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737篇原創首發文章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據毛澤東晚年專職圖書服務管理員、中共中央辦公廳老幹部局原局長徐中遠記載,在毛澤東的生命裡,想要讀的最後一本書是《容齋隨筆》。

“8月26日晚9時45分《容齋隨筆》(宋)洪邁撰明刻本兩函14冊借北京圖書館。”這是毛澤東用書的最後一次登記記錄。毛澤東有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他的讀書,因為讀書是他生命質量的重要形成要素。

那時候他已經病魔纏身,視力減退,但他依然堅持每天看書。8月26日,他已經不能下床行走了,不能自己吃飯了,但他依然想看《容齋隨筆》。讀書小組就從北京圖書館柏林寺書庫借來了大字本線裝書。

“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讀書不止”,“決心學習,至死方休”的思想、理念和精神,一直是毛澤東讀書的天然動力,他也真是實踐到了最後一刻。根據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回憶,1976年9月8日,也就是毛澤東臨終前一天下午的5時50分(離他去世只剩下差不多6個小時),在醫生搶救的情況下,他還讀了這本書約7分鐘。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撰寫的一部關於經史百家、文學藝術以及宋代掌故、人物評價等方面內容的筆記,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五集。作者把自己的所見所聞、道聽途說中有價值的掌故、軼事及讀書時受到的啟發、產生的靈感等隨手記下,形成了這粲花之論。據說歷時達40多年,是一個人一生的智慧和經歷的結晶,證明,讀書本是一件散淡而悠遠的人生事。

《容齋隨筆》的每一個小故事的篇幅都不長,好讀好記,是毛澤東一生中最喜歡的筆記體書籍之一,其實他曾多次讀過這部書。據說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多次託人從解放區、上海等地替他買書讀,也從各有關圖書館借書讀,他的日常離不開書。而他第一次看《容齋隨筆》,是從馬列學院的圖書室借來的。

後來,他把這部書一直帶在身邊,從延安東渡黃河,帶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又從西柏坡帶到北京城,帶到中南海。1949年6月,他到中南海豐澤園的菊香書屋居住後,此書就放在他臥室的書櫃上。1972年,毛澤東曾將此書送給他青年時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師範的同學周世釗。晚年的毛澤東又把這部書送給其他老朋友。

徐中遠認為,毛澤東在生命的最後時光選擇這部書讀,主要是讀讀故事,可以緩解寂寞、孤獨、苦悶的心情。因為那一年(1976年)周恩來、朱德等革命患難老戰友相繼離世,唐山大地震又發生,他也會放聲大哭,他也需要轉移、緩釋內心的痛苦,《容齋隨筆》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這一點。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洪邁(1123-1202年),宋代學者,容齋是他的號。他是江西人,勤奮好學、學識淵博,著作等身。其作品包括:編纂《節資治通鑑》等史學著作11部918卷、撰寫《萬首唐人絕句詩》《容齋詩話》等文學著作11部189卷、撰寫《容齋隨筆》《野處類稿》等筆記體著作6部162卷。

洪邁為什麼讀了、編了、寫了那麼多東西?

首先是他的家庭學習風氣好。

他的祖父洪彥暹,是個進士(就是通過殿試的),最高職位是禮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文化、教育、科技、外交部部長)。

他的父親洪皓也是個人物,他反對朝廷南遷,支持抗金斗爭,被任命為大金通問使後,連升五級,跟他父親一樣任禮部尚書,出使金都,在金國被軟禁15年,其中被放逐黑龍江漠河10年。放逐的過程中,靠寫詩排遣苦悶,做詩千首,被譽為“宋之蘇武”。一生著作50多部,包括《淞漠紀聞》《帝王通要》《波陽集》等。

他的大哥洪适,官至宰相,又是金石家和詩人。當洪皓受難困金,洪适才13歲,他開始要當家,照顧母親和兩個弟弟。他擅長用兵理財,比如體現在,及時向朝廷指出各地義軍是主要的抗金力量,而不應該被當作“土匪”,讓義軍自行控制,助力政府軍,也相當於是節省軍費。他的著作也很多,包括《盤州集》《五代登科記》。(看到這裡,默默地告誡自己及身邊的朋友,再也不要說自己忙得沒空看書寫東西了,古人都是越忙越寫,有助於提煉系統思維。)

他的二哥洪遵,錢幣學家和醫學家,官至吏部尚書。看吧,他們全家幾乎都是省部級以上幹部,又是才華橫溢的專家學者。他所作的《泉志》是我國現存最古、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錢幣學專著。而說他是醫學家,因為他也懂醫方,還寫了一本醫學典籍《洪氏集驗方》,其他文學著作包括《翰苑群書》和《譜雙》等。

