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竇嬰為相是田蚡的陰謀,可是為什麼漢武帝和竇嬰會走進田蚡的圈套裡呢?

初漢劉邦時期,因為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雖然分散了皇權,卻也減輕了中央政府的壓力,加上當時的國情需要政府與民休息。

所以當時漢政府的丞相們只要心懷天下子民,體恤百姓的功臣們任相也就足夠了。比如漢惠帝和曹參。

雖然說漢惠帝是被呂雉的“人彘”事件,把君主嚇得半痴半傻,曹參又是整天只喝酒、玩美女的丞相,卻也支撐大漢十幾年。

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雖然也實行了改革,但大體不離初漢時期的治國策略。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了劉邦初期的調整,加上文景之治後的漢朝,已經從初升的太陽,直升到了如日中天。這個時候銳意改革,胸懷大略的漢武帝,已經不滿足於和平安定的安逸生活。他要幹一番大事業。

那麼,要幹大事業,漢武帝就開始對漢景帝,為他挑選的丞相衛綰的能力,有了諸多的不滿。衛綰只好辭去相職回家。

"

一一竇嬰為相是田蚡的陰謀,可是為什麼漢武帝和竇嬰會走進田蚡的圈套裡呢?

初漢劉邦時期,因為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雖然分散了皇權,卻也減輕了中央政府的壓力,加上當時的國情需要政府與民休息。

所以當時漢政府的丞相們只要心懷天下子民,體恤百姓的功臣們任相也就足夠了。比如漢惠帝和曹參。

雖然說漢惠帝是被呂雉的“人彘”事件,把君主嚇得半痴半傻,曹參又是整天只喝酒、玩美女的丞相,卻也支撐大漢十幾年。

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雖然也實行了改革,但大體不離初漢時期的治國策略。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了劉邦初期的調整,加上文景之治後的漢朝,已經從初升的太陽,直升到了如日中天。這個時候銳意改革,胸懷大略的漢武帝,已經不滿足於和平安定的安逸生活。他要幹一番大事業。

那麼,要幹大事業,漢武帝就開始對漢景帝,為他挑選的丞相衛綰的能力,有了諸多的不滿。衛綰只好辭去相職回家。

天之驕子漢武帝 劉徹 (八)

衛綰辭職,擺在漢武帝面前的問題來了,丞相一職又該選誰呢?

古代的帝王制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皇帝小兒可以是小娃。因為有左右丞相和一群朝臣們輔佐,這個王朝還可以堅持下去。

如此,丞相就顯得尤為重要。丞相不僅需要有淵博的學識,超強的執行力,還要有睿智的政治資本和豐富的治國、人生經驗。

從古到西漢,國家還沒有成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選拔人才的體制。相才基本上靠世襲的貴族們擔任,偶爾運氣好的也可以自薦,故有成語“毛遂自薦”。但是很少,也很難。

漢武帝時期因為沒有選拔人才的機構,故而想選拔出一個滿意的丞相是很困難的。他只能在眼前的幾個朝臣、外戚、或身邊的幾個人選。

田蚡,王娡同母異父的弟弟,在這個時候便迫不及待地想跳出來任相。

田蚡的一個門客勸諫道:論外戚勢力,您是皇太后的弟弟,竇嬰是太皇太后的親侄子,竇嬰勢力比您大。論輩分,竇嬰又長您一輩。更重要的是,竇嬰還是有功之臣,在朝中聲望威信都很高。

如果這次您能把丞相之職讓給竇嬰,那麼太尉一職肯定是您的。丞相、太尉同樣的居首席三公之列,職位是同等的。

田蚡聽信了他的門客勸言,把這個意圖告訴了他的姐姐王娡,又由王娡轉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任命竇嬰為他的第二任丞相。

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共換過十三位丞相,七位被罷免,五位被斬。說明漢武帝對丞相是很挑剔的。

"

一一竇嬰為相是田蚡的陰謀,可是為什麼漢武帝和竇嬰會走進田蚡的圈套裡呢?

