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輔佐劉秀建功立業,後代卻斷送了大漢江山

漢朝 漢光武帝 鄧禹 東漢 閱史鑑今 閱史鑑今 2017-10-22

公元60年(永平三年),漢明帝命人繪二十八功臣像,掛於南宮雲臺,這就是著名的“雲臺二十八將”。其中,位列榜首的就是鄧禹。鄧禹,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輔助劉秀建立東漢,功勳卓著。

他輔佐劉秀建功立業,後代卻斷送了大漢江山

影視劇鄧禹形象

鄧禹十三歲時,在長安與劉秀同學。數年後劉玄即位稱帝,有好多人薦舉鄧禹,鄧禹不肯相從。後來中說劉秀巡行河北,鄧禹就前往追隨,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被劉秀認為“簡直就是我的蕭何”。後來鄧禹成了劉秀帳下最親信、最傑出的謀士,鄧禹對劉秀的事業所起的作用,真的不亞於前世的蕭何,後世的諸葛。

鄧禹識人知人,不僅是擇明主而事,鄧禹還能發現將才,舉薦將才,鄧禹所舉存的將才都相當稱職,劉秀任用將領,也多向鄧禹諮詢。

鄧禹不但善於運籌帷幄,還能勇於衝鋒陷陣。在平定河北、河東和建立東漢政權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更始二年(公元24年)平定王郎的戰役中,鄧禹親自帶領了數千兵馬,就攻下了樂陽城。在進攻河北農民軍的戰鬥中,鄧禹奉命與蓋延在清陽大戰銅馬軍,蓋延出師失利,被銅馬軍圍困。鄧禹率軍破敵解圍,生獲其大將;後來又跟隨劉秀追擊銅馬軍,連克邯鄲及諸州郡,河北略定。後來又來定河東、入長安、戰赤眉等一系列的戰役中立下奇功。

鄧禹不僅在文韜武略上頗有建樹,在人品上也堪稱諧模。劉秀當上皇帝之後,鄧禹主動上交了兵權,辭去了朝中的職務。鄧禹待人溫厚,服事母親非常孝順。鄧禹有十三個兒子女兒,都沒鼓勵他們去享受高官厚祿,而是讓他們學一樣安身立命的手藝。平日一切開銷都取之有度,從不貪財,不修私產不謀私利。

後世每個朝代在評價歷史上的優秀人物時,鄧禹皆榜上有名。

漢和帝劉肇,是東漢第四位皇帝,永元四年,劉肇14歲時就能迅速誅殺外戚權臣竇氏一族,奪回大權。膽略權謀,史所罕見。劉肇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歷史上稱之為“永元之隆”。

漢和帝選官用賢、安定邊疆、勤政愛民,鼓勵生產,遣使西域,也有一位相當有為的皇帝。然而說也蹊蹺,他生下十幾個皇子,竟先後夭折。他覺得後宮太不安全,就將兩個嬰兒寄養民間,還都養活了,後來被迎回宮中,立為皇儲,那是後話。

漢和帝讓後人詬病的是,他提高了宦官的地位。然而漢和帝年僅27歲就早逝了,宦官們的權力實在有限,並未形成氣候。

漢和帝有一位鄧貴人,通過一系列後宮鬥爭,成為了皇后。她正是光武帝劉秀的開國重臣,鄧禹的嫡孫女,鄧綏。這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女人。漢武帝彌留之際賜死鉤弋夫人,而漢和帝臨死前卻沒有對後宮權力加以限制,漢武帝“主少母壯”的擔憂終於發生了。

他輔佐劉秀建功立業,後代卻斷送了大漢江山

鄧太后專政

漢和帝劉肇去世時,鄧皇后鄧綏無子,於是迎回了寄養於民間的皇子:一個是八歲的劉勝,一個是剛滿百日的劉隆。

在鄧太后看來,劉勝不是自己親生的,而且已經八歲,無論如何都是養不親的,只有襁褓中的劉隆,才能任由自己控制、只認鄧氏家族為親。於是,她做出了一個違背皇家“嫡長制”的決定,迎立少子劉隆為帝。

不幸的是,劉隆在一歲多就夭折了。劉隆死後,文武眾臣都認為應該讓皇子劉勝繼承皇位。然而,鄧太后為了能夠保護自己手中的權利,堅持不立劉勝,反而立前廢太子劉慶(劉慶是漢和帝的哥哥)的長子——劉詁為帝,是為安帝。安帝即位後,鄧太后繼續把持朝政。

鄧綏執政期間,對內幫助東漢王朝度過了“水旱十年”的艱難局面,對外則堅決派兵鎮壓了西羌之亂,使得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被譽為“興滅國,繼絕世”。不能不說她是一位有能力的女人。

然而鄧太后垂簾專制20年,東漢王朝從此皇權式微,再未出現過什麼像樣的皇帝。永寧元年(120年),鄧太后發現了有個叫曹騰的宦官,謹慎厚重,提拔他陪皇太子讀書,由此埋下了禍根。

太后當權,依賴並扶植外戚的力量,使得外戚專權。當小皇帝長大成人後,自然想親政收權,必然形成與外戚的利益形衝突。在皇帝與外戚的鬥爭中,皇帝因幼長深宮,勢單力孤,所能依靠的也就是身邊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取得大權,又會專權擅政,排除異己。宦官在皇帝與外戚鬥爭的過程中,逐步增強了自身的勢力,進而把持朝政。

他輔佐劉秀建功立業,後代卻斷送了大漢江山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宦官最為猖獗的時期之一

而這位皇太子,就是後來的漢順帝,對這位能幹的宦官曹騰十分倚重,扶植他的力量。宦官這個權力集團逐步登上了東漢的舞臺,東漢也由此成為中國歷史上宦官最為猖獗的時期之一,至東漢末年,出現了“十常侍之亂”,宦官群體禍亂江山。曹騰收養了義子曹嵩,曹嵩生了個兒子叫曹操,亂世三國的風雲已經迫近。

鄧家在東漢建立之初,立下了不世功勳;而鄧家後人,又在漢朝走向衰微的釜底下,添了一把柴薪,使之加速了走向衰亡的步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