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骨折 推拿 玩具 狂犬病 巴中新聞網 2017-03-31

兒童的健康成長

是每個家長都十分關心的問題

生活裡處處暗藏陷阱

我們該如何提防

若意外發生了

又該如何緊急處理

...

近日,在巴城發生了兩件較重的意外事件——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一名7歲男童玩蹺蹺板時,右手拇指骨折離斷。另一名8歲女孩誤吞5毛硬幣卡在食道。醫生表示,兒童對意外傷害認知能力較弱,無法很好地判斷潛在傷害,需要家長老師及時干預指導。而,意外事故是造成兒童死亡和傷殘的重要原因。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手術後的小紹整個手臂都被包裹起來

案例

8歲女童玩硬幣誤吞後卡在食道

1

12日上午,8歲的雯雯玩耍時,將含在嘴裡的硬幣不小心吞了下去。誤吞硬幣後,出現明顯咽部不適,還伴有短暫嗆咳,她不敢告訴他人,直到6個小時後,其父母知道了才帶她到醫院就診。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劉義平說,當天下午檢查發現,硬幣卡在其食道入口,咽喉部已出現充血水腫。當日晚上,雯雯在全麻狀態下進行了食道鏡異物取出術,才將留在食道入口的硬幣取出。14日,雯雯出院回家。

“不慎吞下異物,千萬不要忍,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傷。”劉義平說,諸如硬幣這類異物誤吞之後難以排出,多會卡在食道等部位,應立即到醫院就診取出,防止異物長期卡在食道,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嚴重併發症出現。

案例

蹺蹺板上玩耍7歲男孩拇指斷裂

2

家住通江縣空山鄉的周女士介紹,14日下午兩點左右,孩子小紹在學校蹺蹺板上玩耍時,不小心被蹺蹺板擠傷右拇指。楊女士說,孩子整個右手拇指血肉模糊,當時的情況讓她十分害怕。隨後,她立即打車將孩子送往醫院,檢查結果是右拇指末節離斷傷。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來到醫院時,這名孩子大拇指指甲蓋都掉了,縫了十幾針,還需要後續觀察。”巴州區第二人民醫院顯微外科執業醫師張寶寶介紹,小紹的傷情較重,整個右拇指末節僅少許皮下組織相連,14日晚上進行了3個小時的斷指再植術,目前還需對患兒進行為期一週的住院觀察,預計將花費上萬元治療費用。

數據:去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5.64‰

“兒童意外傷害帶給社會、家庭、個人生理和心理上的嚴重損傷,往往永遠無法癒合。”市衛計委婦幼科科長王曉琳介紹,兒童意外事故的發生主要與兒童的生理狀況有關,如年齡、性別、心理特徵、身體狀況等,其次也與家庭條件如父母文化程度、經濟水平,以及社會因素有關。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據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我市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是9.63‰、8.91‰、9.06‰、6.49‰、5.62‰、5.64‰,呈逐年下降趨勢,城鎮和農村地區無顯著差異;常見死因有:意外窒息、交通意外、中毒、溺水、跌落、疾病等。

根據《巴中市“十三五”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提出保障婦幼健康和母嬰安全,到2020年,嬰兒死亡率控制在6.5‰以內,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7.5‰以內

措施:避免兒童發生意外事故托幼機構應預防為主

針對5歲以下兒童的人身安全,除了父母要加強照看和監管外,托幼機構是5歲以下兒童聚集場所,因此避免兒童意外傷害尤為重要。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近日,巴中市組織醫務人員深入托幼機構,舉辦兒童常見意外傷害的預防與急救處理專題講座。講座旨在進一步降低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率,提高托幼機構教職員工對兒童常見意外傷害有關知識的認識和掌握程度,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學齡前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具有明顯特點,‘預防為主’在托幼機構避免兒童意外傷害發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市婦幼保健院基層保健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托幼機構需要按兒童特點健全和落實各項具體管理措施。

