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高半導體自給率,主要出口國韓國下調2019年GDP預測增長率

文/匯通網編輯:沁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日發佈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19年70%的全球經濟體增速將會下降,包括美國、歐元區、日本、印度、韓國等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預期均被下調,同時上調中國2019年增速。

18日,韓國央行行長李柱烈表示,將2019年韓國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2.6%下調至2.5%。韓國央行預測的2.5%略低於韓國政府預測的2.6-2.7%,也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合組織預測的2.6%。

中國提高半導體自給率,主要出口國韓國下調2019年GDP預測增長率

若韓央行預測成為現實,那麼今年韓國經濟增長率將創2012年以來新低。

韓國央行行長李柱烈當天對媒體表示,一季度出口和投資增速低於預期,同時表示,憑藉財政支出擴大、出口和投資回升,經濟增速有望逐漸恢復。

不過,有趣的是韓國國策研究機構韓國開發研究院(KDI)同樣在4月份的經濟動向報告中表示,由於近期韓國國內外需求減少,韓國經濟景氣正持續下滑。韓國開發研究院到去年10月前一直判斷經濟有改善趨勢,但是在當年的11月使用了“放緩”一詞,判斷韓國經濟改善的階段基本結束。

眾所周知,韓國本身資源匱乏、人口較少,所以韓國經濟非常依賴進出口貿易。

我們來看下今年前三個月,韓國出口數據:1月韓國出口同比減少5.9%,2月韓國出口同比減少11.4%,3月韓國出口同比減少8.2%,韓國外貿出口連續四個月“衰退”已經沒有懸念了。

中國提高半導體自給率,主要出口國韓國下調2019年GDP預測增長率

作為一個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韓國出口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其實芯片出口一直是韓國出口的支柱產業。芯片出口已經連續多月大幅下滑,顯現需求放緩,加深了市場對於全球科技行業前景的擔憂。作為出口兩大核心的半導體及中國需求放緩,從去年12月開始連續4個月相比去年同比出現負增長。正如韓國開發研究院當日的分析,生產、投資和消費等產業活動的指標萎靡不振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一直以來,中國進口了近30%的韓國產品,對韓國GDP的貢獻率達到了10%,然而隨著中國對韓國產品需求的下滑,韓國對華出口已經連續第四個月萎縮,降幅達17.4%,其中芯片、顯示器等關鍵產品的銷售情況更是每況愈下。數據顯示:韓國芯片出口下滑25%,創2009年以來最差表現。而出口到中國的芯片則下滑12.6%。

除了半導體發展前景不容樂觀外,韓國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鋼鐵、顯示器、智能手機和家電等韓國傳統的主力產品全線敗退,2019年也沒有復甦的希望。

中國提高半導體自給率,主要出口國韓國下調2019年GDP預測增長率

芯片目前是韓國最大的出口產品,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不過近幾年,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芯片產業的發展,先後發佈了一系列產業支持政策。在全球各大科技巨頭都積極參與的智能芯片競賽中,我國政府與企業正努力爭取一席之地,對此,韓國本土芯片製造商擔心,中國政府的舉措可能會以比預期更快地速度縮小與韓國的技術差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