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大教授參與項目研究,揭祕首張黑洞照片背後故事

楚天都市報4月10日訊(記者王進良 通訊員王瀟瀟 高翔)黑洞是什麼?為什麼要研究黑洞?為什麼要給黑洞拍照?……昨日,楚天都市報記者連線在上海出席發佈會的ETH中國團隊成員、華中科技大學吳慶文教授做進一步解讀。吳慶文教授參與了歷時兩年的部分數據和理論分析工作。

華科大教授參與項目研究,揭祕首張黑洞照片背後故事

1.黑洞是什麼?

黑洞就是一個時空漩渦,是彎曲的空間和彎曲的時間構成的。理論上,它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存在的一種天體。它具有的超強引力,使得光也無法逃脫它的勢力範圍,這個勢力範圍稱作黑洞的邊界或事件視界。一切物質掉入視界範圍,它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奔向奇點,因此像一個無底洞,即我們說的“黑洞”。

天文學家們將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類:恆星級質量黑洞(幾十倍至上百倍太陽質量)、超大質量黑洞(幾百萬倍太陽質量以上)和中等質量黑洞(介於兩者之間)。

2.為什麼要研究黑洞?

黑洞自身有一堆祕密,讓人著迷。比如:在我們居住的銀河系中心就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的質量大約是400多萬倍太陽質量,但活動性很弱,像一個沉睡者,偶爾翻翻身、打幾聲呼嚕。此外,銀河系中還有很多恆星級黑洞,它們和我們有關係嗎?黑洞和它所在的星系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這些都是我們非常關心的領域。

3.之前如何判斷黑洞存在?

乍一聽,黑洞,是不是表明沒法看見?如果沒法看見,怎麼就知道它存在呢?這次拍照之前,天文學家主要通過各種間接證據來表明黑洞的存在:第一,恆星、氣體的運動透露了黑洞的蹤跡。黑洞有超強引力,對周圍的恆星、氣體會產生影響,可以通過觀察這種影響來確認黑洞的存在;第二,根據黑洞吸積物質(吃東西)發出的光來判斷黑洞的存在;第三,通過看到黑洞成長的過程“看”見黑洞。還有很多類似的證據,無不說明黑洞的真實存在。

4.為什麼要給黑洞拍照?

對黑洞陰影的成像,將能提供黑洞存在的直接“視覺”證據。黑洞是具有超強引力的,因此給黑洞拍照最重要的目的,是在強引力場的極端環境下,驗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同時細緻研究黑洞周圍的物質吸積和噴流的形成及傳播。可以說,“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是2016年發現引力波之後,人們尋找到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

5.拍攝黑洞難在哪裡?

視界望遠鏡,涉及全球近10架毫米波望遠鏡,屬於不同國家和地區,要協同合作才能保證同時觀測,因此需要多國眾多研究所和科學家共同參與完成。全球望遠鏡組網觀測這個黑洞,每年適合的時間窗口只有十來天,2017年就是4月4日至15日左右,非常難得。這些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必須寄到一個地方進行綜合處理,然後才能進行分析。而且處理過程非常複雜,因此非常耗時。

6.為何說洗照片更難?

在觀測成功以後,由於甚長基線干涉陣數據處理相對較為複雜,而且涉及站點很多,每晚的數據量達2PB(1PB=1000TB=1000000GB),可以想見,如果是這麼多電影的話,要看多少年,這和歐洲大型對撞機一年產生的數據差不多。為了保證準確性,觀測數據用三種完全獨立的流程,以及多個獨立小組進行處理,以保證結果的準確性,直到大家結果相同,才會發佈。可謂是拍照不易,洗照片更難。

7.您主要做了哪方面的研究?

這項研究不是哪一個人能完成的,是靠大團隊的通力合作。中國科學團隊主要包括中科院上海天文臺、雲南天文臺、中科院高能所、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10餘位科學家參與,其中在觀測、數據處理和理論分析等方面都有貢獻。我主要參與了理論分析。關於本次公佈的這個黑洞照片,我和研究生馮建超博士過去幾年進行了系列研究,對黑洞吞噬物質過程、黑洞自旋等重要信息做了較好限定,提出這次視界望遠鏡觀測的黑洞圖像應該是來自黑洞吞噬的物質,而非相對論性噴流。此外,還發現這個巨型黑洞很有可能是高速自轉的。這次拍攝的黑洞照片,較好的支持了我們前面的研究結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