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約好一起反奉,為何馮玉祥不守約定,造成郭鬆齡孤軍兵敗

郭鬆齡本來和馮玉祥約好,一起反奉,攻打張作霖。可為什麼,當郭鬆齡帶著7萬人馬氣勢洶洶殺向奉天的時候,有30萬人馬的馮玉祥卻按兵不動。最終導致郭鬆齡兵敗身亡。馮玉祥為什麼不守約定呢?

本來約好一起反奉,為何馮玉祥不守約定,造成郭鬆齡孤軍兵敗

(郭鬆齡舊照)

一、投身奉軍,委以重任。

郭鬆齡年少時,家鄉成了俄日戰爭區。房倒人亡的災難,給了他很大的觸動,促使他為了民族大義走上從軍之路。

隨後,郭鬆齡讀軍校的時候,又接觸到了許多民主新思想,於是成為支持共和的堅貞力量。

不過,郭鬆齡的軍旅生涯並不平坦。起先,他跟著陸軍統領朱慶瀾在四川混。沒混多久,便趕上了辛亥革命,清政府亡了。朱慶瀾丟了飯碗,郭鬆齡自然也只能捲鋪蓋走人,回東北老家。

隨後郭鬆齡追隨孫中山投身護國運動。運動失敗後,郭鬆齡不得不再次撤回東北。

適逢張作霖擴充軍隊,急需人才。郭鬆齡憑著過硬的軍事本領,在張作霖重建的陸軍講武堂擔任了戰術教官。

在講武堂任教後,郭鬆齡教授的第一期學員中,就有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兩人雖是師生,但一見如故,張學良對他的見識、軍事等都非常欽慕,受其影響頗多。

張學良畢業後,舉薦郭鬆齡被擔任衛隊旅參謀長和第二團團長。

在郭鬆齡的調教下,衛隊旅成為奉軍中毫無綠林習氣,軍容煥發的一支新軍。

隨後郭鬆齡又在直皖戰爭和剿匪行動中,打出了幾場以少勝多的漂亮仗,很快他便名聲大振。這讓一直認為他書生氣太重的張作霖,也不由得對他刮目相看,破格提拔他為陸軍第八混成旅旅長。

直奉戰爭開始後,張作霖又把他提拔為東路軍第二梯隊副司令。

第二次直奉戰爭開始後,郭鬆齡已身任第三軍副軍長。

短短几年,郭鬆齡便像坐飛機一樣,很快就升任為奉軍主力統帥。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他軍事能力優秀;另一方面,也是張作霖為了扶持張學良,有意提拔他。

本來約好一起反奉,為何馮玉祥不守約定,造成郭鬆齡孤軍兵敗

(張作霖舊照)

二、郭鬆齡為何要反奉?

雖說事業有成,但並不意味著郭鬆齡很開心,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一,郭鬆齡在奉軍中是個另類。他既瞧不起張作霖的那些“老派”兄弟們,也看不上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再加上他剛愎自用,心胸不開闊,因此同事關係處得很惡劣。在奉軍中,他一直深受排擠。

其二,郭鬆齡功高無賞。兩次直奉戰爭,郭鬆齡都有不俗的功勞,其中第一次直奉戰爭還救張作霖於水火,解了他的圍。但張作霖在論功行賞,劃分地盤時,卻單單沒有給他算上一份。這讓郭鬆齡大為不滿。

其三,政見不合。好大喜功的張作霖,在直奉戰爭勝利後,一心想繼續攻打馮玉祥的國民軍,以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就在眾人紛紛應和時,郭鬆齡卻極力主張“精兵強卒,保衛桑梓,開發東北,不事內爭,抵禦外侮”。這讓張作霖很不滿。平時和他不對眼的,更是趁機大進讒言,想借此機會擠走他。

其四,不能容忍張作霖和日本人合作。郭鬆齡到日本考察軍事時,發現張作霖為了獲得日本人的軍火支持攻打國民軍,竟與日本人達成賣國協議。郭鬆齡身上要愛國氣節,很不滿張作霖的行為。

種種原因,最終促成了郭鬆齡反奉。

本來約好一起反奉,為何馮玉祥不守約定,造成郭鬆齡孤軍兵敗

(馮玉祥舊照)

三、馮玉祥背盟。

反奉的事,以郭鬆齡的能力,顯然是不夠的,於是他找上了馮玉祥,希望和馮玉祥聯合反奉。

一直被張作霖壓著打的馮玉祥,正愁不知如何瓦解張作霖的勢力。郭鬆齡找上門來了,這讓馮玉祥大喜過望。

號稱有30萬大軍的馮玉祥,立刻拍著胸脯表示支持郭鬆齡。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們還找來了張作霖的舊部李景林。三人就反奉立下盟約,並約定反奉成功後,直隸歸馮玉祥,熱河歸李景林,東北歸郭鬆齡。

有了後盾的郭鬆齡認為反奉無憂,於是在1925年11月21日夜,舉起反奉大旗,倒戈相向,率著他的7萬奉軍精銳,一路勢如破竹向奉天衝去。

由於事發突然,張作霖在短暫的慌張後,立刻故伎重演,向日本人給出了更多的優越條件,爭取到了日本人的軍事幫助。

面對日本人的先進武器,郭鬆齡很快就從主動變成了被動。再加上他指揮的本是奉軍,一些士兵本不想反。在張作霖和張學良的勸說下,不少人脫離了郭鬆齡的指揮,又重新回到了張作霖的隊伍中。

勢態緊急,郭鬆齡急需馮玉祥和李景林增援。

沒想到馮玉祥和李景林已經互掐上了。原來馮玉祥見有機可趁,於是不遵守盟約,圖謀李景林的地盤。而李景林當然不肯坐以待斃,於是和馮玉祥鬥得不可開交。這二人忙著窩裡鬥,誰還顧得上郭鬆齡呢!同時,馮玉祥也想讓奉系內部自相殘殺,他坐山觀虎鬥,最後去收拾殘局。由此,郭鬆齡成了炮灰。

(參考史料:《郭鬆齡反奉見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