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航空 夏威夷州 泛美航空 游泳 田君良 2019-08-16
"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一架泛美航空波音737客機(非本文所述客機)

243號航班在美國夏威夷時間13點25分起飛。起飛後,飛機進行爬升動作(Climbing action),以每500-600米的爬升高度為間隔爬升。在夏威夷時間13點48分左右,飛機爬升到24000英尺(約7300米)的巡航高度,保持飛行。當年一位叫做勞倫斯(F.W.Lawrence)的男性乘客事後回憶說:

我坐在頭等艙最後一排靠近窗戶的座位。飛機起飛時,我覺得一切如常,並沒有感到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當時由於出差非常累,實際上在登機後不久就昏昏欲睡了。我甚至不知道飛機已經起飛了。我在飛機起飛後曾醒過一次,看了看窗外,陽光非常刺眼,我將遮光板拉下後,立刻又睡了過去。

然而,這次在當時看來稀鬆平常的飛行之旅,註定要以令人顫抖的方式載入史冊。

243號航班在飛抵巡航高度後的5分鐘左右(夏威夷時間13點53分左右),在距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處,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飛機乘客艙前部的機艙頂,在幾乎一瞬間內,完全脫離機身,飛走了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一架泛美航空波音737客機(非本文所述客機)

243號航班在美國夏威夷時間13點25分起飛。起飛後,飛機進行爬升動作(Climbing action),以每500-600米的爬升高度為間隔爬升。在夏威夷時間13點48分左右,飛機爬升到24000英尺(約7300米)的巡航高度,保持飛行。當年一位叫做勞倫斯(F.W.Lawrence)的男性乘客事後回憶說:

我坐在頭等艙最後一排靠近窗戶的座位。飛機起飛時,我覺得一切如常,並沒有感到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當時由於出差非常累,實際上在登機後不久就昏昏欲睡了。我甚至不知道飛機已經起飛了。我在飛機起飛後曾醒過一次,看了看窗外,陽光非常刺眼,我將遮光板拉下後,立刻又睡了過去。

然而,這次在當時看來稀鬆平常的飛行之旅,註定要以令人顫抖的方式載入史冊。

243號航班在飛抵巡航高度後的5分鐘左右(夏威夷時間13點53分左右),在距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處,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飛機乘客艙前部的機艙頂,在幾乎一瞬間內,完全脫離機身,飛走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事後模擬的243號航班事故圖像(非當時的真實照片)

在我們進一步陳述這件事前,還是先看看當年的乘客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說的話。

我醒來時的感受,沒有語言能夠形容。我18歲時,曾有過一次溺水經歷。當時,我和家人去一座類似於水庫的地方野餐,我們年輕人下水玩水,我不會游泳,後來,我表弟突然溺水了,我立刻過去救他,隨後我也溺水了。當時我的感受,和這次(飛機事故)的感受很像。——Francisca·Emily

我覺得最貼切的兩個詞,是恐懼和絕望。醒來時,我感到呼吸困難,我看見四周全是天空,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但隨後明白了。我用雙手緊緊抓住座椅兩邊,然後看左邊的乘客們,他們有的似乎睡著了,我當時認定他們已經死了。我全身的感受和失重時很像,非常酸,非常不舒服,感覺血液在瘋狂地往上流。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我全身不停抖動,非常非常劇烈地抖動,而且根本控制不住。奇怪的是,我當時腦子裡竟然不停地出現這句話:“對不起媽媽,我再也見不到你了。”這句話從頭到尾不斷地重複。——Lopez·Jennifer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一架泛美航空波音737客機(非本文所述客機)

243號航班在美國夏威夷時間13點25分起飛。起飛後,飛機進行爬升動作(Climbing action),以每500-600米的爬升高度為間隔爬升。在夏威夷時間13點48分左右,飛機爬升到24000英尺(約7300米)的巡航高度,保持飛行。當年一位叫做勞倫斯(F.W.Lawrence)的男性乘客事後回憶說:

我坐在頭等艙最後一排靠近窗戶的座位。飛機起飛時,我覺得一切如常,並沒有感到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當時由於出差非常累,實際上在登機後不久就昏昏欲睡了。我甚至不知道飛機已經起飛了。我在飛機起飛後曾醒過一次,看了看窗外,陽光非常刺眼,我將遮光板拉下後,立刻又睡了過去。

然而,這次在當時看來稀鬆平常的飛行之旅,註定要以令人顫抖的方式載入史冊。

243號航班在飛抵巡航高度後的5分鐘左右(夏威夷時間13點53分左右),在距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處,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飛機乘客艙前部的機艙頂,在幾乎一瞬間內,完全脫離機身,飛走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事後模擬的243號航班事故圖像(非當時的真實照片)

在我們進一步陳述這件事前,還是先看看當年的乘客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說的話。

我醒來時的感受,沒有語言能夠形容。我18歲時,曾有過一次溺水經歷。當時,我和家人去一座類似於水庫的地方野餐,我們年輕人下水玩水,我不會游泳,後來,我表弟突然溺水了,我立刻過去救他,隨後我也溺水了。當時我的感受,和這次(飛機事故)的感受很像。——Francisca·Emily

