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全力搜救失聯人員——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山體垮塌救援記'

"

“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倍的努力。搜救,我們的目標就是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搜救失聯者。”7月28日下午,前線搶險救援指揮部副指揮長楊洪武盯著無人機傳回的現場救援畫面,右手拿起對講機,向救援工作組成員再次重申指令。

7月23日15時50分,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殷家溝發生山體垮塌,造成1人遇難,6人失聯。災害發生後,省、市、縣黨委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援。消防、武警、公安、應急、自然資源、交通、衛生健康等部門火速奔赴垮塌現場,各司其職、通力協作,一場生死救援迅速展開。

"

“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倍的努力。搜救,我們的目標就是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搜救失聯者。”7月28日下午,前線搶險救援指揮部副指揮長楊洪武盯著無人機傳回的現場救援畫面,右手拿起對講機,向救援工作組成員再次重申指令。

7月23日15時50分,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殷家溝發生山體垮塌,造成1人遇難,6人失聯。災害發生後,省、市、縣黨委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援。消防、武警、公安、應急、自然資源、交通、衛生健康等部門火速奔赴垮塌現場,各司其職、通力協作,一場生死救援迅速展開。

爭分奪秒!全力搜救失聯人員——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山體垮塌救援記

山體垮塌現場(7月25日,無人機拍攝)

1

災情就是命令,救援十萬火急

接報災情後,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作出批示指導救援,市、縣共同成立指揮部,迅速調動專業力量和裝備開展搶險救援,要求以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爭分奪秒、千方百計搜救失聯人員。

災情就是命令。救人,十萬火急!

接到報警後,15時55分,赫章縣交警大隊野馬川中隊、野馬川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

16時03分,野馬川鎮、村幹部趕到現場……

16時20分,野馬川鎮衛生院急救人員趕到現場……

緊接著,消防員趕來了、武警官兵趕來了、應急救援專家趕來了……救援力量從四面八方匯聚,爭分奪秒、馳援災區。

第一時間趕到垮塌現場的野馬川派出所所長李勇帶領民警,對現場情況進行查看,“河谷狹長,河水湍急,塌方量比較大,垮塌體已經形成堰塞湖,情況萬分危急。”

拉起警戒線,疏散現場群眾,實施交通管制,疏通生命救援通道,李勇同時向上級彙報現場情況,請求增援。

作為第一支趕到現場的專業救援隊伍,赫章縣消防救援大隊排長杜鶴林與戰友攜帶液壓破拆動力組、雷達生命探測儀、無人機等相關救援器材進入現場,立即展開救援工作。

“搜救第一,安全施救”,專家組迅速制定救援方案,搶險救援工作科學、有序、迅速開展。

赫章縣應急局局長蔣本旺介紹,為防止發生次生災害,成立現場專家技術組,在垮塌區佈置拉線式位移計,設立全站儀監測站和自動化數據監測站,使用無人機組進行空中監測,建立救援人員和觀察人員險情快速反應機制,不間斷監測著山體的“動靜”,對救援進行科學指導。

"

“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倍的努力。搜救,我們的目標就是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搜救失聯者。”7月28日下午,前線搶險救援指揮部副指揮長楊洪武盯著無人機傳回的現場救援畫面,右手拿起對講機,向救援工作組成員再次重申指令。

7月23日15時50分,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殷家溝發生山體垮塌,造成1人遇難,6人失聯。災害發生後,省、市、縣黨委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援。消防、武警、公安、應急、自然資源、交通、衛生健康等部門火速奔赴垮塌現場,各司其職、通力協作,一場生死救援迅速展開。

爭分奪秒!全力搜救失聯人員——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山體垮塌救援記

山體垮塌現場(7月25日,無人機拍攝)

1

災情就是命令,救援十萬火急

接報災情後,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作出批示指導救援,市、縣共同成立指揮部,迅速調動專業力量和裝備開展搶險救援,要求以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爭分奪秒、千方百計搜救失聯人員。

災情就是命令。救人,十萬火急!

接到報警後,15時55分,赫章縣交警大隊野馬川中隊、野馬川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

16時03分,野馬川鎮、村幹部趕到現場……

16時20分,野馬川鎮衛生院急救人員趕到現場……

緊接著,消防員趕來了、武警官兵趕來了、應急救援專家趕來了……救援力量從四面八方匯聚,爭分奪秒、馳援災區。

第一時間趕到垮塌現場的野馬川派出所所長李勇帶領民警,對現場情況進行查看,“河谷狹長,河水湍急,塌方量比較大,垮塌體已經形成堰塞湖,情況萬分危急。”

拉起警戒線,疏散現場群眾,實施交通管制,疏通生命救援通道,李勇同時向上級彙報現場情況,請求增援。

作為第一支趕到現場的專業救援隊伍,赫章縣消防救援大隊排長杜鶴林與戰友攜帶液壓破拆動力組、雷達生命探測儀、無人機等相關救援器材進入現場,立即展開救援工作。

“搜救第一,安全施救”,專家組迅速制定救援方案,搶險救援工作科學、有序、迅速開展。

赫章縣應急局局長蔣本旺介紹,為防止發生次生災害,成立現場專家技術組,在垮塌區佈置拉線式位移計,設立全站儀監測站和自動化數據監測站,使用無人機組進行空中監測,建立救援人員和觀察人員險情快速反應機制,不間斷監測著山體的“動靜”,對救援進行科學指導。

