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渭河平原”西起寶雞,東至潼關,位於秦嶺和渭北北山之間,因在函谷關和散關之間,古代稱“關中”。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故地,號稱“八百里秦川”。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險,從西周始,先後有十三王朝建都於,歷時千餘年,有“秦中自古帝王州”之說。

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關中平原

關中平原的主體,當地稱“原”,自上而下如階梯狀。渭河北側的頭道原、和尚原、周原、積石原、始平原、畢原、美原、許原等,渭河以南從西向東有五丈原、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銅人原、陽郭原、孟原等。

1.渭南:荊山原、廣鄉原、許原 、高門原、韓原

廣鄉原今名長壽原,地處渭南市臨渭區湭河岸東南方,本土人叫東塬。因土地肥沃,雨量充沛,長年豐收,人們便稱之為,豐原、長收塬。後諧音為"長壽原"。劉秀陰皇后,隋文帝的獨孤皇后,宋仁宗的曹娥皇后故里都在長壽原。

荊山原,坐落於富平、三原兩縣及西安市閻良區之間,傳說是軒轅黃帝“荊山鑄鼎”的地方。也稱:中華原。《史記》:黃帝鑄鼎於荊山下,鼎成上天,因名其處曰鼎湖。《括地誌》雲:“荊山在雍州富平縣,今名掘陵原。”

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高門原司馬遷廟】

高門原在今韓城市南。《史記太史公自序》:“(司馬)無澤生喜”,喜為五大夫,卒,皆葬高門。”漢司馬遷墓在在高門原上,也稱:司馬塬。

許原 史稱商顏、商原、許原,其狀似鐵鐮、長虹,因此又叫鐵鐮山、長虹嶺。位於渭南大荔縣城北二十多裡,為近於東西橫亙的長條黃土樑。是南經大荔達渭南,或過大荔去西安的兵家必爭之地。

韓原 韓城市南二十里。《韓城市志·建置沿革》寫到:“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封於韓,食採於韓原一帶,稱韓侯國。春秋時,晉封韓武子萬於韓原。”這地方就是秦國口中的“河西之地”,秦穆公率軍在韓原擊敗晉惠公,三家分晉,秦魏兩國為了河西之地,屢次大戰。

2.西安:樂遊原 、龍首原、少陵原 、鳳棲原 、風涼原、白鹿原、銅人原 、洪慶原 、新豐原

樂遊原 位於西安市大雁塔東北,是西安六爻九五之地,秦漢時代,這一帶就是宜春苑遊覽勝地。漢宣帝至此,“樂不思歸”,後在此處置樂遊廟以祀,原以廟得名樂遊原。原上建有著名的青龍寺。

龍首原 位於西安城北三裡。《水經注》“昔有黑龍從南山出飲渭水,其行道因山成跡”而得名龍首。元《類編長安志》載“隋唐宮殿皆依此原”。隋朝大興城和盛唐大明宮都在龍首原上。

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少陵塬漢宣帝杜陵

少陵原 位於西安之南,滻河與潏河之間。秦朝時期有大雁落此凍僵復甦,名曰“鴻固原”:漢宣帝葬此地杜陵,故又稱“杜陵原”:宣帝許皇后葬杜陵南,其陵較小,稱少陵,其原亦叫“少陵原”。

鳳棲原 位於西安市雁塔區南界,東連少陵原,西至勳陰坡,史載:漢神爵四年鳳凰落與杜陵,故名鳳棲原,是少陵原向西北延伸的餘脈。《咸寧縣誌》:“總為鴻固原,南曰少陵原,北曰鳳棲原。”唐朝時期,大破安祿山的悍將何將軍在此修建別墅,又稱“何將軍山”。

風涼原 位於西安東南,滻河上游,湯峪與庫峪二水之間,寬約八里,故又叫“八里原”,亦叫“涼風原”。五代時期,“三龍五虎鬥彥章”的枸枷川就在此地。

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白鹿原影視城

白鹿原 位於西安東南,灞河與滻河之間的黃土原地。《三秦記》載:周平王時,原上出現白鹿,遊弋,故叫白鹿原。因漢文帝死後葬於原上,墳名霸陵,故又叫“霸陵原”。有鯨魚溝自東南向西北流,注入滻河。原面分割為二,一半叫狄寨原,一半叫炮裡塬。

銅人原 位於西安灞橋東北,南起洪慶鎮,北抵新合。史載:秦始皇毀天下之兵器鑄12銅人,漢朝時董卓融化鑄造銅錢,剩下2尊,魏明帝欲運往洛陽,到此地重不可行,無法運走,留在霸城大道之南,該地因此名叫銅人原。