初漢劉邦時期,因為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雖然分散了皇權,卻也減輕了中央政府的壓力,加上當時的國情需要政府與民休息。

所以當時漢政府的丞相們只要心懷天下子民,體恤百姓的功臣們任相也就足夠了。比如漢惠帝和曹參。

雖然說漢惠帝是被呂雉的“人彘”事件,把君主嚇得半痴半傻,曹參又是整天只喝酒、玩美女的丞相,卻也支撐大漢十幾年。

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雖然也實行了改革,但大體不離初漢時期的治國策略。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了劉邦初期的調整,加上文景之治後的漢朝,已經從初升的太陽,直升到了如日中天。這個時候銳意改革,胸懷大略的漢武帝,已經不滿足於和平安定的安逸生活。他要幹一番大事業。

那麼,要幹大事業,漢武帝就開始對漢景帝,為他挑選的丞相衛綰的能力,有了諸多的不滿。衛綰只好辭去相職回家。

天之驕子漢武帝 劉徹 (八)

衛綰辭職,擺在漢武帝面前的問題來了,丞相一職又該選誰呢?

古代的帝王制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皇帝小兒可以是小娃。因為有左右丞相和一群朝臣們輔佐,這個王朝還可以堅持下去。

如此,丞相就顯得尤為重要。丞相不僅需要有淵博的學識,超強的執行力,還要有睿智的政治資本和豐富的治國、人生經驗。

從古到西漢,國家還沒有成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選拔人才的體制。相才基本上靠世襲的貴族們擔任,偶爾運氣好的也可以自薦,故有成語“毛遂自薦”。但是很少,也很難。

漢武帝時期因為沒有選拔人才的機構,故而想選拔出一個滿意的丞相是很困難的。他只能在眼前的幾個朝臣、外戚、或身邊的幾個人選。

田蚡,王娡同母異父的弟弟,在這個時候便迫不及待地想跳出來任相。

田蚡的一個門客勸諫道:論外戚勢力,您是皇太后的弟弟,竇嬰是太皇太后的親侄子,竇嬰勢力比您大。論輩分,竇嬰又長您一輩。更重要的是,竇嬰還是有功之臣,在朝中聲望威信都很高。

如果這次您能把丞相之職讓給竇嬰,那麼太尉一職肯定是您的。丞相、太尉同樣的居首席三公之列,職位是同等的。

田蚡聽信了他的門客勸言,把這個意圖告訴了他的姐姐王娡,又由王娡轉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任命竇嬰為他的第二任丞相。

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共換過十三位丞相,七位被罷免,五位被斬。說明漢武帝對丞相是很挑剔的。

天之驕子漢武帝 劉徹 (八)

那麼竇嬰到底是憑什麼任相的?

竇嬰身兼三重身份。

第一身份:

是竇太皇太后的親侄子,外戚。

第二身份:

漢景帝時期,平叛吳楚七國叛亂的大功臣。

第三身份:

博學的儒家學派。

第一說,雖然說,竇嬰在皇室的私家宴上,直諫漢景帝酒後失言,制止漢景帝說立樑王為太子一事惹怒了竇太后。

但在漢景帝危難之時,出山領職平叛有功,竇太后還是很喜歡這個侄子。畢竟是血濃於水的至親。

第二說,漢景帝時期,當漢景帝面對吳楚之亂初時,漢景帝的確是慌了神。

當漢景帝求竇嬰撐兵平叛時,竇嬰因為在生竇太后不許他入宮的氣,怎麼也不肯領兵掛帥。還是漢景帝千求萬求地說:大難臨頭之時,如果自家人不靠自家人,那還有誰能靠得住呢?再說了,緊急關頭,我只能相信自家人,把兵權交給自家人。

竇嬰聽了這話才同意領兵掛帥的。出發前,竇嬰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置於庭院,任將士挑選。

從這裡可以看出竇嬰的品德與治軍能力。結果,竇嬰掛帥得勝,一躍成為漢景帝時期的大功臣。

第三說,竇嬰不僅有外戚身份,有功勞。他還是博學的儒家學術派。

此時的漢武帝正是以儒揉法的時候,那麼任用儒家學派為相也正好符合漢武帝的治國的方針策略。

"

一一竇嬰為相是田蚡的陰謀,可是為什麼漢武帝和竇嬰會走進田蚡的圈套裡呢?

