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

我們現在所知曉的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大多是通過史書記載,或者是口口相傳而來,剩下的便是通過考古工作來進行補充,很多歷史上缺失的資料,通過出土的文物也可分析出一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稱:那是無價之寶!

1982年2月10日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穆店鄉馬湖村,任馬湖村公路小隊隊長的萬以才帶領十多個農民在田邊清理水渠,秉著“分片包乾”的原則,每人分配到了一塊責任工地,有一塊工地汙水爛泥較多,大家都不願意選,最後分配給了遲到的萬以全,也就是萬以才的弟弟。

"

我們現在所知曉的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大多是通過史書記載,或者是口口相傳而來,剩下的便是通過考古工作來進行補充,很多歷史上缺失的資料,通過出土的文物也可分析出一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稱:那是無價之寶!

1982年2月10日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穆店鄉馬湖村,任馬湖村公路小隊隊長的萬以才帶領十多個農民在田邊清理水渠,秉著“分片包乾”的原則,每人分配到了一塊責任工地,有一塊工地汙水爛泥較多,大家都不願意選,最後分配給了遲到的萬以全,也就是萬以才的弟弟。

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正在清理水渠的過程中,萬以全突然挖到了東西,便喊哥哥過來,這時也在隊中的另一個弟弟萬以年也走了過來,哥仨不讓大家碰那東西,一邊繼續挖,最後大概挖了兩尺多深時才看到挖的東西類似一個花瓶。

哥仨把“花瓶”拿回家中後,用水清洗後,發現還是一個模樣不錯的“花瓶”,但對於農民來說卻沒有太多的價值。但由於瓶子過於沉重,便仔細查看瓶內是否有其他物件在裡面。

這一看倒使這哥仨欣喜萬分,原來裡面藏著大量的金黃,哥仨的老婆建議把金子拿出來平分,老三可以額外得到外面的壺。但最終這個方案被哥仨個拒絕,因為這事已經驚動了全村人,如果私藏肯定不得安生。

"

我們現在所知曉的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大多是通過史書記載,或者是口口相傳而來,剩下的便是通過考古工作來進行補充,很多歷史上缺失的資料,通過出土的文物也可分析出一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稱:那是無價之寶!

1982年2月10日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穆店鄉馬湖村,任馬湖村公路小隊隊長的萬以才帶領十多個農民在田邊清理水渠,秉著“分片包乾”的原則,每人分配到了一塊責任工地,有一塊工地汙水爛泥較多,大家都不願意選,最後分配給了遲到的萬以全,也就是萬以才的弟弟。

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正在清理水渠的過程中,萬以全突然挖到了東西,便喊哥哥過來,這時也在隊中的另一個弟弟萬以年也走了過來,哥仨不讓大家碰那東西,一邊繼續挖,最後大概挖了兩尺多深時才看到挖的東西類似一個花瓶。

哥仨把“花瓶”拿回家中後,用水清洗後,發現還是一個模樣不錯的“花瓶”,但對於農民來說卻沒有太多的價值。但由於瓶子過於沉重,便仔細查看瓶內是否有其他物件在裡面。

這一看倒使這哥仨欣喜萬分,原來裡面藏著大量的金黃,哥仨的老婆建議把金子拿出來平分,老三可以額外得到外面的壺。但最終這個方案被哥仨個拒絕,因為這事已經驚動了全村人,如果私藏肯定不得安生。

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於是經過商議後,萬以才帶著兩塊金子的樣本直奔鄉政府,後被鑑定出金子的含金量極高,當聽說家裡還有四十斤時,專家們嚇了一跳,急忙派“重兵”奔赴萬家。

當專家看到那些黃金時,是分有不同的形狀,分別是金獸、金餅、馬蹄金和麟趾金等,其中金獸重達9公斤,其他金器重達11公斤。專家又問及這些黃金是否有裝盛的容器,他們把隨手扔掉的“花瓶”拿給了專家。

經過文物專家的鑑定說,那才是無價之寶!這是一件什麼樣的“花瓶”呢?

