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他,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壺藝泰斗”和這一把傳世茗壺了

顧景舟 陶瓷 文物 博物館 藏壺人 藏壺人 2017-08-26

一提到紫砂壺,愛茶的人和愛壺的人就有聊不完的故事。對於紫砂壺的愛,他們是發自肺腑的。而“顧景舟”這三個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已經成了近代紫砂的代名詞。還有那些傳世茗壺,也是備受壺友追慕。

紫砂壺乃宜興特產。600多年的發展,也經歷了起起落落。紫砂的傳承,與藝人息息相關,但也需要有慧眼的伯樂。在宜興,若沒有他,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壺藝泰斗”顧景舟和這一把傳世茗壺了。

他就是華蔭棠。

若不是他,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壺藝泰斗”和這一把傳世茗壺了

華蔭棠1906年生於宜興丁蜀鎮邊莊村,2008年逝世,享年102歲。一個世紀老人,自然有很多故事,甚至是傳奇的故事。

華蔭棠家境富裕,父親是當地的大窯戶,然而四十五歲是因中風去世。那是華蔭棠才19歲,還在南京第四師範學校學習。為了主持家務,不得不中途輟學回家。

早期在丁山經營“華信孚陶器廠”和“華信孚窯行”,後來又在杭州創辦“華信昌窯行”,在上海創辦“大隆陶棧”。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前,事業達到了頂峰。在邊莊村有地產一百多畝,連國民黨南京鐵道部蓋辦公大樓也向華老購買陶瓦。1940年11月日軍佔領丁蜀鎮,華老的窯場和廠房遭到燒燬,生產不得不停頓下來,直到1945年抗日勝利才復業。

他是宜興丁山最大的陶業老闆、著名的開明紳士,又是方圓幾十裡窯場的活字典,是個一言九鼎的重量級人物。

華蔭棠一生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只是酷愛收藏紫砂名壺,對紫砂名壺具有很高的鑑賞能力,而且收購時從不計較價錢。所以丁山、蜀山人有老茶壺要賣,第一個想到的是找華老。

若不是他,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壺藝泰斗”和這一把傳世茗壺了

有一次,他在小雨中偶遇正在賣壺的顧景舟。顧景舟那時才十幾歲,在叫賣五把紫砂壺,每把紫砂壺開價一斗米。華蔭棠發現顧景舟壺藝超群,以每把十鬥米的價錢將顧景舟的壺全買下。顧景舟在華蔭棠的幫助下生活不再困頓,精心在家制壺。華蔭棠還把家中所有的古壺拿給顧景舟模仿,並高價收購,讓顧壺進入上層社會,為其年輕實就成名打下基礎。顧景舟在華家接觸到各類名壺、古董後大開眼界,在壺藝上博古通今,茶壺越做越好,終於成為一代“壺藝泰斗”。

若不是他,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壺藝泰斗”和這一把傳世茗壺了

20世紀30年代初,丁山白宕一蔣姓人士在老屋地下發現一甕,內藏一壺,送華蔭棠過目,華當即出高價買下,這就是清朝嘉慶年間紫砂壺藝女泰斗楊鳳年所制的絕世孤品、傳世茗壺《風捲葵》。

若不是他,或許就沒有後來的“壺藝泰斗”和這一把傳世茗壺了

《風捲葵》壺,現藏於宜興陶瓷博物館

然而文革期間,這把壺差點被毀。華蔭棠急中生智,將壺與其他雜物一起放在最顯眼的窗臺上,最終躲過一劫。1984年,宜興陶瓷博物館徵集紫砂名壺,華蔭棠將《風捲葵》無償捐獻。

華蔭棠一生熱愛家鄉、樂善好施、扶困助弱,作為工商業者,帶頭公益事業。解放前後,每逢災年,必打開糧倉救濟鄉民。1938年,出資創辦了丁蜀中學。1950年建造丁蜀大橋時,捐贈全部木材。抗美援朝時,捐獻飛機大炮。

華蔭棠不僅是宜興陶界鉅子,也是宜興有名的工商界人士,曾擔任丁山工商聯主任委員、宜興縣工商聯副主委、宜興陶瓷公司董事長、江蘇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全國工商界代表,與工商聯有著深厚的感情。晚年仍十分關注宜興工商聯的發展,在2006年宜興商會百年出版文史資料時,他以百歲高齡為書題名,親筆寫下了“宜興商會百年”,以表達他對宜興商會的深厚之情。

百年人生,世紀傳奇。華蔭棠和那些紫砂藝人一起續寫了紫砂的傳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