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造訪電子科大 講了兩個故事發出了一個邀請

楊利偉造訪電子科大 講了兩個故事發出了一個邀請

“在中國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征程上,我們期待更多成電學子的智慧和貢獻!”

12月12日,航天英雄、特級航天員楊利偉少將一行造訪電子科技大學,在成電講壇上,楊利偉與電子科大學子分享了中國“飛天”的壯闊歷程,並勉勵成電學子築夢“飛天”、為國奉獻。

楊利偉造訪電子科大 講了兩個故事發出了一個邀請

當天上午,楊利偉一行參觀了電子科技大學清水河校區創新中心、電子科技博物館,詳細瞭解了電子科大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在電子材料、大數據、太赫茲通信、新型能源、機器人等領域取得的豐碩科技成果。楊利偉說,這是他第二次來電子科大,對成電人的“紅色基因”和進取精神以及取得的成績印象很深。航空航天事業與成電的各個學科關係密切,希望國家航天事業裡有更多的成電智慧。

楊利偉造訪電子科大 講了兩個故事發出了一個邀請

三次落選 為飛天他矢志不渝!

當天下午,楊利偉的親密戰友、航天員大隊原航天員吳傑大校在經管樓報告廳做了題為“矢志航天,為國奉獻”的報告,深入對比了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航天事業現狀,生動講述了航天員矢志報國、無私奉獻的故事。

楊利偉造訪電子科大 講了兩個故事發出了一個邀請

“用一生去默默準備,時刻等待著號角的催徵。”吳傑介紹了自己多次“落選”的故事, 1996年,吳傑遠赴俄羅斯接受航天員培訓,僅僅花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四年的訓練科目,並把航天員訓練技術帶回祖國。訓練結束後,他被授予聯盟號飛船指令長最高證書,成了中國最接近太空的人。那也是俄羅斯第一次將這個榮譽授予外國人。

回國後,吳傑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兼教練員,練兵五年。但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航天員卻是楊利偉。這是吳傑第一次“落選”,但當楊利偉成功首飛返回後,吳傑拉著他的手真誠地說:“利偉,好樣的!”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飛船成功發射,吳傑再次“落選”,他提筆默默寫下了兩句詩:“遙看神六巡天走,夢想神七伴我遊。”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他第三次“落選”。這位一直堅強的漢子終於忍不住哭了,但母親的一句話,令他釋然了。母親說:“你時刻準備著,你是孃的驕傲!”儘管三次錯失進入太空的機會,但吳傑絲毫不曾鬆懈,他時刻準備著,直到2013年達到航天員服役的最高年齡而退役。吳傑說,在航天員背後,有很多默默奉獻的人,他們的奉獻背後是一個更大的夢想,是國家和民族的夢想。

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對國家的深沉的愛

吳傑和楊利偉還分別講述了翟志剛和聶海勝兩位航天員的感人故事。2008年9月,翟志剛在神舟七號飛船執行出艙任務時,報警聲突然響起:“軌道艙火災!軌道艙火災!”他們立即檢查所有設備,並未發現異常,但可怕的報警聲一直在持續。面對這種情況,出不出艙呢?翟志剛說:“出艙!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要完成任務,讓五星紅旗高揚在太空。”

聶海勝的母親因腦溢血躺在病床上,但他一直忙於工作,很少有機會回家看望。2013年,他終於回家探親,他的弟弟聶新勝說:“哥,你就放心地去飛吧,你盡忠,我盡孝。”每當想起這句話,楊利偉的心中都會湧起一股強烈的感動。他說:“很多人問我,載人航天精神是什麼?我的回答是,這種精神就是對國家的深沉的愛。”

實現“飛天”夢想 你們都有機會

楊利偉造訪電子科大 講了兩個故事發出了一個邀請

講座結束後,楊利偉、吳傑以及電子科大航空航天學院秦開宇教授與成電學子進行了訪談交流。楊利偉曾經做過多年的戰鬥機飛行員,後被選拔為航天員。同學們很好奇,“做戰鬥機飛行員和航天員有什麼區別?做航天員需要具備什麼素質?”

“航天就是從航空發展而來的,但航天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正因如此,並不是所有的戰鬥機飛行員都能做航天員,而是要經過嚴格的選拔,不能有任何‘瑕疵’。”楊利偉幽默地說:“在座的同學們,只要戴眼鏡,恐怕都會在第一關被刷下去啦!”

不過,他話鋒一轉,“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未來的載人航天事業對航天員的身體素質的要求將會逐步降低——我們的空間站裡將需要更多的工程師、科學家,更遠的夢想,或許是讓普通人也能夠到太空旅行。”正因如此,他表示,“十分期待成電學子成為我的同事。”

吳傑也表示,“即便不能進入太空,同學們在自己的學科領域,也可以為航天事業作出重要的貢獻。”以航天器的製造為例,他指出,從先進材料、電子元器件、控制系統等,都與電子信息技術密切相關,“多年來,你們的師兄師姐已經在相關領域為航空航天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希望你們向師兄師姐學習啊!”

最後,楊利偉寄語廣大青年學子:“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希望大家一起為實現偉大中國夢努力奮鬥。”

(本文圖片由電子科技大學提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