兒童常見意外傷害的急救處理方法

燙傷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首先要第一時間讓孩子脫離熱源,把燙傷部位放在潔淨的涼水中衝淋,時間是15-20分鐘。如果燙傷的部位沒有辦法放在涼水中衝淋(如面部燒傷),可用冷溼的毛巾覆蓋在局部,然後每隔1到2分鐘更換一次毛巾,有條件的話最好在毛巾上面放置一塊冰塊以保證毛巾冷溼而持續降溫。這樣有助於及時散熱,減輕孩子的疼痛感及燙傷程度。在冷卻燒傷局部後,可用寬鬆而合身的衣物覆蓋在燙傷局部,以防止創面感染。

當然,燙傷嚴重的孩子還是應該儘快送去醫院,以得到專業的處理。

異物損傷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異物可以是任何固體物質,只要異物的體積大小適當,都可被小兒吞入消化道,吸入呼吸道,塞入耳道、鼻道內,引起組織損傷,並按異物進入的位置,造成梗阻、穿孔等。

臨床上經常遇到食道、胃異物損傷,兒童因玩耍或進食誤吞異物,常見的異物包括小玩具、硬幣、果核或骨刺等。輕者患兒出現哽咽、吞嚥困難及疼痛,如異物壓迫氣管可引起嗆咳和呼吸困難,如尖銳異物位於食道內靠近血管處,可能刺穿血管引起大出血。

遇到異物損傷,應立即送孩子就醫,及時取出異物,不能以吞食饅頭、飯糰等強行送入,這樣可能造成損傷或把異物推入深處

骨折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開放性骨折

斷骨刺穿了皮膚,傷口血流不止時。首先用乾淨的布壓迫傷口止血,可以用消毒紗布固定患處。注意不要試圖把變形或彎曲的肢體弄直,也不要將突出傷口外的斷骨塞回傷口內以免感染。

閉合性骨折

matc折骨沒有伸出皮膚,可在受損部的兩側固定肢體,以防進一步損傷,然後急往醫院骨科就診。

match

休養注意

matc一旦打上石膏回家休息,要注意應將寶寶患肢抬高,減少或避免患肢發生腫脹。幫助寶寶定時翻身。飲食應多攝入一些含鈣高的食物。一般只要骨頭復位並固定良好,寶寶能很快恢復。

溺水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溺水是兒童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農村絕大多數自然水體,如池塘、湖、河、水庫等無圍欄,也無明顯的危險標誌,這些水體多數距離村莊、學校比較近,是兒童溺水的主要發生地。溺水者吸入大量的水分和雜物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和缺氧,嚴重時可導致心臟停搏。有時因入水後驚慌恐懼,雖然吸入水分不多,但水的驟然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喉痙攣和聲門關閉導致呼吸驟停。淡水淹溺者吸入多量的低滲水,從肺泡滲入血液,造成血容量驟升,心臟負荷加重和細胞水腫而發生心力衰竭、肺水腫和腦水腫。海水淹溺者,因海水為高滲液(海水中含3.5%氯化鈉),將大量體液滲出,造成嚴重肺水腫、血液濃縮和血容量驟減,血壓下降,伴血鈉和血鉀增加。兩者均因缺氧產生代謝性酸中毒。

在臨床上淡水淹溺者多見,在此主要敘述淡水淹溺的處理。

1

現場搶救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兒童溺水的後果包括死亡和神經系統嚴重損害所導致的殘疾。搶救的關鍵是迅速使氣道通暢,恢復呼吸、循環,迅速改善通氣狀況,使氣體充分交換

