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1

關帝是儒釋道教,朝廷民間,百行百業一致崇奉的神明。儒家奉關公為“關夫子”、“武聖人”、“五文昌之一”的“文衡帝君”。道教奉關公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佛教奉關公為“伽藍菩薩”、“護國明王佛”、“蓋天古佛”。民間尊關公為戰神、商神、財神等各種神祇於一身的“萬能神”。

芸芸眾生把關公視作正氣正義,護國佑民,公正決斷的象徵。

百姓尊崇關公,不敢直呼其名,既敬且畏,親切地稱關公為“關老爺”,“恩主公”,“聖帝祖”等。明代思想家李贄在《關王告文》中說:“蓋至於今日,雖男婦老少,有識無識,無不拜公像,畏公之靈,而知公之為正直,儼然如在宇宙之間也。”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民間認為,關公貴為三界伏魔大帝,三界事,事無鉅細,都歸祂管轄。其功德昭布四海、威加中外,影響力廣泛深遠,故清代統治者題匾額稱:“萬世人極”、“亙古一人”。

關帝法力無邊,神通廣大,具有司命祿、佑科舉、斬奸除惡、治病除患、鎮宅驅邪、庇佑商旅、招財進寶、勸孝勸忠、護國佑民、殺敵禦侮、闢瘟禳災、救人水火、巡查冥司、助人生西等多種法力。

農者祈禱風調雨順,工者祈禱從業興旺,商者祈禱財運亨通,權者祈禱福祿吉祥,兵者祈禱旗開得勝,學子祈禱金榜題名,善信祈禱百邪不侵,僧道祈禱精進修行……。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2

在南方的民間信仰中,伏魔大帝關聖帝君與蕩魔天尊真武帝君、驅魔真君鍾馗帝君,合稱為三伏魔帝君,為降妖伏魔的三大神祇,也是南方奉祀的家堂神。

在北方的民間信仰中,關聖帝君與觀音菩薩、孚佑帝君(呂洞賓),並稱為“三大神明”,在家中擺放神位,捍患御災,福則祈之,患難則呼之。

在道教信仰濃厚的部分地區及海外華人聚集地,華人家庭常把關帝以及“地主財神”一同供奉,關帝在上方,“地主財神”在下方,同為鎮宅之神。“地主財神”的正名是“五方五土龍神,前後地主財神”。關帝與“地主財神”朝向大門,一方面作為住宅的守護神,另一方面兼具財神功能,招財進寶,增強住宅財運。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在民間年畫中,天地諸神、三界諸神或三教諸神畫像中,關帝的像常常置於正中,圖像比玉帝還要大,或者與玉帝同樣大小,這是基於關公被尊為“左玉皇”的民間說法,說明關公在民間的信仰神殿中,擁有至尊無上的地位。

前蘇聯漢學家、前蘇聯科學院院士阿列克謝耶夫,在其主編的《中國民間年畫》中,收錄有一幅年畫,威風凜凜的關公手持大刀,騎在赤兔馬上,身後的周倉高舉著“關”字帥旗,赤兔馬作奔馳狀,意味著關公準備與邪魔搏鬥。畫面左邊兩行大字書曰:“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3

孔子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齋明盛服,以承祭祀。”

關帝形象威武,不怒自威,正氣凜然,不僅斬妖除魔,捍患御災,還可以震懾小人,令奸邪望而止步,保障家宅安寧。

晚唐時,範攄在《雲谿友議》中,談及荊州人對關公的敬畏時說:“允敬者,則髣髴似覩之。緇俗居者,外戶不閉,財帛縱橫,莫敢盜者。廚中或先嚐食者,頃刻大掌痕出其面,歷旬愈明。侮慢者,則長虵毒獸隨其後。所以懼神之靈,如履冰谷,非齋戒護淨,莫得居之。

宋高宗紹興年間,陳淵在其《默堂集》中記載:“臣嘗遊荊州,見荊人所以事關羽者,家置一祠,雖父子兄弟室中之語,度非羽之所欲,則必戒以勿言,唯恐關羽之知之也。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浙江湖州南潯古鎮,著名的張氏家族中有位先賢,就是乾隆時任臺灣鳳山知縣、在大田奮擊日本侵略者的張升吉。

張升吉的祖父張文光,年輕時,把關帝聖像供奉在書房,每天早晨起床,焚香一炷,祈禱說:“我一心恭敬,先求端正自己的心術,再求處理世務,應付人事。”後來,張文光活了69歲,四代同堂。

辛亥年,張升吉任鳳山縣令,按朝廷規矩,張升吉把封典移贈給他的父親張三槐。張三槐繼承他父親張文光的志向,終生如一日,活了80歲,也是四代同堂。

丁未年春季,臺灣土匪林爽文滋事,張升吉奉命剿匪,非常危險。出發前,張升吉虔誠祈禱關帝,得到詩籤說:“三千法律八千文,此事何如說與君。善惡兩途君自作,一生禍福此中分。”因此他刻意行善,並以謀略解救了眾多被土匪劫持的良家婦女。張升吉在鳳山縣四年,強敵環伺,依然可以平安歸來。

