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劉恆死前,有一安排堪稱高瞻遠矚,多年後挽救大漢於水火

華夏這麼多年單純從皇帝的個人能力來說,西漢絕對是個中翹楚,而且歷朝歷代都難以望其項背。而西漢諸多皇帝之中,漢武帝劉徹是最有威望的一位,而漢文帝劉恆又是最得民心的一個。

劉恆在位的時候,從前秦的泰半之稅中將人民們解放了出來,他做出了十五稅一的承諾,而實際徵收實際上只有三十稅一。而且他還經常免稅,天下百姓受益良多,也是因此劉恆在當時被世人們尊為聖人。而這位聖人的政治手段也是非常凌厲的,甚至就連死前的遺囑都對日後的大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漢文帝劉恆死前,有一安排堪稱高瞻遠矚,多年後挽救大漢於水火

劉恆在彌留之際向太子也就是日後的景帝劉啟交代了不少的遺言,其中有一句是如果國有大事,可以讓周亞夫為將。而這個安排足以稱的上是高瞻遠矚了。

果然,景帝一上臺之後就任命自己的老師晁錯為御史大夫。這位晁錯並非是當時主流的黃老學者,他本質上是法家。而法家天生就討厭割據,而且當時的天下,藩王們的勢力已經足以威脅統治。於是晁錯便一再慫恿景帝削藩,二人羅織各種罪名,削了一個又一個藩王,但最終還是引起了反彈。

漢文帝劉恆死前,有一安排堪稱高瞻遠矚,多年後挽救大漢於水火

吳王劉濞是當時天下最為強大的藩王,他依靠著吳地的銅礦鑄錢掌握了天下大半的財富,而這些財富都被他用來給治下的民眾削減負擔,因此在民間劉濞的名聲非常的好。但是這位藩王和中央朝廷的關係卻從來都非常的緊張,原因在於當年他進京覲見文帝的時候,他的兒子和當時還是太子的劉啟一起下棋,產生了一些矛盾,被劉啟操起棋盤,一棋盤將其打死。而文帝在這件事情上並沒有怎麼處理太子,所以劉濞氣憤的回到了封地。此後二十多年都沒有再去過長安,長安方面也因為覺得虧欠於吳王,一直以來都非常的放縱吳王。

漢文帝劉恆死前,有一安排堪稱高瞻遠矚,多年後挽救大漢於水火

天下都知道吳王會反,關鍵是什麼時候反。晁錯和景帝的削藩為吳王創造了一個巨大的機會,他暗中交結了諸多藩王,約定好時間一同起兵,雖然消息早早的被景帝得知,但天下畢竟還是四戰而起。這時候,景帝想起了先帝的遺言,拜周亞夫為將全權負責討伐叛軍。但周亞夫帶著他的細柳營,一直都停在駐地不走。而此時的諸侯王也不是全部都反了,樑王是景帝的弟弟,十分受竇太后的喜歡,竇太后也有心在劉啟死後讓樑王登基。作為一個有志於皇位的人,自然就會在平叛的經過中拼命。

漢文帝劉恆死前,有一安排堪稱高瞻遠矚,多年後挽救大漢於水火

樑王,顧名思義封地在樑,也就是現在的洛陽等中原腹地。叛軍從楚地和吳地要到長安就必須要從他的領地裡過。樑王是天下最有錢的藩王之一,封地最富庶,太后賞賜最多,因此也豢養了一支多達五萬人的大軍,這五萬人就卡在洛陽和叛軍交戰。但畢竟叛軍人多,樑王和竇太后幾次三番下令周亞夫去支援樑王,但周亞夫不為所動。但是好多天之後,當所有人都以為周亞夫不會去支援的時候,周亞夫用障眼法騙過了敵軍斥候,出現在了叛軍的側翼,叛軍一戰而平。此後便是帶兵去清繳各地那些已經不成氣候的藩王了。

漢朝有一個優良傳統,就是隻要打了勝仗,就不會在意打仗的過程是不是抗命。而周亞夫抗旨的行為也被解讀為了景帝和他的默契,二人就是想要坑樑王和太后一把。不管周亞夫的真實意圖如何,周亞夫憑藉此功直接加封萬戶,並且成為了丞相。

漢文帝劉恆死前,有一安排堪稱高瞻遠矚,多年後挽救大漢於水火

公元前143年,周亞夫去世,但他的落幕卻有些悲劇色彩,晚年被漢景帝處處提防排斥,最終被捏造謀反入獄。而一身正氣的他,無法面對,一個曾經全力輔佐的君主,最終卻給自己戴上了以下犯上的屈辱名聲,無法承受的他最終用絕食來抗衡。可惜,身死,名敗!死後周亞夫葬在河北景縣。

不過這位名將最終還是得到了他應有的待遇,唐朝時期,他被追封為古代64名將之一,並尊太廟,而宋朝時期,周亞夫更是被皇帝追封為七十二位名將之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