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老人為中國再戰,攻破美國嚴守的技術,衛星發射再無顧慮

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中國集成電路(俗稱芯片)的進口總額高達11908億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6%。而同期中國的原油進口總額僅有6078億,中國在芯片進口上的花費已經接近原油的兩倍。

一枚小小的芯片,美國、日本、歐洲等國死死掐住了大批中國企業的喉嚨。“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集成電路是一道必須跨過的高山。在該領域,擁有核心技術的美國企業是中國芯片進口的最大受益者。

這還僅僅只是對民用領域的影響,在國防科研方面,一枚“宇航級”芯片甚至能卡住航天事業的咽喉。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基礎部件,其重要性猶如鋼鐵之於工業,若沒有自己的集成電路體系和產品,國防、金融、能源等就難有安全可言。

81歲老人為中國再戰,攻破美國嚴守的技術,衛星發射再無顧慮

看到這種情況,中國“兩彈一星”的芯片設計者,66歲的黃令儀前輩坐不住了!

1962年,黃令儀加入中科院計算所,一心投入到科研工作當中,在此後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從二極管、三極管、大規模集成電路,到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枚CPU芯片,都有黃老的烙印,黃老見證並參與了中國微電子行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

到2002年,66歲的黃令儀本應回家過安享晚年,但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總工程師胡偉武找上門,兩人相同的夢想促使黃老加入國產“龍芯”項目,一晃就是15載,從1B,1C到3A,3B,再到GS464E,龍芯的每一塊芯片中都凝聚著黃老的心血。

81歲老人為中國再戰,攻破美國嚴守的技術,衛星發射再無顧慮

面對國內外對“龍芯”的質疑,2015年3月31日,搭載著兩款“龍芯”芯片的第十六顆北斗衛星順利升空,這是北斗衛星第一次裝配國產芯片。現在兩年過去了,這兩款芯片的抗輻射能力、處理能力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驗證,各項指標與從西方購買的芯片相比毫不遜色。

沒有大氣層的保護,銀河宇宙輻射、地磁捕獲輻射、太陽粒子事件,宇宙中的各種輻射極易對集成電路造成干擾而導致功能故障,芯片要“抗輻射加固”後,才能在太空工作,集成電路抗輻射加固技術是航天的核心共性基礎技術。

“龍芯”上天,意味著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在自主可控的征程上邁出關鍵一步,表明中國已經掌握抗輻照的設計能力。

81歲老人為中國再戰,攻破美國嚴守的技術,衛星發射再無顧慮

截止目前,已經有3顆北斗衛星使用了龍芯,另有10餘顆準備發射的衛星將裝上國產芯片升空。

據知情人透露,為了讓“龍芯”加快進程,當時70歲高齡的黃老曾在一年多的時間,就紮根在中科院計算所裡,每天反反覆覆的做著各種驗證實驗,就算精力旺盛的年輕人都極難吃得消。

當前,中國在星載處理器的性能與國外還有不小的差距,在提升國產芯片性能上仍需要繼續努力,但最終星載設備將全部換成國產!

有些人不需要穿著光鮮亮麗,甚至到晚年都鮮有人知,但他們絕對是中國最美的明星,因為中國的復興事業離不開他們在背後默默的付出。(zhl)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