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吞噬大戰,當大恆星遭遇小黑洞

黑洞 宇宙 太陽系 歷史 科學信仰 2019-07-05
一場吞噬大戰,當大恆星遭遇小黑洞

整個宇宙的歷史就是一部碰撞、兼併和吞噬的歷史。

​在宇宙形成之初,宇宙間一片混亂,很多區域物質集中,於是天體之間的碰撞在所難免,在碰撞過後,一些天體從宇宙間消失,而另一些天體則不斷壯大,形成行星、恆星,甚至是黑洞。

遠的不說,就說太陽系吧,現在我們所見的太陽系八大行星都是宇宙間的勝利者,它們通過碰撞和兼併其它的天體,清除了自己所在軌道上的所有其它星體,從而成為了一顆擁有獨立軌道、穩定運行的行星。它們之所以能夠勝利,是因為在它們所在的軌道之上,它們就是最強的那一個。

一場吞噬大戰,當大恆星遭遇小黑洞

放眼宇宙,強大的天體很多,而其中最為強大的就非黑洞莫屬了。

​黑洞是宇宙間一種極為常見的天體,幾乎每一個星系的中心都擁有一個星系級別的黑洞。黑洞擁有無限的密度和極高的質量,從而也就擁有極強的引力,在黑洞強大引力的作用下,通過層層遞進的形式,整個星系都運轉了起來。

​幾乎每一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著一個黑洞,比如我們所在銀河系的中心黑洞人馬座a*,還有人類獲得的第一張黑洞照片中所見的黑洞M87*都是位於星系的中心。不過,並不是只有星系的中心才有黑洞,還有一些黑洞,它們沒有這些星系級的黑洞那麼大。

一場吞噬大戰,當大恆星遭遇小黑洞

黑洞擁有巨大的質量,通常位於星系中心的黑洞,小的質量可以達到太陽的萬倍以上,大的可以達到太陽的幾億、幾十億,甚至是幾百億倍。

​對於這些星系級別的黑洞而言,要吞噬一顆恆星只是家常便飯,事實上它們經常會吞噬恆星。不過對於很多小型黑洞而言,吞噬恆星並沒有那麼容易。宇宙間很多小型黑洞的直徑只有幾十公里而已,而太陽的直徑大約為139.2萬公里,而宇宙間更是有很多紅特超巨星,這些巨大恆星的直徑可以達到太陽的千倍以上,如果是這樣一顆巨大的恆星遭遇了一個直徑幾十公里的小黑洞會怎樣呢?

一場吞噬大戰,當大恆星遭遇小黑洞

如果大恆星遭遇小黑洞,那麼一場吞噬大戰則將拉開帷幕。

如果一個大恆星和一個小黑洞保持著適當的距離,那麼將會不看到明顯的吞噬過程,一些氣體會逐漸由恆星向黑洞飄散。但如果二者的距離很近,那麼你將會看到二者毫不猶豫合併在一起,於是,一個恆星吞噬黑洞的假象就發生了。

​為什麼說是假象呢?雖然一個小黑洞的直徑只有幾十公里,而恆星的直徑可能是它的數百萬倍,但這只是體積,並不是質量,星體之間的戰鬥是要依靠質量取勝的。黑洞擁有無限的密度,再小的黑洞,其質量也在太陽的數倍以上,否則它從一開始就無法坍縮為一個黑洞。

一場吞噬大戰,當大恆星遭遇小黑洞

大恆星吞噬小黑洞只是一個假象,看似被吞噬的黑洞實際上並沒有消失,更沒有融為恆星的一部分,它就在恆星的內部,並且不斷吞噬恆星上的物質。

​慢慢的,恆星的質量會越來越小,而黑洞的質量會越來越大,與恆星近距離的接觸加速了黑洞吞噬恆星的速度,最終,黑洞會從內部將恆星完全吞噬,同時自身也會獲得不小的質量增幅,所以,宇宙間的吞噬大戰,沒有任何天體是黑洞的對手。當然,黑洞雖然擁有無可匹敵的吞噬能力,但它的吞噬並不是無限的,科學家認為黑洞的吞噬存在著一個極限,否則假以時日整個宇宙都會被黑洞所吞噬,只不過目前還無法精確計算出這個極限在哪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