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愛在西元前》確定動漫化,進軍二次元會是門好生意嗎?

國產動漫 周杰倫 漫畫 音樂 文創資訊 文創資訊 2017-09-21

二次元市場正在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就連“歌神”周杰倫也開始進軍二次元了。

近日,周杰倫於2001年創作發行的經典曲目《愛在西元前》宣佈將實現動漫化。該動畫作品將於明年與大家見面,由傑威爾音樂授權,華映星球和紫卉動漫合作,暫定28集每集23分鐘。而與這個消息一同放出的還有動畫的PV。

周杰倫《愛在西元前》確定動漫化,進軍二次元會是門好生意嗎?

上週末,根據周杰倫同名音樂改編的動畫PV《愛在西元前》正式在全平臺上線,唯美的國漫畫風,男女主角彷彿穿越千年的愛情故事,再加上熟悉的周董的音樂,一時間引發了粉絲的情感共鳴與80、90後們的集體回憶。

不過,此舉也令很多人感到詫異和不解。首先,周董的歌有上百首,為什麼會挑選十多年前的經典老歌?其次,流行歌曲改編影視常見,但改編動漫還是頭一遭,而且動畫耗資8000萬,難道不怕賠了本又消耗了名氣?最後,二次元內容變現難的問題幾乎是業內共識,周董為何還要鋌而走險?

周董又跨界,《愛在西元前》宣佈動漫化

周董玩跨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入局二次元還是第一次。想必在2001年創作《愛在西元前》這首歌的時候,是絕對不會料到16年後的今天會將其改編成動漫!

周杰倫《愛在西元前》確定動漫化,進軍二次元會是門好生意嗎?

《愛在西元前》這首歌的故事背景來源於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和她妻子米蒂斯的故事,傳說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就是他為她妻子而建造的。雖然空中花園的真正建造者這個問題,在學界還有爭論,但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愛在西元前》在2002年還是拿下了第13屆臺灣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作為周杰倫音樂創作的一個重要起點,相信這部作品對他來說意義非凡。

周杰倫《愛在西元前》確定動漫化,進軍二次元會是門好生意嗎?

面對如此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不知道他的動畫化能否實現周董的目標,觀眾又是否會買賬,這個還要等到明年才能揭曉答案了。事實上,《愛在西元前》的項目2015年底就已經在公司內部進行討論,針對二次元市場也做了跨度半年的調查。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整個動畫預告PV來看,開篇運用的音樂也不是《愛在西元前》,而是周杰倫另外一首金曲《夜的第七章》。可以想見該部動畫中我們應該能夠聽到不少周杰倫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另外,PV中幾乎看不到什麼原曲MV的影子,只是大概能感受到這是個關於輪迴的故事。這一點與《愛在西元前》這首曲子的關聯度還是很大的。

對此,一些持質疑態度的觀眾也提出了擔憂,希望動畫不要喧賓奪主,最後變成令人遺憾的大型周董音樂作品MV。

於是,《愛在西元前》導演劉可欣發話了,她表示,PV主要是早期的創意和實驗性Demo,正片主題其實是關於情感經歷與愛的記憶,通過不同時期、不同階段、不同層次愛情觀的展現,向觀眾展現年輕人的成長曆程。

據透露,《愛在西元前》動畫番劇的28集將分為兩季,預計明年暑期上線。值得一提的是,期間除了會有動畫特別版、同人番外放出,《愛在西元前》的漫畫版也會在今年年底前上線預熱。據說,動畫版和漫畫版的信息量不太一樣,漫畫會把每世紀的愛情故事進行提煉,更注重單線敘事;動畫番劇有很長篇幅去演繹,故事細節更為豐富。

流行音樂改編成動漫,噱頭大於內容?

流行歌曲改編影視此前早有先例,比如《梔子花開》、《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歌曲IP都經歷了影視化改編,但是說真的,將歌曲改編成動畫還是首例。不得不佩服中國創作人的腦洞!但是,為何要挑選周董的《愛在西元前》這樣一首經典老歌來試水呢?

周杰倫《愛在西元前》確定動漫化,進軍二次元會是門好生意嗎?

“大概去年三月份接觸到項目,和紫卉聊起杰倫作品二次元化的問題,雙方一拍即合,我個人特別喜歡周杰倫的歌。”《愛在西元前》導演劉可欣認為,作為大眾偶像的周杰倫,在二次元群體中的影響力也很大,其中《愛在西元前》在歌詞和想要傳達的精神內涵上最具代表性。

當然,一部幾千萬成本的動畫番劇,顯然不能僅僅出於創作人的第一嗅覺。與文學改編需要提煉濃縮不同,歌曲IP的信息量小,如何在保留歌曲特質的基礎上,對有限內容進行無限延展,才是成功的關鍵。

從《愛在西元前》的PV來看,似乎講述的是穿越愛情故事,在少女漫中算比較常見的題材。如何在信息量有限的情況下,創作出令人驚豔的作品,而不是侷限於靠情懷來圈粉?這似乎成了擺在《愛在西元前》動畫化眼前的難題。

“如果只是一首歌改成故事,扁平化處理成二次元,人物形象嚮明星靠攏,這是很不高明的改編。”劉可欣認為,與傳統動漫中的校園小清新不同,《愛在西元前》並不是一個瑪麗蘇式愛情故事。除了保留周杰倫歌曲特有的氣質和情懷,在更大的創作空間中,以豐富的內容和情感展現群體性的經歷和命運感,獲得更多觀眾的共鳴,才是歌曲改編動畫的真正價值。

