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戰爭的殘酷

當時的韓國沒有一棟像樣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室,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在戰爭中被毀壞,無數的人或亡或傷,有的國民淪為難民。到處都是觸目可見的斷垣殘壁和荒蕪田園,飢餓貧困猶如一片巨大的陰雲籠罩在幾乎所有韓國人的頭上。

終於戰爭結束了,剛剛建國的韓國,並沒有迎來完全的獨立與自由。幫助韓國趕走日本的美國人在這裡住了下來。對朝鮮半島知之甚少的美國人,以北緯度線為界對韓國實施了三年軍事管制。在此期間,美國人沒有在韓國實施政治、社會等重大改革,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經濟復興措施,只是提供了純屬“救濟”性質的經濟援助,以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韓國則成為了其全球冷戰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美國加強了對韓國的重視,在韓駐軍,幫助韓國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不過,美國人能做的除了經濟援助,還是經濟援助。短短几年間,美國向韓國提供了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成為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昔日自主自由自強的國家,今日卻成為一個仰賴美援經濟過日子的可憐蟲。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戰爭的殘酷

當時的韓國沒有一棟像樣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室,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在戰爭中被毀壞,無數的人或亡或傷,有的國民淪為難民。到處都是觸目可見的斷垣殘壁和荒蕪田園,飢餓貧困猶如一片巨大的陰雲籠罩在幾乎所有韓國人的頭上。

終於戰爭結束了,剛剛建國的韓國,並沒有迎來完全的獨立與自由。幫助韓國趕走日本的美國人在這裡住了下來。對朝鮮半島知之甚少的美國人,以北緯度線為界對韓國實施了三年軍事管制。在此期間,美國人沒有在韓國實施政治、社會等重大改革,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經濟復興措施,只是提供了純屬“救濟”性質的經濟援助,以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韓國則成為了其全球冷戰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美國加強了對韓國的重視,在韓駐軍,幫助韓國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不過,美國人能做的除了經濟援助,還是經濟援助。短短几年間,美國向韓國提供了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成為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昔日自主自由自強的國家,今日卻成為一個仰賴美援經濟過日子的可憐蟲。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實乃罪人

來自於美國的援助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韓國的經濟困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韓國社會的矛盾;然而美援卻在更深遠的方面傷害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抑制了韓國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正常發展。

由於美援是一種無償贈與,美國不可能給韓國方方面面各種生活消費品,而是向韓國提供美國生產過剩的消費品及其原材料,如棉花、麵粉、白糖、燃料、石油製品等。美援物資中尤以糧食為多,它的大量輸入,緩解了當時韓國的糧食困難,對韓國糧食市場也產生了明顯的衝擊。

棉花的進口也對韓國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韓國本來盛產棉花,自給自足。無償援助的美國棉花使韓國棉花生產急劇減少,以至於以後一個很長時期內,韓國的棉花供應靠進口維持。

美援最嚴重的後果是抑制了韓國的生產結構,韓國就幾乎沒有什麼產品可以出口了。韓國的進口出口嚴重失衡,出口不振而進口膨脹導致韓國外貿逆差嚴重,而這個逆差又要靠美援來彌補。於是在韓國當時出現一個經濟怪圈:美援越多,生產越不發達;生產越不發達,更需要美援。韓國政府和韓國許多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美援並不能真正解決韓國的經濟問題。解決韓國的問題,還得靠韓國人自己努力奮鬥。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戰爭的殘酷

當時的韓國沒有一棟像樣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室,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在戰爭中被毀壞,無數的人或亡或傷,有的國民淪為難民。到處都是觸目可見的斷垣殘壁和荒蕪田園,飢餓貧困猶如一片巨大的陰雲籠罩在幾乎所有韓國人的頭上。

終於戰爭結束了,剛剛建國的韓國,並沒有迎來完全的獨立與自由。幫助韓國趕走日本的美國人在這裡住了下來。對朝鮮半島知之甚少的美國人,以北緯度線為界對韓國實施了三年軍事管制。在此期間,美國人沒有在韓國實施政治、社會等重大改革,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經濟復興措施,只是提供了純屬“救濟”性質的經濟援助,以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韓國則成為了其全球冷戰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美國加強了對韓國的重視,在韓駐軍,幫助韓國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不過,美國人能做的除了經濟援助,還是經濟援助。短短几年間,美國向韓國提供了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成為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昔日自主自由自強的國家,今日卻成為一個仰賴美援經濟過日子的可憐蟲。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實乃罪人

來自於美國的援助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韓國的經濟困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韓國社會的矛盾;然而美援卻在更深遠的方面傷害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抑制了韓國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正常發展。

由於美援是一種無償贈與,美國不可能給韓國方方面面各種生活消費品,而是向韓國提供美國生產過剩的消費品及其原材料,如棉花、麵粉、白糖、燃料、石油製品等。美援物資中尤以糧食為多,它的大量輸入,緩解了當時韓國的糧食困難,對韓國糧食市場也產生了明顯的衝擊。

棉花的進口也對韓國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韓國本來盛產棉花,自給自足。無償援助的美國棉花使韓國棉花生產急劇減少,以至於以後一個很長時期內,韓國的棉花供應靠進口維持。

美援最嚴重的後果是抑制了韓國的生產結構,韓國就幾乎沒有什麼產品可以出口了。韓國的進口出口嚴重失衡,出口不振而進口膨脹導致韓國外貿逆差嚴重,而這個逆差又要靠美援來彌補。於是在韓國當時出現一個經濟怪圈:美援越多,生產越不發達;生產越不發達,更需要美援。韓國政府和韓國許多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美援並不能真正解決韓國的經濟問題。解決韓國的問題,還得靠韓國人自己努力奮鬥。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美國控制下的韓國

韓國當時還面臨的其他多方面的巨大壓力。

第一方面的壓力是:韓國經濟明顯落後於周圍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甚至還趕不上朝鮮半島北方。韓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第二方面的壓力是:韓國國內經濟恢復和發展遲緩,人口增長卻很迅速,尤其是農村人口迴流到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急劇膨脹的城市人口對交通、食品、住房、教育等各方面都增大了需求。巨大的需求與經濟緩慢發展產生了矛盾,導致社會潛伏著巨大的危機。

第三方面是:美國已經逐漸拿不出錢來救濟韓國了,為了減輕經濟援助負擔,美國不斷地向韓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韓國政府越來越感受到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第四方面是:朝鮮戰爭期間,日本趁機迅速恢復經濟,順利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這給曾經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韓國人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衝擊。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戰爭的殘酷

當時的韓國沒有一棟像樣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室,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在戰爭中被毀壞,無數的人或亡或傷,有的國民淪為難民。到處都是觸目可見的斷垣殘壁和荒蕪田園,飢餓貧困猶如一片巨大的陰雲籠罩在幾乎所有韓國人的頭上。

終於戰爭結束了,剛剛建國的韓國,並沒有迎來完全的獨立與自由。幫助韓國趕走日本的美國人在這裡住了下來。對朝鮮半島知之甚少的美國人,以北緯度線為界對韓國實施了三年軍事管制。在此期間,美國人沒有在韓國實施政治、社會等重大改革,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經濟復興措施,只是提供了純屬“救濟”性質的經濟援助,以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韓國則成為了其全球冷戰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美國加強了對韓國的重視,在韓駐軍,幫助韓國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不過,美國人能做的除了經濟援助,還是經濟援助。短短几年間,美國向韓國提供了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成為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昔日自主自由自強的國家,今日卻成為一個仰賴美援經濟過日子的可憐蟲。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實乃罪人