丙辰年七月,張升吉在福建僑居,患瘡癰病,請了七、八名醫生,服用各種好藥,都不能治癒。十一月二十五日,張升吉到西門關帝廟祈禱,發願持誦《覺世真經》印送《覺世真經圖說》,回到老家,沒有一個月,瘡癰破裂,膿血流出,新肉長出來。病體痊癒,公文也發過來了。嘉慶元年十二月,張升吉作文記錄這事說:關帝的神靈與感應,僅僅一念的虔誠,就如影子和迴音一樣快。現在,他焚香,淨口,虔誠讀誦《覺世真經》,一輩子銘記在心,誠心信奉。並且寫成文字,勸勉同道。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4

民間相信,人們所以生病或遭不幸,多起因於鬼怪魔神作祟所致。關公被尊為三界伏魔大帝,百姓患病,藥石無靈之時,也會前往關廟,祈求關公驅魔治病。因此,關帝廟中常設有藥籤。家中有關帝聖像的,也會日夜禱告,祈求關帝庇佑。

清代政治家樑章鉅第三子樑恭辰曾任溫州知府,在其所著的《北東園筆錄》中,曾記載這樣一則故事:

江蘇吳縣人毛鼎亨,字春門,任吏部侍郎,是有名的大孝子。

他的父親毛琢軒,字封翁,早年喪父,家門清寒,無錢讀書,只好放棄學業,依靠舅父經營布業。

封翁家中素來供奉關帝,朝夕禮拜,非常虔誠。因為父親早喪,每當想起慈母苦志守節,撫養不易,封翁就立志,長大成人,振興家門,讓母親生活的更好。

乾隆己卯年的春天,封翁到閶門外普安橋關帝廟去求籤,卜問一下自己一生的命運如何。得出了第九籤,籤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望渠消息到長安。

4

民間相信,人們所以生病或遭不幸,多起因於鬼怪魔神作祟所致。關公被尊為三界伏魔大帝,百姓患病,藥石無靈之時,也會前往關廟,祈求關公驅魔治病。因此,關帝廟中常設有藥籤。家中有關帝聖像的,也會日夜禱告,祈求關帝庇佑。

清代政治家樑章鉅第三子樑恭辰曾任溫州知府,在其所著的《北東園筆錄》中,曾記載這樣一則故事:

江蘇吳縣人毛鼎亨,字春門,任吏部侍郎,是有名的大孝子。

他的父親毛琢軒,字封翁,早年喪父,家門清寒,無錢讀書,只好放棄學業,依靠舅父經營布業。

封翁家中素來供奉關帝,朝夕禮拜,非常虔誠。因為父親早喪,每當想起慈母苦志守節,撫養不易,封翁就立志,長大成人,振興家門,讓母親生活的更好。

乾隆己卯年的春天,封翁到閶門外普安橋關帝廟去求籤,卜問一下自己一生的命運如何。得出了第九籤,籤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望渠消息到長安。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封翁二十歲左右時,帶錢在鳳陽等縣做生意,沒見利潤,反把本錢虧了大半,得知老母年邁去世,只好放下生意,日夜兼程,回家為母守孝,因念母心切,一路上風霜侵肺,患上了痰哮之病,十多年來一直不見好,於是他發願誦持《關帝覺世真經》。這頑固的老病竟不藥而癒。於是信奉關帝更加虔誠。

三十一歲時,得了一個兒子就是毛春門。毛春門字寫得非常好,封翁於是讓兒子抄寫《關帝覺世真經》廣泛送人,後來有刊版,隨時印送。

毛春門在吏部做官,因父母就自己一個兒子,父親又年事已高,所以總想及早迎請父母到自己身邊奉養,於是到京城正陽門外關帝廟求籤。也得了第九籤。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封翁,封翁聽到兒子所求的籤和自己當年求的籤一樣,一下子明白了當年的籤語中那句“望渠消息到長安”的意思,於是答應了兒子迎養的請求。在那一年的壬申六月來到了京都。到了兒子家,見兒子又升官為吏部郎中,被皇上封了四品官。

從此封翁安享晚年,活到八十四歲。一天告訴家人給自己預備後事,沒有疾病,端坐安詳的辭別了人世。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5

明代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舉人沈德符,官宦世家,生長於北京,曾在國子監讀書。因其父是位史官,受其影響,沈德符自幼喜聞朝野故事,近搜博覽﹐博洽多聞﹐仿歐陽修《歸田錄》之體例﹐寫成《萬曆野獲編》二十卷及《續編》十卷,內容翔實,為研究明代歷史重要史料。

在《萬曆野獲編》中記敘了一則故事:

江西新淦人張克文、堯文在家中時很虔誠地信奉關帝。明隆慶元年(1567年),兩兄弟赴京參加會試,當時堯文生病初愈,兄弟二人渡淮河時,不曾想舟沉,大病初癒的堯文因驚悸而氣絕。克文禱告於武安王廟(即關公廟),說:“如果堯文死去,我也不能獨生。父母知我們身亡,他們性命也將不保。今日之變,與一家人的生命相系。希望神明能讓我弟弟起死回生!”

