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一時回暖後再次暴跌 長安又做了一次讓人不解的事

銷量一時回暖後再次暴跌 長安又做了一次讓人不解的事

經過了上個月的回暖,長安在7月份依舊難抵下滑的趨勢,雖然前7個月銷量排行仍舊位居前十,但名次已然下跌,且在所有的自主品牌中,長安銷量同比下降的幅度最大。究竟是品牌影響力日漸衰弱,還是管理上、營銷等等方面出現了問題?我們不妨來分析分析。

銷量一時回暖後再次暴跌 長安又做了一次讓人不解的事

7月份,長安汽車自主品牌銷量為58967輛,同比下滑5.4%,環比下跌34.7%,前7個月銷量總計為582362輛,同比下跌6.3%。縱觀整個車市,除了長城汽車有著輕微的下跌,其它自主品牌表現都不錯,而長安則成為了所有自主品牌中銷量下滑最為嚴重的車企。

此前,為了應對市場份額不斷丟失,長安率先啟動了官降的計劃,多款主力產品都有著不同幅度的優惠,在一個月後,官降的成效明顯,長安終於止跌回升,然而任誰都沒想到,接下來的一個月長安又再次陷入了低谷。值得一提的是,在所公佈的7月份產銷快報中,長安沒有主動將具體車型的銷量列入表內,這種作法和以前截然不同,長安是否也對自家的表現不滿意,尚不可知。

銷量一時回暖後再次暴跌 長安又做了一次讓人不解的事

對於長安今年的不順,有人分析,長安雖然啟動了官降,但消費者都知道,淡季的到來會伴隨著一大波的優惠政策,即使某些品牌沒有將具體的優惠公諸於眾,但若到店詢問,優惠力度總不會讓人不滿意。況且,明著提出官降,有時對品牌來說十分不利,長安在自家銷量下跌之際貿貿然提出官降,實乃下策。

銷量一時回暖後再次暴跌 長安又做了一次讓人不解的事

還有人認為,長安影響力日益衰弱並非偶然。其實一直以來長安對市場的變化不算敏感,雖然背景實力雄厚,由於產品推出、更新、升級緩慢,市場份額早已被人搶走,另外,也因為背景實力雄厚的原因,長安始終難以放下身姿,導致產品力不足,長此以往消費者對其的關注就越來越低了;第二,長安在形象上也顯露了敗象,無論是長安CS75還是長安CS95,這些代表著整個品牌形象的產品,卻沒有樹立好正面的形象,過多的山寨氣息使得長安始終難以得到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的青睞。

銷量一時回暖後再次暴跌 長安又做了一次讓人不解的事

今年5月份,凌軒正式上市,作為“V”字標首款的MPV產品,凌軒被給予了厚望。然而這款產品的銷量在逐月走低,從月銷5000餘輛到月銷3000餘輛,到7月份的2127輛,這個成績幾乎可以證明,長安在新品的推出上又失敗了。

銷量一時回暖後再次暴跌 長安又做了一次讓人不解的事

實際上,被寄予厚望的凌軒,長安針對性地打了不少廣告做了不少營銷。比如說在宣傳第三排的舒適性上,長安表示凌軒的第三排為上上座,適合讓給家中長輩,且不說第三排安全沒有保障,長安還進行了各種P圖,讓各類人群坐在第三排上,以顯示空間無比之大。不得不說,這種不用心、強詞奪理的營銷手法,不僅沒有博得眾人喝彩,還讓不少人反感。

銷量一時回暖後再次暴跌 長安又做了一次讓人不解的事

而在8月8日的地震後,長安更是貼出一張海報,海報中是一臺剛剛上市的新車歐尚A800,並加了一句廣告詞,於全國都陷入悲痛的時刻順勢宣傳一波新車,這樣的營銷理念,著實讓人嗤之以鼻。

總結:的確,這幾年中國車市競爭不斷加劇,客觀環境對自身的打壓很大。不過,對市場變化反應慢,設計上山寨成分過多,營銷廣告沒做好,長安本身就沒在造車上下太多心思,又如何去面對這樣的客觀環境呢?由盛而衰,這應該是每一家車企都要沉思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