來自於美國的援助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韓國的經濟困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韓國社會的矛盾;然而美援卻在更深遠的方面傷害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抑制了韓國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正常發展。

由於美援是一種無償贈與,美國不可能給韓國方方面面各種生活消費品,而是向韓國提供美國生產過剩的消費品及其原材料,如棉花、麵粉、白糖、燃料、石油製品等。美援物資中尤以糧食為多,它的大量輸入,緩解了當時韓國的糧食困難,對韓國糧食市場也產生了明顯的衝擊。

棉花的進口也對韓國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韓國本來盛產棉花,自給自足。無償援助的美國棉花使韓國棉花生產急劇減少,以至於以後一個很長時期內,韓國的棉花供應靠進口維持。

美援最嚴重的後果是抑制了韓國的生產結構,韓國就幾乎沒有什麼產品可以出口了。韓國的進口出口嚴重失衡,出口不振而進口膨脹導致韓國外貿逆差嚴重,而這個逆差又要靠美援來彌補。於是在韓國當時出現一個經濟怪圈:美援越多,生產越不發達;生產越不發達,更需要美援。韓國政府和韓國許多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美援並不能真正解決韓國的經濟問題。解決韓國的問題,還得靠韓國人自己努力奮鬥。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美國控制下的韓國

韓國當時還面臨的其他多方面的巨大壓力。

第一方面的壓力是:韓國經濟明顯落後於周圍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甚至還趕不上朝鮮半島北方。韓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第二方面的壓力是:韓國國內經濟恢復和發展遲緩,人口增長卻很迅速,尤其是農村人口迴流到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急劇膨脹的城市人口對交通、食品、住房、教育等各方面都增大了需求。巨大的需求與經濟緩慢發展產生了矛盾,導致社會潛伏著巨大的危機。

第三方面是:美國已經逐漸拿不出錢來救濟韓國了,為了減輕經濟援助負擔,美國不斷地向韓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韓國政府越來越感受到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第四方面是:朝鮮戰爭期間,日本趁機迅速恢復經濟,順利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這給曾經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韓國人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衝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時期的韓國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

以上的四個原因增強了韓國人對國家的責任感,韓國民眾“不服輸”的民族主義情緒被喚醒。韓國開始奮起變革。韓國開始走出過去那種依賴美援“救濟”的經濟困境,走上了經濟大規模開發的新路。

二、“身土不二”的誓言

韓國政府一方面採取多種政策措施扶持、獎勵出口,促使當時韓國出現出口貿易經濟發展的一種動力熱;另一方面,為減少進口的外匯開支,韓國政府提出了號召國人購買本國生產的產品,用本國的產品抵禦外來產品的衝擊,以此刺激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身土不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20世紀60年代,韓國民間組織“韓國農協”提出了這個口號,意思是“韓國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最適合韓國人體質”,或“韓國人應該吃韓國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

最初,“身土不二”主要是在農產品領域宣傳和發展。政府幾十年持之以恆的宣傳,令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後來這個口號擴展到工業產品領域,不僅是農產品,就連汽車、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韓國人也只買本國貨。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戰爭的殘酷

當時的韓國沒有一棟像樣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室,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在戰爭中被毀壞,無數的人或亡或傷,有的國民淪為難民。到處都是觸目可見的斷垣殘壁和荒蕪田園,飢餓貧困猶如一片巨大的陰雲籠罩在幾乎所有韓國人的頭上。

終於戰爭結束了,剛剛建國的韓國,並沒有迎來完全的獨立與自由。幫助韓國趕走日本的美國人在這裡住了下來。對朝鮮半島知之甚少的美國人,以北緯度線為界對韓國實施了三年軍事管制。在此期間,美國人沒有在韓國實施政治、社會等重大改革,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經濟復興措施,只是提供了純屬“救濟”性質的經濟援助,以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韓國則成為了其全球冷戰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美國加強了對韓國的重視,在韓駐軍,幫助韓國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不過,美國人能做的除了經濟援助,還是經濟援助。短短几年間,美國向韓國提供了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成為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昔日自主自由自強的國家,今日卻成為一個仰賴美援經濟過日子的可憐蟲。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實乃罪人

來自於美國的援助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韓國的經濟困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韓國社會的矛盾;然而美援卻在更深遠的方面傷害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抑制了韓國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正常發展。

由於美援是一種無償贈與,美國不可能給韓國方方面面各種生活消費品,而是向韓國提供美國生產過剩的消費品及其原材料,如棉花、麵粉、白糖、燃料、石油製品等。美援物資中尤以糧食為多,它的大量輸入,緩解了當時韓國的糧食困難,對韓國糧食市場也產生了明顯的衝擊。

棉花的進口也對韓國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韓國本來盛產棉花,自給自足。無償援助的美國棉花使韓國棉花生產急劇減少,以至於以後一個很長時期內,韓國的棉花供應靠進口維持。

美援最嚴重的後果是抑制了韓國的生產結構,韓國就幾乎沒有什麼產品可以出口了。韓國的進口出口嚴重失衡,出口不振而進口膨脹導致韓國外貿逆差嚴重,而這個逆差又要靠美援來彌補。於是在韓國當時出現一個經濟怪圈:美援越多,生產越不發達;生產越不發達,更需要美援。韓國政府和韓國許多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美援並不能真正解決韓國的經濟問題。解決韓國的問題,還得靠韓國人自己努力奮鬥。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美國控制下的韓國

韓國當時還面臨的其他多方面的巨大壓力。

第一方面的壓力是:韓國經濟明顯落後於周圍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甚至還趕不上朝鮮半島北方。韓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第二方面的壓力是:韓國國內經濟恢復和發展遲緩,人口增長卻很迅速,尤其是農村人口迴流到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急劇膨脹的城市人口對交通、食品、住房、教育等各方面都增大了需求。巨大的需求與經濟緩慢發展產生了矛盾,導致社會潛伏著巨大的危機。

第三方面是:美國已經逐漸拿不出錢來救濟韓國了,為了減輕經濟援助負擔,美國不斷地向韓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韓國政府越來越感受到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第四方面是:朝鮮戰爭期間,日本趁機迅速恢復經濟,順利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這給曾經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韓國人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衝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時期的韓國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

以上的四個原因增強了韓國人對國家的責任感,韓國民眾“不服輸”的民族主義情緒被喚醒。韓國開始奮起變革。韓國開始走出過去那種依賴美援“救濟”的經濟困境,走上了經濟大規模開發的新路。

二、“身土不二”的誓言

韓國政府一方面採取多種政策措施扶持、獎勵出口,促使當時韓國出現出口貿易經濟發展的一種動力熱;另一方面,為減少進口的外匯開支,韓國政府提出了號召國人購買本國生產的產品,用本國的產品抵禦外來產品的衝擊,以此刺激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身土不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20世紀60年代,韓國民間組織“韓國農協”提出了這個口號,意思是“韓國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最適合韓國人體質”,或“韓國人應該吃韓國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