我覺得最貼切的兩個詞,是恐懼和絕望。醒來時,我感到呼吸困難,我看見四周全是天空,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但隨後明白了。我用雙手緊緊抓住座椅兩邊,然後看左邊的乘客們,他們有的似乎睡著了,我當時認定他們已經死了。我全身的感受和失重時很像,非常酸,非常不舒服,感覺血液在瘋狂地往上流。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我全身不停抖動,非常非常劇烈地抖動,而且根本控制不住。奇怪的是,我當時腦子裡竟然不停地出現這句話:“對不起媽媽,我再也見不到你了。”這句話從頭到尾不斷地重複。——Lopez·Jennifer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左側)

243號航班機艙頂部分脫落時的高度是24000英尺(7300米),在這一高度發生事故,會產生以下後果。第一,機艙內外巨大的壓力差,會將機艙內空氣瞬間吸出艙外,導致機艙內形成短時低氣壓,所有乘客會因瞬間缺氧(Instant oxygen deficiency)而昏迷。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一架泛美航空波音737客機(非本文所述客機)

243號航班在美國夏威夷時間13點25分起飛。起飛後,飛機進行爬升動作(Climbing action),以每500-600米的爬升高度為間隔爬升。在夏威夷時間13點48分左右,飛機爬升到24000英尺(約7300米)的巡航高度,保持飛行。當年一位叫做勞倫斯(F.W.Lawrence)的男性乘客事後回憶說:

我坐在頭等艙最後一排靠近窗戶的座位。飛機起飛時,我覺得一切如常,並沒有感到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當時由於出差非常累,實際上在登機後不久就昏昏欲睡了。我甚至不知道飛機已經起飛了。我在飛機起飛後曾醒過一次,看了看窗外,陽光非常刺眼,我將遮光板拉下後,立刻又睡了過去。

然而,這次在當時看來稀鬆平常的飛行之旅,註定要以令人顫抖的方式載入史冊。

243號航班在飛抵巡航高度後的5分鐘左右(夏威夷時間13點53分左右),在距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處,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飛機乘客艙前部的機艙頂,在幾乎一瞬間內,完全脫離機身,飛走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事後模擬的243號航班事故圖像(非當時的真實照片)

在我們進一步陳述這件事前,還是先看看當年的乘客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說的話。

我醒來時的感受,沒有語言能夠形容。我18歲時,曾有過一次溺水經歷。當時,我和家人去一座類似於水庫的地方野餐,我們年輕人下水玩水,我不會游泳,後來,我表弟突然溺水了,我立刻過去救他,隨後我也溺水了。當時我的感受,和這次(飛機事故)的感受很像。——Francisca·Emily

我覺得最貼切的兩個詞,是恐懼和絕望。醒來時,我感到呼吸困難,我看見四周全是天空,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但隨後明白了。我用雙手緊緊抓住座椅兩邊,然後看左邊的乘客們,他們有的似乎睡著了,我當時認定他們已經死了。我全身的感受和失重時很像,非常酸,非常不舒服,感覺血液在瘋狂地往上流。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我全身不停抖動,非常非常劇烈地抖動,而且根本控制不住。奇怪的是,我當時腦子裡竟然不停地出現這句話:“對不起媽媽,我再也見不到你了。”這句話從頭到尾不斷地重複。——Lopez·Jennifer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左側)

243號航班機艙頂部分脫落時的高度是24000英尺(7300米),在這一高度發生事故,會產生以下後果。第一,機艙內外巨大的壓力差,會將機艙內空氣瞬間吸出艙外,導致機艙內形成短時低氣壓,所有乘客會因瞬間缺氧(Instant oxygen deficiency)而昏迷。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第二,這一高度的空氣含氧量,是海平面空氣含氧量的44.2%。即,當某人在這一高度,且保持靜止時吸一口氣,他只能吸入相當於他在海邊時的44.2%左右的氧氣。加之,飛機在這一高度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時,由於極快的飛行速度產生的風力摩擦(Wind friction),和高空氣流擾動(Upper-air turbulence)等因素,實際能夠吸入的空氣不可能達到人在靜止時吸入的空氣量,則44.2%的理論吸入氧氣量還要再降。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一架泛美航空波音737客機(非本文所述客機)

243號航班在美國夏威夷時間13點25分起飛。起飛後,飛機進行爬升動作(Climbing action),以每500-600米的爬升高度為間隔爬升。在夏威夷時間13點48分左右,飛機爬升到24000英尺(約7300米)的巡航高度,保持飛行。當年一位叫做勞倫斯(F.W.Lawrence)的男性乘客事後回憶說:

我坐在頭等艙最後一排靠近窗戶的座位。飛機起飛時,我覺得一切如常,並沒有感到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當時由於出差非常累,實際上在登機後不久就昏昏欲睡了。我甚至不知道飛機已經起飛了。我在飛機起飛後曾醒過一次,看了看窗外,陽光非常刺眼,我將遮光板拉下後,立刻又睡了過去。

然而,這次在當時看來稀鬆平常的飛行之旅,註定要以令人顫抖的方式載入史冊。

243號航班在飛抵巡航高度後的5分鐘左右(夏威夷時間13點53分左右),在距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處,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飛機乘客艙前部的機艙頂,在幾乎一瞬間內,完全脫離機身,飛走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事後模擬的243號航班事故圖像(非當時的真實照片)

在我們進一步陳述這件事前,還是先看看當年的乘客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說的話。

我醒來時的感受,沒有語言能夠形容。我18歲時,曾有過一次溺水經歷。當時,我和家人去一座類似於水庫的地方野餐,我們年輕人下水玩水,我不會游泳,後來,我表弟突然溺水了,我立刻過去救他,隨後我也溺水了。當時我的感受,和這次(飛機事故)的感受很像。——Francisca·Emily