舟人準備埋葬張堯文時,聽見空中人語“堯文心地善良,絕不客死他鄉。暫且報你明年先中。”同舟楫之人皆棄之而行。克文不忍,孤守荒廟,至第八日,兄持水滴弟之口,如此數日,至十二日,忽聽見堯文大呼曰:“黃河決堤,大事也。”十八天後,張堯文氣息漸生,肌肉漸實,能坐能步。張克文在次年,隆慶二年(1568年)舉進士,隆慶三年七月,邳州黃河決堤。堯文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舉進士。凡病中所言之事一一靈驗。

作者沈德符寫到此處時,不禁嘆息道:“今世再生者多矣,百靈之顯赫,亦不少矣。惟關侯與大士能奔走天下,愚智無異詞。今睹此二事,則肉白骨而生之,明著奇怪,宜宇內之崇奉不衰也。”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張堯文任涇縣知縣後,為報答武安王神靈的呵護,在涇縣卜地為廟,以自已的俸祿作為經費,廟建成後,請徽州一位姓柳的畫家為他畫武安王像供奉,又請兵部左侍郎新都汪道昆作《新建義勇武安王廟記》,以答謝武安王對他的庇護,同時希望集“為人臣則盡忠、為人弟則盡悌、與朋友交則盡信”於一身的武安王(關公)之德行能教化涇邑,福澤十方。

張堯文任縣令期間,頗有政績,修河道、復書院。在萬曆十四年(1587年)張堯文與時任旌德知縣的邵程一道對涇旌兩縣境交界的南河橋多次維修。萬曆十五年(1587年)張堯文修復涇縣水西書院並作記,邀請聞名全國的陽明學界名士來此切磋學問。一時涇地文風大盛。該學院的講學之風可以與全國的四大書院相媲美。

《亙史》的作者潘之恆在張堯文守池陽時,曾往見之,親耳聽其言回生之事。嘉靖進士王世懋曾遇堯文之兄、水部的張克文談起舊事,彷彿身臨其境,“或舌吐目眩,或劃然心開。”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6

明代軍事家、政治家劉伯溫在《司馬季主論卜》中說“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意思是,天道對誰最親近呢?最親近有德之人。鬼神有什麼靈驗,它是因人而異,有德之人能得到神助,失德之人難免遭到神的懲罰。

福州人崔瑋,是當時有名的大學士。他遇見一位名叫東翁的人,在書房中供奉關聖帝君神像,非常虔誠。東翁朝夕焚香。崔瑋問東翁:“先生每日焚香,祈求何事? ”東翁答:“我向來所祈求者,第一求父母健康,第二求子女學業有進,第三求人口平安。今已蒙帝佑,皆得如願。今日所祈禱者,是將我平日所行事,訴說與帝君,藉以自警自惕,多作善事,力戒惡行。”崔瑋感觸地說:“東翁如此修善,何禍不消,何福不集啊! ”後東翁享年壽考,家門大盛。

明神宗萬曆年間,會稽史某是個奸商,自己囤積糧食百餘石。天天盼望大荒之年到來,好得到暴利。有一年,年景欠收,米價上漲。當時的米價是一兩二錢,按說已經不低了。而史某卻不知足,求籤問於關帝聖像前:“能否漲到一兩六錢?”得到的籤語是:“勉強可以”。他又問漲到二兩怎麼樣?這時他恍惚見關帝抽刀出案,要砍他的腦袋,史某嚇得抱頭鼠竄跑回家中,把經過對妻子訴說一遍,馬上倒地而死。

關帝一身正氣,正直忠義,民間奉其為武財神,是為了彰顯關帝以義取利,信義生財的商業道德。史某欲得不義之財,反而觸忤關帝,自尋死路。

武聖在此諸邪趨避,百事吉祥人口平安

《關帝覺世真經》雲:“善惡兩途,禍福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戲侮吾言,斬首分形。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關公作為正氣正義的化身,忠義精神的代表,受到了上至帝王將相、下到黎明百姓的頂禮膜拜,祭祀關公的廟宇,遍佈神州大地,其宗旨在於教化民眾,遷善去惡。

元代大儒郝經指出:“(關公)所在廟宇,福善禍惡,神威赫然,人鹹畏而敬之。”信仰敬奉關公的根本,在於心,在於誠,在於按照關公精神的指引做人做事,而不是為了祈求得到而祈求,那樣不啻緣木求魚,自取其辱。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