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
"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中國古代講究風水,即使普通百姓,也希望死後有一個上好“陰宅”,可以福廕子孫。

對於帝王來說,陵墓的建造,更是一項大事。

基本,每一個帝王登位,就要著手替自己營建陵墓。陵墓的選址,通常都是背靠高山、面朝大河,所謂“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徵其襟懷博達,駕馭萬物之志。”遇上奢侈講排場的帝王,陵墓不但高大雄偉,還要佔地千畝,氣象雄渾。

以千古一帝秦始皇陵為例,該陵墓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揹負驪山,面臨渭河,佔地7萬5千畝,,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規模龐大、結構奇特。

但是,有一個同樣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為自己營建陵墓,卻走了另一個極端,面朝高山,揹負大河,陵墓矮小、寒酸,佔地面積僅為25畝,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帝王,就是毛主席盛讚“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一代君王漢武帝劉秀。

劉秀雖說是劉氏宗室,卻是貨真價實的平頭百姓。當王莽亂政,天下大亂時,其白手起家,披堅執銳,百戰沙場,血戰十五年,以布衣取天下,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因此讚歎說:“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說他是百王中的冠軍,百王中的王者!

"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中國古代講究風水,即使普通百姓,也希望死後有一個上好“陰宅”,可以福廕子孫。

對於帝王來說,陵墓的建造,更是一項大事。

基本,每一個帝王登位,就要著手替自己營建陵墓。陵墓的選址,通常都是背靠高山、面朝大河,所謂“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徵其襟懷博達,駕馭萬物之志。”遇上奢侈講排場的帝王,陵墓不但高大雄偉,還要佔地千畝,氣象雄渾。

以千古一帝秦始皇陵為例,該陵墓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揹負驪山,面臨渭河,佔地7萬5千畝,,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規模龐大、結構奇特。

但是,有一個同樣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為自己營建陵墓,卻走了另一個極端,面朝高山,揹負大河,陵墓矮小、寒酸,佔地面積僅為25畝,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帝王,就是毛主席盛讚“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一代君王漢武帝劉秀。

劉秀雖說是劉氏宗室,卻是貨真價實的平頭百姓。當王莽亂政,天下大亂時,其白手起家,披堅執銳,百戰沙場,血戰十五年,以布衣取天下,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因此讚歎說:“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說他是百王中的冠軍,百王中的王者!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王中王,卻把自己的陵墓建在北邙山下、黃河河灘之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民間有一種說法,說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生來就愛跟老爹對著幹。平日裡,劉秀讓他往東,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攆雞。劉秀本來想把自己的陵墓建在邙山之上,面臨黃河,陵墓佔地面積廣,又高又大,考慮到兒子總是對自己的要求反其道而行,於是就在臨終前對劉莊說,你老爹我命中缺水,你把我葬在黃河當中,不佔什麼地,陵寢矮一點、小一點。哪知,劉莊一輩子沒聽老爹的話,看老爹要死了,心中難過,就聽了老爹一次。結果,劉秀的陵墓就建在了黃河河中,又矮又小。只不過,多年以後,黃河改道,劉秀的陵墓才得見天日,成了河灘上的一道風景。

其實,這個傳說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陵墓是劉秀本人登位後親自設計營建的。

公元50年那年,劉秀就把陵址指定在北邙山與黃河之間,他特別囑咐負責修建陵園的竇融,強調自己的陵園“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就是說陵地面積不得超過二三頃,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讓雨水排出就行了。

可真別說,北邙絕對是一個風水寶地。

"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中國古代講究風水,即使普通百姓,也希望死後有一個上好“陰宅”,可以福廕子孫。

對於帝王來說,陵墓的建造,更是一項大事。

基本,每一個帝王登位,就要著手替自己營建陵墓。陵墓的選址,通常都是背靠高山、面朝大河,所謂“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徵其襟懷博達,駕馭萬物之志。”遇上奢侈講排場的帝王,陵墓不但高大雄偉,還要佔地千畝,氣象雄渾。

以千古一帝秦始皇陵為例,該陵墓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揹負驪山,面臨渭河,佔地7萬5千畝,,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規模龐大、結構奇特。