我覺得最貼切的兩個詞,是恐懼和絕望。醒來時,我感到呼吸困難,我看見四周全是天空,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但隨後明白了。我用雙手緊緊抓住座椅兩邊,然後看左邊的乘客們,他們有的似乎睡著了,我當時認定他們已經死了。我全身的感受和失重時很像,非常酸,非常不舒服,感覺血液在瘋狂地往上流。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我全身不停抖動,非常非常劇烈地抖動,而且根本控制不住。奇怪的是,我當時腦子裡竟然不停地出現這句話:“對不起媽媽,我再也見不到你了。”這句話從頭到尾不斷地重複。——Lopez·Jennifer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左側)

243號航班機艙頂部分脫落時的高度是24000英尺(7300米),在這一高度發生事故,會產生以下後果。第一,機艙內外巨大的壓力差,會將機艙內空氣瞬間吸出艙外,導致機艙內形成短時低氣壓,所有乘客會因瞬間缺氧(Instant oxygen deficiency)而昏迷。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第二,這一高度的空氣含氧量,是海平面空氣含氧量的44.2%。即,當某人在這一高度,且保持靜止時吸一口氣,他只能吸入相當於他在海邊時的44.2%左右的氧氣。加之,飛機在這一高度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時,由於極快的飛行速度產生的風力摩擦(Wind friction),和高空氣流擾動(Upper-air turbulence)等因素,實際能夠吸入的空氣不可能達到人在靜止時吸入的空氣量,則44.2%的理論吸入氧氣量還要再降。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右側)

青壯年乘客會在空氣含氧量約為海平面50%左右時清醒,這意味著當他們清醒時,他們會立即陷入呼吸困難。每分鐘呼吸次數會從正常狀態(在海平面氣壓,心率60-110之間的測定,取平均值)下的16次左右,飛長到30次以上。這一過程他們會一直搖擺在缺氧卻又不至昏迷的痛苦狀態中。243號航班中,機頂掀開那一部分乘客,由於機載氧氣罩已脫離機體,他們不得不始終處在這種狀態下繼續飛行。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一架泛美航空波音737客機(非本文所述客機)

243號航班在美國夏威夷時間13點25分起飛。起飛後,飛機進行爬升動作(Climbing action),以每500-600米的爬升高度為間隔爬升。在夏威夷時間13點48分左右,飛機爬升到24000英尺(約7300米)的巡航高度,保持飛行。當年一位叫做勞倫斯(F.W.Lawrence)的男性乘客事後回憶說:

我坐在頭等艙最後一排靠近窗戶的座位。飛機起飛時,我覺得一切如常,並沒有感到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當時由於出差非常累,實際上在登機後不久就昏昏欲睡了。我甚至不知道飛機已經起飛了。我在飛機起飛後曾醒過一次,看了看窗外,陽光非常刺眼,我將遮光板拉下後,立刻又睡了過去。

然而,這次在當時看來稀鬆平常的飛行之旅,註定要以令人顫抖的方式載入史冊。

243號航班在飛抵巡航高度後的5分鐘左右(夏威夷時間13點53分左右),在距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處,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飛機乘客艙前部的機艙頂,在幾乎一瞬間內,完全脫離機身,飛走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事後模擬的243號航班事故圖像(非當時的真實照片)

在我們進一步陳述這件事前,還是先看看當年的乘客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說的話。

我醒來時的感受,沒有語言能夠形容。我18歲時,曾有過一次溺水經歷。當時,我和家人去一座類似於水庫的地方野餐,我們年輕人下水玩水,我不會游泳,後來,我表弟突然溺水了,我立刻過去救他,隨後我也溺水了。當時我的感受,和這次(飛機事故)的感受很像。——Francisca·Emily

我覺得最貼切的兩個詞,是恐懼和絕望。醒來時,我感到呼吸困難,我看見四周全是天空,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但隨後明白了。我用雙手緊緊抓住座椅兩邊,然後看左邊的乘客們,他們有的似乎睡著了,我當時認定他們已經死了。我全身的感受和失重時很像,非常酸,非常不舒服,感覺血液在瘋狂地往上流。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我全身不停抖動,非常非常劇烈地抖動,而且根本控制不住。奇怪的是,我當時腦子裡竟然不停地出現這句話:“對不起媽媽,我再也見不到你了。”這句話從頭到尾不斷地重複。——Lopez·Jennifer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左側)

243號航班機艙頂部分脫落時的高度是24000英尺(7300米),在這一高度發生事故,會產生以下後果。第一,機艙內外巨大的壓力差,會將機艙內空氣瞬間吸出艙外,導致機艙內形成短時低氣壓,所有乘客會因瞬間缺氧(Instant oxygen deficiency)而昏迷。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第二,這一高度的空氣含氧量,是海平面空氣含氧量的44.2%。即,當某人在這一高度,且保持靜止時吸一口氣,他只能吸入相當於他在海邊時的44.2%左右的氧氣。加之,飛機在這一高度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時,由於極快的飛行速度產生的風力摩擦(Wind friction),和高空氣流擾動(Upper-air turbulence)等因素,實際能夠吸入的空氣不可能達到人在靜止時吸入的空氣量,則44.2%的理論吸入氧氣量還要再降。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右側)

