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珍聞】第一軍第一師的“一把手”


【黨史珍聞】第一軍第一師的“一把手”

1939年5月,賀炳炎(左2)、餘秋裡(左3)在冀中蓮子口戰鬥中觀察日軍動向。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集團軍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部隊,這支部隊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不斷成長壯大起來,成就了英雄部隊的不朽傳奇。本文回顧了第一集團軍的光榮歷史,並著重對這支部隊出身的賀炳炎、餘秋裡將軍的事蹟進行了回顧。

戰功赫赫的第一軍第一師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集團軍的前身,可追溯到1930年賀龍在湘鄂西創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二軍團,1934年年底,他們開創了湘鄂川黔蘇區。1935年11月,紅二、紅六軍團組建為紅二方面軍,突破敵人的重重包圍,開始長征;1936年10月,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靜寧將臺堡會師。在抗日戰爭中,紅二方面軍被編為八路軍一二○師三五八旅,當時的晉綏根據地就是這支部隊創建的。1938年10月,三五八旅奉命開赴冀中。1940年春,重返晉西北,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鞏固了晉綏抗日根據地。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三五八旅北上綏遠,先後在廠汗營、涼城、卓資山、歸綏(呼和浩特)、察素旗、包頭等地,給殘留的日偽軍和國民黨頑軍以有力的打擊,收復了綏東廣大地區。

1947年,三五八旅和獨立第一旅組建了晉綏軍區第一縱隊,共計8300人,後改稱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當時正逢胡宗南大舉進攻延安,西北野戰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首戰青化砭,再戰羊馬河,攻下蟠龍,三戰三捷。這是對胡宗南的當頭棒喝,使驕橫的蔣軍氣焰大為收斂。1947年8月,三五八旅又和兄弟部隊一起取得沙家店伏擊戰大捷,粉碎了國民黨軍對西北的重點進攻。毛澤東對這一仗評價極高:“沙家店這一仗確實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意義,最困難時期已經過去了。用我們湖南話來說,打了這一仗,就過坳了。”

1947年年底,第一縱隊進行的“以訴苦和三查為中心內容的整訓”,受到毛澤東的充分肯定,被毛澤東命名為“新式整軍運動”,並在全軍推廣。在宜川戰役中,第一縱隊在瓦子街與國民黨軍進行了頑強的白刃格鬥,出現了聞名全國的拼刺英雄劉四虎(三五八旅七一四團六連二班班長)。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第一軍,軍長為賀炳炎,政治委員為廖漢生。原轄第三五八旅(旅長黃新廷、政委餘秋裡)、獨立第一旅(旅長王尚榮)、第七旅(旅長傅傳作)分別被改編為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全軍人數共計2.2萬人。

解放戰爭時期,第一軍轉戰晉、綏、察、陝、甘、寧、青等省,參加戰役、戰鬥163次,解放縣以上城市51座,殲滅國民黨軍104277人,繳獲各種火炮880門、輕重機槍4033挺、各種長短槍29743支,同時也發展壯大了自己。1947年延安保衛戰時,全軍共8649人,至1949年9月,全軍達35249人,武器裝備有了極大改善,部隊的戰術水平也有了極大提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2年6月,第一軍與第三軍合編為重裝軍,番號仍為第一軍。軍長黃新廷,政治委員樑仁芥。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第一軍將士跨過鴨綠江,參加了1953年的夏季戰役,與美軍作戰屢創佳績。朝鮮停戰後,在“三八線”和東海岸擔負守備任務,1958年撤軍回國。

和平時期,哪裡有急難險重任務,哪裡有“硬骨頭”要啃,哪裡就有第一軍。1987年全軍搞合成訓練,該軍組建了第一個“藍軍團”,有了著名的“藍軍司令”,把全軍訓練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抗洪搶險、抗冰雪災害,更是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第一軍第一師的兩位“一把手”

曾經在這支部隊分別任司令員、政委的上將賀炳炎和中將餘秋裡都是獨臂將軍,餘無左臂、賀無右臂。他們帶領的部隊被稱為“一把手”部隊,也就是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第一師。

賀炳炎變成“一把手”,是在紅軍時期的一次激烈戰鬥中。當時敵人拼命往上衝,機槍手都犧牲了。賀炳炎操起身邊的輕機槍一陣猛掃,嘴裡罵道:“老子叫你們衝,叫你們衝!都叫你們見閻王去!”突然,一顆子彈射來,賀炳炎右臂中彈,身負重傷,被抬到醫院。

軍團衛生部部長賀彪檢查了傷情,對賀炳炎說:“必須截肢,不然命都保不住了。”賀炳炎大喊:“不能鋸,我不能沒有右手,不能!”

