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漢和帝 竇太后 竇憲 恭懷皇后 漢章帝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2018-12-07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夏,漢和帝劉肇在北宮組建了指揮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了“政變”,對橫行朝野多年的竇氏集團進行了一網打盡。首先他命令丁鴻帶領禁衛軍封閉城門,武裝保衛南、北兩宮。隨後,派人去按名單抓捕竇氏的同黨,不走司法程序,直接下獄格殺勿論,竇氏集團的黨羽郭璜、郭舉、鄧疊、鄧磊等人被一網打盡。最後,命謁者僕射(皇宮傳達室主任)去竇憲家裡收了他的大將軍印章,再去他兄弟家裡下發了幾張通知書,把他們罷官,統統攆到各自的封國去了。

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整個政變過程波瀾不驚,平淡得像一次日常演習,強大的竇氏集團只在一瞬間就灰飛煙滅了。這其中,除了劉肇準備充分之外,正確選擇時機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當時竇憲北征匈奴得勝回朝沒多久,手下親信整天花天酒地,開慶功派對,想著升官發財還來不及,誰會想到皇帝會這時候突然發難。

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竇氏兄弟被遣送回封地只是第一步,皇帝不會讓他們在封地頤養天年,誰都知道他們的末日已經為期不遠了。漢和帝劉肇考慮到竇太后對他有養育之恩,沒有把他的幾個舅舅明正典刑。他借鑑了當年竇太后對付宋貴人和樑貴人的方法,向他們的封地專門派遣了會渲染恐怖氣氛的官員,整天給他們宣講“世界末日論”。在官員們的日夜“開導”下,竇憲、竇篤、竇景全部自殺。

竇氏集團僅有兩個“倖存者”:一是竇太后,這位失去了竇憲等羽翼的母老虎,就像被拔了牙一樣,再也沒有食肉的權力,只剩下了吃飯的義務了;另一位是夏陽侯竇瓌,因為他是竇氏集團的另類,當了官也沒有和其他竇氏成員同流合汙,忠厚、勤勞、樸實、孝順,最重要的是“檢敕賓客,未嘗犯法”。因此,劉肇對他網開一面,非但免除了對他的處罰,而且封他為羅侯(羅縣,屬長沙郡),使他得以保全。

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頃刻之間,外戚竇氏的勢力毀滅殆盡。世事風雲莫測,竇氏兄弟短短几年的飛黃騰達好似一枕黃粱美夢,朝野上下無不拍手稱快!

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竇氏集團一夜之間煙消雲散。庭院深深深幾許,竇太后從此深居宮廷,不敢也不能再過問朝中事,在孤寂和恐懼中慘淡經營,度過了她剩下的五年人生,於永元九年(公元97年)閏八月病逝。

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聽聞噩耗,劉肇很悲傷,哭得死去活來,淚流成河,整天茶不思飯不想。是啊,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母恩濃於水,又怎麼能忘懷呢?!

眾人勸他節哀順變,都無濟於事。為了讓劉肇從悲傷中走出來,劉肇生母樑貴人的堂兄樑禪和姐姐樑嫕只好來了個實話實說:你的生母並非竇太后,而是樑貴人。不信,你屁股後面的胎記可以作證。

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劉肇止住了哭聲,又驚又羞又怒的他馬上派出了由太尉張酺、司徒劉方、司空張奮組成的調查組取證調查這件事,結果真相很快大白於天下,竇太后不是他的生母,只是他的養母。對此,又驚又訝的劉肇來了個三步走:

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第一步,為梁氏家族雪冤,重用。把生母梁氏以隆重的禮儀進行改葬,諡“恭懷皇太后”。追封樑皇太后之父樑竦為褒親侯,諡號為“愍”,並派使者迎接他的靈柩,葬在樑太后墓旁。然後封樑竦的兒子樑棠為樂平侯,封樑棠的弟弟樑雍為乘氏侯,封樑雍的弟弟樑翟為單父侯,均為特殊重用。

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第二步,為養母竇太后舉行隆重的喪禮。劉肇雖然惱怒竇太后毒殺生母的不仁不義,但也沒有忘了她多年養育之恩,追諡她為“章德太后”,合葬漢章帝敬陵。

第三步,為難兄難弟劉慶平冤。劉肇下詔為劉慶的生母宋貴人建祠堂,同時准許宋氏全家返回京城,並將劉慶的舅父宋衍、宋俊、宋蓋、宋暹等封為郎官。

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也正是因為這樣,當竇氏集團徹底倒臺後,梁氏家族開始興盛,這當真印證了因果輪迴這句話。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樑家班接替竇家班時,鄭眾因為誅滅了竇氏勢力立有大功,名震朝廷,被升為大長秋,成為劉肇的親信,開始參與軍國大事。

太后去世后皇帝傷心欲絕,此兩人說:你的生母不是她!引軒然大波

隨後,鄭眾的仕途之路可用“平步青雲”來形容。永和十四年(公元102年)被封為鄛鄉侯,世襲罔替。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國家出現災害、變異,這本是自然和天文現象中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在當時卻是不得了的大事,被認為是上天對皇帝處理政務產生的過失或失德的示警,加上地方發生寇賊,三公中的太尉、司空被免去職位,大長秋鄭眾、中常侍蔡倫(發明造紙術的那位)等宦官藉機干預朝政,宦官勢力增長,出現了與朝中大臣爭權的局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