青壯年乘客會在空氣含氧量約為海平面50%左右時清醒,這意味著當他們清醒時,他們會立即陷入呼吸困難。每分鐘呼吸次數會從正常狀態(在海平面氣壓,心率60-110之間的測定,取平均值)下的16次左右,飛長到30次以上。這一過程他們會一直搖擺在缺氧卻又不至昏迷的痛苦狀態中。243號航班中,機頂掀開那一部分乘客,由於機載氧氣罩已脫離機體,他們不得不始終處在這種狀態下繼續飛行。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機載氧氣罩

據珍妮弗(Lopez·Jennifer)描述,她產生了強烈的失重感。這是由於飛機機身剛體破壞後,飛機周圍高空氣流的紊亂擾動導致的。這種氣流紊亂擾動,會使飛機很難被操控——無論是下降和爬升姿態,還是轉向姿態。243號航班的駕駛艙在當時並沒有受到影響,飛行員依然能夠操控飛機。但由於上述原因,他們不可能再對飛機進行平穩操控。這種狀態下,飛機會忽升忽降,忽左忽由(幅度小於前者)。飛機忽然下降時,處於瞬間加速狀態,人體在這一瞬間,會短暫進入失重狀態,全身物質也會進入失重狀態。這就是為何珍妮弗感到血液在向上流動,她體內的血液因為重力突然消失而產生了迴流。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一架泛美航空波音737客機(非本文所述客機)

243號航班在美國夏威夷時間13點25分起飛。起飛後,飛機進行爬升動作(Climbing action),以每500-600米的爬升高度為間隔爬升。在夏威夷時間13點48分左右,飛機爬升到24000英尺(約7300米)的巡航高度,保持飛行。當年一位叫做勞倫斯(F.W.Lawrence)的男性乘客事後回憶說:

我坐在頭等艙最後一排靠近窗戶的座位。飛機起飛時,我覺得一切如常,並沒有感到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當時由於出差非常累,實際上在登機後不久就昏昏欲睡了。我甚至不知道飛機已經起飛了。我在飛機起飛後曾醒過一次,看了看窗外,陽光非常刺眼,我將遮光板拉下後,立刻又睡了過去。

然而,這次在當時看來稀鬆平常的飛行之旅,註定要以令人顫抖的方式載入史冊。

243號航班在飛抵巡航高度後的5分鐘左右(夏威夷時間13點53分左右),在距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處,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飛機乘客艙前部的機艙頂,在幾乎一瞬間內,完全脫離機身,飛走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事後模擬的243號航班事故圖像(非當時的真實照片)

在我們進一步陳述這件事前,還是先看看當年的乘客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說的話。

我醒來時的感受,沒有語言能夠形容。我18歲時,曾有過一次溺水經歷。當時,我和家人去一座類似於水庫的地方野餐,我們年輕人下水玩水,我不會游泳,後來,我表弟突然溺水了,我立刻過去救他,隨後我也溺水了。當時我的感受,和這次(飛機事故)的感受很像。——Francisca·Emily

我覺得最貼切的兩個詞,是恐懼和絕望。醒來時,我感到呼吸困難,我看見四周全是天空,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但隨後明白了。我用雙手緊緊抓住座椅兩邊,然後看左邊的乘客們,他們有的似乎睡著了,我當時認定他們已經死了。我全身的感受和失重時很像,非常酸,非常不舒服,感覺血液在瘋狂地往上流。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我全身不停抖動,非常非常劇烈地抖動,而且根本控制不住。奇怪的是,我當時腦子裡竟然不停地出現這句話:“對不起媽媽,我再也見不到你了。”這句話從頭到尾不斷地重複。——Lopez·Jennifer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左側)

243號航班機艙頂部分脫落時的高度是24000英尺(7300米),在這一高度發生事故,會產生以下後果。第一,機艙內外巨大的壓力差,會將機艙內空氣瞬間吸出艙外,導致機艙內形成短時低氣壓,所有乘客會因瞬間缺氧(Instant oxygen deficiency)而昏迷。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第二,這一高度的空氣含氧量,是海平面空氣含氧量的44.2%。即,當某人在這一高度,且保持靜止時吸一口氣,他只能吸入相當於他在海邊時的44.2%左右的氧氣。加之,飛機在這一高度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時,由於極快的飛行速度產生的風力摩擦(Wind friction),和高空氣流擾動(Upper-air turbulence)等因素,實際能夠吸入的空氣不可能達到人在靜止時吸入的空氣量,則44.2%的理論吸入氧氣量還要再降。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右側)

青壯年乘客會在空氣含氧量約為海平面50%左右時清醒,這意味著當他們清醒時,他們會立即陷入呼吸困難。每分鐘呼吸次數會從正常狀態(在海平面氣壓,心率60-110之間的測定,取平均值)下的16次左右,飛長到30次以上。這一過程他們會一直搖擺在缺氧卻又不至昏迷的痛苦狀態中。243號航班中,機頂掀開那一部分乘客,由於機載氧氣罩已脫離機體,他們不得不始終處在這種狀態下繼續飛行。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機載氧氣罩

