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不會注意到的使用細節:這三個習慣可能毀了你的硬盤……

硬盤,通常大家接觸到的也就移動硬盤和電腦內置硬盤兩類。很多朋友使用硬盤的時候不注意保護硬盤,這時就會出現硬盤壞道、硬盤讀取錯誤、無法識別、電腦系統變慢卡頓等問題(對沒錯,電腦變慢很可能是硬盤引起的。)今天就來講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三類“硬盤殺手”行為。

絕大多數人不會注意到的使用細節:這三個習慣可能毀了你的硬盤……

第一,“哎呀,硬盤又不能安全刪除,直接拔算了”——絕對不要在隨意插拔移動硬盤!

現在很多朋友認為USB採用了“熱插拔技術”,不必注意刪除硬盤。但是請注意:

熱插拔(hot-plugging或Hot Swap)功能就是允許用戶在不關閉系統,不切斷電源的情況下取出和更換損壞的硬盤、電源或板卡等部件,從而提高了系統對災難的及時恢復能力、擴展性和靈活性等,例如一些面向高端應用的磁盤鏡像系統都可以提供磁盤的熱插拔功能。”

這麼一大段話你可能看著煩,沒事我來翻譯。看到下面這個硬盤圖沒,硬盤工作時那根針是在盤面上相對磁盤高速運動的,當你停止不用時,那根針就會移動到“等待區”。

絕大多數人不會注意到的使用細節:這三個習慣可能毀了你的硬盤……

所以,如果在硬盤正常工作時,你突然把它拔了,後果就是那根針沒能回到等待區……想像一下高速公路上突然有一輛貨車停車,必然是十八公里連環大碰撞啊。那麼問題來了,不工作時可以不刪除直接拔嗎?答案是——看人品,因為理論上在硬盤部工作時直接拔下只會對磁頭支架的電機造成損壞,但是也不能排除1%的報廢率發生。

那麼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硬盤無法刪除的情況,而且沒有任何佔用,這又該怎麼處理?調出任務管理器,結束explorer.exe進程即可安全刪除。

第二,“有事沒事來個磁盤整理,開心!”——固態硬盤需要磁盤整理

很多朋友出於以前使用電腦的習慣,想使用XX軟件管家一樣沒事來個“磁盤整理”,後來電腦更新換代了,用了固態硬盤SSD,依然“有事沒事走一個”,於是呵呵,本來能用五年的SSD沒兩年就報廢了,原因在於對SSD實用磁盤整理等於給SSD吸毒,還是一點就上癮,勁賊大的那種。

首先我們要明白SSD為何比固態硬盤塊?因為SSD是分佈式存儲,而機械硬盤要一圈一圈去讀盤,SSD是直接遍歷尋址存入數據,這倆有點類似單線程和多線程的區別。所以對機械硬盤做磁盤整理相當於資料歸類,下次尋找更方便,就在同一個區域尋找數據即可。但是對SSD不需要的,它數據放哪都一樣,同時它的尋址次數是有限制的,那麼你沒事給他來個磁盤整理,把硬盤裡的數據移動來移動去,很快就把尋址次數用光了,那麼SSD自然壽命到期。

絕大多數人不會注意到的使用細節:這三個習慣可能毀了你的硬盤……

第三,“硬盤容量當然要物盡其用啦”——請給硬盤至少百分之二十的“私人空間”

偶爾會碰到一些朋友習慣將硬盤容量用到發紅,美其名曰“物盡其用”。但是如同談戀愛也要留下一絲空間,硬盤至少應該留存百分之二十的空餘空間,如果實在騰不出來,可以其他盤多用一些,系統盤一定要空出百分之二十以上。

因為在硬盤運轉過程中,打開文件夾或者程序時會在同目錄下建立一個隱藏臨時文件夾(下次你不妨打開一個WORD文件不要關閉,回到剛才的文件夾查看隱藏文件,就能看到臨時文件,關閉word後那個文件就被刪除了。還有解壓縮時,硬盤需要建立同等大小的臨時文件夾,如果空間不足將無法解壓縮。除此以外複製粘貼時需要使用緩存,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硬盤被完全佔據,會出現系統會響應變慢、應用程序無法打開、視頻音頻無法正常播放等一堆疑難雜症。

最後,如果有朋友想檢測自己的硬盤是否有壞道或者測試硬盤綜合性能,可以下載HDTune進行檢測,網上就有破解版軟件,如果確實找不到或者懶得找可以評論,我放上雲盤鏈接~(不放在正文避免翻車,/滑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