洪邁本人,也是進士,後來做了翰林學士。《宋史》稱,洪邁“幼讀書日數千言,過目輒不忘,博極載籍,雖稗官傍行,靡不涉獵”。讀書有心得就隨時記錄,40多年集腋成裘,形成了《容齋隨筆》74卷,“聚天下之書而遍閱之”,這是真正的讀書破萬卷之後的成果。

“意之所之,隨即記錄”,我喜歡這樣的學習方法,對於知識的好奇,對於好奇心本身的體會和記載,我覺得是一件很安靜優雅脫俗的事情和習慣。

《容齋隨筆》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推為南宋筆記散文之冠——“書目自經史諸子百家,以及醫卜星算之屬,靡不引證祥洽”。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一起,被稱為宋代最有學術價值的三部筆記著作。

第二,相比於他的祖父、父親和哥哥,洪邁的職位更偏學術性,應該能夠有更多時間思辯、記錄。他利用在京參與國史及實錄的修纂機會,近水樓臺,故而“經史典故,諸子百家之言,以及詩詞歌賦、醫卜星類”無所不包。

洪邁的經驗告訴我們:讀書要讀什麼?新的、奇的、深的!然後“自信篤而不詭隨”,堅持自己學習、自己判斷,而不是別人說什麼就傳什麼,專心探索自己的事情,冉冉淙淙(循序漸進的上升和前進),不受外界信息的干擾。

據傳,洪氏家族就從江西鄱陽崛起,一直也有家風家訓傳世(即:《洪氏祖訓》和《洪氏家規》),寫《長生殿》的洪晟也是他們的後裔。

《洪氏祖訓》以“孝以事親,義以睦族,敬以持己,恕以及物”為核心要義,告誡洪氏子弟要以儒家理念立身行道,孝順父母,賙濟族人,“於人須泛愛,周窮恤匱,尤親其賢”。

《洪氏家規》則分戒遊、戒博、戒飲、戒鬥、戒色、戒逸六條,從交友、飲食等方面具體規範子孫的行為,告誡後人要品行端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沾染不良習氣。每條戒律後面均有一句“以此思之,不如讀書”。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我讀這部書是受秦朔老師影響,是他推薦我讀的。某個週日,我讀了一下午,覺得精神上很享受。精神上放鬆進而吸收更多知識營養,確實是件妙事,遂寫給大家分享。

講幾個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第一個,對現代企業管理非常有警示意義的小故事,職業經理人請拿筆記下。洪邁總結了一個經驗,他說,戰國七雄,當時都在盡力改革,積極向上,招納賢才,為什麼最後秦國勝出了呢?因為其他六國任用的相國,都是他們的宗族和本國人,像齊國的田忌、田嬰和田文,韓國的公仲、公叔,趙國的奉陽君、平原君,魏王甚至任用太子當相國;而秦國呢?變法的商鞅是衛國人,法家李斯是楚國人,縱橫家張儀是魏國人,大名鼎鼎的呂不韋是韓國人,獻計秦昭王攻滅東周的蔡澤是燕國人,連趙武靈王的親信大臣樓緩也來投靠秦國……秦國把國家託付給了他們,並且一點都不產生疑心,結果就取得了天下。開放、包容,這兩個近乎“老齡化”的詞彙,始終是成事的真理啊。

第二個,不要相信傳說,都要經過自己去考證。世人多傳說李白是在長江的船上喝醉酒,去撈水中月,結果失足落水而死的,後人還給他建了一個捉月臺。其實洪邁考證並不是這樣的,他翻了翻書中記載,比如李陽冰為李白所作的《草堂集序》中說:“我任當塗縣令期間,李白病重,有很多卷草稿,還沒有修訂,他在病床上把草稿交給我,囑咐我為之作序。”另外李華所作的《太白墓誌》也說:“太白作《臨終歌》而死。”聽說的,一定不如兩篇以上白紙黑字相互印證的。

第三,不僅世人傳說不能信,也不要太相信文人,文人記載最喜歡誇張。洪邁說,即使是韓愈這樣的人也不能例外,比如說《石鼓歌》,極力稱讚宣王的豐功偉業,甚至說:“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陋儒編《詩》不收拾,《二雅》褊迫無委蛇。”意思是說,《詩經》三百篇都如星宿,只有此詩文才像日月。洪邁認為這種話尤其不應該是韓愈這樣的大文豪說出來的。

可見,洪邁是個非常可愛、任性、有趣、不怕事兒的人。實際上他不僅批判文人,他還批判武人,比如老了的廉頗、李廣、趙充國、郭子儀等等著名武將,覺得無人超越自己,非得衝鋒陷陣,他就反問——這些人都是人中英傑,還不能免於貪功求名,何況比他們低下的人呢?