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洪慶原坑儒谷

洪慶原 位於西安市臨潼區驪山西麓的洪慶山西側,隔灞河與白鹿原相對,《水經注》載:古名鴻谷,秦始皇焚書坑儒於此,因名橫坑、洪坑,後雅化為洪慶,故而得名,因此地是藍田、臨潼、長安三縣區交界,稱三縣原。

細柳原 在西安市西南約三十二里長安區細柳。傳說此地為周亞夫屯兵的西漢京師三大營“細柳大營”。另一種說法細柳營在渭河北岸今咸陽市區西南兩寺渡村南。

畢原 在西安市西南約二十八里郭杜、祝村一帶。史書記載:周文王、武 王 、 周 公 皆 葬 於 畢 ,畢 即 畢 原 。 《史記周本紀》太史公曰:“周公葬於畢,畢在鎬東南杜中。”《皇覽》曰:“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京兆長安鎬聚東社中也。”

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新豐原鴻門宴遺址

新豐原 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東,沙河與零河之間,公元前207年,劉邦項羽爭奪天下,在這裡發生了著名的歷史事件“鴻門宴”。據《臨潼縣誌》記載:新豐原名麗邑。劉邦當了皇帝,定都長安,尊其父為太上皇。下詔在麗邑仿照老家江蘇沛縣的豐邑街巷修築房舍。然後,把原豐邑的同鄉遷到這個地方,讓他們和太上皇住在一起。同時,改麗邑為新豐。天下第一宴“楚漢鴻門宴”就發生在此地。

高陽原 在今西安市西南二十里長安區境。高陽原即今河池村東南一帶高地,是唐代長安城西南一個貴族墓葬區。唐朝安樂公主的定昆池就在此地。

3.寶雞:周原、五丈原、積石原、三畤原、和尚原

周原,北依岐山,南臨渭水,西起鳳翔,東至武功,是周文華的發源地,周王朝祖先古公亶父率部來到周原,開荒種地,修治田畝,建築房舍,建造都城,稱“京”或“京邑”,建立了初具規模的國家,號稱“周”。周文王末年,都城從周原遷到長安縣灃河西岸的豐京,武王時又遷到灃河東岸的鎬京。周原成為周公、召公的封地,是周人立國的根據地。

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五丈原諸葛亮廟

五丈原位於寶雞岐山縣南境,秦嶺的北麓。北瞰渭河,南靠棋盤山。是一背山面水,東、西、北三面路絕的險要所在。因此戰時常成為兩軍必爭之地。三國時,蜀漢諸葛亮攻魏,出褒斜道,曾以五丈原為出秦嶺後的立足點,屯兵墾種其上,最後病死五丈原。

積石原又名“北原”。位於寶雞岐山縣境,就是現在蔡家坡這塊地方,隔渭河與五丈原相望。三國時,蜀魏爭戰,諸葛亮出褒斜屯兵五丈原時,魏司馬懿使郭淮屯兵積石原與之對峙。

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石鼓原石鼓閣

三畤原在寶雞鳳翔縣南二十里。因秦代時文公作鄜畤,宣公作密畤,靈公作吳陽上畤,故名三畤原。唐代在原上發現十個石鼓,故又名“石鼓原”。

和尚原是位於雞西南,與大散關同為控扼川、陝交通的要地。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吳玠、吳璘兄弟在此地大破金國四太子金兀朮。歷史記載說:"金人自入中原,其敗衄未嘗如此也,兀朮之眾,自此不振。"

4.咸陽:咸陽原、短陰原、淺水原

咸陽原在咸陽市區北部,是渭河、涇河的分水嶺。西漢十一個皇帝除漢文帝葬霸陵原、漢宣帝葬少陵原外,其餘都葬於咸陽原。西漢後期因漢五陵在此稱“五陵原”,晉武帝在此置始平縣,亦稱“始平原”;後趙時因咸陽更名石安,又稱“石安原”,隋唐時稱“洪瀆原”,是一個總稱。其治脈在漢代長陵附近的原稱為“長陵阪”康陵附近的原稱“康陵阪”,平陵南面的原稱“姜原”,長陵以東稱“鹿苑原”,涇河南原稱“石安原”。

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淺水原大戰紀念碑

淺水原 位於咸陽長武縣北五里許的淺水村附近,其發源處,地下水埋藏較淺,出露於黃土層中,淺水原名稱由此而來。又因鶉觚縣曾設在此,故亦名“鶉觚原”。唐武德元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大破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史稱“淺水原大戰”。

短陰原在咸陽市西南二十里釣魚臺附近。土原無石,原周約二至三裡,略高於周圍平地。《水經注》﹕“渭水又東與灃水會於短陰山內”。此地是姜子牙“渭水釣魚”的地方。

八百里秦川25大名塬:渭南佔5個,鄉黨們猜猜是哪五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