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站免費收運餐飲垃圾設置回收機讓居民“賺錢”

廣州 新快報 上海 環境保護 金羊網 2019-07-10

上海強力推行垃圾分類,居民如果分類做得不好有可能受罰。這一消息一經傳出,“垃圾分類”再度成為廣州等城市市民口中的“熱詞”。其實,廣州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都走在全國前列。2014年,廣州率先推廣“定時定點”模式;2015年,廣州成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城市;去年7月1日,廣州率先出臺施行首部地方性法規《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今年,垃圾分類被列入廣州十件民生實事。近日,新快報記者走訪市內各區多個街道,發現它們為推進垃圾分類可謂各出法寶:環衛站免費收運餐飲垃圾、設置回收機讓居民“賺錢”、充分發揮老幹部的表率作用……力爭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

●天河區天河南街

餐飲場所基本做到垃圾油水分離

在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南街,商場扎堆,食肆雲集,每天都產生大量餐飲垃圾。“平均每天約有30噸餐飲垃圾需要轉運處理。”天河南街環衛站站長毛學農告訴新快報記者,目前,街道對餐飲垃圾收運從容器配置到日常收運都是免費的。

近日,新快報記者來到天河東路和黃埔大道西交叉口附近的立交橋底,看到橋下有一個天河南街專門設立的餐飲垃圾收集點,一名環衛工人正忙著清洗空垃圾桶和作業現場。除了對時尚天河、正佳廣場等場所的餐飲垃圾定點清運外,天河南街環衛工人還要將許多餐飲“散戶”的餐飲垃圾運到該收集點,等待轉運處理。僅該收集點,平均每天就收集約160桶(一桶容積120升)餐飲垃圾,有時達到180桶以上。

為了從源頭上實現餐飲垃圾“控量”“減量”,天河南街轄內的餐飲場所及商家現已基本做到了對餐飲垃圾“油水分離”和“脫水”處理。“對不合格、不達標的,堅決拒收。”毛學農說。

●荔灣區海龍街

散散步扔扔垃圾就能賺“環保金”

在荔灣區海龍街保利紫林香苑小區門口,一排智能垃圾回收機受到居民的歡迎。居民陳先生告訴新快報記者,他的家人已經習慣於在飯後散步時隨手將家裡的塑料瓶、快遞包裝箱、廢舊衣物投進回收機,賺取環保金。

新快報記者走訪現場看到,回收機的功能分為紙類回收、紡織物回收、金屬回收、塑料回收幾大類。記者在回收機的液晶觸摸屏上輸入手機號碼,點擊“塑料回收”,密閉的垃圾箱打開。液晶屏提示可以投遞塑料容器、塑料餐盒、塑料玩具、洗漱品。隨後,記者又點擊“紙類回收”,並投入一些快遞包裝箱。此後屏幕顯示,記者成功投放紙類1.38公斤,獲得環保金0.55元。

“小區有2000多戶居民,多數是中老年人,引入兩臺回收機後,有償回收令居民分類投放的意識提高了很多。”該小區物業管理人員徐富強如是說。

新快報記者瞭解到,該小區從2017年7月創建垃圾分類標杆小區,採取過多種垃圾分類措施。目前,該小區3棟公租房已經實現樓道撤桶,在小區樓下放置乾溼分開的垃圾桶。海龍街垃圾分類指導員詹前提告訴記者,該小區在推進樓道撤桶時曾遇到不少困難。在公租房推行樓道撤桶時,一開始,桶是撤掉了,但有部分居民將垃圾打包放到樓道的習慣還沒改過來,經過不斷宣傳、上門、通過居民之間互相帶動,現在樓道每一層都不再有垃圾了。

2017年,該小區的商品房進行樓道撤桶一個月後更是“難產”。“一開始的做法比較簡單、粗暴,垃圾桶放在1樓,1樓業主的意見比較大。後來桶又放回各樓層了。”詹前提說,商品房目前還在做撤桶的準備,但不會輕易撤桶,影響居民投放習慣。“目前已經通過義工上門調研,瞭解到大部分業主的意願是將垃圾桶放到負一層,因此下一步考慮的是既要方便居民投放,又要創造更好的投放環境。”詹前提說。