聞訊趕來的賀龍握緊賀炳炎的左手,對他說:“你還有左手,照樣可以騎馬、打槍嘛!”經過賀龍的勸說,賀炳炎同意截肢。但是臨時救護所根本沒有截肢所需要的最起碼的器械和麻醉藥,賀彪無奈,只能用木工鋸子代替手術鋸,找來嗎啡代替麻醉藥。木工鋸尚可湊合著用,但嗎啡服少了不管用,服多了易上癮,會損傷大腦。賀龍聽說用嗎啡止痛,也不無憂慮地說:“賀彪,你讓他吃這麼多的嗎啡,往後還怎麼打仗嘛!”賀炳炎將吃到嘴裡的嗎啡吐在地上,強忍著疼痛說:“我不能離開戰場,我不能離開戰場!把毛巾塞到我嘴裡,把我綁在門板上!”賀炳炎硬是沒有用一點兒麻醉藥就完成了截肢手術,但塞在他嘴裡的毛巾被咬得稀爛。之後,賀炳炎僅躺了6天擔架,就騎馬率部縱橫沙場了。

餘秋裡則是在貴州威寧伏擊戰中受傷的。他在一座山頭觀察敵情時,忽然發現對面的敵人正朝團長成鈞射擊。情急之下,他一把推開成鈞,但子彈卻擊中他的左臂,傷勢嚴重。可是他只是簡單包紮了一下,便忍著劇烈的疼痛隨部隊北上了。長征途中部隊渡金沙江時,他乘坐的筏子在江心翻了,全船人都被掀到水裡,捲進急流。餘秋裡僅靠一隻右臂游到了對岸。當部隊抵達甘孜時,醫務人員打開繃帶,發現他的傷口上已爬滿了白蛆,用止血鉗輕輕一敲,便有一層白蛆落地。但當時無醫無藥,只能重新換上繃帶,繼續爬雪山、過草地。行軍中疼痛難忍時,他便叫警衛員往他手臂上澆涼水來止痛。

一天,賀炳炎來看他,勸他說:“老餘呀,乾脆把手鋸掉算了,像我一樣,當個‘一把手’多省事。我現在不也照樣幹革命,一點兒也不比別人差。”

1936年9月,紅二方面軍到達甘肅徽縣,此時餘秋裡左手五指已腫脹壞死,如不及時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恰逢紅軍剛打了勝仗,繳獲了一些醫療器械、消毒棉和紗布,紅二方面軍首長便要衛生部部長侯政給餘秋裡截肢。

在手術時,侯政用繳來的沒有標明使用劑量的鎮痛劑給餘秋裡注射,一針下去,餘秋裡就陷入昏迷。侯政先刮掉餘秋裡臂上的腐肉,用好不容易找到的一根小鋸條作為手術鋸,鋸斷壞骨,才又忙著搶救失去知覺的餘秋裡。經過搶救,餘秋裡終於醒了過來,他對侯政說:“多謝侯部長,這是我負傷10個多月以來,睡得最安穩的一覺。”

餘秋裡和賀炳炎第一次搭檔,是在1935年5月的忠堡戰鬥中。此戰是我軍以少勝多的典範。十八團在團長賀炳炎、政委餘秋裡的指揮下奮勇殺敵,殲滅了敵師部和一個旅,活捉了敵縱隊司令兼師長張振漢。事後,總指揮賀龍高度評價和讚揚了這場戰鬥。

全面抗戰爆發後,一二跂師挺進冀中,兩個“一把手”在第三支隊分別任司令員、政委。他們互相尊重,互相配合、情同手足,創造了軍政幹部合作的典範。兩人不僅在工作上、作戰指揮上相互支持,而且在生活上也相互關心和幫助。由於他們兩位都是獨臂,而且一個失去左臂,一個失去右臂,因而在領服裝時,手套只領一副,你用一隻、我用一隻。上衣也時常換著穿。餘秋裡的右邊袖子磨壞了,賀炳炎的左邊袖子磨壞了,兩個人一調換:“這不都是好的嘛。”

餘秋裡後來曾經深情地回憶說:“在冀中的時候,我和賀炳炎的關係相當好,好到什麼程度呢?我到外面開會不回來,賀炳炎就不吃飯,一直等我。有一次,我晚上11點才回來,他居然還在那裡等我……”

賀龍元帥曾經對“一把手”部隊這樣評價:“賀炳炎和餘秋裡兩人都是一隻胳臂,剛來冀中時沒有幾個人,可是他們東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了一支隊伍。這支隊伍仗打得很硬嘛!敵人聽見‘一把手’的隊伍來了,離得大老遠,就嚇得溜掉了!”

(來源:人民政協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