這個“花瓶”殘高為24釐米,口徑12.8釐米,腹徑22.2釐米,足徑13.8釐米,上面有三處銘文,其中一處為“惟王五年,奠陽陳,再立事歲。孟冬戎起,齊臧戈遊。陳璋內,伐燕亳,邦之獲。”

"

我們現在所知曉的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大多是通過史書記載,或者是口口相傳而來,剩下的便是通過考古工作來進行補充,很多歷史上缺失的資料,通過出土的文物也可分析出一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稱:那是無價之寶!

1982年2月10日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穆店鄉馬湖村,任馬湖村公路小隊隊長的萬以才帶領十多個農民在田邊清理水渠,秉著“分片包乾”的原則,每人分配到了一塊責任工地,有一塊工地汙水爛泥較多,大家都不願意選,最後分配給了遲到的萬以全,也就是萬以才的弟弟。

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正在清理水渠的過程中,萬以全突然挖到了東西,便喊哥哥過來,這時也在隊中的另一個弟弟萬以年也走了過來,哥仨不讓大家碰那東西,一邊繼續挖,最後大概挖了兩尺多深時才看到挖的東西類似一個花瓶。

哥仨把“花瓶”拿回家中後,用水清洗後,發現還是一個模樣不錯的“花瓶”,但對於農民來說卻沒有太多的價值。但由於瓶子過於沉重,便仔細查看瓶內是否有其他物件在裡面。

這一看倒使這哥仨欣喜萬分,原來裡面藏著大量的金黃,哥仨的老婆建議把金子拿出來平分,老三可以額外得到外面的壺。但最終這個方案被哥仨個拒絕,因為這事已經驚動了全村人,如果私藏肯定不得安生。

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於是經過商議後,萬以才帶著兩塊金子的樣本直奔鄉政府,後被鑑定出金子的含金量極高,當聽說家裡還有四十斤時,專家們嚇了一跳,急忙派“重兵”奔赴萬家。

當專家看到那些黃金時,是分有不同的形狀,分別是金獸、金餅、馬蹄金和麟趾金等,其中金獸重達9公斤,其他金器重達11公斤。專家又問及這些黃金是否有裝盛的容器,他們把隨手扔掉的“花瓶”拿給了專家。

經過文物專家的鑑定說,那才是無價之寶!這是一件什麼樣的“花瓶”呢?

這個“花瓶”殘高為24釐米,口徑12.8釐米,腹徑22.2釐米,足徑13.8釐米,上面有三處銘文,其中一處為“惟王五年,奠陽陳,再立事歲。孟冬戎起,齊臧戈遊。陳璋內,伐燕亳,邦之獲。”

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意思為:齊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田忌再次執政時,齊國派大將陳璋率兵滅燕,搶奪其國寶的經歷,而這隻壺就是燕國的國寶。

“最奪人眼球的莫過於壺身玲瓏剔透的鏤空紋飾,一朵朵梅花繁茂盛開,蜷曲起伏的蟠龍穿行在花叢中,梅花共計96行576朵,蟠龍共有96條。鏤空紋飾上還有一圈橫幅箍,相間裝飾著4只伏獸和4個獸面銜環。伏獸似俯衝的猛虎,張口瞪眼,遍體飾錯金銀方格紋,色彩斑斕;銜環獸萌態可人,頭部鑲嵌綠松石,環上的錯金紋細如髮絲,狀若流雲。”

可以看出這是出自於戰國時期燕國的文物,其做工精美的華麗瓶身,是中國青銅時代泥範鑄造工藝技術最完美的產物,堪稱國之瑰寶。後被取名為“陳璋圓壺”,成為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

"

我們現在所知曉的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大多是通過史書記載,或者是口口相傳而來,剩下的便是通過考古工作來進行補充,很多歷史上缺失的資料,通過出土的文物也可分析出一二。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稱:那是無價之寶!

