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永生之人到底在哪?看《道德經》如何詮釋永生

國學 楚武王 左傳 宋朝 道醫辟穀講堂 2017-04-13

《道德經》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道德涵養渾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嬰孩。毒蟲不螫他,猛獸不傷害他,凶惡的鳥不搏擊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頭卻握得很牢固。他雖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卻勃然舉起,這是因為精氣充沛的緣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卻不會沙啞,這是因為和氣純厚的緣故。認識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貪生縱慾就會遭殃,慾念主使精氣就叫做逞強。事物過於壯盛了就會變衰老,這就叫不合於“道”,不遵守常道就會很快地死亡。


蒲騷之戰

《左傳》記載:

楚武王四十年(公元前701年),楚國開始向東方發展,尋找盟友,楚武王派遣自己的兒子屈瑕,準備與貳國和軫國結盟。擔任楚國最高官職(莫敖)的屈瑕,帶領著軍隊開始往漢江的東邊進發。聽到這個消息,鄖國就非常緊張,想聯合隨國、絞國、州國、蓼國這四個小國來共同抗楚,破壞這次楚國的結盟。鄖國先行一步,將軍隊駐紮在蒲騷(今湖北應城境內)一帶,準備抵抗楚軍。

率領楚軍的屈瑕聽到鄖國準備聯合四國抵抗楚軍,並且鄖軍已經在蒲騷駐紮下來,就開始擔心起來。這時候,隨同出軍的楚大夫鬥廉分析了雙方形勢,建議屈瑕,說:“鄖國的軍隊駐紮在蒲騷等待其他四國的到來,他們有恃無恐,防備是鬆懈的。您帶領重兵在郊郢(今湖北鍾祥縣附近)阻擋前來增援的四國部隊,我率領一隊精銳人馬,乘其不備,夜襲鄖軍於蒲騷,鄖軍仗著四國會來的僥倖心理,也沒有什麼鬥志,我們打敗了鄖國軍隊,其他四國也就四處而散,不會再來增援解救鄖軍的。”

屈瑕猶疑了一會,說:“要不我們派人回去,請楚王再派一些部隊前來增援?”鬥廉回答道:“我聽說‘師克在和,不在眾’,如果部隊上下團結,眾人一心,就能夠打敗敵人,數量上的多少優勢,是相對次要的。你看殷商的潰敗和周武王的勝利,不就是這樣的嗎?我們的部隊已經出師成形,軍心穩定團結,所以又何必再去請增援的部隊呢?”屈瑕還是有些不放心,說:“要不,我們請軍師卜上一卦,看看勝算如何?”“占卜是用來解決疑惑和預見未來的,現在我們沒有疑惑,也看清了雙方情勢,又哪裡用的上卜卦呢?”

屈瑕接受了鬥廉的建議,堅定了信心,按照鬥廉的戰鬥方案,夜襲蒲騷,打敗了鄖軍,其他四國也是按照鬥廉所分析的那樣,沒有前來救援,各自散去。最後楚國與貳國、軫國共同結盟,屈瑕完成了這次使命,率領軍隊回到了楚國。

真正永生之人到底在哪?看《道德經》如何詮釋永生

鄖國先行一步,準備抵抗楚軍(資料圖)

以“和”為貴

真正永生之人到底在哪?看《道德經》如何詮釋永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宋代高道張無夢有言:“國猶身也。心無為則氣和,和則萬神結矣;心有為則氣亂,亂則英華散矣。”

順應規律無為而為,如此氣息和順,平靜自然;氣息和順,平靜自然,如此萬神凝聚,充滿能量,應化萬物無不周全。反之,內心深處慾念炙熱,刻意妄為,如此氣息紊亂,情緒波動;氣息紊亂,情緒波動,如此精氣神散去,力量衰減,做事難得成功。

真正永生之人到底在哪?看《道德經》如何詮釋永生

符合道的規律,就能明白通達(資料圖)

作為一個修道有成者,修持己身,五臟六腑之氣便會貫通和暢,外邪便也不得入內,則百病不生,道氣長存。整個團隊、民族、地區、國家、人類,如果能上下團結,凝聚一體,那在面對外敵入侵的時候,就完全可以克敵制勝,共同度過一切難關。

只有我們真正懂得“和”的意義,才能保持長存永在,懂得運用了“和”,就能符合道的規律,就能明白通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