據珍妮弗(Lopez·Jennifer)描述,她產生了強烈的失重感。這是由於飛機機身剛體破壞後,飛機周圍高空氣流的紊亂擾動導致的。這種氣流紊亂擾動,會使飛機很難被操控——無論是下降和爬升姿態,還是轉向姿態。243號航班的駕駛艙在當時並沒有受到影響,飛行員依然能夠操控飛機。但由於上述原因,他們不可能再對飛機進行平穩操控。這種狀態下,飛機會忽升忽降,忽左忽由(幅度小於前者)。飛機忽然下降時,處於瞬間加速狀態,人體在這一瞬間,會短暫進入失重狀態,全身物質也會進入失重狀態。這就是為何珍妮弗感到血液在向上流動,她體內的血液因為重力突然消失而產生了迴流。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然而,243號空難中最可憐的,並不是乘客,是一位叫做克拉拉貝爾·蘭辛(Clarabelle·Lansing)的空乘。飛機機艙頂掀開前,由於已經進入了巡航高度,蘭辛便開始了艙內服務。機艙頂掀開時,蘭辛由於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加之事發突然,來不及抓住機艙內的任何東西,被以極快的速度拋出艙外。她被拋出艙外時,自然也會因瞬間缺氧陷入昏迷。但在她降落到絕對海拔5000米左右時,會由於氧氣含量上升而逐漸甦醒。之後,當她的下落速度增加到52米每秒左右時,會保持在這一速度下落。可怕的是,蘭辛還要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極度絕望和無助的下墜2分鐘左右。

當然,不幸的事,到此都結束了。243號航班發生事故後,由於飛行員的沉著冷靜,堅強意志和高超的駕駛能力,飛機最後竟成功迫降了。飛機在這種狀態下,又飛行了十幾分鍾,最終降落在卡富魯伊機場0-2號跑道上。奇蹟的是,這起事故除了空乘蘭辛喪生外,89名乘客無一人罹難。其中65人受傷,7人受重傷。另外4名機組人員也全部獲救(空乘米歇爾·本田(Michelle·Honda)和珍·佐藤·富田(Jane·Sato·Tomita)重傷)。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一架泛美航空波音737客機(非本文所述客機)

243號航班在美國夏威夷時間13點25分起飛。起飛後,飛機進行爬升動作(Climbing action),以每500-600米的爬升高度為間隔爬升。在夏威夷時間13點48分左右,飛機爬升到24000英尺(約7300米)的巡航高度,保持飛行。當年一位叫做勞倫斯(F.W.Lawrence)的男性乘客事後回憶說:

我坐在頭等艙最後一排靠近窗戶的座位。飛機起飛時,我覺得一切如常,並沒有感到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當時由於出差非常累,實際上在登機後不久就昏昏欲睡了。我甚至不知道飛機已經起飛了。我在飛機起飛後曾醒過一次,看了看窗外,陽光非常刺眼,我將遮光板拉下後,立刻又睡了過去。

然而,這次在當時看來稀鬆平常的飛行之旅,註定要以令人顫抖的方式載入史冊。

243號航班在飛抵巡航高度後的5分鐘左右(夏威夷時間13點53分左右),在距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處,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飛機乘客艙前部的機艙頂,在幾乎一瞬間內,完全脫離機身,飛走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事後模擬的243號航班事故圖像(非當時的真實照片)

在我們進一步陳述這件事前,還是先看看當年的乘客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說的話。

我醒來時的感受,沒有語言能夠形容。我18歲時,曾有過一次溺水經歷。當時,我和家人去一座類似於水庫的地方野餐,我們年輕人下水玩水,我不會游泳,後來,我表弟突然溺水了,我立刻過去救他,隨後我也溺水了。當時我的感受,和這次(飛機事故)的感受很像。——Francisca·Emily

我覺得最貼切的兩個詞,是恐懼和絕望。醒來時,我感到呼吸困難,我看見四周全是天空,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但隨後明白了。我用雙手緊緊抓住座椅兩邊,然後看左邊的乘客們,他們有的似乎睡著了,我當時認定他們已經死了。我全身的感受和失重時很像,非常酸,非常不舒服,感覺血液在瘋狂地往上流。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我全身不停抖動,非常非常劇烈地抖動,而且根本控制不住。奇怪的是,我當時腦子裡竟然不停地出現這句話:“對不起媽媽,我再也見不到你了。”這句話從頭到尾不斷地重複。——Lopez·Jennifer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左側)

243號航班機艙頂部分脫落時的高度是24000英尺(7300米),在這一高度發生事故,會產生以下後果。第一,機艙內外巨大的壓力差,會將機艙內空氣瞬間吸出艙外,導致機艙內形成短時低氣壓,所有乘客會因瞬間缺氧(Instant oxygen deficiency)而昏迷。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第二,這一高度的空氣含氧量,是海平面空氣含氧量的44.2%。即,當某人在這一高度,且保持靜止時吸一口氣,他只能吸入相當於他在海邊時的44.2%左右的氧氣。加之,飛機在這一高度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時,由於極快的飛行速度產生的風力摩擦(Wind friction),和高空氣流擾動(Upper-air turbulence)等因素,實際能夠吸入的空氣不可能達到人在靜止時吸入的空氣量,則44.2%的理論吸入氧氣量還要再降。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右側)

青壯年乘客會在空氣含氧量約為海平面50%左右時清醒,這意味著當他們清醒時,他們會立即陷入呼吸困難。每分鐘呼吸次數會從正常狀態(在海平面氣壓,心率60-110之間的測定,取平均值)下的16次左右,飛長到30次以上。這一過程他們會一直搖擺在缺氧卻又不至昏迷的痛苦狀態中。243號航班中,機頂掀開那一部分乘客,由於機載氧氣罩已脫離機體,他們不得不始終處在這種狀態下繼續飛行。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機載氧氣罩