初漢劉邦時期,因為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雖然分散了皇權,卻也減輕了中央政府的壓力,加上當時的國情需要政府與民休息。

所以當時漢政府的丞相們只要心懷天下子民,體恤百姓的功臣們任相也就足夠了。比如漢惠帝和曹參。

雖然說漢惠帝是被呂雉的“人彘”事件,把君主嚇得半痴半傻,曹參又是整天只喝酒、玩美女的丞相,卻也支撐大漢十幾年。

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雖然也實行了改革,但大體不離初漢時期的治國策略。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了劉邦初期的調整,加上文景之治後的漢朝,已經從初升的太陽,直升到了如日中天。這個時候銳意改革,胸懷大略的漢武帝,已經不滿足於和平安定的安逸生活。他要幹一番大事業。

那麼,要幹大事業,漢武帝就開始對漢景帝,為他挑選的丞相衛綰的能力,有了諸多的不滿。衛綰只好辭去相職回家。

天之驕子漢武帝 劉徹 (八)

衛綰辭職,擺在漢武帝面前的問題來了,丞相一職又該選誰呢?

古代的帝王制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皇帝小兒可以是小娃。因為有左右丞相和一群朝臣們輔佐,這個王朝還可以堅持下去。

如此,丞相就顯得尤為重要。丞相不僅需要有淵博的學識,超強的執行力,還要有睿智的政治資本和豐富的治國、人生經驗。

從古到西漢,國家還沒有成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選拔人才的體制。相才基本上靠世襲的貴族們擔任,偶爾運氣好的也可以自薦,故有成語“毛遂自薦”。但是很少,也很難。

漢武帝時期因為沒有選拔人才的機構,故而想選拔出一個滿意的丞相是很困難的。他只能在眼前的幾個朝臣、外戚、或身邊的幾個人選。

田蚡,王娡同母異父的弟弟,在這個時候便迫不及待地想跳出來任相。

田蚡的一個門客勸諫道:論外戚勢力,您是皇太后的弟弟,竇嬰是太皇太后的親侄子,竇嬰勢力比您大。論輩分,竇嬰又長您一輩。更重要的是,竇嬰還是有功之臣,在朝中聲望威信都很高。

如果這次您能把丞相之職讓給竇嬰,那麼太尉一職肯定是您的。丞相、太尉同樣的居首席三公之列,職位是同等的。

田蚡聽信了他的門客勸言,把這個意圖告訴了他的姐姐王娡,又由王娡轉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任命竇嬰為他的第二任丞相。

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共換過十三位丞相,七位被罷免,五位被斬。說明漢武帝對丞相是很挑剔的。

天之驕子漢武帝 劉徹 (八)

那麼竇嬰到底是憑什麼任相的?

竇嬰身兼三重身份。

第一身份:

是竇太皇太后的親侄子,外戚。

第二身份:

漢景帝時期,平叛吳楚七國叛亂的大功臣。

第三身份:

博學的儒家學派。

第一說,雖然說,竇嬰在皇室的私家宴上,直諫漢景帝酒後失言,制止漢景帝說立樑王為太子一事惹怒了竇太后。

但在漢景帝危難之時,出山領職平叛有功,竇太后還是很喜歡這個侄子。畢竟是血濃於水的至親。

第二說,漢景帝時期,當漢景帝面對吳楚之亂初時,漢景帝的確是慌了神。

當漢景帝求竇嬰撐兵平叛時,竇嬰因為在生竇太后不許他入宮的氣,怎麼也不肯領兵掛帥。還是漢景帝千求萬求地說:大難臨頭之時,如果自家人不靠自家人,那還有誰能靠得住呢?再說了,緊急關頭,我只能相信自家人,把兵權交給自家人。

竇嬰聽了這話才同意領兵掛帥的。出發前,竇嬰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置於庭院,任將士挑選。

