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卓資訊|接連暴雨,為何桂林會屢現極端天氣?'

"
"
展卓資訊|接連暴雨,為何桂林會屢現極端天氣?

7月13日,暴雨再襲桂林,桂林多處江河支流超出警戒水位,城區多處內澇,交通受阻。

自入汛以來,桂林遭遇暴雨車輪戰,7月尤甚。7月時間未過半,桂林已經遭遇三場暴雨,各河流多次出現超警水位,灕江上游水庫群均在汛限水位附近運行,城市內澇積水段不斷增加⋯⋯這在歷史同期都實屬罕見。

桂林為何出現這樣的極端的天氣和水情,面對認為不可控的“天災”,桂林是如何應對的呢?記者聯繫氣象、水文、水利、城管等方面的專家,一起來解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三場暴雨無縫連接 江河水滿多處超警

7月伊始,桂林就迎來了一場大雨,全市降雨面為40.2毫米,全州、龍勝、資源、恭城等縣局地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這些雨區河流出現了小幅漲水過程。這次降雨過程中,氣象、水文部門就預測,6日,我市將迎來大範圍的強降雨過程,桂江、古宜河、洛清江可能出現超警洪水。

6日,強降雨開始。當時,全市有20個站點超過200毫米,其中雨量最大是灕江上游興安縣華江鄉高寨村316.5毫米。灕江上游四座水庫全部蓄水攔洪,本次攔洪過程總計攔蓄洪水4690立方米每秒。

7-9日,降雨繼續,累積雨量普遍 100-150 毫米,局部 250 毫米以上。8日8:00,灕江桂林水文站水位146.74米(警戒水位146.0米)超警戒水位0.76米。水利部門預測,如再遭遇高強度的大範圍強降雨,灕江市區段水位很有可能突破148米,超過警戒水位2米,桂林了城區大部門將成為澤國。為此,四座水庫再次蓄水攔洪,本次攔洪過程總計攔蓄入庫流量3520立方米每秒,連續兩次科學調度,攔截了兩場超過98年級別的大洪水。

第二場強降雨剛過,本月第三場強降雨無縫對接。12日開始的本輪強降雨與前期幾輪強降雨範圍大部分重疊,臨桂、永福、市城區、靈川局地降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受降雨影響,桂林、洛清江、湘江干支流共18個水文站出現了超警戒水位0.04-2,51米的洪水過程。

據氣象部門統計,今年1月1日到7月10日雨量,與常年同期相比,全州偏多6成,興安、陽朔、資源、桂林市區、靈川、臨桂偏多4-5成,其餘偏多1-3成。靈川、全州、資源、臨桂、灌陽、陽朔降雨量為1960年以來歷史同期第一,,桂林市區歷史同期第二(2002年2043.7毫米排第一)。與此同時,記者查閱去年同期水文數據,當年7月6日到7日,我市也有一場暴雨到大暴雨過程,桂江支流、相思江支流、湘江支流等河流出現了警戒線水文左右的洪水過程,9日,各水位開始回落,當天上午8時,灕江洪峰水位143.7米,其他河流平穩回落。

副熱帶高壓遲遲不走 籠罩在華南“造”雨

今年雨情水情如此嚴峻,我市氣象專家解釋,主要是副熱帶高壓引起的。在往年同期,副熱帶高壓已經北跳,往北方移動,帶走了降雨帶。但今年,副熱帶高壓一直盤踞在比較偏南的位置,源源不斷地輸送水汽,所以廣西北部也持續被雨帶籠罩。此外低空急流輸低空大氣的熱量、水汽和動能形成對流性不穩定的層結,容易產生暴雨、冰雹等對流性降水。受低空急流和高空槽的共同影響,就會形成強降雨情況。

據瞭解,副熱帶高壓對中、高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之間的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和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影響中國大陸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一般而言,5月中旬—6月上旬,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比較偏南(北緯20°以南),我國雨帶維持在華南地區;6月中旬—7月上旬,副熱帶高壓北跳到長江流域,脊線維持在北緯22-25°,雨帶隨之北移,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雨季;7月中旬—8月下旬,副熱帶高壓達到最北位置,脊線維持在北緯30-35°,雨帶隨之北移,華北北部、東北地區進入雨季。今年副熱帶高壓“賴”在華南地區不走,讓華南的廣州、福建、廣西北部等地區持續“泡”在雨裡。

此外,桂林的旱澇形勢也緊跟全國情況,記者查閱資料得知,國家氣候中心整理了《中國近五百年旱澇分佈圖集》等歷史資料及氣候資料,系統梳理出1470至2018年間的旱澇數據。數據規律顯示,我國旱澇格局通常有6種類型,即全國旱、全國澇、南北方澇長江流域旱、南北方旱長江流域澇、北方澇南方旱、北方旱南方澇等。不同時期旱澇格局的相對比例有變化,但總的來說,全國澇型格局多於全國旱型格局,北旱南澇型格局多於北澇南旱型格局。而1950年以來,我國氣候總體維持“北旱南澇”格局。不過,西北部乾旱、半乾旱地區近30年來降水持續增加,日漸呈現“暖溼化”傾向。 另據《第三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預測,到21世紀末,中國將持續降水變多的趨勢。其中,水災的特點在於其頻繁。549年來,全國沒有一年未出現大澇,有的範圍大,有的局地性明顯。

各級預警平臺24小時聯動 天氣水情內澇隨時更新

強降雨和內澇直接影響了居民的生活出行,我市各部門積極應對,及時預警,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很多市民留意到,桂林經歷幾次強降雨期間,廣西預警中心平臺12379都會第一時間發佈全網短信。13日凌晨,12379發佈預警“受強降雨影響,預計13日10時前後,灕江桂林城區河段將出現超警洪水。請城區沿江低窪地帶居民儘快轉移人員、車輛等物資。”清晨6點,預警平臺全網短信提醒“疊彩區、秀峰區、七星區、象山區、雁山區未來3小時將出現大暴雨,請注意防範”。截止記者發稿時,預警平臺最新提醒“預計桂江、湘江、洛清江等江河將全線超警,陽朔西街、興坪老碼頭將被淹,請防範。”記者從市水利局瞭解到,廣西預警中心信息平臺已經全面啟動,氣象、水文、水利部門根據雨量和水情的變化,快速申請發佈全網短信,最大範圍提醒市民預防險情。

與此同時,市城管部門的排水防汛辦也實時更新信息,在記者發稿時,13日15時,排水防汛辦更新市區共計25個積水點,交通中斷11處,河水倒灌8處,無人員傷亡,並列出具體積水位置,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市城管委的工作人員解釋,桂林城市排水系統運行正常有效,發生積水主要是因為江河水位居高不落,而城市排水系統的出口連通江河,江河漲水,不但“堵”住了出口,還會通過排水系統“倒灌”至路面。工作人員還解釋,只要水位回落至正常範圍,城市積水兩小時之內即可緩解恢復通行。同時,工作人員還提醒市民,市區路面發生內澇時,城管部門將會安排工作人員在積水處值守,請市民繞道而行。此外,如果積水段積水較嚴重,為了保護居民生命安全,也將暫時關閉此處的路燈供電。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進步、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和氣象服務能力持續提高,各部門防災減災水平提升,使我市應對和防治旱澇等氣象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正如《第三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指出,對重、特大氣象災害尤其是旱澇災害的防禦,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內容。

來源:廣西新聞網、網絡整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