但是,有一個同樣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為自己營建陵墓,卻走了另一個極端,面朝高山,揹負大河,陵墓矮小、寒酸,佔地面積僅為25畝,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帝王,就是毛主席盛讚“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一代君王漢武帝劉秀。

劉秀雖說是劉氏宗室,卻是貨真價實的平頭百姓。當王莽亂政,天下大亂時,其白手起家,披堅執銳,百戰沙場,血戰十五年,以布衣取天下,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因此讚歎說:“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說他是百王中的冠軍,百王中的王者!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王中王,卻把自己的陵墓建在北邙山下、黃河河灘之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民間有一種說法,說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生來就愛跟老爹對著幹。平日裡,劉秀讓他往東,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攆雞。劉秀本來想把自己的陵墓建在邙山之上,面臨黃河,陵墓佔地面積廣,又高又大,考慮到兒子總是對自己的要求反其道而行,於是就在臨終前對劉莊說,你老爹我命中缺水,你把我葬在黃河當中,不佔什麼地,陵寢矮一點、小一點。哪知,劉莊一輩子沒聽老爹的話,看老爹要死了,心中難過,就聽了老爹一次。結果,劉秀的陵墓就建在了黃河河中,又矮又小。只不過,多年以後,黃河改道,劉秀的陵墓才得見天日,成了河灘上的一道風景。

其實,這個傳說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陵墓是劉秀本人登位後親自設計營建的。

公元50年那年,劉秀就把陵址指定在北邙山與黃河之間,他特別囑咐負責修建陵園的竇融,強調自己的陵園“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就是說陵地面積不得超過二三頃,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讓雨水排出就行了。

可真別說,北邙絕對是一個風水寶地。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秦始皇沒把自己的陵址選在北邙,那是他在咸陽執政,把陵址定在了離咸陽不遠的驪山。

劉秀在洛陽執政,當然不會放過北邙山這個風水寶地了。

老實說,中國歷史上,凡在中原建都的皇帝在選陵址時,都是第一個考慮北邙山的。因此,邙山上下,埋葬遍了戰國、秦、漢、曹魏、西晉、北魏、東魏、唐、後梁、南唐、宋、元、明等各朝各代君王和顯赫人物,包括:殷王、東周諸王、東漢諸帝、蜀漢後主、曹魏諸帝、西晉諸帝、陳後主、唐明宗、南唐李後主、蘇秦、呂不韋、夏侯嬰、陳平、賈誼、班超、何進、關羽、石崇、羊祜、裴楷、狄仁傑、杜甫、石守信……

問題是,別人都選在邙山之巔,背山臨水;唯獨劉秀陵,卻是“枕河登山”,一反常規。

這是絕無僅有的。

為什麼要這麼幹?

有專家分析,主要還是劉秀太迷信風水。

因為,劉秀的原陵選址所在,乃是孟津風水最好的地方。傳說,這個地方就是河圖、洛書出現的地方。

《尚書•顧命》上說:“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伏羲就是在這個地方遇上了龍馬,得到了龍馬揹負的河圖,演畫出八卦。

"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中國古代講究風水,即使普通百姓,也希望死後有一個上好“陰宅”,可以福廕子孫。

對於帝王來說,陵墓的建造,更是一項大事。

基本,每一個帝王登位,就要著手替自己營建陵墓。陵墓的選址,通常都是背靠高山、面朝大河,所謂“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徵其襟懷博達,駕馭萬物之志。”遇上奢侈講排場的帝王,陵墓不但高大雄偉,還要佔地千畝,氣象雄渾。

以千古一帝秦始皇陵為例,該陵墓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揹負驪山,面臨渭河,佔地7萬5千畝,,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規模龐大、結構奇特。

但是,有一個同樣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為自己營建陵墓,卻走了另一個極端,面朝高山,揹負大河,陵墓矮小、寒酸,佔地面積僅為25畝,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帝王,就是毛主席盛讚“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一代君王漢武帝劉秀。

