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代統治者對於書院教育的政策經常變化,以致萬鬆書院時興時廢

綠意盈目的青苔、老樹和古藤訴說著悠悠歲月裡書院的盛衰榮辱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代統治者對於書院教育的政策經常變化,以致萬鬆書院時興時廢

綠意盈目的青苔、老樹和古藤訴說著悠悠歲月裡書院的盛衰榮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時光從窗櫺間悄悄滑過,四季流轉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代統治者對於書院教育的政策經常變化,以致萬鬆書院時興時廢

綠意盈目的青苔、老樹和古藤訴說著悠悠歲月裡書院的盛衰榮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時光從窗櫺間悄悄滑過,四季流轉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除了這些細巧景緻,萬鬆書院還有一個一覽湖山的好去處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代統治者對於書院教育的政策經常變化,以致萬鬆書院時興時廢

綠意盈目的青苔、老樹和古藤訴說著悠悠歲月裡書院的盛衰榮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時光從窗櫺間悄悄滑過,四季流轉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除了這些細巧景緻,萬鬆書院還有一個一覽湖山的好去處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贏靖九年(1530),浙江左布政使顧璘與觀察使汪珊、樞使李節同登萬鬆書院西側的石林,見群石蒙翳,感覺辜負了自然的造化

便命人開山闢路,披荊斬棘,又集資建三亭:前山建振衣亭,顧璘書額;後山建臥萃亭,汪珊書額;山麓建寒椒亭,李節書額

石林成為書院一景,學者士子流連其間,留下大量題詠石林的詩篇和二十幾處摩崖題記,從石弄花忘卻歸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代統治者對於書院教育的政策經常變化,以致萬鬆書院時興時廢

綠意盈目的青苔、老樹和古藤訴說著悠悠歲月裡書院的盛衰榮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時光從窗櫺間悄悄滑過,四季流轉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除了這些細巧景緻,萬鬆書院還有一個一覽湖山的好去處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贏靖九年(1530),浙江左布政使顧璘與觀察使汪珊、樞使李節同登萬鬆書院西側的石林,見群石蒙翳,感覺辜負了自然的造化

便命人開山闢路,披荊斬棘,又集資建三亭:前山建振衣亭,顧璘書額;後山建臥萃亭,汪珊書額;山麓建寒椒亭,李節書額

石林成為書院一景,學者士子流連其間,留下大量題詠石林的詩篇和二十幾處摩崖題記,從石弄花忘卻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代統治者對於書院教育的政策經常變化,以致萬鬆書院時興時廢

綠意盈目的青苔、老樹和古藤訴說著悠悠歲月裡書院的盛衰榮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時光從窗櫺間悄悄滑過,四季流轉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除了這些細巧景緻,萬鬆書院還有一個一覽湖山的好去處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贏靖九年(1530),浙江左布政使顧璘與觀察使汪珊、樞使李節同登萬鬆書院西側的石林,見群石蒙翳,感覺辜負了自然的造化

便命人開山闢路,披荊斬棘,又集資建三亭:前山建振衣亭,顧璘書額;後山建臥萃亭,汪珊書額;山麓建寒椒亭,李節書額

石林成為書院一景,學者士子流連其間,留下大量題詠石林的詩篇和二十幾處摩崖題記,從石弄花忘卻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從石林一側上見湖亭,眼前豁然開朗,西湖橫陳雷峰塔矗立,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實不辜負乾隆南巡時的賜額"湖山萃秀"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代統治者對於書院教育的政策經常變化,以致萬鬆書院時興時廢

綠意盈目的青苔、老樹和古藤訴說著悠悠歲月裡書院的盛衰榮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時光從窗櫺間悄悄滑過,四季流轉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除了這些細巧景緻,萬鬆書院還有一個一覽湖山的好去處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贏靖九年(1530),浙江左布政使顧璘與觀察使汪珊、樞使李節同登萬鬆書院西側的石林,見群石蒙翳,感覺辜負了自然的造化

便命人開山闢路,披荊斬棘,又集資建三亭:前山建振衣亭,顧璘書額;後山建臥萃亭,汪珊書額;山麓建寒椒亭,李節書額

石林成為書院一景,學者士子流連其間,留下大量題詠石林的詩篇和二十幾處摩崖題記,從石弄花忘卻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從石林一側上見湖亭,眼前豁然開朗,西湖橫陳雷峰塔矗立,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實不辜負乾隆南巡時的賜額"湖山萃秀"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可惜天陰,若是睛天來此,藍天白雲湖光塔影,應該更有一種情致

雨越下越大了,老夫子還在認真地教學童練字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代統治者對於書院教育的政策經常變化,以致萬鬆書院時興時廢