爭分奪秒!全力搜救失聯人員——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山體垮塌救援記

搜救失聯人員

2

即便困難重重,救援一刻不停

垮塌山體位置特殊,緊鄰湍急河流,典型河谷地形,山高谷深、垂直落差大,滾石不斷、陣雨頻繁,雨水夾雜著泥石滑滾下來,給救援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

現場搜救總指揮劉慶說:“河水暴漲,水量大,看不清河床;垮塌體砂石方量大,估計有12萬方;垮塌山石大,最大的重量達六七十噸;垮塌體坡面陡、垂直高度高,作業面狹窄。”

為確保安全,核心區作業多次暫停。現場指揮部明確,“科學搜救是第一目標,安全救援是第一任務”。

赫章縣消防大隊教導員鄧尚恆說:“除了垮塌砂石造成堰塞湖,情況緊急外,在救援過程中,也還存在其他危險因素。”

即便困難重重,救援一刻不停。救援力量全力挺進核心區,加緊清理作業面,迅速開展搜救任務,搶奪黃金72小時,爭分奪秒搜救失聯人員。

在現場,記者看到,長臂挖掘機持續清理堰塞體泥沙,短臂挖掘機正在挖掘垮塌體砂石,破碎機及大型運輸車輛也在緊張有序作業。

“人休息機器不休息,為了搶時間,所有機器設備24小時作業,一刻不停。我們吃飯都在現場。” 剛從挖掘機崗位上輪班下來的師傅李剛說,他每天早上7時10分至30分開完班前會,8時準點上機作業,一直到19時輪換。

“想著砂石底下埋著的兄弟姐妹,不論多麼危險、多麼辛苦,就想早一點把他們搜救出來。”李剛說,25日正在下雨,指揮部剛下達撤離現場的命令,正在作業的5臺挖掘機剛撤出10多分鐘,落石就陸續滾落下來。“監測到山體相對穩定後,我們又繼續開展救援。”

目前,現場匯聚各方救援力量600餘人,投入大中型挖掘機、大型運輸車、醫療救護車、高空作業照明機、應急通訊指揮車、基站風纜搶修保障車、疾病防控車等40餘輛(臺),已累積清理土石方37080餘方。

"

“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就要盡百倍的努力。搜救,我們的目標就是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搜救失聯者。”7月28日下午,前線搶險救援指揮部副指揮長楊洪武盯著無人機傳回的現場救援畫面,右手拿起對講機,向救援工作組成員再次重申指令。

7月23日15時50分,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殷家溝發生山體垮塌,造成1人遇難,6人失聯。災害發生後,省、市、縣黨委政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援。消防、武警、公安、應急、自然資源、交通、衛生健康等部門火速奔赴垮塌現場,各司其職、通力協作,一場生死救援迅速展開。

爭分奪秒!全力搜救失聯人員——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山體垮塌救援記

山體垮塌現場(7月25日,無人機拍攝)

1

災情就是命令,救援十萬火急

接報災情後,省委、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作出批示指導救援,市、縣共同成立指揮部,迅速調動專業力量和裝備開展搶險救援,要求以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爭分奪秒、千方百計搜救失聯人員。

災情就是命令。救人,十萬火急!

接到報警後,15時55分,赫章縣交警大隊野馬川中隊、野馬川派出所民警趕到現場……

16時03分,野馬川鎮、村幹部趕到現場……

16時20分,野馬川鎮衛生院急救人員趕到現場……

緊接著,消防員趕來了、武警官兵趕來了、應急救援專家趕來了……救援力量從四面八方匯聚,爭分奪秒、馳援災區。

第一時間趕到垮塌現場的野馬川派出所所長李勇帶領民警,對現場情況進行查看,“河谷狹長,河水湍急,塌方量比較大,垮塌體已經形成堰塞湖,情況萬分危急。”

拉起警戒線,疏散現場群眾,實施交通管制,疏通生命救援通道,李勇同時向上級彙報現場情況,請求增援。

作為第一支趕到現場的專業救援隊伍,赫章縣消防救援大隊排長杜鶴林與戰友攜帶液壓破拆動力組、雷達生命探測儀、無人機等相關救援器材進入現場,立即展開救援工作。

“搜救第一,安全施救”,專家組迅速制定救援方案,搶險救援工作科學、有序、迅速開展。

赫章縣應急局局長蔣本旺介紹,為防止發生次生災害,成立現場專家技術組,在垮塌區佈置拉線式位移計,設立全站儀監測站和自動化數據監測站,使用無人機組進行空中監測,建立救援人員和觀察人員險情快速反應機制,不間斷監測著山體的“動靜”,對救援進行科學指導。