第四,洪邁喜歡記錄獨特和新穎的見解,現在讀起來還令人覺得受益,覺得新鮮。感覺他本人就是一個“觀點的冰箱”,裡面都是新鮮不腐爛的水果。令人莞爾一笑,拍手稱快。比如他記載李習之所寫的《答朱載言書》的觀點,《六經》何以成為《六經》,是因為他們各有特點,富有100%的原創精神,從不相互仿效引用。

《春秋》裡面沒有一句《詩經》,《詩經》裡面沒有一句《易經》。天下文章一大抄,非也,最開始的時候,那都是獨立的精華!而比如屈原、莊周的作品,也沒有任何引用,所以也是經典。並用山河作喻,講到:譬如高山,有泰山、華山、嵩山、衡山,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高大,至於說山上草木的茂盛如何,則是不完全相同的。又如河川,有濟水、淮河、黃河、長江,它們共同的一點是從發源地流出,一歸於大海,至於說河道的曲直,河水是深是淺,則是不完全相同的。

這裡記載一點我自己的看法:中國人的“經典”的確立,那是完全創造一種新的東西。現在為什麼難出經典,因為現在做的都是需要把過去的研究全部總結整理一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前人的成就太高,顯得後人太過平庸。

他還寫了很多寫作和傳播技巧,比如宋太宗寫了這四句話,稱做《戒石銘》,頒發給各地方官員,立碑在公堂南面。其實成都人景煥《野人閒話》(宋太祖乾德三年時作)中的一篇《頒令箴》,寫到後蜀國主孟昶也曾作文已經表達過這些意思,用了二十四句,只是語言不精練。唯有從中歸納出來的四句,言辭簡要,道理盡說,遂成為宋太宗的不朽名言。洪邁認為,這種歸納法,就是詩人們常用的脫胎換骨的寫作方法呀!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第五,洪邁有一顆撿拾滄海遺珠的心,讓遺憾不那麼遺憾。其中講到一個故事,《皇甫持正集》中有《送簡師序》,寫道:“韓愈侍郎被貶官到潮州,信佛的人歡欣地拍手稱快,簡法師獨自憤慨而起,拜訪我,請求我寫序文送行,資助他到潮州去,不管路途遙遠,有毒蛇猛獸的艱險,好像是要早上進見晚上死了也甘心的樣子。簡法師雖然名義上皈依佛門,但行為上卻是儒者;雖然穿著外族的袈裟,卻有著漢族人的智慧。這豈不更勝過戴著儒者帽子、穿著朝服,卻迷惑沉溺於佛經怪異之說而敗壞天地人倫常道的人嗎?”

洪邁說,他讀了這篇序文,想到簡師的賢良,因而遺憾他的名字沒有流傳到後代,所以想把他記下來,希望再傳播出去。

“隨筆”裡面,還有很多典故的來源,比如秦國和晉國結成聯盟,圍攻宋國,鄭人說秦國為什麼不把鄭國留下作為東道主。這是因為鄭國位於秦國東部,所以這樣說。現在人們稱主人為東道主,其由來即在於此。

第六,洪邁的觀點比較獨特,內心比較清明,也敢寫敢記。他說,忠貞道義保持節操的人,是因為他們的天賦,跟所處的地位高低、所受的恩惠多少沒有關係。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大事面前全是個人命運的分野和抉擇。裡面有兩則故事都說了這一點,但洪邁是分男女說的。

男:

王莽篡奪了漢朝的皇位,劉歆身為漢朝宗室中才智出眾的人卻誘導王莽叛逆漢朝,孔光身為宰相也幫助王莽促成其事。而龔勝作為免職的大夫遵守道義而死;郭欽、蔣詡作為刺史、郡守,慄融、禽慶、曹竟、蘇章作為讀書人,都拋棄官職不求仕進,陳鹹的家中,甚至不採用王莽的年終祭禮。

蕭道成篡奪了南朝宋的政權,褚淵、王儉,都是歷代顯達的官宦,身為皇帝的外甥、主上的女婿,慫恿鼓動顛覆劉宋的作為,只嫌不夠快速;面對保持氣節而死的人竟是王蘊、卜伯興、黃回、任侯伯這些小臣了。

安祿山、朱泚叛亂,陳希烈、張均、張垍、喬琳、李忠臣,身為宰相做了他們的助手;而甄濟、權皋、劉海賓、段秀實,有的作為軍營公署中的小官,有的作為被罷免貶斥的卿相,獻出生命建立名節,聲名震動全國。

人是否賢良,相差的何止是天上地下呀!