劉秀雖說是劉氏宗室,卻是貨真價實的平頭百姓。當王莽亂政,天下大亂時,其白手起家,披堅執銳,百戰沙場,血戰十五年,以布衣取天下,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因此讚歎說:“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說他是百王中的冠軍,百王中的王者!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王中王,卻把自己的陵墓建在北邙山下、黃河河灘之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民間有一種說法,說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生來就愛跟老爹對著幹。平日裡,劉秀讓他往東,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攆雞。劉秀本來想把自己的陵墓建在邙山之上,面臨黃河,陵墓佔地面積廣,又高又大,考慮到兒子總是對自己的要求反其道而行,於是就在臨終前對劉莊說,你老爹我命中缺水,你把我葬在黃河當中,不佔什麼地,陵寢矮一點、小一點。哪知,劉莊一輩子沒聽老爹的話,看老爹要死了,心中難過,就聽了老爹一次。結果,劉秀的陵墓就建在了黃河河中,又矮又小。只不過,多年以後,黃河改道,劉秀的陵墓才得見天日,成了河灘上的一道風景。

其實,這個傳說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陵墓是劉秀本人登位後親自設計營建的。

公元50年那年,劉秀就把陵址指定在北邙山與黃河之間,他特別囑咐負責修建陵園的竇融,強調自己的陵園“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就是說陵地面積不得超過二三頃,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讓雨水排出就行了。

可真別說,北邙絕對是一個風水寶地。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秦始皇沒把自己的陵址選在北邙,那是他在咸陽執政,把陵址定在了離咸陽不遠的驪山。

劉秀在洛陽執政,當然不會放過北邙山這個風水寶地了。

老實說,中國歷史上,凡在中原建都的皇帝在選陵址時,都是第一個考慮北邙山的。因此,邙山上下,埋葬遍了戰國、秦、漢、曹魏、西晉、北魏、東魏、唐、後梁、南唐、宋、元、明等各朝各代君王和顯赫人物,包括:殷王、東周諸王、東漢諸帝、蜀漢後主、曹魏諸帝、西晉諸帝、陳後主、唐明宗、南唐李後主、蘇秦、呂不韋、夏侯嬰、陳平、賈誼、班超、何進、關羽、石崇、羊祜、裴楷、狄仁傑、杜甫、石守信……

問題是,別人都選在邙山之巔,背山臨水;唯獨劉秀陵,卻是“枕河登山”,一反常規。

這是絕無僅有的。

為什麼要這麼幹?

有專家分析,主要還是劉秀太迷信風水。

因為,劉秀的原陵選址所在,乃是孟津風水最好的地方。傳說,這個地方就是河圖、洛書出現的地方。

《尚書•顧命》上說:“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伏羲就是在這個地方遇上了龍馬,得到了龍馬揹負的河圖,演畫出八卦。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竹書紀年》則說,夏禹在這個地方遇上了揹負“洛書”神龜,根據“洛書”,演繹出《周易》。

河圖、洛書是中華第一文獻,也是中華文明的根源所在。

劉秀選址於此,是要沾龍馬和神龜的福氣。

不管專家此說是否靠譜。

劉秀把陵址選在河灘(注意,不是民間傳說裡的河床裡),兩千年來,黃河數次易道,淹沒良田農舍無數,劉秀的原陵卻一直安然無恙。

另外,當地居民說,兩千年來,除了董卓入主洛陽那一次破壞,劉秀的原陵都沒發過有被盜過的痕跡,究其原因,就是陵墓位於黃河灘,只要往地下挖掘上幾米,就會湧出水,根本無從再挖,盜賊也就無從為力了。

"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中國古代講究風水,即使普通百姓,也希望死後有一個上好“陰宅”,可以福廕子孫。

對於帝王來說,陵墓的建造,更是一項大事。

基本,每一個帝王登位,就要著手替自己營建陵墓。陵墓的選址,通常都是背靠高山、面朝大河,所謂“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徵其襟懷博達,駕馭萬物之志。”遇上奢侈講排場的帝王,陵墓不但高大雄偉,還要佔地千畝,氣象雄渾。

以千古一帝秦始皇陵為例,該陵墓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揹負驪山,面臨渭河,佔地7萬5千畝,,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規模龐大、結構奇特。

