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光大銀行 北京銀行 滬指 IPO 華爾街見聞 2017-04-07

可轉債:


一級市場:上週新增7只可轉債預案,包括500億的民生銀行轉債、30億無錫和常熟銀行轉債預案,目前待發銀行轉債1080億。為何銀行紛紛公佈轉債預案,對整個轉債市場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銀行發行可轉債主要是為了轉股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根據銀監會2012年頒佈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規定,非系統重要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到2018年最低要達到7.5%,而近年來隨著銀行業務的快速發展,壞賬的增加,銀行的核心資本在不斷被消耗,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斷下降,比如剛剛發行轉債的光大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自14年三季度以來不斷下降,16年底為8.21%,僅比18年底的要求高0.61個百分點,因此銀行有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需求。


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應對MPA考核。現行的MPA考核體系中,有一項是關於資本充足率的,考察的是商業銀行實際資本充足率(C)和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C*)之間的差額,其中C*跟銀行的廣義信貸增速正相關(具體見《一季度MPA考核壓力真的不大嗎?——華創債券專題2017-3-28》)。因此,銀行為了滿足資本充足率考核的要求,可以選擇提高實際資本充足率,或者壓低廣義信貸增速,降低C*。銀行通過發行可轉債轉股,提高資本充足率,從而可以減輕廣義信貸增速考核的壓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銀行轉債轉股一般需要的時間較長,除非遇到大牛市,所以短期對於應對MPA考核幫助不大,但我們知道MPA考核也並非短期的,未來將一直進行下去,且不排除趨嚴,銀行未雨綢繆,減少未來壓力。


為何銀行發行可轉債,而不是通過定增,發行優先股等方式呢?這主要是相對其它,發行可轉債存在一定的優勢。首先,相對於定增,發行可轉債不受18個月間隔期的限制,且投資者人數也沒有限制,而定增限制投資者數量在10人;初始轉股價也比定增發行價更高。其次,相對與發行優先股,期限短、流動性好,而且優先股只能補充其他一級資本,不能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最後,即使不轉股,通過可轉債融資的成本也很低。

目前資本充足率在12%以下的銀行還有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等,不排除未來還有銀行公佈轉債發行預案,轉債的潛在供給將加大,必然對整個轉債市場帶來影響。


可以將現在跟10-11年工行、中行等大盤轉債上市時進行對比。2010年一季度,中行、工行公佈轉債發行預案,並與10年下半年相繼發行,轉債市場規模快速增加至1000億,而在此期間中證轉債指數小幅震盪,直到11年二季度跟隨股市下跌出現較大幅度下行;平均溢價率在擴容前期上行,之後有所壓縮,震盪下行,整體上看,影響並不大。就目前來說,轉債平均溢價率已經下降至2010年以來的平均水平,股市表現也相對較好,而且市場潛在的需求也較大,承接能力較強,因此未來供給的增加帶來的衝擊整體有限,當然在供給尚未釋放之前,轉債市場整體也難有好的表現,需選擇個券機會。


轉債策略:股市方面,上週受次新股和一帶一路板塊的回調,大盤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週末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市場也在大推相關概念股票,短期受此影響,或帶動大盤有所反彈。轉債方面,雖然目前沒有新的轉債獲批,但轉債預案卻在不斷增加,包括一些大的銀行轉債,潛在供給不斷上升,對轉債估值的壓力依然存在,另外週三光大轉債將上市,可關注上市後的表現對整體轉債的影響。綜合來看,轉債整體上難有大的機會,繼續選擇個券機會,具體到個券上,推薦三一轉債、廣汽轉債、歌爾轉債和順昌轉債。


新股


上週受次新股板塊連續下跌影響,開板新股個數較多,一共有12只新掛開板,其中1月第三批一隻(大千生態,上市較遲),2月第一批3只(3月6號上市),2月第二批5只(3月10-15號上市),2月第三批也有3只(3月17號上市)。目前來看,2月第一批共有6只新股開板,平均漲幅在473%,2月第二批共7只新股開板,平均漲幅在287%,2月第三批共3只開板,平均漲幅僅214%。


整體來看,次新板塊以及大盤表現不佳,對新股開板漲幅存在明顯的影響,但我們認為不必過於悲觀,一方面次新股板塊經過上週的深度回調後,繼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短期有望止跌企穩;另一方面,受雄安新區相關概念影響,短期大盤也有望反彈。我們依舊按照小票300%的平均漲幅,大票100%的平均漲幅也預估全年打新收益。