最初,“身土不二”主要是在農產品領域宣傳和發展。政府幾十年持之以恆的宣傳,令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後來這個口號擴展到工業產品領域,不僅是農產品,就連汽車、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韓國人也只買本國貨。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像這種石碑韓國還有很多

七十年代以來,韓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與新加坡、中國的香港和臺灣一起被世界譽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了,韓國人民生活富裕了,然而今天的韓國人依然堅守“身土不二”的原則,使用國貨蔚然成風。不管是農產品領域,還是在家用電器、小轎車等工業製成品領域,韓國公民消費的首選目標都是“國貨”。

雖然實際上韓國家用電器的質量與日本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當日本的家用電器卻永遠無法攻佔韓國的市場。在韓國老百姓家裡可以看到的,還是韓國自己生產的冰箱、彩電、洗衣機等。最突出的還有小轎車的消費。

韓國是當今世界上個汽車消費量超過千萬輛的國家之一,是一個汽車消費大國,僅漢城的土地上就奔馳著數萬輛汽車。這樣一個汽車消費大國你卻很難在來往穿梭的汽車大潮中發現諸如“奔馳”“皇冠”之類外國品牌車。奔馳在韓國公路上的汽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宇”“現代”國產車。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戰爭的殘酷

當時的韓國沒有一棟像樣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室,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在戰爭中被毀壞,無數的人或亡或傷,有的國民淪為難民。到處都是觸目可見的斷垣殘壁和荒蕪田園,飢餓貧困猶如一片巨大的陰雲籠罩在幾乎所有韓國人的頭上。

終於戰爭結束了,剛剛建國的韓國,並沒有迎來完全的獨立與自由。幫助韓國趕走日本的美國人在這裡住了下來。對朝鮮半島知之甚少的美國人,以北緯度線為界對韓國實施了三年軍事管制。在此期間,美國人沒有在韓國實施政治、社會等重大改革,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經濟復興措施,只是提供了純屬“救濟”性質的經濟援助,以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韓國則成為了其全球冷戰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美國加強了對韓國的重視,在韓駐軍,幫助韓國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不過,美國人能做的除了經濟援助,還是經濟援助。短短几年間,美國向韓國提供了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成為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昔日自主自由自強的國家,今日卻成為一個仰賴美援經濟過日子的可憐蟲。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實乃罪人

來自於美國的援助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韓國的經濟困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韓國社會的矛盾;然而美援卻在更深遠的方面傷害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抑制了韓國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正常發展。

由於美援是一種無償贈與,美國不可能給韓國方方面面各種生活消費品,而是向韓國提供美國生產過剩的消費品及其原材料,如棉花、麵粉、白糖、燃料、石油製品等。美援物資中尤以糧食為多,它的大量輸入,緩解了當時韓國的糧食困難,對韓國糧食市場也產生了明顯的衝擊。

棉花的進口也對韓國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韓國本來盛產棉花,自給自足。無償援助的美國棉花使韓國棉花生產急劇減少,以至於以後一個很長時期內,韓國的棉花供應靠進口維持。

美援最嚴重的後果是抑制了韓國的生產結構,韓國就幾乎沒有什麼產品可以出口了。韓國的進口出口嚴重失衡,出口不振而進口膨脹導致韓國外貿逆差嚴重,而這個逆差又要靠美援來彌補。於是在韓國當時出現一個經濟怪圈:美援越多,生產越不發達;生產越不發達,更需要美援。韓國政府和韓國許多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美援並不能真正解決韓國的經濟問題。解決韓國的問題,還得靠韓國人自己努力奮鬥。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美國控制下的韓國

韓國當時還面臨的其他多方面的巨大壓力。

第一方面的壓力是:韓國經濟明顯落後於周圍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甚至還趕不上朝鮮半島北方。韓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第二方面的壓力是:韓國國內經濟恢復和發展遲緩,人口增長卻很迅速,尤其是農村人口迴流到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急劇膨脹的城市人口對交通、食品、住房、教育等各方面都增大了需求。巨大的需求與經濟緩慢發展產生了矛盾,導致社會潛伏著巨大的危機。

第三方面是:美國已經逐漸拿不出錢來救濟韓國了,為了減輕經濟援助負擔,美國不斷地向韓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韓國政府越來越感受到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第四方面是:朝鮮戰爭期間,日本趁機迅速恢復經濟,順利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這給曾經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韓國人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衝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時期的韓國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

以上的四個原因增強了韓國人對國家的責任感,韓國民眾“不服輸”的民族主義情緒被喚醒。韓國開始奮起變革。韓國開始走出過去那種依賴美援“救濟”的經濟困境,走上了經濟大規模開發的新路。

二、“身土不二”的誓言

韓國政府一方面採取多種政策措施扶持、獎勵出口,促使當時韓國出現出口貿易經濟發展的一種動力熱;另一方面,為減少進口的外匯開支,韓國政府提出了號召國人購買本國生產的產品,用本國的產品抵禦外來產品的衝擊,以此刺激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身土不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20世紀60年代,韓國民間組織“韓國農協”提出了這個口號,意思是“韓國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最適合韓國人體質”,或“韓國人應該吃韓國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

最初,“身土不二”主要是在農產品領域宣傳和發展。政府幾十年持之以恆的宣傳,令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後來這個口號擴展到工業產品領域,不僅是農產品,就連汽車、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韓國人也只買本國貨。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像這種石碑韓國還有很多

七十年代以來,韓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與新加坡、中國的香港和臺灣一起被世界譽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了,韓國人民生活富裕了,然而今天的韓國人依然堅守“身土不二”的原則,使用國貨蔚然成風。不管是農產品領域,還是在家用電器、小轎車等工業製成品領域,韓國公民消費的首選目標都是“國貨”。

雖然實際上韓國家用電器的質量與日本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當日本的家用電器卻永遠無法攻佔韓國的市場。在韓國老百姓家裡可以看到的,還是韓國自己生產的冰箱、彩電、洗衣機等。最突出的還有小轎車的消費。

韓國是當今世界上個汽車消費量超過千萬輛的國家之一,是一個汽車消費大國,僅漢城的土地上就奔馳著數萬輛汽車。這樣一個汽車消費大國你卻很難在來往穿梭的汽車大潮中發現諸如“奔馳”“皇冠”之類外國品牌車。奔馳在韓國公路上的汽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宇”“現代”國產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國產車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新一代的成長。90年代以來,在那些沒有經歷過戰爭、飢餓、貧困的年輕一代人中,韓國人傳統的勤儉節約意識有所減弱。過度消費、崇尚洋貨的不良風氣有所蔓延。例如韓國人過去很少問津的西方名酒、名鞋、化妝品、高爾夫用具等高級消費品,開始在年輕人中慢慢增長。

韓國從九十年代以來貿易赤字連年攀升,與進口劇增(特別是高級消費品的進口激增)有極大關係。然而,當驟然而至的金融風暴橫掃韓國時,韓國民眾清醒了。在政府倡導下,一場全民性的消費節約運動在金融風暴衝擊過的韓國蓬勃興起。

