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張邦貴:漢水源頭義務撿拾垃圾十餘年

漢水 漢江 三農 毛竹 水潤三秦 2017-06-08

6月5日,從縣委開會回來的寧強縣漢水源村支書剛回到村上,就告訴村裡的鄉親們一個喜訊:“本村十餘年堅持在漢水源頭義務撿拾垃圾的張邦貴老人被推薦為‘中國好人’和縣上的‘道德模範’了!”

在寧強縣漢源街道辦漢水源村一座石崖上,自崖隙中噴湧出五股清泉,在茂密的林間匯聚溪流成河,奔湧出村後繞寧強,過漢中,經丹江口向北奔騰1000餘公里,為京津人民送去一江清水,它就是漢江。

張邦貴老人今年雖已77歲高齡了,但依然精神矍鑠。他已在這個村生活了50多年,前些年不少村民陸續搬走,而他因為捨不得這個地方,於是就留了下來。在這裡他養蜂種菜,被譽為“漢水源頭第一家”。他的家門口放了一隻醒目的大垃圾桶。每天,老人都會拿上火鉗和袋子沿河走一個來回,撿拾河邊遊人丟棄的各種垃圾。

三四年前,老人從電視裡看到,這河水竟然要流到北京、天津去,心情無比激動。他說:“30年前,就有北京來的水利專家到屋後山上測量,確定這裡就是漢江源頭。從那時起,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保護好這河水,家裡垃圾決不能亂扔。”幾個月前,一位四川老太太路過此地到張邦貴家歇腳,聽說這裡就是漢江源頭,看了這裡的漢江水後感嘆:“這裡的江水太清澈了!”

張邦貴老人每天都要帶著火鉗和袋子,從家到源頭沿河步行5公里左右,撿拾垃圾,大到塑料瓶、編織袋,小到煙盒、廢紙片。與此同時,他還常提醒村民和遊客:“這裡就是漢江源頭,不要亂扔垃圾。”他還在村裡成立了“撿垃圾”小組。每個月組織群眾到漢江源頭義務撿拾垃圾一次,有效提高了群眾保護漢江源頭環境的積極性。如今250多戶村民戶戶整潔,全村群眾都成了水源地的義務宣傳員和守護者。

多年來,張邦貴老人不管是什麼樣的天氣,都堅持每天上山撿垃圾,風雨無阻。今年有次大雨過後,他在河邊撿拾垃圾時一塊落石滾下,他雖及時躲閃,但還是被擦身而過的大石險些砸到。數天後他上山時,又失足從山坡上滑落,幸虧抓住了身邊的毛竹,但還是把腿劃了一道大口子。為撿拾垃圾,像這樣危險的事情常有發生,但這從沒有動搖過張邦貴老人撿拾垃圾的決心。他表示要義無反顧地把撿拾垃圾堅持下去,保證一江清水送京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