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才下水梟龍又飛天:攬月捉鱉可待

航母 梟龍戰機 海軍 武器 三國部落 2017-04-28

文/凡塵航母才下水梟龍又飛天:攬月捉鱉可待

今(27)日上午,我國最新一型梟龍戰鬥機——梟龍雙座型在成都首飛成功。該機型是集實戰和教學多種功能於一體的輕型戰鬥機,也是當今國際軍用戰鬥機市場上性價比較高、具有超視距空戰和精確對地打擊能力的第三代輕型多用途雙座戰鬥教練機。梟龍雙座機在研製過程中就已經獲得了國外訂單。

華夏大地近期喜事連連。昨日國產航母下洋,今日梟龍騰飛。如果往前再推一下,太空快遞小哥準點到達,太空驛站補給自如,月亮之上送去真正嫦娥,讓神話照進現實……中華兒女很是提氣: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指日可待。

多了不說,稍微花點心思回憶一下,就會恍然大悟,原來我兔近幾年已經這麼金光閃閃,光芒四射了!扒拉一下而今我們的科技樹,那真是軍民兩用碩果累累。幾大科研機構、頂尖高校、做出突出貢獻。幾大城市,特別是成都,作為建國以來就成為大後方的後勤重要基地,在軍民兩用和軍民融合中起到的示範引領作用是很多城市望城莫及的。僅僅成飛集團就讓我們從三代機步入四代半時代,而其中不少可轉民用的尖端技術,讓我們的大飛機C919即將進入試飛階段從而進入實際量產。大飛機故事的跌宕起伏可以寫一部長篇紀傳體小說了。

在航天領域,尖端技術有效解決了快遞小哥身上的不少毛病,讓他可以輕裝上陣,為驛站輸送給養。北京、上海、成都、西安、瀋陽之類航天科技重點城市承擔了大部分的科研研究與成果轉化。

事實證明,中央在軍民融合中加強供給側改革,提倡中國智造,全面推進軍民融合所帶來的一加一大於二的規模效應,以雄安新區、四川天府新區等國家級新區為主要的雙創基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與生態環保技術,充分利用軍用技術轉換民用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反哺軍用技術研究,從而為壯大國防力量,反過來再為中國經濟改革保駕護航。

可見軍民融合是現實需要,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必將中國各項事業推向一個新臺階。這並不是套話,改開三十多年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聞名的成就,幾大航天科技城在軍事航天領域大放異彩,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是對比美歐的軍民自由轉換,共生態的發展模式,中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以美國波音為例,他既是美國軍用飛機的最大研發製造商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最大民用航空公司寡頭。美國的波音軍民轉換或許不適合我國國情,但是其中一些經驗教訓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和反思的,如何促進軍轉民民擁軍的全方位立體式的軍民融合,在中國改革轉型期間貢獻出軍民融合的巨大力量將是中央以及各地政府都應該認真思考並積極摸索實踐的重要內容。

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在今天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已經後勁不足,歷來的觀念中,軍民分家,技術共享的可能性極小,很多可以轉換成民用的技術,可以直接增加經濟效益的都被束之高閣,讓大量的科研經費最終只淪為實驗室產品,無法轉化形成經濟利益,很多尖端高新技術因為缺少研發資金而被迫終止或者被迫放棄升級優化。造成極大資源浪費,國家正是認識到這一複雜情況,才提出雙創與供給側改革,大力推動軍民融合。

如何充分發揮各地軍民融合中的先天優勢,將是考驗各級政府執政智慧的重要標準,以成都為例:在航天領域,高分子材料,空天一體,隱形技術,雷達技術都有相關經驗和相關研究機構,很多火箭、衛星、戰鬥機的關鍵部位,以及今天試飛的新一代梟龍戰機能如此快速上天,與成都智造的參與貢獻是分不開的。

把中國製造變為中國智造、中國創造,全面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分配,加大力度改善人才引進政策,全面建設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同時加大資金和人力資源投入到各類型的科研院所、高新技術產業,先進的金融機構,充分利用軍民融合的互補優勢,發展地域特色產業經濟,分區域分行業的把符合轉化、可以轉化的軍用技術移植到民用上,同時避免資源配套和產業佈局重複浪費。真正讓我們國家成為可以上天攬月、下洋捉鱉的世界級強國,到那時我想我們才可以真正驕傲的說:“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