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中國每年新設幾千家韓國企業,如今三星、樂天一一敗走,“哈韓時代”不再?

10年前,中國每年新設幾千家韓國企業,如今三星、樂天一一敗走,“哈韓時代”不再?

↑點擊上方,關注三聯生活週刊!

三十年前我大學畢業的時候,那時候還沒有韓流呢。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些韓國人,他們都挺能吹的,口氣大得不得了。有一位常務號稱中國通,要把我拉到他們公司裡去,辦公室在當時北京的最高樓京城大廈,俯瞰著使館區,裡面進出的都是西裝革履的白領朋友。順便吐槽一句,那時的白領是很令人豔羨的。

可這位代表卻把我拉到了辦公室裡,拿出了兩個大皮包,裡面全是項鍊、手鍊、頭花、髮卡之類。他神祕地說,你看,我每週回韓國都帶回這些東西,你們這兒肯定暢銷,你幫我打開銷路,咱們合作如何。當然,我沒這個本事,也沒能進到他們又造船又買賣鋼鐵的大集團。不過,從那以後我就會留意街頭百貨小販的商品貨樣,果然,沒過幾年大街小巷裡全是韓國的裙子韓國的髮卡後來連空氣中都飄著韓國化妝品的味道,連帶著拌飯烤肉也流行開來,我們一下子進入了哈韓時代。

曾經,中國是數萬家韓國企業趨之若鶩的投資對象,二三十年前,韓國人以學漢語,來華經商為榮,這裡是他們夢想的淘金地。十年前,中國新設的韓國企業每年都有幾千家,可最近幾年,韓企數字一落千丈,每年只有幾百家了。過去中國人哈韓是想當然的事兒,連從韓國訓練回來的藝人都火得不行,這兩年,哈韓反遭鄙視了。

10年前,中國每年新設幾千家韓國企業,如今三星、樂天一一敗走,“哈韓時代”不再?

正應了那句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我們正沉醉在蘋果把Mac Book生產線轉回中國的時候,就傳出了三星關閉在中國最後的堡壘,惠州手機工廠的消息。三星要在印度建全球最大手機工廠,年產手機1.2億部,今後,市場上銷售的三星手機,將是Made in india為主,Made in Vietnam為輔。我們這裡最有代表性的,規模最大的韓國整機製造也撤退了。表面上,三星的敗走是它自身經營戰略的失敗。去年,這個在全球第一的手機巨頭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只有不到1個百分點,最低的時候連0.2%都不到。但它也曾經有翻盤的希望的,隨著去年A系列新機的陸續問世,三星年初的發貨量一度突破了3%,第一季度總體上突破了1%。問題是,接下來華為發佈了新機,美國開始制裁華為,中國人不再買外國貨了,本來就被邊緣化的三星徹底看不到中國市場的希望了,於是不得不全力轉戰印度。

10年前,中國每年新設幾千家韓國企業,如今三星、樂天一一敗走,“哈韓時代”不再?

這些年韓國的企業“邊打邊退”,其實是有著挺清晰的時間線的。轉折點是樂天,這家韓國最大的零售商因薩德的選址進入了我們的抵制名單,先是門可羅雀,然後是消防不合格,接著是長時期的整改耗盡了元氣,不得不關店賣店敗走。資本是無法承受持續賠錢之痛的,從那以後,幾乎所有的韓國企業都或多或少地露出了潰敗的苗頭,現代汽車關掉了自己在北京的最大汽車工廠;LG品牌的電視賣不動了,可它的電池還因為補貼壁壘進入不到中國市場。大企業之外則是那些小眾品牌,韓國的化妝品連鎖店The Face Shop關掉了在中國市場的上百家門店,彩妝品牌Clio的門店關得僅剩一家,Tony Mori也計劃關掉所有的門店,轉型去做了天貓店。

10年前,中國每年新設幾千家韓國企業,如今三星、樂天一一敗走,“哈韓時代”不再?

曾經,中國對全球貿易順差一路飆升,唯獨對韓國大額逆差,中韓建交近三十年來,中國對韓國貿易逆產累計超過了7000億美元,2012年高達860億美元。原因也簡單,在亞洲雁陣式發展的隊列中,四小龍比中國早,剛好高一個臺階,而四小龍中韓國的經濟體量最大,工業體系最完備。中國製造在學習中成長的過程中,來自韓國的元器件就成為我們最容易上手的“半成品”。另外,韓國商品也因為物美價廉質量可靠,顧客需求層次類似,為中國消費者喜愛。韓貨、韓車、韓流、韓風在中國大行其道。

當中國製造逐漸追上來後,中韓就像兩個具有上下游密切協作的大工廠,互相購買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韓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設廠與中國市場的旺盛需求又構成了兩國貿易基本盤,形成了共贏。

可惜,當中國製造由追趕轉而創新,兩個工業製造的水平平起平坐後,韓國產品便失去了魅力。去年,韓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的《韓國商品在海外市場認知調查》就顯示,海外消費者看待日本商品會聯想到技術,看待中國商品會聯想到價格,看待歐洲商品會聯想到國際化。但對於韓國商品還沒有清晰的“印象”。韓國商品僅在產品外觀設計和價格方面還有些優勢,但這一優勢也確實不太明顯。在很多地方,韓國商品甚至不如中國商品。

10年前,中國每年新設幾千家韓國企業,如今三星、樂天一一敗走,“哈韓時代”不再?

中國丹陽眼鏡片生產車間(蔡小川 攝)

可韓企的敗走難道沒有我們自己的原因,有了自己的替代品是好事,可外國產品統統不要也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很多情況下並非產品本身的原因,而是裹挾著不相干的因素。一個百花齊放的商業生態才能保障它的活力永存,在競爭中源源不斷地創造出優秀的產品和服務,一家獨大,沒有了選擇,消費者利益反而會受損。

印象裡,我們哈韓的高峰是《來自星星的你》熱播的時候,那時北京的全智賢的廣告招貼恐怕比首爾都多。可如今,當網上冒出一段林允兒的新聞,我還要順手百度一下。哈韓的氣氛過去了,二三十年的記憶就這樣被歷史無情翻了篇,難免一絲遺憾飄上心頭。

10年前,中國每年新設幾千家韓國企業,如今三星、樂天一一敗走,“哈韓時代”不再?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週刊》所有,歡迎轉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