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父女之間的戰爭——《狗鎮》

狗鎮 民主 蘋果 寧靜 任麗 2017-05-19

一場父女之間的戰爭——《狗鎮》

《狗鎮》,故事發生在一個偏遠閉塞的小鎮——Dogvillage。狗鎮固然有著一條狗,並且這成為影片最後衝突的倖存者,狗還是苟且、還有似狗一般活著的隱喻。

影片以舞臺劇的表現手法呈現,但演員的語言又採用的是電影的對白,人物的內心世界大多使用的旁白,有種隱而不發的感覺。

電影說的是發生在一個小鎮的故事,但實際上卻是一場父女之間的戰爭。那個小鎮曾經發生的事情都成為了過眼雲煙,成為了背景。

一個逃離者格蕾斯的闖入,打破了小鎮的寧靜。一個異類進入一個群體,要麼被群體毀滅、同化、吞噬,要麼有強大的力量去改變,但最終的結果仍然是走向融合。

格蕾絲的命運似乎掌握在了小鎮居民手裡。小鎮偽作家湯姆提議給格蕾絲兩個星期的時間讓大家決定她的去留。

格蕾絲想用自己的善良去感染小鎮的每一個人。她好像懷著某種使命,既是在尋找自我的確定感與價值感,又扮演著拯救者的角色,試圖改變著小鎮平淡、單調、乏味而毫無意義的生活。

起初,人們對於格蕾絲提供的幫助是非常抗拒的。他們不習慣於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對於別人對自己生活的闖入保持了高度的警覺。

格蕾絲的美麗、溫柔似乎打破了人們心中的芥蒂,人們開始慢慢接受她。小鎮通過民主的方式——投票來決定格蕾絲的去留。最終,全票通過,她留下來了。雖然,每個人想讓她留下來的理由各不相同,也懷著各自的目的。

格蕾絲似乎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小姐,她不善家務,纖弱的身子,手上光潔的皮膚,她高貴的氣質,都好像與粗重的工作格格不入。但她通過勞動獲得了大家的接納,甚至拿到了工錢,用攢下的工錢可以買下自己喜歡的小人偶,這讓她找到了自我價值感。

一場父女之間的戰爭——《狗鎮》

此時的小鎮似乎就是她心目中的烏托邦,這裡她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氣,過一種與過去完全不同的生活,可以幫助別人,她是有價值的,她也是自由的。

但這種幻像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通緝她的傳單貼進了小鎮。小鎮似乎被一種恐怖氣氛所籠罩。

在壓力狀態下,最容易暴露人的本性。人們不想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利益,他們在表面上做出了寬宏大量願意冒風險去挽留她,但骨子裡卻認為格蕾絲欠他們的。因為窩藏一個罪犯,會受到超我的懲罰,由此產生了內疚感。

這種感覺太難受,需要通過懲罰他人去釋放內疚,這個對象當然是格蕾絲了。他們開始增加她的工作量,減少她的工資。格蕾絲沒有怨言,她願意用真誠、用付出去打動他們。

有時候,貧窮和野蠻、冷漠、毫無同情心有種某種聯繫。外在的貧窮與內在生命的荒蕪似乎是一種呼應。而小鎮的居民所表現出來的善意,感覺更似浮萍,沒有根基。他們會隨波逐流,他們會在危及到自己一丁點利益時就立即變成了另一副嘴臉,甚至連偽裝都不需要。

當被通緝的風聲越來越緊時,小鎮的居民把自己承受的壓力以及緊張感轉向了對格蕾絲的落井下石。他們隨意的呵斥她,辱罵她,男人開始對她動手動腳,小孩開始陷害她,直到她被一個男人強姦。

當被那個男人強姦,卻被男人的妻子當眾羞辱她勾引,並把她積攢的小人偶一個個地摔在地上時,格蕾絲感覺是她自己被撕碎了,她的自我價值也在現實面前被碾的粉碎。

一場父女之間的戰爭——《狗鎮》

格蕾絲仍然沒有反抗,希望破滅、萬念俱灰後她選擇了逃離。她與湯姆策劃了逃跑的方案,湯姆偷了父親的10塊錢作為車資,並與運輸蘋果的司機達成了交易。

格蕾絲又一次被曾經幫助的人所傷害。這個司機從未把自己當作一個人來看,他會像個牲口一樣去找妓女。而格蕾絲並沒有嫌棄她,而是溫柔地給予他作人的尊嚴。而在逃亡的路上,這個被當作人的男人,還是做了畜生做的事情,他強姦了她,侵吞了車費,並把她重新送回了小鎮。

湯姆為了保全自己,謊稱是格蕾絲偷了父親的錢。這激起了眾怒。於是他們堂而皇之地給格蕾絲拴上了沉重的狗鏈。因為格蕾絲與他們始終都是不同的,侮辱她、打擊他、像對待畜生一樣對待她,才能把她拉低到與他們一樣的位置。

最終,她最信任人的男人,她愛的男人湯姆出賣了她。行到水窮處,似乎老天也睜眼去幫助這個姑娘了。湯姆曾經在救下格蕾絲的當晚,追捕格蕾的神祕男人曾經給了他一張名片,而最初湯姆告訴格蕾絲,他已經銷燬了這個聯繫方式。但他最終打了這個電話去通風報信。

這個來追捕的人其實是格蕾絲的父親。格蕾絲為了自由,不受父親的控制,逃離了家園。她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而活,她希望給偏僻的小鎮帶來文明,給貧瘠的土地上帶來豐盛,但最終命運把她重新送回到了最原初的地方。

經歷過如此多不公、屈辱的格蕾絲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善良優雅的女孩了,她成為了她自己,雖然為此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父親與她終於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對話了。她說,如果我現在要擁有權力,我馬上可以擁有嗎?因為她已經具備了擁有權力的能力,也有能力去承擔責任了。

她開始了瘋狂的復仇。觀眾從電影一開始到接近終點的持續壓抑的情緒終於得到了釋放,那些曾經傷害過她的人,都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格蕾絲把整個小鎮給滅了,唯獨剩下了那條狗。當大火將小鎮燃成灰燼時,或許只有這條狗可以見證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

這是一個女兒與父親的戰爭,為了追求自我而逃離父親的“魔掌”,但其實一直還在他的控制之中。父親一次次的通緝的通告,一次次的緊逼,只是讓女兒的處境更加危險。女兒似乎仍然處在父親織就的一張網裡。

這似乎是青春期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互動模式。孩子想要獨立,父母越控制,孩子越逆反。而從格蕾絲的故事中,我們看到,成長所付出的代價如此之大。假如父母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賦予孩子一定的權力,孩子或許勿需付出那麼大的代價。

當格蕾絲真正有能力從父親手上接過權力,並且做出決定時,她就邁向了與父親的真正意義上的分離。而她人格的寬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父親是一個象徵,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理想化的父親,當我們可以去挑戰父親,理想化破滅後,我們才可能去尋找到現實生活中的戀人。如果我們始終被理想化的父親所包裹,我們其實從未知道自己想要的真正是什麼,那麼,也就永遠在尋覓理想化的伴侶中艱難前行。

作者:任麗,原創作者,書評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壹心理專欄作者,《中國新聞週刊》特約撰稿人,EAP培訓師,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擅長領域:情感、個人成長、青少年心理、人際關係等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