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就業問題,貴州引進多家扶貧車間落戶

為解決群眾就業和脫貧問題,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楊家灣鎮引進了多家扶貧車間落戶,江林紙箱廠就是這其中的一家企業。2017年,江林紙箱廠從深圳搬到了七星關區楊家灣鎮,在當地建起了扶貧車間。該紙箱廠佔地約1200平方米,目前已為當地群眾積極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就業平臺。

解決就業問題,貴州引進多家扶貧車間落戶

從深圳搬到貴州,江林紙箱廠建起扶貧車間

江林紙箱廠位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楊家灣鎮大埂子村,佔地約1200平方米,廠內各種製造機器整齊放置,工人們在各自的生產線上有序工作,生產完好的紙箱打包在一旁等待運送。大家沒有統一的服飾,卻有著相同的工作熱情,男女老少皆是如此。

江林紙箱廠在2017年因地制宜選擇了合適的生產場地,並搭建車間,購進設備,車間建好之前就開始通過宣傳、張貼招聘啟事等方式吸引群眾參與,併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與培訓。

61歲的譚全娣是紙箱廠招聘的第一批員工,年紀雖過半百,但幹起活兒卻精氣神十足,熟練快速,每一臺機器的使用及生產步驟她都能獨立完成,一個月有2000元收入,粘貼紙盒的工序她一天能完成四五千個。她認為,比起在家種莊稼,在紙箱廠裡工作,離家近也能有收入,生活十分充實。

扶貧車間內,有著貧困戶優先就業的招聘原則,其中也不乏像譚全娣一樣的普通農戶,他們積極向上,吃苦能幹,互為榜樣,也帶動著身邊的貧困群眾一起幹。

車間共有兩班,即上午8點到下午6點,中途休息1小時,晚班從下午7點半到凌晨12點,根據群眾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既保證生產效率也保障群眾正常生產生活。

生產好的紙箱用於當地鎖廠、養殖場及蔬菜批發市場,還有部分服裝箱出售到外地甚至遠銷國外,銷路的暢通讓車間的生產更為順利,也為當地群眾積極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就業平臺。

江林紙箱廠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做好服務工作,吸納更多的貧困戶參與進來,為脫貧攻堅奉獻一份企業力量。

扶貧車間促進“輸血式”向“造血式”縱深發展

在楊家灣鎮,這樣的扶貧車間還有許多。該鎮以黨建引領,努力改造和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並按照“技術含量不高,勞動強度不大,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要求不高,入行門檻相對較低”的原則,引進了京福內衣加工車間、大埂子髮卡加工車間、億環等多家鎖具製造車間、梨鄉山泉水廠、鑫富康蛋雞養殖場等多家扶貧車間落戶,提供就業崗位500餘個,解決就業人員250餘人,其中貧困戶48戶。

“扶貧車間的‘入駐’不僅激發了當地經濟發展活力,也創造了群眾就近就業條件。”楊家灣鎮黨委副書記劉烤熔介紹,扶貧車間還有效消化了部分閒置農房,實現了企業、貧困戶及房東“三贏”,由“輸血式”向“造血式”縱深發展。

以產業促就業,經過長時間的社會實踐瞭解,楊家灣鎮積極探索了一條“工廠下鄉、車間到村、崗位到人”的就業扶貧模式,從政策宣講到產業指導,從思想支持到行動鼓勵,越來越多困難群眾的身影出現在大大小小的扶貧車間裡。

“扶貧車間不僅作為就業扶貧重要載體,更要帶動群眾學會一技之長,不僅要學會當‘生產者’,更要勇於當‘開拓者’。”劉烤熔表示,下一步,全鎮將探索“以訓代聘”的方式,充分利用農戶技能培訓扶持政策,有效藉助扶貧車間作為實訓基地的有利平臺,通過邀請工廠技術骨幹現場授課,開辦專題技能培訓等方式,在築牢群眾就業之本的同時,通過技能培訓和實踐操作,鼓勵群眾留在扶貧車間就業,真正實現家門口能就業、群眾能脫貧的根本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