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木材:一個加密貨幣的經濟學寓言

觀點 長鋏 2018-07-24

如果您再也不想聽到非對稱加密、橢圓曲線函數、哈希之類的賣弄詞彙,那麼,請讓我為您講述一個太平洋海島的故事。

在遠離大陸的大平洋深處,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島,島上植被並不豐茂,不足以滿足全島居民的燒柴與建築所需,小島的海岸也並不堅固,被洋流所侵蝕沖刷,海岸線不斷後退。

在每次大風暴後,總是有些漂流木材留在海岸上。因此,每次大風暴之後,島民們便競相奔到海岸去撿木材。自古以來,島民們遵守一種“先到者得”的習俗,即最先到達海岸者可以任意撿漂流木材,然後把撿到的木材堆積在海岸邊的高處,並在木材堆上壓放兩塊石頭,以表示這是他的所有物。別的島民會尊重他的這種事實上的產權。

據說,在這個小島中,沒有人知道這種“先到者得”的規矩是什麼時候形成的,以及如何形成的。但每個島民都遵守這種習俗,並且遵守得那麼自然,那麼有序,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勁。這一習俗的唯一後果就是,小島居民再也沒有睡過好覺了,在海面上第一絲晨曦升起之前,早早有人蹲守在海岸上,等候著洋流帶來的福利:木材。有的人甚至是前一天傍晚就直接睡在這兒了。

顯然,這種結果是納什均衡,但是,這種自發的秩序安排並不是一種帕累托最優的選擇。小島居民可不知道什麼是帕累托最優,他們只知道早起的鳥兒有柴燒,這是悠久且奏效的古訓。直到大航海時代的某天,一艘探險船途徑此島,船上一個睿智的學者發現了這種競相趕到海邊撿漂流木行為的不經濟,他認為,從福利經濟學角度看,這種“努力競爭支付”是一種“額外淨損失”(deadweight loss)。

他對小島首領說,只需對“先到者得”的約定作一個小小的修改,即可讓小島所有居民都睡上好覺。他的建議是,讓所有居民都參與到護島石堤的建設,小島居民完成多少護島石堤的工作量(土方),可以取走相等體積的漂流木材。

這真是一個天才的創意!自此以後,小島的岸堤修得越來越堅固,漂流木材也被高效的分配,最重要的是,大家終於可以睡上好覺了。

那位學者離去之後,陸續有更多文明世界的先知來到這兒,販賣著 POS、DPOS 之類的費解詞彙,企圖把這個小島變成加密貨幣的實驗田。

一位信奉環保主義的先知認為,離海岸最近的島民理應獲得最多漂流木材,離海岸越遠,分得漂流木材就越少,島民所需投入加固海岸的工作量正比於他擁有的木材。

懷疑者認為,這種分配將導致智豬博弈困境,在現代經濟學語言中,又稱公共物品私人供給問題,即帕累托最優的加固海岸工作量供給大於納什均衡的工作量供給,且兩者的差距隨著小島居民人口的增加而擴大。在納什均衡情形下,將出現工作量供給不足的情況。

而這位先知爭辯說,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基於他的哲學,擁有漂流木材最多的那部分人住得離海岸更近,也更有義務保護海岸的安全。那麼,就把加固海岸的重擔託付在他們身上好了。至於那些遠離海岸的居民願不願投入加固海岸的工程,由他們去吧。加固海岸供給不足的程度與效用函數的特徵有關,如果效用函數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供給不足的程度會隨漂流木材分配的差距擴大而減弱。

另一位深得智能設計理論真傳的 19 歲天才則不以為然,他嘲諷基於環保設計的方案,讓那些遠離海岸的居民投入加固工程的工作量少得可憐,而基於加固海岸工作量分配漂流木材的方案,又讓那些不夠強壯的居民無法參與海岸加固工程,他們同樣也無法分得漂流木材。

按照他設計的方案,每個島民可以將其投票權授予一名代表。獲票數最多的前 100 位代表按既定時間表輪流加固海岸。所有的島民將收到一段時間內的 10% 漂流木材作為報酬。這套方案是如此複雜,又不失精巧,甚至可計算一切可計算的問題,完備得就像嬰兒,雖然嬌嫩,卻是上帝設計的產物,無可挑剔。

偉大的生物學家弗朗索瓦•雅各布卻批評了這套方案,他認為完美的系統不是源自設計,而是出於進化。授權證明機制從系統裡剔除了選擇權,島民從一開始就被區分為遠離海岸的、近距離海岸的,選民始終是選民,候選人始終是候選人。他認為,即使在子宮裡,大自然也知道如何選擇:大約有 1/2 的胚胎會自發性流產,這比按藍圖設計的完美嬰兒要自然得多。

大自然比人類更瞭解可選擇性,當然也比 19 歲亞里士多德更瞭解。

如果您閱讀這個故事感到費解,以下書籍或可提供幫助。
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獲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