一些民間團體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活動來抵制昂貴奢侈品以及削減開支。他們還發起了抵制外國貨的運動。一群又一群的韓國人在漢城的馬路上游行,他們手舉標語,面對進口產品打出了“不要進口貨”、“以用國貨為榮”的口號。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戰爭的殘酷

當時的韓國沒有一棟像樣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室,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在戰爭中被毀壞,無數的人或亡或傷,有的國民淪為難民。到處都是觸目可見的斷垣殘壁和荒蕪田園,飢餓貧困猶如一片巨大的陰雲籠罩在幾乎所有韓國人的頭上。

終於戰爭結束了,剛剛建國的韓國,並沒有迎來完全的獨立與自由。幫助韓國趕走日本的美國人在這裡住了下來。對朝鮮半島知之甚少的美國人,以北緯度線為界對韓國實施了三年軍事管制。在此期間,美國人沒有在韓國實施政治、社會等重大改革,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經濟復興措施,只是提供了純屬“救濟”性質的經濟援助,以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韓國則成為了其全球冷戰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美國加強了對韓國的重視,在韓駐軍,幫助韓國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不過,美國人能做的除了經濟援助,還是經濟援助。短短几年間,美國向韓國提供了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成為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昔日自主自由自強的國家,今日卻成為一個仰賴美援經濟過日子的可憐蟲。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實乃罪人

來自於美國的援助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韓國的經濟困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韓國社會的矛盾;然而美援卻在更深遠的方面傷害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抑制了韓國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正常發展。

由於美援是一種無償贈與,美國不可能給韓國方方面面各種生活消費品,而是向韓國提供美國生產過剩的消費品及其原材料,如棉花、麵粉、白糖、燃料、石油製品等。美援物資中尤以糧食為多,它的大量輸入,緩解了當時韓國的糧食困難,對韓國糧食市場也產生了明顯的衝擊。

棉花的進口也對韓國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韓國本來盛產棉花,自給自足。無償援助的美國棉花使韓國棉花生產急劇減少,以至於以後一個很長時期內,韓國的棉花供應靠進口維持。

美援最嚴重的後果是抑制了韓國的生產結構,韓國就幾乎沒有什麼產品可以出口了。韓國的進口出口嚴重失衡,出口不振而進口膨脹導致韓國外貿逆差嚴重,而這個逆差又要靠美援來彌補。於是在韓國當時出現一個經濟怪圈:美援越多,生產越不發達;生產越不發達,更需要美援。韓國政府和韓國許多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美援並不能真正解決韓國的經濟問題。解決韓國的問題,還得靠韓國人自己努力奮鬥。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美國控制下的韓國

韓國當時還面臨的其他多方面的巨大壓力。

第一方面的壓力是:韓國經濟明顯落後於周圍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甚至還趕不上朝鮮半島北方。韓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第二方面的壓力是:韓國國內經濟恢復和發展遲緩,人口增長卻很迅速,尤其是農村人口迴流到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急劇膨脹的城市人口對交通、食品、住房、教育等各方面都增大了需求。巨大的需求與經濟緩慢發展產生了矛盾,導致社會潛伏著巨大的危機。

第三方面是:美國已經逐漸拿不出錢來救濟韓國了,為了減輕經濟援助負擔,美國不斷地向韓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韓國政府越來越感受到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第四方面是:朝鮮戰爭期間,日本趁機迅速恢復經濟,順利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這給曾經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韓國人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衝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時期的韓國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

以上的四個原因增強了韓國人對國家的責任感,韓國民眾“不服輸”的民族主義情緒被喚醒。韓國開始奮起變革。韓國開始走出過去那種依賴美援“救濟”的經濟困境,走上了經濟大規模開發的新路。

二、“身土不二”的誓言

韓國政府一方面採取多種政策措施扶持、獎勵出口,促使當時韓國出現出口貿易經濟發展的一種動力熱;另一方面,為減少進口的外匯開支,韓國政府提出了號召國人購買本國生產的產品,用本國的產品抵禦外來產品的衝擊,以此刺激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身土不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20世紀60年代,韓國民間組織“韓國農協”提出了這個口號,意思是“韓國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最適合韓國人體質”,或“韓國人應該吃韓國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

最初,“身土不二”主要是在農產品領域宣傳和發展。政府幾十年持之以恆的宣傳,令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後來這個口號擴展到工業產品領域,不僅是農產品,就連汽車、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韓國人也只買本國貨。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像這種石碑韓國還有很多

七十年代以來,韓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與新加坡、中國的香港和臺灣一起被世界譽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了,韓國人民生活富裕了,然而今天的韓國人依然堅守“身土不二”的原則,使用國貨蔚然成風。不管是農產品領域,還是在家用電器、小轎車等工業製成品領域,韓國公民消費的首選目標都是“國貨”。

雖然實際上韓國家用電器的質量與日本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當日本的家用電器卻永遠無法攻佔韓國的市場。在韓國老百姓家裡可以看到的,還是韓國自己生產的冰箱、彩電、洗衣機等。最突出的還有小轎車的消費。

韓國是當今世界上個汽車消費量超過千萬輛的國家之一,是一個汽車消費大國,僅漢城的土地上就奔馳著數萬輛汽車。這樣一個汽車消費大國你卻很難在來往穿梭的汽車大潮中發現諸如“奔馳”“皇冠”之類外國品牌車。奔馳在韓國公路上的汽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宇”“現代”國產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國產車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新一代的成長。90年代以來,在那些沒有經歷過戰爭、飢餓、貧困的年輕一代人中,韓國人傳統的勤儉節約意識有所減弱。過度消費、崇尚洋貨的不良風氣有所蔓延。例如韓國人過去很少問津的西方名酒、名鞋、化妝品、高爾夫用具等高級消費品,開始在年輕人中慢慢增長。

韓國從九十年代以來貿易赤字連年攀升,與進口劇增(特別是高級消費品的進口激增)有極大關係。然而,當驟然而至的金融風暴橫掃韓國時,韓國民眾清醒了。在政府倡導下,一場全民性的消費節約運動在金融風暴衝擊過的韓國蓬勃興起。

一些民間團體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活動來抵制昂貴奢侈品以及削減開支。他們還發起了抵制外國貨的運動。一群又一群的韓國人在漢城的馬路上游行,他們手舉標語,面對進口產品打出了“不要進口貨”、“以用國貨為榮”的口號。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隨處可見的“身土不二”標誌

“身土不二”和“提倡用國貨”成為韓國民眾挽救經濟危機的自覺行動,表現著韓國人民對祖國強烈的愛和責任

三、漢江奇蹟——“身土不二”的集中體現

幾乎沒人敢相信:韓國只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100年的工業化路程。只要你曾經聽說過當時韓國工商界的一句瘋狂口號“除了替客戶送命之外,一切都願代勞!”,你就能夠明白,為什麼韓國經濟能夠如此迅速地起飛!