爭分奪秒!全力搜救失聯人員——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山體垮塌救援記

搜救失聯人員

2

即便困難重重,救援一刻不停

垮塌山體位置特殊,緊鄰湍急河流,典型河谷地形,山高谷深、垂直落差大,滾石不斷、陣雨頻繁,雨水夾雜著泥石滑滾下來,給救援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

現場搜救總指揮劉慶說:“河水暴漲,水量大,看不清河床;垮塌體砂石方量大,估計有12萬方;垮塌山石大,最大的重量達六七十噸;垮塌體坡面陡、垂直高度高,作業面狹窄。”

為確保安全,核心區作業多次暫停。現場指揮部明確,“科學搜救是第一目標,安全救援是第一任務”。

赫章縣消防大隊教導員鄧尚恆說:“除了垮塌砂石造成堰塞湖,情況緊急外,在救援過程中,也還存在其他危險因素。”

即便困難重重,救援一刻不停。救援力量全力挺進核心區,加緊清理作業面,迅速開展搜救任務,搶奪黃金72小時,爭分奪秒搜救失聯人員。

在現場,記者看到,長臂挖掘機持續清理堰塞體泥沙,短臂挖掘機正在挖掘垮塌體砂石,破碎機及大型運輸車輛也在緊張有序作業。

“人休息機器不休息,為了搶時間,所有機器設備24小時作業,一刻不停。我們吃飯都在現場。” 剛從挖掘機崗位上輪班下來的師傅李剛說,他每天早上7時10分至30分開完班前會,8時準點上機作業,一直到19時輪換。

“想著砂石底下埋著的兄弟姐妹,不論多麼危險、多麼辛苦,就想早一點把他們搜救出來。”李剛說,25日正在下雨,指揮部剛下達撤離現場的命令,正在作業的5臺挖掘機剛撤出10多分鐘,落石就陸續滾落下來。“監測到山體相對穩定後,我們又繼續開展救援。”

目前,現場匯聚各方救援力量600餘人,投入大中型挖掘機、大型運輸車、醫療救護車、高空作業照明機、應急通訊指揮車、基站風纜搶修保障車、疾病防控車等40餘輛(臺),已累積清理土石方37080餘方。

爭分奪秒!全力搜救失聯人員——赫章縣野馬川鎮毛慄村山體垮塌救援記

施救現場

3

堅守救援一線,搜救持續進行

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救援,誰都不願停下來,輪班工作,日夜作戰,堅守在自己崗位上。

29日中午,右手手腕纏著紗布的赫章縣特警大隊隊員鄭航,正在哨卡執勤。在巡查過程中,鄧航不慎摔了一跤,右手受了傷。他說:“這點小傷不值一提。”

與鄭航一樣,手腕纏著紗布依然堅守在搜救現場的還有蔣本旺。他告訴記者,“輕傷不下火線。我的這點傷算不了什麼,救援中,還有許多感人的故事。”

28日中午,剛和隊友完成沿河排查任務的21歲消防員黃小仕脫了鞋子坐在一棵樹下,他原本受傷的腳踝水腫更加嚴重。黃小仕之前在訓練中腳踝受了傷,還主動請求參加救援。他說:“沿河搜救必須要到河裡作業,我是中隊裡水性比較好的,我得來。”

目前,消防員已對河流下游7公里範圍,開展了兩次地毯式沿河排查。

29日上午,武警畢節支隊前線指揮所指揮長張崇清像往常一樣,剛從山上巡查警戒回到指揮所,他說:“每天早中晚,我都要到觀察警戒點及各崗哨巡查,所有武警戰士輪班值守。”指揮所裡,士官猶貢鬆剛從視頻監控點輪崗下來,為了持續獲取現場畫面,他和戰友必須頂著烈日、冒著風雨,輪班值守監測點。

保障救援通道暢通,就是保障生命通道暢通。近3.5公里救援通道上,公安交警在各個路口設置卡點,輪班值守。“接到命令後,我就和隊友立即對道路進行交通管制,疏散人群,疏導交通。” 野馬川交警中隊李順說,“直到垮塌發生第二天,我們連續工作近30個小時。”

看著從崗位上輪班下來的民警有些疲憊,野馬川交警中隊隊長石坤說:“我們採取‘24小時+’的工作模式,就是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高度負責,對最大限度搜救失聯人員的堅守。”

在搶險救援現場,除了衝鋒一線的消防隊員、武警戰士,疾控、供電、通訊等各部門各司其職,全力參與做好救援保障,堅守一線。

29日22時許,夜幕籠罩,河水滾滾,照明燈塔照亮垮塌現場,高清夜視攝像頭向現場指揮部實時傳回塌方體監控畫面,挖掘機、破碎機、運輸車仍在緊張作業。

截至記者發稿時,已找到3名遇難者,還剩4人失聯,根據地質專家對搜救現場的風險評估、醫學專家對生命體徵的探測等綜合研判決定,垮塌災害搜救工作於7月30日12時結束,相關善後工作正在進行中。

來源:畢節日報全媒體中心

文/許學義 李金貴 圖/李學友

部分圖片由赫章縣委宣傳部提供

監製:劉瑾 編審:許學義

責編:黎榮 編輯:羅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