據珍妮弗(Lopez·Jennifer)描述,她產生了強烈的失重感。這是由於飛機機身剛體破壞後,飛機周圍高空氣流的紊亂擾動導致的。這種氣流紊亂擾動,會使飛機很難被操控——無論是下降和爬升姿態,還是轉向姿態。243號航班的駕駛艙在當時並沒有受到影響,飛行員依然能夠操控飛機。但由於上述原因,他們不可能再對飛機進行平穩操控。這種狀態下,飛機會忽升忽降,忽左忽由(幅度小於前者)。飛機忽然下降時,處於瞬間加速狀態,人體在這一瞬間,會短暫進入失重狀態,全身物質也會進入失重狀態。這就是為何珍妮弗感到血液在向上流動,她體內的血液因為重力突然消失而產生了迴流。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然而,243號空難中最可憐的,並不是乘客,是一位叫做克拉拉貝爾·蘭辛(Clarabelle·Lansing)的空乘。飛機機艙頂掀開前,由於已經進入了巡航高度,蘭辛便開始了艙內服務。機艙頂掀開時,蘭辛由於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加之事發突然,來不及抓住機艙內的任何東西,被以極快的速度拋出艙外。她被拋出艙外時,自然也會因瞬間缺氧陷入昏迷。但在她降落到絕對海拔5000米左右時,會由於氧氣含量上升而逐漸甦醒。之後,當她的下落速度增加到52米每秒左右時,會保持在這一速度下落。可怕的是,蘭辛還要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極度絕望和無助的下墜2分鐘左右。

當然,不幸的事,到此都結束了。243號航班發生事故後,由於飛行員的沉著冷靜,堅強意志和高超的駕駛能力,飛機最後竟成功迫降了。飛機在這種狀態下,又飛行了十幾分鍾,最終降落在卡富魯伊機場0-2號跑道上。奇蹟的是,這起事故除了空乘蘭辛喪生外,89名乘客無一人罹難。其中65人受傷,7人受重傷。另外4名機組人員也全部獲救(空乘米歇爾·本田(Michelle·Honda)和珍·佐藤·富田(Jane·Sato·Tomita)重傷)。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經美國交通安全局(NTSB)事後調查分析,最終確認的事故原因是:由裂縫氧化導致的金屬疲勞,引起的機艙頂部鬆動脫離。實際上,243號航班最初的設計壽命是飛行75000小時,而這次事故發生時,它已經飛行了89090小時了。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一架泛美航空波音737客機(非本文所述客機)

243號航班在美國夏威夷時間13點25分起飛。起飛後,飛機進行爬升動作(Climbing action),以每500-600米的爬升高度為間隔爬升。在夏威夷時間13點48分左右,飛機爬升到24000英尺(約7300米)的巡航高度,保持飛行。當年一位叫做勞倫斯(F.W.Lawrence)的男性乘客事後回憶說:

我坐在頭等艙最後一排靠近窗戶的座位。飛機起飛時,我覺得一切如常,並沒有感到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當時由於出差非常累,實際上在登機後不久就昏昏欲睡了。我甚至不知道飛機已經起飛了。我在飛機起飛後曾醒過一次,看了看窗外,陽光非常刺眼,我將遮光板拉下後,立刻又睡了過去。

然而,這次在當時看來稀鬆平常的飛行之旅,註定要以令人顫抖的方式載入史冊。

243號航班在飛抵巡航高度後的5分鐘左右(夏威夷時間13點53分左右),在距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處,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飛機乘客艙前部的機艙頂,在幾乎一瞬間內,完全脫離機身,飛走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事後模擬的243號航班事故圖像(非當時的真實照片)

在我們進一步陳述這件事前,還是先看看當年的乘客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說的話。

我醒來時的感受,沒有語言能夠形容。我18歲時,曾有過一次溺水經歷。當時,我和家人去一座類似於水庫的地方野餐,我們年輕人下水玩水,我不會游泳,後來,我表弟突然溺水了,我立刻過去救他,隨後我也溺水了。當時我的感受,和這次(飛機事故)的感受很像。——Francisca·Emily

我覺得最貼切的兩個詞,是恐懼和絕望。醒來時,我感到呼吸困難,我看見四周全是天空,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但隨後明白了。我用雙手緊緊抓住座椅兩邊,然後看左邊的乘客們,他們有的似乎睡著了,我當時認定他們已經死了。我全身的感受和失重時很像,非常酸,非常不舒服,感覺血液在瘋狂地往上流。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我全身不停抖動,非常非常劇烈地抖動,而且根本控制不住。奇怪的是,我當時腦子裡竟然不停地出現這句話:“對不起媽媽,我再也見不到你了。”這句話從頭到尾不斷地重複。——Lopez·Jennifer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左側)

243號航班機艙頂部分脫落時的高度是24000英尺(7300米),在這一高度發生事故,會產生以下後果。第一,機艙內外巨大的壓力差,會將機艙內空氣瞬間吸出艙外,導致機艙內形成短時低氣壓,所有乘客會因瞬間缺氧(Instant oxygen deficiency)而昏迷。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第二,這一高度的空氣含氧量,是海平面空氣含氧量的44.2%。即,當某人在這一高度,且保持靜止時吸一口氣,他只能吸入相當於他在海邊時的44.2%左右的氧氣。加之,飛機在這一高度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時,由於極快的飛行速度產生的風力摩擦(Wind friction),和高空氣流擾動(Upper-air turbulence)等因素,實際能夠吸入的空氣不可能達到人在靜止時吸入的空氣量,則44.2%的理論吸入氧氣量還要再降。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右側)

