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次推薦一人,漢武都不用,為何此人直接寫信,漢武立刻重用

漢朝 衛青 主父偃 漢武帝 張生全精彩歷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2017-11-03

在施行“察舉制”的西漢,一個窮困人家的孩子,又沒有人推薦,很難出人頭地。但是有一個人,硬是憑藉自己百折不撓的努力,最終出人頭地,成為帝王師。他就是漢武帝時期的重要大臣主父偃。

主父偃家境貧寒,打小就吃了許多苦,因此他深知唯有讀書才是出路。

衛青次推薦一人,漢武都不用,為何此人直接寫信,漢武立刻重用

(主父偃)

起先,他崇拜蘇秦張儀這樣的縱橫家,發奮學習縱橫術,希望也能在各國都混得風生水起。可是誰知道世事難料,還沒等他有機會實踐呢,皇帝就發生了變化。新的國家領導人漢武帝重視儒術,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全國各地的儒生都受到了禮遇,而他學的縱橫術,找不到出路了。

此時的他已人到中年。一般人到了這個年齡,都很固執。可是主父偃毅然改弦易轍,改學儒術。他打聽到齊國的儒術是最正統的,所以他跑到齊國去改學《周易》《春秋》。他這個人悟性很高,再加上特別勤奮,很快就學有所成。

可是因為主父偃窮,再加上他是半路出家,所以儒生們都瞧不起他,齊國的儒生們抱團排擠欺負他。沒有辦法,他只得離開齊國。然後,他帶著他新學的儒術,去只燕國、趙國、中山國等封國求職,可是沒有一個君王願意用他。

什麼原因呢?主父偃也知道,兩個問題:一是窮,沒地位。二是所學半路出家,不正宗。

衛青次推薦一人,漢武都不用,為何此人直接寫信,漢武立刻重用

(倍受排擠)

但是,主父偃絕不屈服,發誓要出人頭地,然後狠狠地回擊這些瞧不起他的人。

公元前134年,主父偃將家當變賣,決定去都城長安碰碰運氣,這也該算是最早的北漂了。可是繁華的長安城對於主父偃卻並非那麼好混,那個時候又沒有畢業證能證明自己有高學歷,只能靠才華展示呀。可是主父偃一沒有人脈二沒有資金,想要出人頭地,也得有人引薦才能得到才華展示的機會呀!總之,他四處碰壁,完全看不到希望,最後窮得付不起床鋪費,還被店小二趕了出來。

主父偃百折不撓,愈挫愈勇。既然不認命,當然得另闢蹊蹺。

主父偃認為,光在長安混是不行的,必須先結識皇帝身邊的紅人,這樣才能有機會得到引薦。當時漢武帝身邊的紅人是小舅子衛青,衛青又長年鎮守在函谷關外,為了能得到引薦,主父偃不怕吃苦不怕累,毅然決定長途跋涉出關去找衛青。

衛青看到主父偃年紀也老大不小了,居然還滿滿都是想為國出力的熱情,十分感動,便寫推薦信,讓主父偃帶回長安,向漢武帝推薦他。誰知推薦信遞上去後,漢武帝壓根沒把衛青的推薦當回事。

衛青次推薦一人,漢武都不用,為何此人直接寫信,漢武立刻重用

(大將軍衛青)

此時的主父偃伸長了脖子盼著能得到皇上的詔見,可是日復一日,就是沒有消息。人可以等,但兜裡的錢卻分文不剩了,怎麼辦呢?

主父偃被逼無奈,決定賭上一把,洋洋灑灑給漢武帝寫了一份奏疏,他也知道這是他唯一的機會了,所以他把他對於國家的問題和見解都寫了下來。

據《史記》記載,主父偃的這份奏疏很快就得到了迴應,可以說是“朝呈暮現”,也就是說早晨遞進去,晚上就得到了詔見。

漢武帝顯然對主父偃的奏疏很重視,因此主父偃來後,他對主父偃說:“公等皆安在,何相見之晚也!”如此,主父偃終於為自己爭取到了才華展示的機會,而漢武帝也因為他的才華對他頗為器重,於是封他為官。

漢武帝為什麼這麼重視主父偃呢?原來,主父偃給漢武帝提了一個對漢武帝來說,如獲至寶的建議。什麼建議呢?

衛青次推薦一人,漢武都不用,為何此人直接寫信,漢武立刻重用

(漢武帝)

當時漢武帝正頭痛的不是匈奴的問題。有衛青、霍去病等人在,匈奴根本就不算個事。漢武帝最頭痛的是削藩的問題。他的爹漢景帝已經因為削藩之事,引發“七國之亂”,最後,若不是漢景帝找了晁錯墊背,殺了晁錯,七國之亂還不一定能平復。

但是殺了晁錯,向封國投降,無疑是一件恥辱的事情。漢武帝當然知道這份恥辱,無論如何,要把封國藩鎮的問題解決。可是咋解決呢?靠打是不行的,說不定又要走他爹的老路。所以漢武帝傷透腦筋。而這時候,主父偃在奏疏上給漢武帝提到這個問題,漢武帝當然感興趣,所以立刻召見。

主父偃見到漢武帝后,立刻向他提了個“推恩”的建議。他說,陛下,你要解決藩鎮的問題,打又不敢打,撤又不敢撤,但是,你可以推恩呀。你把封國的土地,在封給他們的親戚子孫,一層層封下去,這樣,誰手裡的土地和軍隊都不會很大,誰的勢力都不會很強,那時候,誰還敢造反不聽中央的啊?

漢武帝聽了大喜,立刻照辦,果然解決了藩鎮威脅的問題。

除此外,主父偃還給漢武帝提了不少奏疏,都得到了漢武帝的重視,漢武帝不斷地提拔他,一年竟提拔了四次之多,最後還被漢武帝拜為郎中。

主父偃這個既無背景,又很窮的孩子,靠他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實現了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真是一部勵志大片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