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電影票房過600億,國產片票房創歷史新高

“啪”,燈亮了,蓉蓉有些恍惚,“電影院是黑的,但往往在黑暗中,我們才有勇氣走一趟內心深處沉默但無法湮滅的自由之路”。

看電影,是蓉蓉的跨年方式。一週前,因為抖音一句浪漫宣言,她選擇了《地球最後的夜晚》。該片講述的是一箇中年男人重回貴州故鄉,開始一段尋找12年前戀人的夢幻之旅,因為女神湯唯的魅力以及前期營銷成功,該片預售額破億,上映2天,票房就達到了2.68億元,成功助攻電影總票房完成任務。

2018電影票房過600億,國產片票房創歷史新高

據“貓眼電影”統計,2018年12月29日17時05分,2018年中國電影總票房正式突破600億大關,創下中國電影年度票房歷史新高。業內人士分析,在這張600億的成績單中,國產片表現亮眼,票房佔比不僅超過進口片,且創下歷史新高,算是在寒冬裡送給從業者和影迷的一份新年禮物。

爛片往往慘敗而歸

“600億元的確是給人一些信心,但對投資者而言,則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賺得盆滿缽滿,有的可能是血本無歸。”影視產業天使投資者周凱旋認為。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公開信息梳理髮現,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榜前十影片中,現實題材的影片居多,比如票房冠軍《紅海行動》,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同時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的故事 ,其票房為36.5億;加上《唐人街探案2》(33.97億)、《我不是藥神》(31億),三部現實主義題材的影片均超過30億。

2018電影票房過600億,國產片票房創歷史新高

更為喜人的是,若以業界估算的投資成本計算的話,這三部影片的收益頗豐。

曾有報道稱《紅海行動》投資成本在6億元,按照國產電影片方和影院的分賬比例,(43%:57%),投資方的淨利在6億元左右;《我不是藥神》製作加宣發成本在1.2億左右,因為低於《紅海行動》6億和《唐探2》5.5億,使得《我不是藥神》以淨利約10億登上年度最賺錢電影寶座。 排在最賺錢第二位的是《西虹市首富》,約為7億元左右。

“因為投資成本是商業祕密,排名前十的影片未必是最賺錢的電影,但有三部國產影片票房超過30億元,這樣的集中度在近些年並不多見,說明什麼呢?一方面是電影產業的市場還是很大的,另一方面觀眾的審美度在提升,對影片質量是有要求。爛片就是爛片,市場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懲罰。”周凱旋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從票房上看,去年多部備受期待、高投入的影片,其實票房表現並不佳。

比如古裝魔幻大片《阿修羅》,由梁家輝、劉嘉玲等大咖主演,卻在上映三天後宣佈撤檔停映,票房不到5000萬。曾有公開報道稱,該片耗時6年,投資7.5億,業界估算加上宣發費用,預估總投入可能在8億~8.5億之間。若按照5000萬元票房計算的話,該片預計淨虧8億元左右。

2018電影票房過600億,國產片票房創歷史新高

另一部被市場期待的《西遊記女兒國》,卡司陣容強大,又在春節檔上映,票房卻慘不忍睹。反觀之前兩部電影的成績,《西遊記大鬧天宮》票房10.44億,《西遊記三打白骨精》票房11.98億。可見同樣系列,不一定帶來票房保障。如按照業界估算的製作成本在6.5億元(加上宣發成本),這個數字與票房不相上下,如此,片方分賬票房2.6億元,淨虧損可能在4億左右。

同樣逃不過“系列不過三”魔咒的,還有《歐洲攻略》。該片是“攻略”系列電影的第三部,講述了特工天團的成員林在風、王朝英和洛奇臨危受命遠赴歐洲,追尋全球監控系統“上帝之手”的下落的故事,由梁朝偉、吳亦凡、唐嫣、杜鵑、林子祥主演。該片投資約3億,片方分賬在5400萬元左右,淨虧損2.5億。

引發業界思考的是,此三部影片評分都不高,均在5分之下。

“儘管投資成本沒有具體數據,賺錢與虧損也只是估算而已,但可以得出一個相對冷靜的結論:爛片肯定是不好賺錢的。所以目前,製作好影片已是我們經常探討的內容,大家還是少了許多浮躁與急功近利之心。”周凱旋希望從市場表現不佳的影片研究中找到更多信息。

利好政策促進電影發行整合

投資人研究失敗案例的價值,更多從控制一部影片的風險成本出發,因為電影投資依舊是一些專業投資者關注的重點文化產業細分領域。而在成本控制中,對政策研究也是這些投資者近期的工作重心。

去年12月25日公佈了《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規定稱:對電影製片企業銷售電影拷貝(含數字拷貝)、轉讓版權取得的收入,電影發行企業取得的電影發行收入,免徵增值稅。

針對這一政策,資深電影人王璐分析,“電影發行的收益雖然不高,現在所佔票房比例10%左右,但這部分收益一般比較穩定,這也使得前幾年製片公司多有此項業務。但2018年起,多家電影公司已經開始調整收縮自身發行業務。”

這背後主要是因為,在市場遇冷以及行業調整時期,發行團隊的公司或者中小型發行公司很難拿到片子。

周凱旋認為,在行業不算太景氣的時候,很少有公司可以像過去一樣,養一支人數眾多的發行和地推團隊,“為長久之計,一些電影公司縮減該項業務也在情理之中。這也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在影片投資成本整體控制的情況下,發行行業一定也需要整合。”

在好萊塢,六大發行公司掌握的主要發行渠道就佔據了市場超過75%的份額。反觀國內,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排名前十五的民營公司票房佔有率為87%,這意味著發行業的整合還將繼續。

目前國內的發行陣營大致分為四種,一種是有製片能力的影視公司,如中國電影、華誼兄弟、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博納影業、新麗傳媒、北京文化;二是在行業擁有深厚資源積累的專業發行公司,如聯瑞影業、聚合影聯、合瑞影業;三就是聚合院線的發行聯盟,如五洲發行、四海發行、國影縱橫、華影天下;除此之外,新崛起的互聯網發行,包括貓眼微影視、淘票票,以及騰訊影業、阿里影業、愛奇藝影業。

而利好的稅收政策在某種程度上更是加快了這種整合速度。

比如,中影和華夏作為傳統國有發行公司,擁有壟斷性資源,其地位暫時無可取締。中影集團2017年該公司主導或參與發行國產影片410部,累計票房119.48億元,佔同期全國國產影片票房總額的43.86%;發行進口影片109部,票房150.32億元,佔同期進口影片票房總額的62.54%。

其他一些發行公司多是涉及影視行業全產業,在稅收政策中,則是此消彼長的狀態。

“當然,民營企業機會還有許多,就是投資國有企業”。周凱旋分析認為。

上述文件明確表示,在國家許可範圍內,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參與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製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在投資核准、銀行貸款、土地使用、稅收優惠、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對外貿易等方面給予支持。

“影視寒冬的現實並不骨感。”王璐認為,電影是需要匠心的,只要有匠心,好的政策會將影視產業助推到大家期望的高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