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餐飲行業倡議加強自律 萬餘家企業接受公眾監督

海底撈後廚亂象被曝光後,即便其“危機公關”後仍然引發輿論兩極分化。繼中烹協號召餐飲企業加強自查工作,引入“明廚亮灶”工程後,記者今天從全市餐飲企業《餐飲經營規範》宣貫會上獲悉,納入“陽光餐飲”工程的萬餘家企業將進行自查和互查,並且每個季度向社會公開互查結果,全面提升餐飲業從業人員素質。

餐飲業“服務標杆”海底撈被曝出鼠患等負面新聞後引起軒然大波,相關部門立即著手在行業內宣傳貫徹食品安全監管和重建問題。今天下午,市餐飲行業協會、北京烹飪協會、北京老字號協會、北京西餐業協會和北京連鎖經營協會等五家協會聯合向全市餐飲企業發出9條行動倡議,要求企業從自身做起,加強自律、履行職責,提高北京餐飲服務品質,營造和諧、舒適、健康、安全的就餐環境,全面提升首都餐飲業質量安全水平。

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祕書長賀保貴表示:“我們五家協會依託行業組織定位,將進一步完善餐飲企業自律規範,督促餐飲企業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引領餐飲企業強化自律,推進依法誠信經營,倡導優質餐飲服務,帶動整個餐飲行業健康、規範、有序發展。下一步,我們一方面督促會員單位加快落實北京市倡導推行的‘陽光餐飲’工程要求,這有利於社會公眾監督,有利於政府部門監管,更加有利於企業提高自身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將組織各自會員單位進行自查和互查,並且每個季度向社會公開互查結果,同時制定計劃對會員單位進行全員多輪次培訓,提升餐飲業從業人員素質。”

此外,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宣貫會上了解到,為全面促進餐飲業提高安全質量,切實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北京市於今年5月開始實施“陽光餐飲”工程,通過落實“信息陽光”、“過程陽光”和“陽光評價”,把餐飲服務單位的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加工操作過程以及公眾對餐飲服務單位的評價實實在在“晒在陽光下”,通過互聯網+的方式,讓消費者獲知就餐單位是否合法、瞭解食品原材料的來源渠道、看到後廚食品加工過程是否衛生規範,實現知情選擇、明白消費。

截至目前,已有中小學校食堂、托幼機構食堂、養老機構食堂、中央廚房、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其他社會餐飲服務單位約1.1萬家完成“陽光餐飲”工程建設,下一步將有更多的餐飲服務單位“晒在陽光下”,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北青報記者 李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