3月第二批的調整A類中籤率在萬分之0.78,較3月第一批小幅回升,調整B類平均中籤率在萬分之0.69,調整C類平均中籤率萬分之0.18。中籤金額方面,A、B、C類分別為2.48萬、2.19萬以及0.62萬,主要是本批都是小票,沒有相對較大的票。


另外,目前滬市和深市的入圍對象家數均接近5000個,但還有見到有投行上調底倉市值,同時6000萬市值的滬市和深市A類個數也基本達到5000萬時的水平,中籤率的回升,主要還是調高了A類的配售比例,3月第二批A類的平均配售比例在55.4%,其中有兩隻A類配售比例超過60%(以B類15%作為起點),不排除後期有更多的A類配售比例調高。

一、轉債市場展望: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

(一)二級市場回顧: 多數轉債下跌,成交量下降

上週前四個交易日,兩市指數連續下跌,週五小幅收漲,上證指數全周下跌1.44%,成交量較前一週小幅縮量,滬深300指數下跌0.96%,創業板大跌2.94%。板塊上,此前強勢的次新和一帶一路板塊出現明顯的調整。行業上,銀行護盤,周漲1.0%,其餘行業均有所下跌。

轉債方面,中證轉債指數下跌0.79%,全周成交量為17.2億,較前一週減少10億,其中歌爾轉債成交量大幅減少5.2億,白雲轉債成交量下降2.3億,而廣汽轉債成交量增加3億。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正股表現上,除了上海電氣停牌外,23只正股中6只上漲,17只下跌,其中江南水務(+1.5%),廈門國貿(+1.3%),中國太保(+1.3%)領漲;下跌個股方面,天汽模(-9.2%)、九洲通(-5.6%)、三一重工(-5.4%)。

轉債方面,僅3只上漲,其中14寶鋼EB(+0.97%),江南轉債(+0.65%),國貿轉債(+0.1%);下跌個券中,氣模轉債(-4.27%),順昌轉債(-3.87%),三一轉債(-1.86%)領跌。

估值方面,上週24只轉債的平均轉股溢價率在32.32%,較前一週上升1.05個百分點,當市場出現下跌時,轉債的跌幅要明顯小於正股,其中氣模轉債、九洲轉債、洪濤轉債溢價率上升幅度均在5個百分點以上。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二)一級市場: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

3月28日晚間,駱駝轉債公佈發行結果,原股東優先配售了5.56億,佔發行總量的77.5%,網下申購有效戶數在2041戶,有效申購金額在996.87億,實際凍結資金99.7億,明顯低於此前市場的預期,可能跟申購時點資金面緊張以及市場不看好其上市定價有關,最終網下申購規模在1.58億,佔比為21.98%,中籤率為0.158%。

上週此前董事會預案的嘉奧環保、兄弟科技、東方財富和長江證券通過股東大會,同時上週新增7只可轉預案,包括500億的民生銀行,30億的常熟和無錫銀行,目前新增預發可轉債的公司每週都在增加,可轉債潛在發行規模已達到1600億左右,待發行的公募EB6只,總規模在145億。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除了此前剛發的300億光大轉債,目前還有已過會的100億寧波銀行轉債,股東大會通過的400億中信銀行轉債,以及民生、無錫、常熟、江陰銀行轉債預案,加起來總規模達到1380億。為何銀行紛紛公佈轉債預案,對整個轉債市場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銀行發行可轉債主要是為了轉股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高核心資本充足率。一方面,根據銀監會2012年頒佈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規定,非系統重要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到2018年最低要達到7.5%,而近年來隨著銀行業務的快速發展,壞賬的增加,銀行的核心資本在不斷被消耗,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斷下降,比如剛剛發行轉債的光大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自14年三季度以來不斷下降,16年底為8.21%,僅比18年底的要求高0.61個百分點,因此銀行有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需求。