(1)傾出呼吸道內積水:迅速除去口鼻汙物、拉出舌頭,使腰背部向上,足頭下垂,促使呼吸道水分流出;要注意切勿因傾水過久而延誤呼吸、心跳的搶救。

(2)呼吸復甦:採用人工呼吸,是最有效的現場搶救,方法是口對口呼吸,並注射中樞神經興奮劑,如尼可剎米、洛貝林等。

(3)心跳復甦:若患兒心跳已經停止,應在人工呼吸的同時做胸外按壓。

(4)當患兒經現場搶救初步得到復甦後,應立即送往醫院繼續搶救治療。

2

預防原則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1)不要把5歲或者5歲以下的兒童單獨留在浴缸中,因為兒童在一英寸高的水中也會造成溺水身亡。

(2)當兒童靠近水邊的時候,即使有救生員,監護人也要嚴密注視兒童。在沒有正式宣佈池塘或者湖泊上的冰已經達到安全標準以前,禁止兒童在上面滑冰。

(3)在有暴風雨的時候,要教育兒童遠離池塘和湖泊。

(4)不要讓兒童在池塘、湖泊或者河流的附近滑雪橇。

(5)各種水井和蓄水池的蓋子必須蓋好。

(6)兒童在水周圍的時候,應該時刻有大人的監護。

寵物咬傷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現在許多家庭都喜歡養小貓、小狗等寵物。孩子天生喜歡小動物,愛與小動物一起玩耍。即使最溫順的貓狗也有惱怒的時候,孩子一旦被貓、狗等寵物抓傷,家長就要緊急處理傷口,不僅要止血、止痛,最重要的是避免孩子感染狂犬病毒。

被寵物咬傷以後,應該及時清洗傷口。首先,用大量的肥皂水反覆沖洗傷口,如果傷口較深要想辦法深入內部進行灌洗(如用注射器注水沖洗),儘量減少病毒的侵入。家長要記住,傷口的處理越早取得的效果越好。再者,不要包紮傷口,儘量讓傷口暴露。對傷口初步處理之後,家長要立即帶孩子去醫院治療,注射狂犬疫苗

孩子被寵物咬傷或者抓傷之後,家長不能因為只是一個小傷口而輕視。狂犬病的死亡率極高,一旦發病幾乎無藥可治。而且,狂犬病有一定的潛伏期,可能不是被咬之後立即發病,所以家長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最好的預防辦法是,有了孩子,家裡不養貓、狗等寵物,把危險的可能性減至最低。

擦傷、扭傷

1

擦傷處理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初步包紮對於很淺、面積較小的傷口,可用碘油、酒精(紅藥水)塗傷口周圍的皮膚,用乾淨消毒紗布包紮好。

二次消毒如傷口無腫痛感染,2天後可用酒精棉球(紅藥水)再消毒傷口一次。如果家裡沒有碘酒、酒精,可用乾淨的水清洗傷口,然後塗上抗菌軟膏,再貼上創可貼。

提醒

如果擦傷面積太大,傷口上沾有無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髒物,或受傷位置重要(如臉部),建議還是帶寶寶就醫。

對於大而深的傷口,父母應及時帶孩子去外科做局部清創處理,並注射破傷風針劑。

2

扭傷處理

嚇人!巴中一男童玩蹺蹺板、一女童誤吞硬幣,結果……

早期將扭傷處墊高,採用冷敷、施壓,避免患處活動。在傷後48小時內,不可對患部做熱敷。冷敷可減輕腫脹,同時用繃帶包紮壓迫扭傷部位,不僅保護和固定受傷關節,也可幫助減輕腫脹。

按摩一般在1~2天後父母可在患處進行按摩,促使血液循環加速,腫脹消退,有條件的還可進行理療。

活動一般12天後,腫脹與疼痛開始減輕,患肢也可以做些輕微活動。經過以上治療以及相應的肢體鍛鍊,一般扭傷的肌肉和韌帶都能痊癒,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提醒

由於扭傷常常伴有骨折和關節脫位,尤其幼兒容易發生橈骨頭半脫位,所以當患兒疼痛日漸加重,應去醫院就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