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人居環境黑榜 | 海口東昌“古法”泡胡椒令河水“色變”'

"

東昌胡椒傳統加工水漚法汙染河道

“古法”泡胡椒令河水“色變”

"

東昌胡椒傳統加工水漚法汙染河道

“古法”泡胡椒令河水“色變”

整治人居環境黑榜 | 海口東昌“古法”泡胡椒令河水“色變”

種植戶在古城河泡胡椒,水體灰黑髮臭。 海南日報記者 歐英才 攝

海南日報海口7月15日訊(記者 歐英才)眼下,全國最大的胡椒生產基地——東昌迎來胡椒採摘季,然而職工農戶用水浸泡胡椒的傳統工藝粗劣,胡椒脫皮後產生的汙水惡臭難聞,還會汙染土壤、水源。

7月13日,海南日報記者在位於海口市大坡鎮的東昌農場公司的古城河調查發現,水體呈灰黑色,水面上漂浮著泡沫。依河而建的泡椒池裡裝著十幾袋到幾十袋不等的胡椒,長時間浸泡胡椒的池水已渾濁不堪,走近一聞,有刺鼻的臭味,此外青胡椒發酵的泡沫不斷冒出,池上還散落著破舊的胡椒袋,時不時有當地種植戶在河裡清洗浸泡後的胡椒。

“由於河水是流動的,可以更快脫皮脫椒。”東昌農場公司27隊種植戶王錄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他種植胡椒多年,每年都要在浸泡上千斤青胡椒,用水漚法脫皮。

海南日報記者瞭解到,當地傳統胡椒加工工藝是將青胡椒在池子裡浸泡10天到15天,讓青胡椒經過複雜的微生物發酵作用脫皮。

“以前我都是在家進行水池浸泡,但是這樣的死水浸泡的胡椒質量比較差,會影響銷路。“東昌農場公司20隊職工王麗芳說,大部分種植戶都會選擇沿河建池泡胡椒。

“這幾天下大雨還好一些,平常河水渾濁不堪,河裡早就沒有了魚蝦。”東昌農場公司第二分公司主管吳多能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當地有超過兩千個胡椒浸泡池沿河搭建,每年6月到8月,古城河幾乎都是汙水橫流、臭氣熏天。

海南日報記者在河道一側草叢中發現,海口市瓊山區大坡鎮政府設立的一張藍底白字的警示牌,牌上寫著“愛護水源,請勿浸泡胡椒,造成水源汙染者,將依法處罰。”然而,警示牌周邊的雜草快要將它掩蓋了,警示牌成了擺設。

數據顯示,胡椒已成為東昌的支柱產業,胡椒種植戶有3000多戶。“雖然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但是我們也沒辦法,大家都要靠種胡椒吃飯。”多名種植戶對海南日報記者說。

實際上,東昌的痛點也是長期以來我省胡椒產業的痛點、難點。如何在保護環境與職工群眾謀求生計、發展自營經濟之間尋找平衡點?

可喜的是,科學技術的變革正試圖改變這一“困局”。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東昌農場公司剛剛試投產新型環保胡椒加工廠,農戶們送來的青胡椒無需泡水,自動化加工成白胡椒只需5個多小時,產生的汙水經過專業設備處理,達到排放標準。目前加工廠已吸引當地兩三百戶種植戶將胡椒送來加工,設備正在調試完善中,為未來規模化加工做準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