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應對MPA考核。現行的MPA考核體系中,有一項是關於資本充足率的,考察的是商業銀行實際資本充足率(C)和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C*)之間的差額,其中C*跟銀行的廣義信貸增速正相關(具體見《一季度MPA考核壓力真的不大嗎?——華創債券專題2017-3-28》)。因此,銀行為了滿足資本充足率考核的要求,可以選擇提高實際資本充足率,或者壓低廣義信貸增速,降低C*。銀行通過發行可轉債轉股,提高資本充足率,從而可以減輕廣義信貸增速考核的壓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銀行轉債轉股一般需要的時間較長,除非遇到大牛市,所以短期對於應對MPA考核幫助不大,但我們知道MPA考核也並非短期的,未來將一直進行下去,且不排除趨嚴,銀行未雨綢繆,減少未來壓力。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既然提到銀行通過發行可轉債轉股補充資本的時間較長,為何銀行還有發行可轉債,而不是通過定增,發行優先股等方式呢?這主要是相對其它,發行可轉債還存在一定的優勢。首先,相對於定增,發行可轉債不受18個月間隔期的限制,且投資者人數也沒有限制,而定增限制投資者數量在10人;初始轉股價也比定增發行價更高。其次,相對與發行優先股,期限短、流動性好,而且優先股只能補充其他一級資本,不能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最後,即使不轉股,通過可轉債融資的成本也很低。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通過上述分析,結合對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觀察,資本充足率在12%以下的銀行有浦發銀行、平安銀行、江蘇銀行、北京銀行等,不排除未來還有銀行公佈轉債發行預案,那麼隨著預案的增多,轉債的潛在供給將加大,必然對整個轉債市場帶來影響。

為此,我們可以將現在跟10-11年工行、中行等大盤轉債上市時進行對比。2010年一季度,中行、工行公佈轉債發行預案,並與10年下半年相繼發行,轉債市場規模快速增加至1000億,而在此期間中證轉債指數小幅震盪,直到11年二季度跟隨股市下跌出現較大幅度下行;平均溢價率在擴容前期上行,之後有所壓縮,震盪下行,整體上看,影響並不大。就目前來說,轉債平均溢價率已經下降至2010年以來的平均水平,股市表現也相對較好,而且市場潛在的需求也較大,承接能力較強,因此未來供給的增加帶來的衝擊整體有限,當然在供給尚未釋放之前,轉債市場整體也難有好的表現,需選擇個券機會。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三)個券公告: 多家公司公佈年報,天汽模終止收購復牌

通過對上週個券公告進行整理,其中重要的信息有: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四)條款情況: 繼續看好歌爾強贖機會

此前一週,由於正股上漲帶動,歌爾和白雲轉股價值紛紛站130元,正股價格觸及贖回觸發價,如果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十五個交易日收盤價不低於此價格,將觸發贖回條款,但上週受大盤表現不佳影響,正股和轉債均有所回落,歌爾和白雲正股價格分別下跌1.4%和2.9%,連續5個交易日均未觸及贖回觸發價。

目前來看,我們依然看好歌爾轉債的強贖機會,無論是從基本面方面,公司一季度業績有望提速,蘋果產業鏈短期無法證偽,還是正股觸及贖回觸發價後,公司更有動力早日促轉股,維持正股價格,對轉債價格也有支撐,不過也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後期大盤好轉,正股價格持續反彈,重新達到贖回觸發價以上,在臨近觸發贖回條款時,需提前賣出或轉股。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五)轉債策略: 選擇個券機會

股市方面,上週受次新股和一帶一路板塊的回調,大盤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週末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市場也在大推相關概念股票,短期受此影響,或帶動大盤有所反彈。轉債方面,雖然目前沒有新的轉債獲批,但轉債預案卻在不斷增加,包括一些大的銀行轉債,潛在供給不斷上升,對轉債估值的壓力依然存在,另外週三光大轉債將上市,可關注上市後的表現對整體轉債的影響。綜合來看,轉債整體上難有大的機會,繼續選擇個券機會,具體到個券上,繼續推薦三一轉債、廣汽轉債、歌爾轉債和順昌轉債。

二、新股市場展望: 新股漲幅不必過於悲觀

(一)發行節奏穩定,連續6周發行10只

上週發審節奏稍有提速,共上會15只,週一通過5只新股申請,未通過1只,週二通過8只,未通過1只,共通過13只,較前一週增加3只,其中主板4家,創業板8家,中小板1家。

