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1654年5月8日:馬德堡半球實驗在德國馬德堡進行。

1884年5月8日:《點石齋畫報》在上海創刊,是近代中國最早、影響最大的一份新聞畫報,共出44部528冊。根據上海英文報紙《字林西報》1890年的報道,《點石齋畫報》畫師朱儒賢繪製“氣球破敵”圖——“各國苟製造此球為行營之用,水陸之兵可以廢;況配大炮於球中,居高擊下,凡鐵橋、輪艦、炮臺、火藥庫、電報局及水陸兵弁,皆不可恃。此氣球之善於摧敵也。”

1939年5月11日:《黃河大合唱》首次演唱。

1986年5月9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百名歌星演唱會上,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崔健首次演唱了《一無所有》,這首歌后來在年輕人中風靡一時,成為中國搖滾樂的開山之作,崔健也被譽為中國搖滾第一人。

1997年5月11日:美國IBM公司開發的深藍超級計算機擊敗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加里·基莫維奇·卡斯帕羅夫。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在中國境內有人居住的地區震級最大、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的一次地震。

出生者

1820年5月12日:弗羅倫斯·南丁格爾,英國護士(逝於1910年)

現代護理事業的開創者。

1828年5 月8 日:瓊·亨利·杜南,瑞士人,紅十字會創會者,1901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逝於1910年)

1856年5月6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心理學家(逝於1939年)

哥斯拉橫空出世,人類潛意識通往何方 |一週文化史

弗洛伊德與他心愛的鬆獅在維也納的辦公室中。 (資料圖/圖)

精神分析學派的創立者,他與同代、後世學者對潛意識的研究不僅推動了醫學(尤其是心理學)的發展,還深刻影響了20世紀西方的思想、文化領域。

1868年5月6日:加斯東·勒魯,法國作家,《劇院魅影》的作者(逝於1927年)

哥斯拉橫空出世,人類潛意識通往何方 |一週文化史

電影《歌劇魅影》(2004)劇照 (資料圖/圖)

《劇院魅影》是世界懸疑小說中的經典,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和音樂劇,其中最知名的版本是韋伯於1986年改編的音樂劇《劇院魅影》。

1893年5月8日:顧頡剛,歷史學家(逝於1980年)

1904年5月6日:哈里·馬丁鬆,瑞典作家、詩人。1974年與艾溫德·約翰松共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逝於1978年)

1915年5月6日:奧遜·威爾斯,美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逝於1985年)

1961年5月6日:喬治·克魯尼,美國演員,導演,編劇

1833年5月7日: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德國古典主義作曲家(逝於1897年)

1840年5月7日: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羅斯作曲家(逝於1893年)

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印度詩人(逝於1941年)

1867年5月7日:萊蒙特,波蘭小說家,192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逝於1925年)

1899年5月10日:張大千,畫家(逝於1983年)

哥斯拉橫空出世,人類潛意識通往何方 |一週文化史

張大千在敦煌。 (資料圖/圖)

1941年,張大千抵達敦煌,此後在敦煌待了兩年七個月,共臨摹敦煌壁畫276幅,並完成了中國第一本關於敦煌藝術的學術著作《敦煌石室記》。1942年,傅斯年、李濟在給於右任的信函中痛陳:“張大千先生欲遍摹各朝代人之手跡,故先繪最上一層,繪後將其剝去,然後又繪再下一層,漸繪漸剝,冀得各代之畫法。馮、鄭二君認為張先生此舉,對於古物之保存方法,未能計及。蓋壁畫剝去一層,即毀壞一層,對於張先生個人在藝術上之進展甚大,而對於整個之文化,則為一種無法補償之損失,盼教育部及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從速去電制止。”

1904年5月11日:達利,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1989年逝世)

哥斯拉橫空出世,人類潛意識通往何方 |一週文化史

達利《記憶的永恆》(1937) (資料圖/圖)

1920年代末,達利接觸到弗洛伊德的性愛昇華理論以及對潛意識的相關研究。在巴黎受到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和作家的影響,達利以編劇身份與法國導演路易斯·布紐爾合作了經典短片《一條安達魯狗》。

達利探索出一種描繪自己夢境/幻覺的方法,最終成為今天大眾所熟知的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