從這裡可以看出竇嬰的品德與治軍能力。結果,竇嬰掛帥得勝,一躍成為漢景帝時期的大功臣。

第三說,竇嬰不僅有外戚身份,有功勞。他還是博學的儒家學術派。

此時的漢武帝正是以儒揉法的時候,那麼任用儒家學派為相也正好符合漢武帝的治國的方針策略。

天之驕子漢武帝 劉徹 (八)

竇嬰的耿直是把雙刃劍

漢武帝是有大志的皇帝,為圖大業,他可以不計前嫌任用竇嬰,而竇嬰一上任又大膽地推薦了一批賦閒名士名將袁盎、欒布等人。

竇嬰身兼三重身份,並又是忠心耿耿的耿直丞相,按說他們這對君臣的合作應該是合作愉快。

然,竇嬰在忠心耿耿,耿直的背面是任性。

比如說,竇嬰為漢室江山的千秋萬代,不顧竇太后的喜怒,酒宴上直接制止漢景帝的酒後失言,惹怒了竇太后。

漢景帝在廢太子劉榮時,竇嬰怕廢長立幼亂了祖制,亂了朝政,又一次跳出來堅決反對。

在吳楚七國叛亂時,竇嬰又因為生氣不肯出來為國分憂解難,還得漢景帝說了一堆的好話才肯動身,這也使得漢景帝挺難堪的。

雖然竇嬰的任性在當時漢景帝、漢武帝兩代皇帝面前,沒有即時發作。但是,任性禍害的種子埋下了。為他日後遇難,留下了禍根和把柄。

"

一一竇嬰為相是田蚡的陰謀,可是為什麼漢武帝和竇嬰會走進田蚡的圈套裡呢?

初漢劉邦時期,因為實行的是郡國並行制。雖然分散了皇權,卻也減輕了中央政府的壓力,加上當時的國情需要政府與民休息。

所以當時漢政府的丞相們只要心懷天下子民,體恤百姓的功臣們任相也就足夠了。比如漢惠帝和曹參。

雖然說漢惠帝是被呂雉的“人彘”事件,把君主嚇得半痴半傻,曹參又是整天只喝酒、玩美女的丞相,卻也支撐大漢十幾年。

到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雖然也實行了改革,但大體不離初漢時期的治國策略。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了劉邦初期的調整,加上文景之治後的漢朝,已經從初升的太陽,直升到了如日中天。這個時候銳意改革,胸懷大略的漢武帝,已經不滿足於和平安定的安逸生活。他要幹一番大事業。

那麼,要幹大事業,漢武帝就開始對漢景帝,為他挑選的丞相衛綰的能力,有了諸多的不滿。衛綰只好辭去相職回家。

天之驕子漢武帝 劉徹 (八)

衛綰辭職,擺在漢武帝面前的問題來了,丞相一職又該選誰呢?

古代的帝王制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皇帝小兒可以是小娃。因為有左右丞相和一群朝臣們輔佐,這個王朝還可以堅持下去。

如此,丞相就顯得尤為重要。丞相不僅需要有淵博的學識,超強的執行力,還要有睿智的政治資本和豐富的治國、人生經驗。

從古到西漢,國家還沒有成立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選拔人才的體制。相才基本上靠世襲的貴族們擔任,偶爾運氣好的也可以自薦,故有成語“毛遂自薦”。但是很少,也很難。

漢武帝時期因為沒有選拔人才的機構,故而想選拔出一個滿意的丞相是很困難的。他只能在眼前的幾個朝臣、外戚、或身邊的幾個人選。

田蚡,王娡同母異父的弟弟,在這個時候便迫不及待地想跳出來任相。

田蚡的一個門客勸諫道:論外戚勢力,您是皇太后的弟弟,竇嬰是太皇太后的親侄子,竇嬰勢力比您大。論輩分,竇嬰又長您一輩。更重要的是,竇嬰還是有功之臣,在朝中聲望威信都很高。

如果這次您能把丞相之職讓給竇嬰,那麼太尉一職肯定是您的。丞相、太尉同樣的居首席三公之列,職位是同等的。

田蚡聽信了他的門客勸言,把這個意圖告訴了他的姐姐王娡,又由王娡轉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任命竇嬰為他的第二任丞相。

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共換過十三位丞相,七位被罷免,五位被斬。說明漢武帝對丞相是很挑剔的。

天之驕子漢武帝 劉徹 (八)

那麼竇嬰到底是憑什麼任相的?