女:

王莽的女兒是漢平帝的皇后,自從劉氏被廢除之後,她常常稱病不參加朝見,王莽敬重忌憚,還很悲傷,想讓她改嫁,皇后不肯,到王莽失敗,皇后說:“還有什麼面目見漢朝的人。”之後自己跳入火中燒死了。

楊堅的女兒做周帝的皇后,她知道她父親有篡位的意圖,心裡很不平,常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來,到周靜帝禪位給楊堅時,她憤怒怨恨得更厲害。楊堅內心對她很慚愧,想讓她改嫁,她誓死不答應,才作罷。

李昪的女兒是吳國太子楊璉的妃子,李昪篡奪了吳國的政權,封她為永興公主。她聽到有人叫她公主,就流著淚不讓叫。

第七,洪邁記載的唐代選才的標準非常有趣,而他也是一個有趣的宋朝人。唐代量才授官,選擇人才的原則有四條:第一是身體,要求身體相貌豐滿偉岸;第二是言談,言語辭令雄辯公正;第三是書寫,楷書法式遒勁剛美;第四是判狀,文辭條理優美通暢。凡通過吏部考試錄取的稱為“入等”,非常拙劣的稱為“藍縷”,未通過吏部考選而通過三篇文章的稱為“宏辭”,通過判狀三條的稱為“拔萃”,選中的授予官職。宋朝初年還有唐代的遺風,久而久之就被除去了。只是用身體相貌豐盈高大來取用人才。這算是洪邁對“看臉看身材的世界”的一種詼諧幽默的批判。千百年過去,看來,這是一種通病,治不了啊。

第八,洪邁還喜歡解讀卦象。比如講解屯卦和蒙卦,這兩卦的卦象,都是兩個陽爻四個陰爻,並都呈現陰柔凌駕陽剛之象。不同的地方是什麼呢?屯卦說的是貞潔的道理,上下卦位陰陽都處在中間,相互呼應;蒙卦缺乏呼應,是奸邪。士人自守信守節、立身處世,選擇跟隨的對象、處世的方法,還要借鑑這些道理呀!他還解釋了蹇卦、解卦等。

第九,洪邁的人生感悟,很清麗很特別。我特別喜歡這些譬喻:

  • 讀書人為人處世、看待富貴利祿,應像戲劇演員扮演軍官。當他身憑几案、正襟危坐、哇哇啦啦發號施令時,眾演員拱手而立聽從他的命令,一齣戲演完,一切也就結束了。

  • 見到豪華豔麗的場面,就如同老年人對待應時節的景物。拿上元、清明節來說,正當年輕力壯的人,晝夜出遊,似乎唯恐時間不足;彩燈收了,鮮花凋零,就一副懊惱的樣子,長時間不能忘懷。老年人則不然,不曾把欣喜、憂戚一直放在心上。

  • 而對黃金、珠寶、珍貴器物,應當如同兒童做遊戲,當那些東西雜亂擺在面前時,看似喜歡的樣子;倘若丟下它走開,一點也不留戀。

  • 遇上強暴無理、設計陷害的事,應當如同醉酒之人遭受辱罵,支著耳朵什麼也沒聽到,睜著眼睛什麼都沒看見;酒醒之後,我還是原來那副老樣子,又有什麼損害呢?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這樣的人生境界解釋的,不正是“任憑世事變化,內心魚魚雅雅”嗎?看來作為一個讀書人,感覺是共通的。

以上九個片段只是我的個人偏好,拋磚引玉,大家都去看看,都會有自己的心得體會。算是另一種人生解憂書吧。人活在世上,不就是為了一些良好的身體感受和心靈感悟嗎?

我們不再是我們,我們依然是我們,人生有時候就是分分合合,曲曲折折,有時候一生的讀書寫字記錄,令這些波折也會變得魚魚雅雅、冉冉淙淙。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 參考文獻:徐中遠《毛澤東要讀的最後一部書〈容齋隨筆〉》,《黨的文獻》2018年第2期。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內容合作、招聘簡歷:[email protected]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魚魚雅雅都在看

毛澤東最後讀的一本書《容齋隨筆》,為何如此有魅力和影響,或因一生該冉冉淙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