綠意盈目的青苔、老樹和古藤訴說著悠悠歲月裡書院的盛衰榮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時光從窗櫺間悄悄滑過,四季流轉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除了這些細巧景緻,萬鬆書院還有一個一覽湖山的好去處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贏靖九年(1530),浙江左布政使顧璘與觀察使汪珊、樞使李節同登萬鬆書院西側的石林,見群石蒙翳,感覺辜負了自然的造化

便命人開山闢路,披荊斬棘,又集資建三亭:前山建振衣亭,顧璘書額;後山建臥萃亭,汪珊書額;山麓建寒椒亭,李節書額

石林成為書院一景,學者士子流連其間,留下大量題詠石林的詩篇和二十幾處摩崖題記,從石弄花忘卻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從石林一側上見湖亭,眼前豁然開朗,西湖橫陳雷峰塔矗立,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實不辜負乾隆南巡時的賜額"湖山萃秀"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可惜天陰,若是睛天來此,藍天白雲湖光塔影,應該更有一種情致

雨越下越大了,老夫子還在認真地教學童練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粹門下三個嬉鬧的男生,是否有英臺和山伯的舊相識?

"

開學了,突然想起萬松嶺上湖山之間的萬鬆書院,幾百年前,梁山伯和祝英臺是不是也是9月份去報到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長慶二年(822)至四年的某個夜晚,時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途經萬松嶺,吟詩一首:萬株松樹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此時還沒有萬鬆書院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杭州的書院興起於元代,明清達到鼎盛

萬鬆書院始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在萬松嶺唐代報恩寺的遺址上改建:極高明而最幽勝,左衿錢江,右帶巨湖,俯視萬家,舉在目前

是個讀書的好地方

萬鬆書院與當時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以齊備的祭田祭祀、完備的學規章程、豐富的藏書位居四大書院之首

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曾在此同窗共讀三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不是應該兩隻蝴蝶麼,另外一隻是誰?不會是馬文才跟來了吧

山坡上三座石牌樓呈“品”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萬鬆書院",背面"太和元氣",著名書法家姜東舒所題,配以雙龍戲珠的石雕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左牌坊正面"敷文書院",背面"道冠古今"

右牌坊正面"太和書院",背面"德侔天地"

牌樓上祥雲繚繞,鏤空雕刻雙龍戲珠、梅蘭竹菊和福祿壽圖案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萬鬆書院最早由明弘治十一年的浙江右參政周木命名,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在戰亂中被毀

康熙十年(1671),浙江巡撫範承謨重建萬鬆書院,並改名為“太和書院”

45年後,康熙皇帝南巡時御賜“浙水敷文” 額,書院也由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三座牌樓,三個名字,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

抬級而上,一位老先生端坐路旁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是張載,北宋理學創始人之一,主張:不憑註疏而新聖人之經,不憑今之法令而新天下之法

覺得有點異樣,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枝新藤蜿蜒而上,張先生有知,怕是要說:不憑藤蔓而新聖賢之顏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芷蘭軒門前,大名鼎鼎的王守仁王陽明在教孩童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晚年曾訪問萬鬆書院,並親撰重修碑記,強調以“明五倫”為教學宗旨,對萬鬆書院產生過極大影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五倫是啥?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種人與人之間的倫常關係

書院內多有聖賢雕塑

有對奇石情有獨鍾的大學者、清代地理學家、禮部侍郎齊召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有“程門立雪”典故里的程頤,與兄弟程顥主張“知先行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可知楊時之尊師,亦可知程頤的學問之可尊

更有理學大家、被視為儒學正宗的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兄弟的四傳弟子,著述的《四書章句集註》是當時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準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翻查朱文公生平,成就無數,卻被其中一句深深打動:乾道五年(1169年)九月,朱熹母去世,朱熹建寒泉精舍為母守墓,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寒泉著述時期

六年,寒泉精舍,靜心著述

快餐文化的今天,若是寒泉精舍寫六年頭條號,想來也可成大V,只是如今的你我,有幾人能靜下心來?

-----------

當年,萬鬆書院是博學大儒講經明義的場所,是生徒們修身養性修己達人的課堂,杭州城裡高山仰止的學府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但萬鬆書院廣為人知卻是因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傳說浙江上虞祝家莊祝員外之女祝英臺美麗聰穎,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途中偶遇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義結金蘭。兩人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共讀三年,結下深厚情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生性憨厚,未察覺英臺是女兒身,英臺卻早已芳心暗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桌上找下亮點,萬鬆書院正在修繕擴建)

三年後,祝父催英臺歸家,英臺以玉蝴蝶扇墜託師母做媒。離別途中“十八相送”,英臺一次次借景喻情暗示,耿直的梁山伯卻渾然不知

後經師母點撥才恍然大悟,匆匆趕往祝家莊提親,英臺卻已被迫許配給了上虞太守之子馬文才,越劇“樓臺會”生動表現了一對有情人被生生拆散的悽楚悲憤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出任鄞縣縣令,終因多年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後葬於鄞城西清道山下

