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硬盤怎麼選

固態硬盤 中央處理器 ?? 技術 科學真好玩 2019-05-03

當今電腦技術的發展如此迅速,但在固態硬盤普及之前,硬盤往往作為電腦的一個短板嚴重影響著使用體驗。隨著固態硬盤的普及,七八年前的電腦換個固態硬盤也能流暢的飛起,可見固態硬盤確實是電腦發展史上的一場革命。但是現在市面上的固態硬盤可謂是五花八門,魚龍混雜,選擇固態硬盤時需要當心。

固態硬盤怎麼選

固態硬盤

在購買固態硬盤時,我們總會了解到MLC、TLC、SLC等技術概念讓人摸不著頭腦,其實這是三種閃存芯片的顆粒。一般來說,這三種閃存顆粒的材質都是一樣的,其本質區別就是存儲數據的密度不同。

SLC稱為單階儲存單元(Single-Level Cell)。SLC閃存的優點是傳輸速度更快,功率消耗更低和儲存單元的壽命更長,成本也就更高。SLC多數用於企業級的固態硬盤中以應對長時間的讀寫。

MLC稱為多階儲存單元(Multi-Level Cell)可以在每個儲存單元內儲存2個以上的信息位。與SLC相比,MLC成本較低,其傳輸速度較慢,功率消耗較高和儲存單元的壽命較低。 目前主流的固態硬盤大都用MLC顆粒,是性價比首選。

TLC稱為三階儲存單元(Triple-Level Cell),可以在每個儲存單元內儲存3個信息位。由於存儲的數據密度相對MLC和SLC更大,所以價格也就更便宜,但使用壽命和性能也就更低,主要作為入門級硬盤代替機械硬盤使用。

固態硬盤怎麼選

SLC、MLC、TLC示意圖

總之,不差錢上SLC,需要性價比上MLC,儘量不碰TLC。

固態硬盤的另一個重要概念就是硬盤接口和協議。目前市面上的固態硬盤的接口有SATA3.0、mSATA、M.2、PCle等接口。

固態硬盤怎麼選

不同固態硬盤接口及協議

SATA 3.0作為目前應用最廣的接口,最大的優勢就是成熟。普通硬盤理論傳輸帶寬6Gbps 也就是500MB/s左右的讀寫速度。mSATA由於M.2的出現已經逐步淘汰。

在傳統SATA硬盤中,當我們進行數據操作時,數據會先從硬盤讀取到內存,再將數據提取至CPU內部進行計算,計算後再反饋給內存,最後寫入至硬盤中;而PCIe接口就不一樣了,數據直接通過總線與CPU直連,省去了內存調用硬盤的過程,傳輸效率與速度都成倍提升。但是PCle佔用CPU通道數,並且價格較高,主要適用於一些高端主板的發燒級玩家。

M.2接口,是Intel推出的一種新的接口規範。M.2接口有兩種類型:Socket 2(B key——ngff)和Socket 3(M key——nvme),其中Socket2支持SATA、PCI-E X2接口,而如果採用PCI-E ×2接口標準,最大的讀取速度可以達到700MB/s,寫入也能達到550MB/s。而其中的Socket 3可支持PCI-E ×4接口,理論帶寬可達4GB/s。與M.2接口配合的協議AHCI和NVMe也是一個影響讀寫速度的重要原因。簡單來說,NVMe協議相比AHCI協議的優點就是低延遲和良好的並行性,所以NVMe讀寫速度方面有巨大優勢。

固態硬盤怎麼選

三星固態硬盤 M.2 NVMe協議 讀3500MB/S寫3200MB/S

所以,當買固態硬盤的時候不光看容量和價格,還要注意硬盤的顆粒以及是否和主板接口兼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