竇嬰身兼三重身份。

第一身份:

是竇太皇太后的親侄子,外戚。

第二身份:

漢景帝時期,平叛吳楚七國叛亂的大功臣。

第三身份:

博學的儒家學派。

第一說,雖然說,竇嬰在皇室的私家宴上,直諫漢景帝酒後失言,制止漢景帝說立樑王為太子一事惹怒了竇太后。

但在漢景帝危難之時,出山領職平叛有功,竇太后還是很喜歡這個侄子。畢竟是血濃於水的至親。

第二說,漢景帝時期,當漢景帝面對吳楚之亂初時,漢景帝的確是慌了神。

當漢景帝求竇嬰撐兵平叛時,竇嬰因為在生竇太后不許他入宮的氣,怎麼也不肯領兵掛帥。還是漢景帝千求萬求地說:大難臨頭之時,如果自家人不靠自家人,那還有誰能靠得住呢?再說了,緊急關頭,我只能相信自家人,把兵權交給自家人。

竇嬰聽了這話才同意領兵掛帥的。出發前,竇嬰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置於庭院,任將士挑選。

從這裡可以看出竇嬰的品德與治軍能力。結果,竇嬰掛帥得勝,一躍成為漢景帝時期的大功臣。

第三說,竇嬰不僅有外戚身份,有功勞。他還是博學的儒家學術派。

此時的漢武帝正是以儒揉法的時候,那麼任用儒家學派為相也正好符合漢武帝的治國的方針策略。

天之驕子漢武帝 劉徹 (八)

竇嬰的耿直是把雙刃劍

漢武帝是有大志的皇帝,為圖大業,他可以不計前嫌任用竇嬰,而竇嬰一上任又大膽地推薦了一批賦閒名士名將袁盎、欒布等人。

竇嬰身兼三重身份,並又是忠心耿耿的耿直丞相,按說他們這對君臣的合作應該是合作愉快。

然,竇嬰在忠心耿耿,耿直的背面是任性。

比如說,竇嬰為漢室江山的千秋萬代,不顧竇太后的喜怒,酒宴上直接制止漢景帝的酒後失言,惹怒了竇太后。

漢景帝在廢太子劉榮時,竇嬰怕廢長立幼亂了祖制,亂了朝政,又一次跳出來堅決反對。

在吳楚七國叛亂時,竇嬰又因為生氣不肯出來為國分憂解難,還得漢景帝說了一堆的好話才肯動身,這也使得漢景帝挺難堪的。

雖然竇嬰的任性在當時漢景帝、漢武帝兩代皇帝面前,沒有即時發作。但是,任性禍害的種子埋下了。為他日後遇難,留下了禍根和把柄。

天之驕子漢武帝 劉徹 (八)

果然,竇嬰任相後,田蚡被漢武帝任命為太尉。

田蚡除了有外戚身份外,還特別有才,口才特好,還認識古文字。在漢景帝去世,劉徹即位時,又協助姐姐王娡與漢武帝控制局面,有許多的安排都出自田蚡之手。

漢武帝登基之初,田蚡為培養自己的一派勢力,推薦了一批在家賦閒的名士到朝中為官。

雖然說竇嬰、田蚡的任職有主觀和客觀因素。但是他們兩代外戚都有一個共同點,尊奉儒家學說。自然是一上臺就大展拳腳,協力推尊儒術。

君臣同心同力,大張旗鼓準備改革儒家治國制度。然,君臣的大刀闊斧的改革制度卻把一直尊從黃老學術的竇太皇太后惹惱了。

那麼竇太皇太后會怎樣做呢?

請看下集

文字創作:吳百蘭

圖片:來自今日頭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