上週五證監會公告了3月第五批新股批文,也是17年第11批,共10家企業,發行規模不超過59億,其中7家網下發行,3家直接定價發行,近期6批均在10只,發行節奏穩定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本次公告的10只新股中,主板有4只,中小板3只,創業板3只,具體地:

主板:世運電路、新日股份、新經典、格爾軟件。

中小板:海南鈞達、周大生、傳藝科技。

創業板:友訊達、三超新材、透景生命。

直接定價發行的是格爾軟件、三超新材、透景生命。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二)受次新板塊影響,新股開板漲幅下降,但不必過於悲觀

上週受次新股板塊連續下跌影響,開板新股個數較多,一共有12只新掛開板,其中1月第三批一隻(大千生態,上市較遲),2月第一批3只(3月6號上市),2月第二批5只(3月10-15號上市),2月第三批也有3只(3月17號上市)。目前來看,2月第一批共有6只新股開板,平均漲幅在473%,2月第二批共7只新股開板,平均漲幅在287%,2月第三批共3只開板,平均漲幅僅214%。

整體來看,次新板塊以及大盤表現不佳,對新股開板漲幅存在明顯的影響,但我們認為不必過於悲觀,一方面次新股板塊經過上週的深度回調後,繼續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短期有望止跌企穩;另一方面,受雄安新區相關概念影響,短期大盤也有望反彈。我們依舊按照小票300%的平均漲幅,大票100%的平均漲幅也預估全年打新收益。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三)A類配售比例提高,中籤率小幅回升

根據最新一批數據顯示,3月第二批的調整A類中籤率在萬分之0.78,較3月第一批小幅回升,調整B類平均中籤率在萬分之0.69,調整C類平均中籤率萬分之0.18。中籤金額方面,A、B、C類分別為2.48萬、2.19萬以及0.62萬,主要是本批都是小票,沒有相對較大的票。

另外,目前滬市和深市的入圍對象家數均接近5000個,但還有見到有投行上調底倉市值,同時6000萬市值的滬市和深市A類個數也基本達到5000萬時的水平,中籤率的回升,主要還是調高了A類的配售比例,3月第二批A類的平均配售比例在55.4%,其中有兩隻A類配售比例超過60%(以B類15%作為起點),不排除後期有更多的A類比例調高。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三、國債期貨市場展望: 不可過於樂觀,建議繼續做陡曲線

(一)市場回顧: 10年主力合約下跌,持倉量明顯下降

上週受MPA考核影響,國債期貨連續幾個交易日下跌,其中10年主力合約全周下跌0.47元至96.84,元,5年主力合約下跌0.02元至99.24元,5年合約表現明顯好於10年合約。現券方面,10年國債收益率上行3bp至3.28%,而5年國債收益率下行2bp至3.08%。

成交量方面,TF17606成交量較前一週有所下降,10年主力合約T1706成交量則小幅上升;持倉量方面,TF1706成交量較前一週增倉754手,而T1706持倉量較前一週大幅下降3092手,從前二十大持倉看,減倉的多數為多頭,不排除前期獲利較多,開始獲利了結。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二)期貨套利策略:做多基差,做陡曲線

基差交易方面,在前一週的週報中,我們提到隨著此前國債期貨相對現貨的超漲,期貨的貼水幅度已經大幅收窄,基差也明顯下降,我們認為一方面由於期貨貼水幅度已經修復,後期繼續超漲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債市面臨的風險依然存在,後期仍存在調整的風險,一旦面臨再次調整,期貨有望再次超跌,因此基差再次擴大的風險明顯大於繼續下降,建議投資者買入現貨、賣出期貨等待基差擴大套利。從上週實際的表現來看,期貨跌幅確實大於現貨,T1706合約活躍可交割券基差走擴,比如160023基差從0.63擴大至0.78。對於後期,雖然一季度已經跨過,但仍不可過於樂觀,債市仍面臨調整壓力,建議繼續做多基差。

跨品種套利方面,上週伴隨著5年國債利率的下行,10年國債利率的上行,10年-5年利差從15bp擴大至21bp,曲線變陡,對應TF1706-T1706價差從1.97擴大至2.36,目前我們認為收益率曲線依舊過於平坦,存在一定的風險,未來仍有望變陡,繼續建議投資者做陡曲線,即做多5年合約、做空10年合約。

為何銀行轉債預案相繼來襲,影響幾何—華創債券類固收週報2017-04-04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