199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了亞洲各國,也包括了韓國經濟。韓國經濟在1997年面對亞洲金融風暴時,幾乎不堪一擊。1997年10月韓國外債總額達1340多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高達800億美元。然而,正是這場經濟危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韓國人的拳拳愛國心。

一場民間團體發起的捐金運動聲勢浩大地展開了。

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內,韓國銀行就收集到349萬群眾自願捐贈的家藏黃金225噸,價值217億美元。無償捐出黃金的人當中包括相當多的由於經濟危機而失業的韓國年輕人。這個捐金運動讓其他國家地人們自慚形穢。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戰爭的殘酷

當時的韓國沒有一棟像樣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室,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在戰爭中被毀壞,無數的人或亡或傷,有的國民淪為難民。到處都是觸目可見的斷垣殘壁和荒蕪田園,飢餓貧困猶如一片巨大的陰雲籠罩在幾乎所有韓國人的頭上。

終於戰爭結束了,剛剛建國的韓國,並沒有迎來完全的獨立與自由。幫助韓國趕走日本的美國人在這裡住了下來。對朝鮮半島知之甚少的美國人,以北緯度線為界對韓國實施了三年軍事管制。在此期間,美國人沒有在韓國實施政治、社會等重大改革,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經濟復興措施,只是提供了純屬“救濟”性質的經濟援助,以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韓國則成為了其全球冷戰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美國加強了對韓國的重視,在韓駐軍,幫助韓國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不過,美國人能做的除了經濟援助,還是經濟援助。短短几年間,美國向韓國提供了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成為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昔日自主自由自強的國家,今日卻成為一個仰賴美援經濟過日子的可憐蟲。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實乃罪人

來自於美國的援助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韓國的經濟困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韓國社會的矛盾;然而美援卻在更深遠的方面傷害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抑制了韓國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正常發展。

由於美援是一種無償贈與,美國不可能給韓國方方面面各種生活消費品,而是向韓國提供美國生產過剩的消費品及其原材料,如棉花、麵粉、白糖、燃料、石油製品等。美援物資中尤以糧食為多,它的大量輸入,緩解了當時韓國的糧食困難,對韓國糧食市場也產生了明顯的衝擊。

棉花的進口也對韓國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韓國本來盛產棉花,自給自足。無償援助的美國棉花使韓國棉花生產急劇減少,以至於以後一個很長時期內,韓國的棉花供應靠進口維持。

美援最嚴重的後果是抑制了韓國的生產結構,韓國就幾乎沒有什麼產品可以出口了。韓國的進口出口嚴重失衡,出口不振而進口膨脹導致韓國外貿逆差嚴重,而這個逆差又要靠美援來彌補。於是在韓國當時出現一個經濟怪圈:美援越多,生產越不發達;生產越不發達,更需要美援。韓國政府和韓國許多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美援並不能真正解決韓國的經濟問題。解決韓國的問題,還得靠韓國人自己努力奮鬥。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美國控制下的韓國

韓國當時還面臨的其他多方面的巨大壓力。

第一方面的壓力是:韓國經濟明顯落後於周圍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甚至還趕不上朝鮮半島北方。韓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第二方面的壓力是:韓國國內經濟恢復和發展遲緩,人口增長卻很迅速,尤其是農村人口迴流到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急劇膨脹的城市人口對交通、食品、住房、教育等各方面都增大了需求。巨大的需求與經濟緩慢發展產生了矛盾,導致社會潛伏著巨大的危機。

第三方面是:美國已經逐漸拿不出錢來救濟韓國了,為了減輕經濟援助負擔,美國不斷地向韓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韓國政府越來越感受到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第四方面是:朝鮮戰爭期間,日本趁機迅速恢復經濟,順利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這給曾經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韓國人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衝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時期的韓國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

以上的四個原因增強了韓國人對國家的責任感,韓國民眾“不服輸”的民族主義情緒被喚醒。韓國開始奮起變革。韓國開始走出過去那種依賴美援“救濟”的經濟困境,走上了經濟大規模開發的新路。

二、“身土不二”的誓言

韓國政府一方面採取多種政策措施扶持、獎勵出口,促使當時韓國出現出口貿易經濟發展的一種動力熱;另一方面,為減少進口的外匯開支,韓國政府提出了號召國人購買本國生產的產品,用本國的產品抵禦外來產品的衝擊,以此刺激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身土不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20世紀60年代,韓國民間組織“韓國農協”提出了這個口號,意思是“韓國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最適合韓國人體質”,或“韓國人應該吃韓國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

最初,“身土不二”主要是在農產品領域宣傳和發展。政府幾十年持之以恆的宣傳,令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後來這個口號擴展到工業產品領域,不僅是農產品,就連汽車、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韓國人也只買本國貨。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像這種石碑韓國還有很多

七十年代以來,韓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與新加坡、中國的香港和臺灣一起被世界譽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了,韓國人民生活富裕了,然而今天的韓國人依然堅守“身土不二”的原則,使用國貨蔚然成風。不管是農產品領域,還是在家用電器、小轎車等工業製成品領域,韓國公民消費的首選目標都是“國貨”。

雖然實際上韓國家用電器的質量與日本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當日本的家用電器卻永遠無法攻佔韓國的市場。在韓國老百姓家裡可以看到的,還是韓國自己生產的冰箱、彩電、洗衣機等。最突出的還有小轎車的消費。

韓國是當今世界上個汽車消費量超過千萬輛的國家之一,是一個汽車消費大國,僅漢城的土地上就奔馳著數萬輛汽車。這樣一個汽車消費大國你卻很難在來往穿梭的汽車大潮中發現諸如“奔馳”“皇冠”之類外國品牌車。奔馳在韓國公路上的汽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宇”“現代”國產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國產車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新一代的成長。90年代以來,在那些沒有經歷過戰爭、飢餓、貧困的年輕一代人中,韓國人傳統的勤儉節約意識有所減弱。過度消費、崇尚洋貨的不良風氣有所蔓延。例如韓國人過去很少問津的西方名酒、名鞋、化妝品、高爾夫用具等高級消費品,開始在年輕人中慢慢增長。

韓國從九十年代以來貿易赤字連年攀升,與進口劇增(特別是高級消費品的進口激增)有極大關係。然而,當驟然而至的金融風暴橫掃韓國時,韓國民眾清醒了。在政府倡導下,一場全民性的消費節約運動在金融風暴衝擊過的韓國蓬勃興起。

一些民間團體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活動來抵制昂貴奢侈品以及削減開支。他們還發起了抵制外國貨的運動。一群又一群的韓國人在漢城的馬路上游行,他們手舉標語,面對進口產品打出了“不要進口貨”、“以用國貨為榮”的口號。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隨處可見的“身土不二”標誌

“身土不二”和“提倡用國貨”成為韓國民眾挽救經濟危機的自覺行動,表現著韓國人民對祖國強烈的愛和責任

三、漢江奇蹟——“身土不二”的集中體現

幾乎沒人敢相信:韓國只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100年的工業化路程。只要你曾經聽說過當時韓國工商界的一句瘋狂口號“除了替客戶送命之外,一切都願代勞!”,你就能夠明白,為什麼韓國經濟能夠如此迅速地起飛!