現如今,在華語樂壇,周杰倫的地位已經無需多言,但在新的領域,無論是音樂作品改編動漫,還是二次元其他領域的涉足,都是完全新的嘗試。這個嘗試最初的源頭來自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作為入局者,《愛在西元前》在探索,不必害怕失敗,看看究竟被稱作無國界的音樂,是否存在更多的變化跨界可能。

事實上,奇幻愛情背景的《愛在西元前》並不止於二次元開發,未來也將做舞臺劇、大電影的規劃。正如劉可欣所說的,周杰倫的粉絲年齡層跨度極大,從十幾歲到三四十歲都有,儘管動漫作品的受眾多是步入校園或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但如果能夠撬動更廣大的群體,明星歌曲IP改編的商業變現完全就是另一番“錢”景。

二次元生意不好做,為什麼資本競相入局?

雖說,將歌曲改編成動畫,周董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在二次元領域,周董與動畫還是有些淵源的。在此之前,離動畫最近的一次恐怕是2013年客串了《十萬個冷笑話》中太乙真人的配音。而就在周董宣佈將《愛在西元前》實現動漫化後不久,其聯合楊峻榮和方文山創辦的傑威爾音樂公司,再次曝出將與淺夏動漫合作虛擬戰鬥偶像IDOLING。

種種舉動,都在說明一點,隨著二次元文化的持續升溫,周董已經意識到了二次元市場的重要性。其實,周杰倫不是第一個入局二次元的明星藝人,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為二次元產品代言、出演二次元影視劇、加盟二次元綜藝,甚至不乏投入資金和精力去孵化二次元產品的。

今年,王思聰和林更新就聯手打造了一個“真人Online二次元偶像養成秀”綜藝《次元星計劃》,試圖以綜藝的名義突破次元壁,讓更多的人瞭解二次元文化的魅力。

周杰倫《愛在西元前》確定動漫化,進軍二次元會是門好生意嗎?

人們看到的是資本不斷地進入二次元市場,觀眾對二次元內容的消費力也在日趨加強,但事到如今,二次元領域真正實現盈利的樣本卻並不多見。就拿二次元產業中最重要的一環動漫來說,此前彩條屋影業總裁易巧就曾透露:“國內95%的動漫公司都不盈利”。

可是,即便一路走來,動漫企業的盈利難問題依舊難解,但這絲毫不影響,資本對二次元市場的佈局,周董就是個鮮活的例子。事實上,從2015年開始,國內二次元產業融資就迎來了大爆發。

據《中國二次元產業投資地圖》報告顯示,在文娛產業巨頭的投資推動下,2016年二次元產業融資規模大爆發,全年約有77起融資事件共融資24.5億元人民幣,而這個數字在2014年僅為1.62億元,兩年時間漲了約15倍。2016全年二次元行業77筆融資案中,至少有20筆融資與業內的大公司構成直接關係,數量佔比近26%,其中共包括了8家A股上市公司。

而資本傾注背後的投資邏輯,由多個因素促成。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人口和技術紅利已過,場景已差不多極致細分,機構亦在思考下一波技術革新的風口在哪兒。在其他領域機會寥寥的情況下,二次元領域所代表的年輕文化已經成為下一個必然的熱點。”除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領域創投的熱點退潮之外,另一個無法忽視的原因是80後一批優秀投資人的崛起,帶動了包括二次元在內的整個年輕文化領域的創投熱度。

目前,二次元領域正聚集著越來越多的資本。不僅光線傳媒、萬達影視、華誼兄弟、樂視影業等“業內大鱷”積極佈局,與此同時,愛奇藝、企鵝影視、網易動漫等都紛紛扎堆投資國產動漫項目。而除了紅杉資本、經緯中國、IDG、SIG海納亞洲等老牌知名美元基金之外,創新工場、君聯資本、華映資本、國金投資等國內根基較深的VC亦加入了二次元領域創投大軍,在行業投融資中貢獻了超過一半的投資額度。

之所以如此看好二次元產業,業內人士表示,作為真正意義上第一代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90後更加習慣於生活在虛擬世界之中,願意為精神和虛擬的滿足付費。因此,隨著90後逐漸步入社會,成為社會主流消費人群之一,二次元產業也會隨之不斷髮展壯大。

數據說明一切。據艾瑞諮詢《2015中國二次元用戶報告》,二次元用戶花錢比例很高,56.2%的二次元用戶願意在周邊上投入;48.5%的用戶願意為遊戲付費;47.3%的用戶願意為漫畫付費;36.6%願意購買模型。而根據2016年艾瑞諮詢的統計調查,2016年,核心二次元用戶達8000萬人,而泛二次元用戶規模達2.3億人。

那麼,有持續上漲的二次元用戶,並且肯為二次元付費,距離二次元變現的到來,還會遠嗎?

未來,國產動漫作品或許會開啟全齡化動漫模式,從動畫、電影、漫畫延伸到電視劇、手遊頁遊、周邊衍生品等全產業鏈,學習美漫的發展模式,即重要公司參與產業各鏈條,形成良好的全產業鏈運營模式,或許是二次元產品盈利最好的出路。“錢景”值得期待!

作者 | 文創資訊記者 黃梅梅

本文為“文創資訊”原創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創資訊(http://news.vsochina.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