1982年2月10日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穆店鄉馬湖村,任馬湖村公路小隊隊長的萬以才帶領十多個農民在田邊清理水渠,秉著“分片包乾”的原則,每人分配到了一塊責任工地,有一塊工地汙水爛泥較多,大家都不願意選,最後分配給了遲到的萬以全,也就是萬以才的弟弟。

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正在清理水渠的過程中,萬以全突然挖到了東西,便喊哥哥過來,這時也在隊中的另一個弟弟萬以年也走了過來,哥仨不讓大家碰那東西,一邊繼續挖,最後大概挖了兩尺多深時才看到挖的東西類似一個花瓶。

哥仨把“花瓶”拿回家中後,用水清洗後,發現還是一個模樣不錯的“花瓶”,但對於農民來說卻沒有太多的價值。但由於瓶子過於沉重,便仔細查看瓶內是否有其他物件在裡面。

這一看倒使這哥仨欣喜萬分,原來裡面藏著大量的金黃,哥仨的老婆建議把金子拿出來平分,老三可以額外得到外面的壺。但最終這個方案被哥仨個拒絕,因為這事已經驚動了全村人,如果私藏肯定不得安生。

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於是經過商議後,萬以才帶著兩塊金子的樣本直奔鄉政府,後被鑑定出金子的含金量極高,當聽說家裡還有四十斤時,專家們嚇了一跳,急忙派“重兵”奔赴萬家。

當專家看到那些黃金時,是分有不同的形狀,分別是金獸、金餅、馬蹄金和麟趾金等,其中金獸重達9公斤,其他金器重達11公斤。專家又問及這些黃金是否有裝盛的容器,他們把隨手扔掉的“花瓶”拿給了專家。

經過文物專家的鑑定說,那才是無價之寶!這是一件什麼樣的“花瓶”呢?

這個“花瓶”殘高為24釐米,口徑12.8釐米,腹徑22.2釐米,足徑13.8釐米,上面有三處銘文,其中一處為“惟王五年,奠陽陳,再立事歲。孟冬戎起,齊臧戈遊。陳璋內,伐燕亳,邦之獲。”

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意思為:齊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田忌再次執政時,齊國派大將陳璋率兵滅燕,搶奪其國寶的經歷,而這隻壺就是燕國的國寶。

“最奪人眼球的莫過於壺身玲瓏剔透的鏤空紋飾,一朵朵梅花繁茂盛開,蜷曲起伏的蟠龍穿行在花叢中,梅花共計96行576朵,蟠龍共有96條。鏤空紋飾上還有一圈橫幅箍,相間裝飾著4只伏獸和4個獸面銜環。伏獸似俯衝的猛虎,張口瞪眼,遍體飾錯金銀方格紋,色彩斑斕;銜環獸萌態可人,頭部鑲嵌綠松石,環上的錯金紋細如髮絲,狀若流雲。”

可以看出這是出自於戰國時期燕國的文物,其做工精美的華麗瓶身,是中國青銅時代泥範鑄造工藝技術最完美的產物,堪稱國之瑰寶。後被取名為“陳璋圓壺”,成為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

老農挖出40斤黃金和一花瓶,他隨手扔掉花瓶,專家:那是無價之寶

通過壺身上的銘文發現,“陳璋圓壺”其實是一對,另一隻為“陳璋方壺”則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被搶走,現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兩壺銘文僅一字之差:圓壺上的“齊臧戈遊”在方壺上作“大臧戈遊”。這也很好理解,成王敗寇是古往今來的常態,而從燕國繳獲陳璋壺的那一年,齊國作為勝利者當然士氣高漲。

萬家兄弟無意中挖出來的國寶主動捐給了國家,而政府方面也拿出了一萬元作為發現國寶的獎勵,在八十年代初期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財產”了。

參考資料:《陳璋圓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