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天:“長征”二號火箭成功將“納星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航空航天 火箭 航天技術 通信 木槿君帶你看世界 2017-04-20

2004年4月19日 (甲申年三月初一)

“長征”二號火箭成功將“納星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2004年4月19日 (農曆三月初一),“長征”二號火箭成功將“納星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歷史今天:“長征”二號火箭成功將“納星一號”衛星送入太空

2004年4月19日,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中國第一顆傳輸型立體測繪小衛星――“試驗衛星一號”和搭載的、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納型衛星――“納星一號”科學實驗小衛星送入太空,這標誌著中國小衛星研製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航天專家介紹說,納型衛星是基於微電子技術、微機電技術、微光電技術等微米/納米技術而發展起來的新型微小衛星。納衛星質量輕,有的僅重幾公斤,衛星的一體化設計和集成度更高,是當前國際航天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體現了航天器微小化的發展趨勢。目前世界上只有俄羅斯、美國、英國等國家相繼成功發射了納型衛星。“納星一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成功進入這一領域的少數國家之一。

航天專家介紹說,微小衛星的出現是航天領域的一場技術革命,相當於計算機從大型機到微型機,其最大的特點是尖端技術含量高、研製週期短、研製和發射費用低,可達到傳統大衛星所具有的主要功能,且可以以分佈式的星座完成許多高要求的任務。它的出現,為現代通訊、航天、環境與資源等眾多領域的發展展示了新的前景,現代戰爭的偵察、通訊、指揮、決策及武器系統也將由此而煥然一新,因而在國際航天領域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應用越來越廣。其中,納衛星是國際微小衛星技術研究的前沿領域。

研製發展小衛星,是中國利用空間技術服務經濟建設、造福人類的重要途徑。目前,中國在這一領域已相繼成功發射了“實踐五號”、“海洋一號”、“創新一號”、“清華一號”等多顆不同質量、不同用途的小衛星,在科學實驗、資源普查、災害預報、測繪勘探、環境和農業的監測等領域發揮了獨特優勢和作用。這次“納星一號”微小衛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小衛星研製又向前邁出重要一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