199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了亞洲各國,也包括了韓國經濟。韓國經濟在1997年面對亞洲金融風暴時,幾乎不堪一擊。1997年10月韓國外債總額達1340多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高達800億美元。然而,正是這場經濟危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韓國人的拳拳愛國心。

一場民間團體發起的捐金運動聲勢浩大地展開了。

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內,韓國銀行就收集到349萬群眾自願捐贈的家藏黃金225噸,價值217億美元。無償捐出黃金的人當中包括相當多的由於經濟危機而失業的韓國年輕人。這個捐金運動讓其他國家地人們自慚形穢。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繁華的漢江經濟圈

1998年初,韓國住宅銀行的每一家分店裡,都排滿了自願向國家出售私人珍藏黃金飾品的人,天天如此。老百姓紛紛把“壓在箱底的美元”拿出來奉獻給國家。韓國人如何看待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從當年住宅銀行排隊出售黃金的長龍中,可見一斑。

在銀行櫃檯前,婦女們排著隊把自己家的戒指、項鍊和首飾從錦袋中倒出來,男人和軍人們也把珍藏的金龜等紀念品交給收購人員。最小的獻金者是個兩歲的小孩,他拿來的是長輩送給他的金項圈。這些金品,都是寄託著韓國人私人情感的最寶貴珍藏,但在特殊關頭,他們自願無償捐獻。捐贈出這些黃金紀念品之後,人們只能先領到一張收據,一個月後才能拿到現金。在韓元持續大幅度貶值的時刻,甘願以黃金換韓元,韓國百姓以家為國的態度可見一斑。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戰爭的殘酷

當時的韓國沒有一棟像樣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室,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在戰爭中被毀壞,無數的人或亡或傷,有的國民淪為難民。到處都是觸目可見的斷垣殘壁和荒蕪田園,飢餓貧困猶如一片巨大的陰雲籠罩在幾乎所有韓國人的頭上。

終於戰爭結束了,剛剛建國的韓國,並沒有迎來完全的獨立與自由。幫助韓國趕走日本的美國人在這裡住了下來。對朝鮮半島知之甚少的美國人,以北緯度線為界對韓國實施了三年軍事管制。在此期間,美國人沒有在韓國實施政治、社會等重大改革,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經濟復興措施,只是提供了純屬“救濟”性質的經濟援助,以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韓國則成為了其全球冷戰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美國加強了對韓國的重視,在韓駐軍,幫助韓國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不過,美國人能做的除了經濟援助,還是經濟援助。短短几年間,美國向韓國提供了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成為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昔日自主自由自強的國家,今日卻成為一個仰賴美援經濟過日子的可憐蟲。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實乃罪人

來自於美國的援助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韓國的經濟困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韓國社會的矛盾;然而美援卻在更深遠的方面傷害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抑制了韓國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正常發展。

由於美援是一種無償贈與,美國不可能給韓國方方面面各種生活消費品,而是向韓國提供美國生產過剩的消費品及其原材料,如棉花、麵粉、白糖、燃料、石油製品等。美援物資中尤以糧食為多,它的大量輸入,緩解了當時韓國的糧食困難,對韓國糧食市場也產生了明顯的衝擊。

棉花的進口也對韓國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韓國本來盛產棉花,自給自足。無償援助的美國棉花使韓國棉花生產急劇減少,以至於以後一個很長時期內,韓國的棉花供應靠進口維持。

美援最嚴重的後果是抑制了韓國的生產結構,韓國就幾乎沒有什麼產品可以出口了。韓國的進口出口嚴重失衡,出口不振而進口膨脹導致韓國外貿逆差嚴重,而這個逆差又要靠美援來彌補。於是在韓國當時出現一個經濟怪圈:美援越多,生產越不發達;生產越不發達,更需要美援。韓國政府和韓國許多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美援並不能真正解決韓國的經濟問題。解決韓國的問題,還得靠韓國人自己努力奮鬥。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美國控制下的韓國

韓國當時還面臨的其他多方面的巨大壓力。

第一方面的壓力是:韓國經濟明顯落後於周圍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甚至還趕不上朝鮮半島北方。韓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第二方面的壓力是:韓國國內經濟恢復和發展遲緩,人口增長卻很迅速,尤其是農村人口迴流到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急劇膨脹的城市人口對交通、食品、住房、教育等各方面都增大了需求。巨大的需求與經濟緩慢發展產生了矛盾,導致社會潛伏著巨大的危機。

第三方面是:美國已經逐漸拿不出錢來救濟韓國了,為了減輕經濟援助負擔,美國不斷地向韓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韓國政府越來越感受到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第四方面是:朝鮮戰爭期間,日本趁機迅速恢復經濟,順利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這給曾經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韓國人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衝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時期的韓國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

以上的四個原因增強了韓國人對國家的責任感,韓國民眾“不服輸”的民族主義情緒被喚醒。韓國開始奮起變革。韓國開始走出過去那種依賴美援“救濟”的經濟困境,走上了經濟大規模開發的新路。

二、“身土不二”的誓言

韓國政府一方面採取多種政策措施扶持、獎勵出口,促使當時韓國出現出口貿易經濟發展的一種動力熱;另一方面,為減少進口的外匯開支,韓國政府提出了號召國人購買本國生產的產品,用本國的產品抵禦外來產品的衝擊,以此刺激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身土不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20世紀60年代,韓國民間組織“韓國農協”提出了這個口號,意思是“韓國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最適合韓國人體質”,或“韓國人應該吃韓國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

最初,“身土不二”主要是在農產品領域宣傳和發展。政府幾十年持之以恆的宣傳,令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後來這個口號擴展到工業產品領域,不僅是農產品,就連汽車、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韓國人也只買本國貨。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像這種石碑韓國還有很多

七十年代以來,韓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與新加坡、中國的香港和臺灣一起被世界譽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了,韓國人民生活富裕了,然而今天的韓國人依然堅守“身土不二”的原則,使用國貨蔚然成風。不管是農產品領域,還是在家用電器、小轎車等工業製成品領域,韓國公民消費的首選目標都是“國貨”。

雖然實際上韓國家用電器的質量與日本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當日本的家用電器卻永遠無法攻佔韓國的市場。在韓國老百姓家裡可以看到的,還是韓國自己生產的冰箱、彩電、洗衣機等。最突出的還有小轎車的消費。

韓國是當今世界上個汽車消費量超過千萬輛的國家之一,是一個汽車消費大國,僅漢城的土地上就奔馳著數萬輛汽車。這樣一個汽車消費大國你卻很難在來往穿梭的汽車大潮中發現諸如“奔馳”“皇冠”之類外國品牌車。奔馳在韓國公路上的汽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宇”“現代”國產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國產車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新一代的成長。90年代以來,在那些沒有經歷過戰爭、飢餓、貧困的年輕一代人中,韓國人傳統的勤儉節約意識有所減弱。過度消費、崇尚洋貨的不良風氣有所蔓延。例如韓國人過去很少問津的西方名酒、名鞋、化妝品、高爾夫用具等高級消費品,開始在年輕人中慢慢增長。

韓國從九十年代以來貿易赤字連年攀升,與進口劇增(特別是高級消費品的進口激增)有極大關係。然而,當驟然而至的金融風暴橫掃韓國時,韓國民眾清醒了。在政府倡導下,一場全民性的消費節約運動在金融風暴衝擊過的韓國蓬勃興起。

一些民間團體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活動來抵制昂貴奢侈品以及削減開支。他們還發起了抵制外國貨的運動。一群又一群的韓國人在漢城的馬路上游行,他們手舉標語,面對進口產品打出了“不要進口貨”、“以用國貨為榮”的口號。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隨處可見的“身土不二”標誌

“身土不二”和“提倡用國貨”成為韓國民眾挽救經濟危機的自覺行動,表現著韓國人民對祖國強烈的愛和責任

三、漢江奇蹟——“身土不二”的集中體現

幾乎沒人敢相信:韓國只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100年的工業化路程。只要你曾經聽說過當時韓國工商界的一句瘋狂口號“除了替客戶送命之外,一切都願代勞!”,你就能夠明白,為什麼韓國經濟能夠如此迅速地起飛!

