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島戰役背後還藏有一段黑色歷史,日軍魔鬼行徑令美軍膽寒

很多人都知道瓜島戰役的慘烈,放到整個人類戰爭史上也非常罕見。不過戰爭初期,瓜島在日本人眼中的戰略地位並不起眼。甚至當日軍攻下重要的戰略要塞拉包爾後,都不知道這個日語讀音跟“餓島”很像的小島究竟在什麼地方。其實,瓜島的確是一座人跡罕至的小島,甚至美軍在進攻瓜島時,還需要靠一些老式地圖做指引。

瓜島戰役背後還藏有一段黑色歷史,日軍魔鬼行徑令美軍膽寒

珍珠港事件後,日軍高層對襲擊的效果非常滿意。他們估計至少在1943年以前,美軍都沒有可以直接跟聯合艦隊抵抗的能力。然而美國的回覆速度令人詫異,在麥克阿瑟將軍發明的“跳島戰術”的指揮下,美軍將戰線一路向西推進,很快兵鋒就逼近新幾內亞海域。此時日軍主力分佈在亞洲戰場上,很大一部分被我們中國牽制著。另外,日軍高層早就想攻下資源豐富的澳大利亞,然而兵力有限,日軍也只能時不時發動轟炸,不能直接拿下。

1942年中,日軍意識到戰局開始扭轉,美軍也具備了反攻的實力,因此,大本營決定在新幾內亞構建一道牢固的防線,一來可以切斷澳大利亞和外界的聯繫,二來可以抵抗美軍的進攻,可謂是一石二鳥。不過這條防線還在修建時,美軍就已經發動了進攻。1942年7月31日,美軍艦隊趁著天氣惡劣,能見度不高,從斐濟的軍事基地出發。由於計劃保密度高,日軍根本沒有做好準備。巧的是,美軍的目標正是瓜島,此時,日軍在瓜島上的軍用機場才修了一半。

瓜島戰役背後還藏有一段黑色歷史,日軍魔鬼行徑令美軍膽寒

8月7日,美軍對瓜島發起進攻,很快就佔領全島。日軍分散進入叢林,一面零星地發起反擊,一面向大本營求援。裕仁得知瓜島被佔領後非常驚訝,東條英機也表現得異常震怒,連忙命令山本五十六組織反攻。負責制定反擊計劃的人名叫辻政信,此人主張“輕裝上陣”,即只攜帶輕武器和少量口糧進行戰鬥,這樣可以實現快速突擊,快速支援。辻政信的這一套戰法在馬來亞地區大放異彩,然而美軍可不是英軍,也不是東南亞那些小國軍隊可比的。

1942年8月9日,日海軍三川軍一中將藉著夜色,偷偷逼近瓜島,試圖襲擊美軍的補給艦隊。雖然日軍取得一定戰果,擊沉澳大利亞海軍“堪培拉”號巡洋艦和美軍“文森斯”號巡洋艦,但美軍仍抵抗住日軍進攻,給瓜島駐軍運送了大量物資。9月10日,日軍援兵抵達瓜島。辻政信本計劃速戰速決,他在發兵前還公然宣稱,美軍的作戰意志比不上中國軍人,更沒法跟日軍士兵相比。在他的安排下,日軍士兵放棄了重武器,攜帶的口糧也只能支持一小段時間。因而,在面對補給充足、火力強勁的美軍時,日軍顯得毫無辦法。進過幾天的作戰,日軍傷亡多達1200人,美軍才不過傷亡40人。

瓜島戰役背後還藏有一段黑色歷史,日軍魔鬼行徑令美軍膽寒

10月13日,日軍再次集結大量兵力對美軍進行總攻,這一仗打得相當慘烈,但裝備上的優勢令美軍贏得勝利。日軍傷亡慘重,重武器幾乎盡數損毀。剩下的日軍開始絕望,此時,他們又面臨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糧食開始告急。眼看日軍就要喪失戰鬥力,美軍認為勝利只是時間問題。然而他們沒有想到,飢餓將日軍逼成了魔鬼,而接下來的日子,簡直成了美軍的噩夢。日軍挑選精壯士兵,將為數不多的口糧分配給他們,命令他們吃飽後在夜間向美軍營地發動襲擊。睡夢中的美軍士兵只聽見四面八方都是日本人的喊聲,他們睜開眼就看到日本兵拿著刺刀衝來,根本就來不及反擊。

慌亂之中,很多美軍士兵對著黑暗處放槍,有的人還亂扔手雷,結果誤傷了不少自己人。對於日軍這種戰法,美軍根本無計可施,甚至在清掃戰場時,美軍只能朝著地上的日軍士兵屍體開槍,以宣洩心中的憤怒。雖然自殺式衝鋒讓美國人蒙受了巨大損失,但糧食的告罄還是讓日軍很快就支撐不下去了。日軍開始尋找一切可以果腹的東西,更多的人因為飢餓開始喪失作戰能力。餓死的日軍士兵倒在叢林中,屍體很快就腐爛。有的人臨死前還張大嘴巴,希望讓蒼蠅和蛆蟲爬到嘴裡,以此果腹。

瓜島戰役背後還藏有一段黑色歷史,日軍魔鬼行徑令美軍膽寒

後來美軍在清掃戰場時,經常看到日軍的工事中到處都是死屍,表情猙獰。大量美軍士兵沒有被戰火嚇倒,反而在目睹這些慘狀後因驚嚇而患上了精神疾病,不得不接受心理治療。這場戰役,日軍幾乎全軍覆沒,而美軍也付出了約5800人的代價。經歷過那場慘烈戰役的美軍士兵在回憶時,總是將日軍士兵描述為“惡魔”,稱當年的瓜島簡直與“人間地獄”無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