但是,有一個同樣是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為自己營建陵墓,卻走了另一個極端,面朝高山,揹負大河,陵墓矮小、寒酸,佔地面積僅為25畝,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個帝王,就是毛主席盛讚“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一代君王漢武帝劉秀。

劉秀雖說是劉氏宗室,卻是貨真價實的平頭百姓。當王莽亂政,天下大亂時,其白手起家,披堅執銳,百戰沙場,血戰十五年,以布衣取天下,明末大思想家王夫之因此讚歎說:“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說他是百王中的冠軍,百王中的王者!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王中王,卻把自己的陵墓建在北邙山下、黃河河灘之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民間有一種說法,說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劉莊生來就愛跟老爹對著幹。平日裡,劉秀讓他往東,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攆雞。劉秀本來想把自己的陵墓建在邙山之上,面臨黃河,陵墓佔地面積廣,又高又大,考慮到兒子總是對自己的要求反其道而行,於是就在臨終前對劉莊說,你老爹我命中缺水,你把我葬在黃河當中,不佔什麼地,陵寢矮一點、小一點。哪知,劉莊一輩子沒聽老爹的話,看老爹要死了,心中難過,就聽了老爹一次。結果,劉秀的陵墓就建在了黃河河中,又矮又小。只不過,多年以後,黃河改道,劉秀的陵墓才得見天日,成了河灘上的一道風景。

其實,這個傳說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陵墓是劉秀本人登位後親自設計營建的。

公元50年那年,劉秀就把陵址指定在北邙山與黃河之間,他特別囑咐負責修建陵園的竇融,強調自己的陵園“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就是說陵地面積不得超過二三頃,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讓雨水排出就行了。

可真別說,北邙絕對是一個風水寶地。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秦始皇沒把自己的陵址選在北邙,那是他在咸陽執政,把陵址定在了離咸陽不遠的驪山。

劉秀在洛陽執政,當然不會放過北邙山這個風水寶地了。

老實說,中國歷史上,凡在中原建都的皇帝在選陵址時,都是第一個考慮北邙山的。因此,邙山上下,埋葬遍了戰國、秦、漢、曹魏、西晉、北魏、東魏、唐、後梁、南唐、宋、元、明等各朝各代君王和顯赫人物,包括:殷王、東周諸王、東漢諸帝、蜀漢後主、曹魏諸帝、西晉諸帝、陳後主、唐明宗、南唐李後主、蘇秦、呂不韋、夏侯嬰、陳平、賈誼、班超、何進、關羽、石崇、羊祜、裴楷、狄仁傑、杜甫、石守信……

問題是,別人都選在邙山之巔,背山臨水;唯獨劉秀陵,卻是“枕河登山”,一反常規。

這是絕無僅有的。

為什麼要這麼幹?

有專家分析,主要還是劉秀太迷信風水。

因為,劉秀的原陵選址所在,乃是孟津風水最好的地方。傳說,這個地方就是河圖、洛書出現的地方。

《尚書•顧命》上說:“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伏羲就是在這個地方遇上了龍馬,得到了龍馬揹負的河圖,演畫出八卦。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竹書紀年》則說,夏禹在這個地方遇上了揹負“洛書”神龜,根據“洛書”,演繹出《周易》。

河圖、洛書是中華第一文獻,也是中華文明的根源所在。

劉秀選址於此,是要沾龍馬和神龜的福氣。

不管專家此說是否靠譜。

劉秀把陵址選在河灘(注意,不是民間傳說裡的河床裡),兩千年來,黃河數次易道,淹沒良田農舍無數,劉秀的原陵卻一直安然無恙。

另外,當地居民說,兩千年來,除了董卓入主洛陽那一次破壞,劉秀的原陵都沒發過有被盜過的痕跡,究其原因,就是陵墓位於黃河灘,只要往地下挖掘上幾米,就會湧出水,根本無從再挖,盜賊也就無從為力了。

把墓造在爛泥灘下僅為防盜?劉秀深謀遠略,其心思千年來無人能猜

劉秀是否真的沾龍馬和神龜的福氣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