199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了亞洲各國,也包括了韓國經濟。韓國經濟在1997年面對亞洲金融風暴時,幾乎不堪一擊。1997年10月韓國外債總額達1340多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高達800億美元。然而,正是這場經濟危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韓國人的拳拳愛國心。

一場民間團體發起的捐金運動聲勢浩大地展開了。

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內,韓國銀行就收集到349萬群眾自願捐贈的家藏黃金225噸,價值217億美元。無償捐出黃金的人當中包括相當多的由於經濟危機而失業的韓國年輕人。這個捐金運動讓其他國家地人們自慚形穢。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繁華的漢江經濟圈

1998年初,韓國住宅銀行的每一家分店裡,都排滿了自願向國家出售私人珍藏黃金飾品的人,天天如此。老百姓紛紛把“壓在箱底的美元”拿出來奉獻給國家。韓國人如何看待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從當年住宅銀行排隊出售黃金的長龍中,可見一斑。

在銀行櫃檯前,婦女們排著隊把自己家的戒指、項鍊和首飾從錦袋中倒出來,男人和軍人們也把珍藏的金龜等紀念品交給收購人員。最小的獻金者是個兩歲的小孩,他拿來的是長輩送給他的金項圈。這些金品,都是寄託著韓國人私人情感的最寶貴珍藏,但在特殊關頭,他們自願無償捐獻。捐贈出這些黃金紀念品之後,人們只能先領到一張收據,一個月後才能拿到現金。在韓元持續大幅度貶值的時刻,甘願以黃金換韓元,韓國百姓以家為國的態度可見一斑。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漢江奇蹟”

這些把家裡的黃金拿給國家的人們在他們熱愛著的國家面前,全都是最孝順的兒女,最優秀的子孫!因此,在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諸多國家中,韓國最早走出了危機的影響。2000年,韓國經濟已恢復到了危機之前的水平。進入新世紀,在全球經濟形勢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韓國經濟的增長率仍然達到了3%和6.3%。

這就是漢江奇蹟,這就是身土不二!

結語:小編想說的是,希望我們能夠正視他人,也正視自己,國家富強並不是喊喊口號,聽聽新聞,陷在美夢裡就能成功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種堅韌的品格,一種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剛強與執著,這是一種來自於對祖國強烈而誠摯的愛!

"

文/木子君侃史

走在韓國的街面上,到處都是四個字大字——“身土不二”。這幾個字印在菜市場的遮陽傘上,印在捆青菜的繩子上,印在農協銀行的存摺上,印在路邊巨大的白色牆壁上……連商店出售的諸如方便麵、西瓜等商品的標籤上,我們都能看到“身土不二”這4箇中文字。

其實這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國古漢語,意思是“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是一體的”。對於韓國人來說,這意味著韓國人只有用韓國產的東西才適合自己的身體,才會健康。原來,這是韓國政府用來號召韓國人購買國貨的口號,它表達的是韓國人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韓國民族的自立自強精神。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超市的蔬菜

要真正的瞭解身土不二的意義,還要從韓國的誕生說起。讓我們看看,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造就了韓國人“身土不二”的情結?

一、虛弱的祖國

戰後韓國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經濟重建的。韓國建國後,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原來完整的圓滿的經濟互補的優勢完全喪失。

從自然條件看,韓國處於劣勢情況,大部分的是山陵和沿海,只有極少的平坦土地適合耕種,並且氣候、土壤質量、降雨量等自然條件都對發展農業生產不利。

除此之外,韓國地下資源也十分有限,主要工業生產所需原料大量依靠進口。

最糟糕的是,這片土地在過去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日本殖民主義的無情掠奪,只留下貧瘠和荒涼。在戰火硝煙之後,日本人終於撤退了,可是他們留下來的是生產中斷、供應短缺、物價飛漲、社會混亂。

面對著千瘡百孔的國家,由美國人扶上臺的總統李承晚根本不把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放到首位,卻在一心爭權奪利,生怕失去了總統寶座。他假惺惺地提出“先統一,後建設;不統一,不建設”的欺騙性口號,企圖鞏固自己的統治。在他看來,國家萬事,唯有總統的寶座最重要。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戰爭的殘酷

當時的韓國沒有一棟像樣的公共設施或是辦公室,幾乎所有的住房都在戰爭中被毀壞,無數的人或亡或傷,有的國民淪為難民。到處都是觸目可見的斷垣殘壁和荒蕪田園,飢餓貧困猶如一片巨大的陰雲籠罩在幾乎所有韓國人的頭上。

終於戰爭結束了,剛剛建國的韓國,並沒有迎來完全的獨立與自由。幫助韓國趕走日本的美國人在這裡住了下來。對朝鮮半島知之甚少的美國人,以北緯度線為界對韓國實施了三年軍事管制。在此期間,美國人沒有在韓國實施政治、社會等重大改革,也沒有采取有效的經濟復興措施,只是提供了純屬“救濟”性質的經濟援助,以維持社會的基本穩定。

二戰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拉開了冷戰的序幕,韓國則成為了其全球冷戰體系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於是美國加強了對韓國的重視,在韓駐軍,幫助韓國進行戰後經濟重建。不過,美國人能做的除了經濟援助,還是經濟援助。短短几年間,美國向韓國提供了十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成為亞洲國家中接受美援最多的國家。昔日自主自由自強的國家,今日卻成為一個仰賴美援經濟過日子的可憐蟲。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實乃罪人

來自於美國的援助雖然一定程度緩解了韓國的經濟困難,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韓國社會的矛盾;然而美援卻在更深遠的方面傷害了韓國的經濟發展,抑制了韓國工農業生產的恢復和正常發展。

由於美援是一種無償贈與,美國不可能給韓國方方面面各種生活消費品,而是向韓國提供美國生產過剩的消費品及其原材料,如棉花、麵粉、白糖、燃料、石油製品等。美援物資中尤以糧食為多,它的大量輸入,緩解了當時韓國的糧食困難,對韓國糧食市場也產生了明顯的衝擊。

棉花的進口也對韓國經濟產生了極大的傷害。韓國本來盛產棉花,自給自足。無償援助的美國棉花使韓國棉花生產急劇減少,以至於以後一個很長時期內,韓國的棉花供應靠進口維持。

美援最嚴重的後果是抑制了韓國的生產結構,韓國就幾乎沒有什麼產品可以出口了。韓國的進口出口嚴重失衡,出口不振而進口膨脹導致韓國外貿逆差嚴重,而這個逆差又要靠美援來彌補。於是在韓國當時出現一個經濟怪圈:美援越多,生產越不發達;生產越不發達,更需要美援。韓國政府和韓國許多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美援並不能真正解決韓國的經濟問題。解決韓國的問題,還得靠韓國人自己努力奮鬥。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美國控制下的韓國