梁山伯死後第二年,英臺出嫁途中路經山伯墓,下花轎哭祭亡靈

此時天昏地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中,山伯墓突然裂開一道口子,祝英臺縱身躍入,墓包徐徐合攏,風雨停息,陽光燦爛,梁祝二人的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化蝶》縈繞不去

傳說中故事的三個發生地:上虞人祝英臺,梁祝在杭州萬鬆書院同窗,梁山伯在鄞縣(寧波)為官葬於鄞縣,英臺躍入墓中化蝶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至於英臺的花轎為何繞道寧波,這是個傳說

------------

傳說不是學問,傳說因為朦朧而美麗

即使不談學問、不理傳說,在萬鬆書院慢慢走走,奇石嶙峋,古藤虯結,泉水清洌,景緻極具幽深之美

瞧這個,乍一看以為是人工模擬澆鑄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誰知一陣清香撲面,細看上面結著一串串果子,這藤竟是活的,就是不知道叫什麼名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若是小青看見,必會盤繞其上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石塊鋪就的小徑,縫隙間長滿了青苔,踩上去很有質感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曲徑通幽,池塘那邊是毓秀閣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秀閣上老藤新葉,鬱鬱蔥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當年這裡是接待各地訪問學者的處所,如今闢成了"梁祝書房"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回到中軸線上,明道堂是書院的講堂,裡面陳設的“中國科舉文化大觀”很是生動有趣

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採用硬木彩塑仿真工藝,塑造了十年寒窗、臨軒唱名、千里赴考、科場風雲、豐樂賜宴、榮歸故里等明代科舉的場景,3000多個人物造型栩栩如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鄉試、會試、殿試,冷灶布衣的讀書人為了求取功名頭懸梁錐刺股,看這位騎在牛上還在認真讀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進京趕考路途遙遠,有錢的乘舟、坐車,沒錢的提前半年出門、步行也不能錯過這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金榜提名,榮歸故里是所有莘莘學子的夢想,那年蘇軾蘇轍由父親蘇洵帶領,由四川眉山出發赴京應考,結果兄弟雙雙得中,蘇洵大發感慨:莫道考場易,老夫如登天;莫道考場難,小兒如拾芥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場景雕刻之生動,令人如入其境,一幅科舉百態的“清明上河圖”

明道堂的兩側,左邊是居仁齋,右邊是由義齋,都是學生自習和住宿的地方

居仁齋的課堂正中掛著孔子像,書案整齊,眼前幻化出當年學生們搖頭吟誦的樣子,耳邊似有書聲朗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窗外風景如畫,蟋蟀在草叢裡鳴唱,不知讀書的學童在這樣的風景裡是否可以專心?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遐想間外面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真正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居仁齋正對面是由義齋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迎面一屏木雕,一隻小獅子抱著繡球神色調皮,在偷看什麼?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原來是狀元及第,志得意滿的新科狀元奉旨去赴瓊林宴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穿過明德堂往裡走就到了大成殿,這裡是師生們祭祀孔子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場所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孔子之謂集大成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大成殿後面有一處民國時期的平臺,尚存一對石獅、一堵照壁及嵌入其中的孔子線刻像碑

照壁上的孔子線刻像已模糊不清,似是隱沒在歲月中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倒是兩隻石獅子憨態可掬,造型與別處所見大是不同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代統治者對於書院教育的政策經常變化,以致萬鬆書院時興時廢

綠意盈目的青苔、老樹和古藤訴說著悠悠歲月裡書院的盛衰榮辱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時光從窗櫺間悄悄滑過,四季流轉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除了這些細巧景緻,萬鬆書院還有一個一覽湖山的好去處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明贏靖九年(1530),浙江左布政使顧璘與觀察使汪珊、樞使李節同登萬鬆書院西側的石林,見群石蒙翳,感覺辜負了自然的造化

便命人開山闢路,披荊斬棘,又集資建三亭:前山建振衣亭,顧璘書額;後山建臥萃亭,汪珊書額;山麓建寒椒亭,李節書額

石林成為書院一景,學者士子流連其間,留下大量題詠石林的詩篇和二十幾處摩崖題記,從石弄花忘卻歸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從石林一側上見湖亭,眼前豁然開朗,西湖橫陳雷峰塔矗立,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實不辜負乾隆南巡時的賜額"湖山萃秀"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可惜天陰,若是睛天來此,藍天白雲湖光塔影,應該更有一種情致

雨越下越大了,老夫子還在認真地教學童練字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毓粹門下三個嬉鬧的男生,是否有英臺和山伯的舊相識?

梁山伯祝英臺的萬鬆書院,明清時王陽明等博學大儒在杭州授業解惑

2007年10月,萬鬆書院列入西湖新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嶽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鬆書緣、楊堤景行、三臺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