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央視記者近距離探訪我國首艘國產航母 究竟與遼寧艦有何不同?

航母 遼寧號 海軍 武器 央視新聞 央視新聞 2017-08-05

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順利推進,不僅標誌著我國的航母工程又取得重大進展,也體現著中國人對未來海戰的理解和在船舶製造領域的最高水平。就在這艘國產航母下水前,我們的記者經過特別允許進入建造現場,在國產航母下水的船塢對它進行了近距離的獨家探訪。

央視記者吳傑:“現在來到的地方是我們國家大型水面艦艇重要的生產基地之一,它還有一個更加響亮的名字叫做中國航母的搖籃。大家看我身邊,這個就是我們國家第一艘國產的航空母艦,來到這裡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艘航母簡直太大了,感覺就像一座漂浮在水上鋼鐵鑄造的城市。那麼這艘航母有多大呢?它的排水量應該達到6萬噸左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型使用常規動力的航母之一了。”

央視記者吳傑:“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建造國產航母的船塢,裡面已經灌滿了水,到時候船塢的大門會打開,有兩艘拖輪會把航母拖離這裡,這其實也是像航母這樣的大型艦艇下水的特有方式。那麼現在大家看到船身上紅色的部分,其實這部分一般情況下航行中是位於水面以下的。國產航母的水下部分比遼寧艦有了很大的優化,這讓它有比遼寧艦更強的航行性能,這一點我們在未來的海上試驗當中會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央視記者吳傑:“這裡面是航母的機庫,我們的艦載機平時就在這裡面進行維護保養,加上油加上武器,再到上面的飛行甲板起飛昇空,進行作戰任務。在上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像城堡一樣的建築,它的學名叫做航母的艦島。我們一般把航空母艦稱為船和機場的組合體。作為一艘船,航母需要艦島來做船的駕駛艙來使用,而作為機場呢,這個艦島就相當於機場裡的塔臺。同時,作為作戰艦艇,艦島也是整個航母的作戰指揮中心,大家看到艦島上有很多支架,未來這上面會安裝很多的雷達和探測設備,這就像是航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幾百公里之外就能發現來犯之敵。那麼和遼寧艦相比,國產航母的艦島功能和結構更緊湊,長度有所縮短,這樣能騰出更多的空間,來停放更多的艦載機。”

央視記者吳傑:“國產航母上最好看的部分,我覺得就是這個船頭了。它高高地揚起,是因為它和遼寧艦一樣採用了滑躍起飛的飛行甲板,就在船頭最後部分有一個上翹的角度,在艦載機升空的最後階段能給艦載機助一把力。這個飛行甲板的尺寸和角度和遼寧艦是一樣的,這讓飛行員在遼寧艦上完成訓練後,在國產航母上也能適應起飛降落的任務。”

巨大的航母建造是通過一塊塊鋼板的焊接組成的。有專家就說,航母焊接質量就是戰鬥力。在國產航母的建造過程中,焊接技術正是中國船舶製造工業的重大突破之一。國產航母的研製早在20年前就已經開始,攻克了上百項技術難關。這期間,中國的造船人憑藉的是智慧、耐心、更是無私奉獻的情懷。

央視記者吳傑:“大家看我的腳下就可以發現,航母的飛行甲板其實是由巨大的鋼板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的,那麼對這條焊縫的質量要求就非常的高,我們在這邊可以看到這樣白色的標識,在這個標識上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這塊鋼板在焊接的時候它的裝配工和焊工的姓名,同時也可以看到當天焊接工作的天氣情況,比如說溫度溼度,甚至還有風速。如此細緻地記錄,正是因為焊接航母的技術要求高。航母的飛行甲板採用的鋼板,強度是普通民用船舶的幾倍,這樣才能扛住艦載機起降的衝擊。但越是硬的鋼材,焊接起來越是困難。而這樣的技術,根本沒有從國外學習的可能性。”

大連重工的焊接團隊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們進行了上千次的試驗,無數次失敗和進步,都發生在這樣一間車間裡。

中船重工大船集團焊接工藝負責人楊繼承:“為了(焊接技術)這個事,我現在是四十多歲,別人看著像五十多歲,很多壓力,確實晚上睡不著覺。 不是一天干出來的,是一天一天、一點一滴乾出來的,那是一根一根焊條畫出來的。”

然而,突破了焊接技術還僅僅是個開始,航母建造的過程中,所消耗的工時裡30%是焊接工人的工作量。如何保證成百上千個工人都能熟練掌握這項焊接技術,並保質保量地完成焊接工作呢?

中船重工大船集團船塢總裝三部副部長王長海:“全國海選焊工,每道焊縫是不同的焊工焊接,管理焊工分三類,每一個焊工在這安全帽上、衣服上都有你的標識,一來一看就知道你能幹什麼活。”

就在這座船塢裡,王長海和上千名焊工度過了無數個這樣焊花四濺的不眠之夜。以驚人的速度建築起中國航母的骨骼,也縫製出了中國航母的戰甲。

首艘國產航母研製總指揮胡問鳴:“我們的每一條焊縫X光拍片一次檢驗合格率達到97%以上,我們這個艦面的平整度控制在3‰以下,沒有發生質量事故,沒有發生返工現象,而且鍛鍊、培養了一支隊伍。”

最終,國產航母從開建到下水,僅用不到26個月,比國外同類型航母建造週期縮短近一半。2017年4月26日,首艘國產航母緩緩地駛離船塢,這一刻,是對這些默默付出的造船人最好的回報。

中船重工大船集團船塢總裝三部副部長王長海:“我們很多退休的這些老技師、專家、工人,不要錢,就要回來參與共和國這個航母的建造。”

中船重工大船集團焊接工藝負責人楊繼承:“我記得我們14年做一個低溫實驗,要零下十幾度的天氣,結果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快到11點了,我看到這萬家燈火,有多少人知道,正因為有這麼樣的付出,才保證了我們萬家燈火的和平環境。”

新亮相的國產航母早在下水之前就引發了廣泛關注,因其造型類似我國的航母平臺遼寧艦,也被很多網友稱為遼寧艦的姊妹艦。那麼新型國產航母與遼寧艦有何不同?它在國際上又處於怎樣的水平?就這些問題,我們的記者也是通過特別允許,對首艘國產航母的高級技術專家段宏進行了獨家專訪。

中船重工集團國產航母高級技術專家段宏:“很多網民,看一看這個船型,做一下對比,也能看出來他和原來的遼寧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這一步(國產航母)我們覺得是要現實的,是要循序漸進的。”

段宏表示,通過遼寧艦的引進和續建,我國已經走完了航母關鍵技術的消化吸收,在新建航母上採用較為成熟的技術是相對合理的選擇。儘管首艘國產航母在外形上和遼寧艦頗有相似之處,從設計研發角度,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中船重工集團國產航母高級技術專家段宏:“我們遼寧艦,當時的船體結構是完整的,所以後來我們只是進行了一些修復和局部的事適應性改裝,那麼這條船就是我們完全自主完成設計工作的,另外要解決船體的材料,別人有材料你不見得有,有很多事是我們國家第一次做。”

通過消化吸收遼寧艦上的相關技術並進行再創新,新建的國產航母在性能水平上都會有較大的提升,同時,採用更對針對我國國情的設計,也會讓國產航母艦更快更好地形成戰鬥力。而放眼全球,國產航母在國際同類型的航母中,也具有較高的性能。

中船重工集團國產航母高級技術專家段宏:“因為現在中型航母在我們劃分來講按排水量劃分4萬到6萬,在中型航母中(國產航母)應該是算在前列的一個水平,作戰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