韓國當時還面臨的其他多方面的巨大壓力。

第一方面的壓力是:韓國經濟明顯落後於周圍的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日本、菲律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甚至還趕不上朝鮮半島北方。韓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第二方面的壓力是:韓國國內經濟恢復和發展遲緩,人口增長卻很迅速,尤其是農村人口迴流到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劇膨脹。急劇膨脹的城市人口對交通、食品、住房、教育等各方面都增大了需求。巨大的需求與經濟緩慢發展產生了矛盾,導致社會潛伏著巨大的危機。

第三方面是:美國已經逐漸拿不出錢來救濟韓國了,為了減輕經濟援助負擔,美國不斷地向韓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韓國政府越來越感受到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第四方面是:朝鮮戰爭期間,日本趁機迅速恢復經濟,順利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這給曾經處於日本殖民統治下的韓國人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衝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李承晚時期的韓國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

以上的四個原因增強了韓國人對國家的責任感,韓國民眾“不服輸”的民族主義情緒被喚醒。韓國開始奮起變革。韓國開始走出過去那種依賴美援“救濟”的經濟困境,走上了經濟大規模開發的新路。

二、“身土不二”的誓言

韓國政府一方面採取多種政策措施扶持、獎勵出口,促使當時韓國出現出口貿易經濟發展的一種動力熱;另一方面,為減少進口的外匯開支,韓國政府提出了號召國人購買本國生產的產品,用本國的產品抵禦外來產品的衝擊,以此刺激韓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身土不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的。

20世紀60年代,韓國民間組織“韓國農協”提出了這個口號,意思是“韓國土地上生產的東西最適合韓國人體質”,或“韓國人應該吃韓國土地上生產出來的農產品”。

最初,“身土不二”主要是在農產品領域宣傳和發展。政府幾十年持之以恆的宣傳,令這種觀念深入人心。後來這個口號擴展到工業產品領域,不僅是農產品,就連汽車、筆記本電腦、手機等貴重物品,韓國人也只買本國貨。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像這種石碑韓國還有很多

七十年代以來,韓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與新加坡、中國的香港和臺灣一起被世界譽為亞洲“四小龍”。經濟發展了,韓國人民生活富裕了,然而今天的韓國人依然堅守“身土不二”的原則,使用國貨蔚然成風。不管是農產品領域,還是在家用電器、小轎車等工業製成品領域,韓國公民消費的首選目標都是“國貨”。

雖然實際上韓國家用電器的質量與日本相比還有一段距離,但當日本的家用電器卻永遠無法攻佔韓國的市場。在韓國老百姓家裡可以看到的,還是韓國自己生產的冰箱、彩電、洗衣機等。最突出的還有小轎車的消費。

韓國是當今世界上個汽車消費量超過千萬輛的國家之一,是一個汽車消費大國,僅漢城的土地上就奔馳著數萬輛汽車。這樣一個汽車消費大國你卻很難在來往穿梭的汽車大潮中發現諸如“奔馳”“皇冠”之類外國品牌車。奔馳在韓國公路上的汽車,幾乎都是清一色的“大宇”“現代”國產車。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韓國國產車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新一代的成長。90年代以來,在那些沒有經歷過戰爭、飢餓、貧困的年輕一代人中,韓國人傳統的勤儉節約意識有所減弱。過度消費、崇尚洋貨的不良風氣有所蔓延。例如韓國人過去很少問津的西方名酒、名鞋、化妝品、高爾夫用具等高級消費品,開始在年輕人中慢慢增長。

韓國從九十年代以來貿易赤字連年攀升,與進口劇增(特別是高級消費品的進口激增)有極大關係。然而,當驟然而至的金融風暴橫掃韓國時,韓國民眾清醒了。在政府倡導下,一場全民性的消費節約運動在金融風暴衝擊過的韓國蓬勃興起。

一些民間團體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活動來抵制昂貴奢侈品以及削減開支。他們還發起了抵制外國貨的運動。一群又一群的韓國人在漢城的馬路上游行,他們手舉標語,面對進口產品打出了“不要進口貨”、“以用國貨為榮”的口號。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隨處可見的“身土不二”標誌

“身土不二”和“提倡用國貨”成為韓國民眾挽救經濟危機的自覺行動,表現著韓國人民對祖國強烈的愛和責任

三、漢江奇蹟——“身土不二”的集中體現

幾乎沒人敢相信:韓國只用30年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100年的工業化路程。只要你曾經聽說過當時韓國工商界的一句瘋狂口號“除了替客戶送命之外,一切都願代勞!”,你就能夠明白,為什麼韓國經濟能夠如此迅速地起飛!

199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嚴重衝擊了亞洲各國,也包括了韓國經濟。韓國經濟在1997年面對亞洲金融風暴時,幾乎不堪一擊。1997年10月韓國外債總額達1340多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高達800億美元。然而,正是這場經濟危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韓國人的拳拳愛國心。

一場民間團體發起的捐金運動聲勢浩大地展開了。

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內,韓國銀行就收集到349萬群眾自願捐贈的家藏黃金225噸,價值217億美元。無償捐出黃金的人當中包括相當多的由於經濟危機而失業的韓國年輕人。這個捐金運動讓其他國家地人們自慚形穢。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繁華的漢江經濟圈

1998年初,韓國住宅銀行的每一家分店裡,都排滿了自願向國家出售私人珍藏黃金飾品的人,天天如此。老百姓紛紛把“壓在箱底的美元”拿出來奉獻給國家。韓國人如何看待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從當年住宅銀行排隊出售黃金的長龍中,可見一斑。

在銀行櫃檯前,婦女們排著隊把自己家的戒指、項鍊和首飾從錦袋中倒出來,男人和軍人們也把珍藏的金龜等紀念品交給收購人員。最小的獻金者是個兩歲的小孩,他拿來的是長輩送給他的金項圈。這些金品,都是寄託著韓國人私人情感的最寶貴珍藏,但在特殊關頭,他們自願無償捐獻。捐贈出這些黃金紀念品之後,人們只能先領到一張收據,一個月後才能拿到現金。在韓元持續大幅度貶值的時刻,甘願以黃金換韓元,韓國百姓以家為國的態度可見一斑。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漢江奇蹟”

這些把家裡的黃金拿給國家的人們在他們熱愛著的國家面前,全都是最孝順的兒女,最優秀的子孫!因此,在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諸多國家中,韓國最早走出了危機的影響。2000年,韓國經濟已恢復到了危機之前的水平。進入新世紀,在全球經濟形勢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韓國經濟的增長率仍然達到了3%和6.3%。

這就是漢江奇蹟,這就是身土不二!

結語:小編想說的是,希望我們能夠正視他人,也正視自己,國家富強並不是喊喊口號,聽聽新聞,陷在美夢裡就能成功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種堅韌的品格,一種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剛強與執著,這是一種來自於對祖國強烈而誠摯的愛!

韓國街面上到處都是的“身土不二”到底何意?又是怎樣產生的?

“身土不二”——韓國人愛國情結的歷史淵源與爆發的巨大奇蹟

更多精彩請關注“木子君侃史”,如有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敬請留言,必定認真回覆!謝謝!

文中圖片來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