據介紹,荔灣區海龍街引進餐廚垃圾處理系統,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餐廚垃圾經過分揀、粉碎和24小時的終端處理機發酵處理,生成有機肥。目前該街道每天處理餐廚垃圾兩三噸,生成的有機肥經過一兩天堆放後,回饋給附近花農和居民。

●白雲區石門街

志願者每天巡查 現場給予指導

“哪個投放點投放錯誤最多?”“志願者正確指導投放了嗎?”近日,白雲區石門街鴉崗南社區居委會主任江術敬最操心的事就是垃圾分類了。新快報記者瞭解到,鴉崗南社區常住人口約8000人,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20噸。為了提高垃圾收運速度,鴉崗地區從2014年開始使用勾臂廂收運垃圾,收運速度是快了,但垃圾“一鍋燴”、居民亂扔垃圾現象時有發生。去年,鴉崗地區試點投放分類垃圾桶,鴉崗南社區則是試點區域。

週一到週五,每天上午9時或下午5時左右,在鴉崗南社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人們總能看到志願者的身影。他們手持垃圾分類巡查登記表,對投放點的垃圾分類投放是否正確進行檢查,登記存在的問題,並給予指導。

小林是鴉崗南社區垃圾分類志願者隊伍的隊長,他告訴新快報記者,每個工作日,志願者都會到垃圾投放點巡查兩次,查看居民投放垃圾的情況,看到投放錯誤的,會現場進行指導。江術敬介紹,他會根據巡查登記表,找出投放錯誤比較多的投放點,安排志願者在投放高峰期值班,現場指導,並加大宣傳力度。

“接下來,我們會根據巡查情況,‘抓’垃圾投放的‘重點人物’。比如,針對農貿市場、居民家庭的主要垃圾投放人,我們會做針對性的宣傳指導,解決他們投放垃圾時存在的問題。”江術敬說,“重點人物”的垃圾分類意識提高了,投放正確了,工作就事半功倍。“你跟老人家說什麼垃圾可回收什麼不可回收,他們不一定聽得懂,但你跟他們說,哪些東西是可以賣錢的,哪些是會腐爛的,他們一聽就明白,也很願意去做(分類)”。

江術敬表示,居民在家裡就對垃圾進行分類,使得社區每月的垃圾量減少了三四噸,已經初見成效。其實,從這個社區可以看到白雲區的大致情況,據城管部門統計,2018年白雲區垃圾增長率持續下降,首次接近零增長,垃圾處理費首次實現結餘。

●天河區沙東街

幹休所已經實現廚餘垃圾不出院

位於天河區沙東街的廣東省軍區第十七離職幹部休養所目前共安置離職老幹部100餘戶,去年被列為推進駐穗軍隊單位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單位,有效實現“有用垃圾全部回收,有害垃圾拉走處理,廚餘垃圾100%無害化轉化”,今年被天河區沙東街評為“垃圾分類樣板單位”。

該幹休所所長王玫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在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幹休所的老幹部發揮了重要的表率作用。“要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企業要減少過度包裝,家庭也要學會廢物利用,減少資源浪費。”92歲何值阿姨如是說。

據介紹,幹休所裡的老人家始終保持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生活中不鋪張不浪費,時刻教育督促兒孫、保姆做好家庭垃圾的分類和回收,比如重複利用各種包裝盒,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等。老同志們自發組成垃圾分類督導小分隊,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督導糾正,經常提出中肯的意見,幫助所裡改進工作。

除此之外,幹休所與街道建立密切工作協調聯絡機制,吸取街道的先進經驗做法,加強全員培訓指導,多次邀請街道相關人員為工作人員和居民上課傳授垃圾分類知識。最近,在天河區的支持下,幹休所的廚房安裝了智能化廚餘垃圾處理裝置,每天處理廚餘垃圾可達100公斤,目前已實現廚餘垃圾不出院,全部轉化為有機肥料,形成良性生態循環。“幹休所裡綠化帶多,有了這些化肥我們可以在更多地方種上鮮花美化環境,讓大家更感受到垃圾分類帶來的好處。”王玫告訴新快報記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