位置從中場挪到了全場倒二,這是相聲演員當時能達到的最高位置。燕樂戲院為了留住他連續延長合同甚至動用黑色手段也要將他留下來。這樣侯寶林在天津一演就是五年,這五年他從一個籍籍無名的相聲新人成長為天津五檔相聲之一,地位和張壽臣馬三立常寶堃並列。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天津小梨園演出的時候替小彩舞攢底,在大觀園演出時更是頂替了林紅玉的攢底位置第一次讓相聲藝人真正拿到攢底的收入。

天津人民捧紅了相聲大師侯寶林,他和天津有著非同尋常的緣分

1947年,天津《益世報》舉辦了一個相聲評選,選出天津相聲首席和副席的演員。侯寶林力挫同行奪得首席,郭榮起常寶堃奪得副席。

雖然1945年侯寶林回到北京之後偶爾才到天津演出,但他始終念念不忘是天津人民捧紅了他。

當然,侯寶林和天津的緣分遠不止此,他出生於1917年,四歲時被父母賣給了一個叫張全斌的人,張全斌帶著侯寶林坐上火車到了北京,將他送給了侯連達夫婦撫養。根據侯寶林日後的回憶,他當時在火車上吃了半斤炒栗子,又睡了會兒覺就到了北京。所以大膽猜測一下,侯先生應該就是天津出生的天津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