青壯年乘客會在空氣含氧量約為海平面50%左右時清醒,這意味著當他們清醒時,他們會立即陷入呼吸困難。每分鐘呼吸次數會從正常狀態(在海平面氣壓,心率60-110之間的測定,取平均值)下的16次左右,飛長到30次以上。這一過程他們會一直搖擺在缺氧卻又不至昏迷的痛苦狀態中。243號航班中,機頂掀開那一部分乘客,由於機載氧氣罩已脫離機體,他們不得不始終處在這種狀態下繼續飛行。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機載氧氣罩

據珍妮弗(Lopez·Jennifer)描述,她產生了強烈的失重感。這是由於飛機機身剛體破壞後,飛機周圍高空氣流的紊亂擾動導致的。這種氣流紊亂擾動,會使飛機很難被操控——無論是下降和爬升姿態,還是轉向姿態。243號航班的駕駛艙在當時並沒有受到影響,飛行員依然能夠操控飛機。但由於上述原因,他們不可能再對飛機進行平穩操控。這種狀態下,飛機會忽升忽降,忽左忽由(幅度小於前者)。飛機忽然下降時,處於瞬間加速狀態,人體在這一瞬間,會短暫進入失重狀態,全身物質也會進入失重狀態。這就是為何珍妮弗感到血液在向上流動,她體內的血液因為重力突然消失而產生了迴流。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然而,243號空難中最可憐的,並不是乘客,是一位叫做克拉拉貝爾·蘭辛(Clarabelle·Lansing)的空乘。飛機機艙頂掀開前,由於已經進入了巡航高度,蘭辛便開始了艙內服務。機艙頂掀開時,蘭辛由於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加之事發突然,來不及抓住機艙內的任何東西,被以極快的速度拋出艙外。她被拋出艙外時,自然也會因瞬間缺氧陷入昏迷。但在她降落到絕對海拔5000米左右時,會由於氧氣含量上升而逐漸甦醒。之後,當她的下落速度增加到52米每秒左右時,會保持在這一速度下落。可怕的是,蘭辛還要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極度絕望和無助的下墜2分鐘左右。

當然,不幸的事,到此都結束了。243號航班發生事故後,由於飛行員的沉著冷靜,堅強意志和高超的駕駛能力,飛機最後竟成功迫降了。飛機在這種狀態下,又飛行了十幾分鍾,最終降落在卡富魯伊機場0-2號跑道上。奇蹟的是,這起事故除了空乘蘭辛喪生外,89名乘客無一人罹難。其中65人受傷,7人受重傷。另外4名機組人員也全部獲救(空乘米歇爾·本田(Michelle·Honda)和珍·佐藤·富田(Jane·Sato·Tomita)重傷)。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經美國交通安全局(NTSB)事後調查分析,最終確認的事故原因是:由裂縫氧化導致的金屬疲勞,引起的機艙頂部鬆動脫離。實際上,243號航班最初的設計壽命是飛行75000小時,而這次事故發生時,它已經飛行了89090小時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1990年的電影《Miracle Landing》海報

這起空難在事後還被搬上了銀幕,1990年2月11日在美國上映的電影《九霄驚魂》(電影原名:Miracle Landing;字面意思為:奇蹟著陸),講得就是這起空難。

圖┃文:田君良;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批評指正!

"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引言:事情總是這樣,這個事故率最低的傢伙,卻有著最高的死亡率。你永遠不能兩全。

1988年4月28日,一個萬里無雲的日子。夏威夷希洛市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候機廳內,89名乘客正準備搭乘泛美阿羅哈航空243號航班(U.S.Aloha Airlines. Flight 243. 航空編號:N73711)飛往檀香山國際機場。乘客通過票檢,進入登機口,登機,落座,然後,艙門關閉。五位空乘進行了乘客艙例行安全檢查,示範了飛行注意事項。接著,飛行組成員等待指揮塔的起飛許可。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一架泛美航空波音737客機(非本文所述客機)

243號航班在美國夏威夷時間13點25分起飛。起飛後,飛機進行爬升動作(Climbing action),以每500-600米的爬升高度為間隔爬升。在夏威夷時間13點48分左右,飛機爬升到24000英尺(約7300米)的巡航高度,保持飛行。當年一位叫做勞倫斯(F.W.Lawrence)的男性乘客事後回憶說:

我坐在頭等艙最後一排靠近窗戶的座位。飛機起飛時,我覺得一切如常,並沒有感到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我當時由於出差非常累,實際上在登機後不久就昏昏欲睡了。我甚至不知道飛機已經起飛了。我在飛機起飛後曾醒過一次,看了看窗外,陽光非常刺眼,我將遮光板拉下後,立刻又睡了過去。

然而,這次在當時看來稀鬆平常的飛行之旅,註定要以令人顫抖的方式載入史冊。

243號航班在飛抵巡航高度後的5分鐘左右(夏威夷時間13點53分左右),在距卡富魯伊東南偏南43公里處,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飛機乘客艙前部的機艙頂,在幾乎一瞬間內,完全脫離機身,飛走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事後模擬的243號航班事故圖像(非當時的真實照片)

在我們進一步陳述這件事前,還是先看看當年的乘客在事後接受採訪時說的話。

我醒來時的感受,沒有語言能夠形容。我18歲時,曾有過一次溺水經歷。當時,我和家人去一座類似於水庫的地方野餐,我們年輕人下水玩水,我不會游泳,後來,我表弟突然溺水了,我立刻過去救他,隨後我也溺水了。當時我的感受,和這次(飛機事故)的感受很像。——Francisca·Emily

我覺得最貼切的兩個詞,是恐懼和絕望。醒來時,我感到呼吸困難,我看見四周全是天空,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但隨後明白了。我用雙手緊緊抓住座椅兩邊,然後看左邊的乘客們,他們有的似乎睡著了,我當時認定他們已經死了。我全身的感受和失重時很像,非常酸,非常不舒服,感覺血液在瘋狂地往上流。同時伴隨著巨大的恐懼,我全身不停抖動,非常非常劇烈地抖動,而且根本控制不住。奇怪的是,我當時腦子裡竟然不停地出現這句話:“對不起媽媽,我再也見不到你了。”這句話從頭到尾不斷地重複。——Lopez·Jennifer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左側)

243號航班機艙頂部分脫落時的高度是24000英尺(7300米),在這一高度發生事故,會產生以下後果。第一,機艙內外巨大的壓力差,會將機艙內空氣瞬間吸出艙外,導致機艙內形成短時低氣壓,所有乘客會因瞬間缺氧(Instant oxygen deficiency)而昏迷。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第二,這一高度的空氣含氧量,是海平面空氣含氧量的44.2%。即,當某人在這一高度,且保持靜止時吸一口氣,他只能吸入相當於他在海邊時的44.2%左右的氧氣。加之,飛機在這一高度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時,由於極快的飛行速度產生的風力摩擦(Wind friction),和高空氣流擾動(Upper-air turbulence)等因素,實際能夠吸入的空氣不可能達到人在靜止時吸入的空氣量,則44.2%的理論吸入氧氣量還要再降。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機身右側)

青壯年乘客會在空氣含氧量約為海平面50%左右時清醒,這意味著當他們清醒時,他們會立即陷入呼吸困難。每分鐘呼吸次數會從正常狀態(在海平面氣壓,心率60-110之間的測定,取平均值)下的16次左右,飛長到30次以上。這一過程他們會一直搖擺在缺氧卻又不至昏迷的痛苦狀態中。243號航班中,機頂掀開那一部分乘客,由於機載氧氣罩已脫離機體,他們不得不始終處在這種狀態下繼續飛行。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機載氧氣罩

據珍妮弗(Lopez·Jennifer)描述,她產生了強烈的失重感。這是由於飛機機身剛體破壞後,飛機周圍高空氣流的紊亂擾動導致的。這種氣流紊亂擾動,會使飛機很難被操控——無論是下降和爬升姿態,還是轉向姿態。243號航班的駕駛艙在當時並沒有受到影響,飛行員依然能夠操控飛機。但由於上述原因,他們不可能再對飛機進行平穩操控。這種狀態下,飛機會忽升忽降,忽左忽由(幅度小於前者)。飛機忽然下降時,處於瞬間加速狀態,人體在這一瞬間,會短暫進入失重狀態,全身物質也會進入失重狀態。這就是為何珍妮弗感到血液在向上流動,她體內的血液因為重力突然消失而產生了迴流。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然而,243號空難中最可憐的,並不是乘客,是一位叫做克拉拉貝爾·蘭辛(Clarabelle·Lansing)的空乘。飛機機艙頂掀開前,由於已經進入了巡航高度,蘭辛便開始了艙內服務。機艙頂掀開時,蘭辛由於沒有任何保護措施,加之事發突然,來不及抓住機艙內的任何東西,被以極快的速度拋出艙外。她被拋出艙外時,自然也會因瞬間缺氧陷入昏迷。但在她降落到絕對海拔5000米左右時,會由於氧氣含量上升而逐漸甦醒。之後,當她的下落速度增加到52米每秒左右時,會保持在這一速度下落。可怕的是,蘭辛還要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極度絕望和無助的下墜2分鐘左右。

當然,不幸的事,到此都結束了。243號航班發生事故後,由於飛行員的沉著冷靜,堅強意志和高超的駕駛能力,飛機最後竟成功迫降了。飛機在這種狀態下,又飛行了十幾分鍾,最終降落在卡富魯伊機場0-2號跑道上。奇蹟的是,這起事故除了空乘蘭辛喪生外,89名乘客無一人罹難。其中65人受傷,7人受重傷。另外4名機組人員也全部獲救(空乘米歇爾·本田(Michelle·Honda)和珍·佐藤·富田(Jane·Sato·Tomita)重傷)。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243號航班照片

經美國交通安全局(NTSB)事後調查分析,最終確認的事故原因是:由裂縫氧化導致的金屬疲勞,引起的機艙頂部鬆動脫離。實際上,243號航班最初的設計壽命是飛行75000小時,而這次事故發生時,它已經飛行了89090小時了。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1990年的電影《Miracle Landing》海報

這起空難在事後還被搬上了銀幕,1990年2月11日在美國上映的電影《九霄驚魂》(電影原名:Miracle Landing;字面意思為:奇蹟著陸),講得就是這起空難。

圖┃文:田君良;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批評指正!

88年美國空難,機艙頂在7千米高空全脫落,空乘醒著下墜2分鐘落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