1907年5月12日:凱瑟琳·赫本,美國演員(逝於2003年)

哥斯拉橫空出世,人類潛意識通往何方 |一週文化史

凱瑟琳·赫本 (資料圖/圖)

1998年,美國電影學會“AFI百年百大明星”評選中,凱瑟琳·赫本榮膺20世紀美國電影界最偉大的女演員。

1911年5月7日:本多豬四郎,日本導演,代表作系列電影《哥斯拉》(逝於1993年)

哥斯拉橫空出世,人類潛意識通往何方 |一週文化史

電影《哥斯拉》(1954)劇照 (資料圖/圖)

1954年第一部《哥斯拉》誕生。哥斯拉被設定為因在汙染海域遭輻射而變異成的身高50米的恐龍形怪獸。它的表皮經改造如鱷魚皮般粗糙,使人聯想到核武器給人類造成的生理創傷。二戰前,本多豬四郎的搭檔、日本導演圓谷英二在看了美國電影《金剛》後,就想塑造一個超越人類認知並襲擊人類的巨大生物。二戰後,這種願望更加迫切。

1956年,《哥斯拉》成為首部在全美上映的日本電影,在紐約創造了長達47 周的上映紀錄。

最初,哥斯拉以邪惡怪獸的形象出現,由於電影大獲成功,這個IP被拍成系列電影,哥斯拉的“人設”也在不斷變化。1964年的《三大怪獸 地球最大決戰》,哥斯拉第一次為了保護地球(人類)而挺身對抗反派怪獸。1960年代末,由於家用電視機在日本的普及對電影票房造成了不小的衝擊,為了吸引更多觀眾,《哥斯拉》系列轉型為兒童娛樂電影。在這些電影中,哥斯拉不僅與動漫角色奧特曼聯手對抗反派怪獸、保護人類,還開始賣萌搞笑。1984年,哥斯拉回歸破壞者形象,當年的這部《哥斯拉》也重拾電影誕生之初對核能等當代科技的反思。

1912年5月7 日:馬思聰,中國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逝於1987年)

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演奏家,1950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1967年經香港赴美國定居,從事作曲、教學工作。

1916年5月11日:卡米洛·何塞·塞拉,西班牙作家、詩人,198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逝於2002年)

1918年5月9日:邁克·華萊士,美國CBS訪談節目《60分鐘》主持人(逝於2012年)

他的訪談對象包括尼克松、卡斯特羅、阿拉法特、普京、霍梅尼、卡扎菲、薩達姆等等。1986年,他在中南海紫光閣採訪鄧小平。

1926年5月8日:大衛·艾登堡,英國博物學家、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

參與制作《藍色星球》《地球脈動》《冰凍星球》《植物私生活》《冷血生命》等經典紀錄片,其中超過30部豆瓣評分在9.0以上。他的紀錄片還被改編成央視經典欄目《動物世界》和《人與自然》。

1957年5月10日:席德·維瑟斯,英國朋克樂隊性手槍貝斯手(逝於1979年)

1975年,性手槍樂團在英國成立。當時的英國社會正面臨經濟危機和失業潮,性手槍的作品因極具批判性,引起了廣泛共鳴。三年裡,樂團的影響力席捲全球,儘管樂團於1978年解散,但卻是朋克音樂和朋克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名字之一。

席德是樂團的標誌性人物,他用反叛的一生詮釋了朋克文化的精神本質和美學標準。席德還發明瞭沿襲至今的Pogo,即觀眾伴隨著音樂蹦跳、身體互撞,與欣賞音樂的傳統方式大相徑庭。

1958年5月8日:三浦美紀,日本漫畫家,《櫻桃小丸子》作者(逝於2018年)

1959年5月7 日:翁美玲,演員(逝於1985年)

1961年5月10日:李力持,導演,編劇,《喜劇之王》《唐伯虎點秋香》《國產凌凌漆》等片導演

節日

5月8日:世界紅十字與紅新月日

1948年,經國際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同意,紅十字創始人亨利·杜南的生日被定為紅十字日,意在傳達紅十字運動的國際性以及紅十字人道工作超越種族、宗教及政治見解的精神。

5月12日:國際護士節

為紀念現代護理學科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於1912年設立。1854年至1856年英法聯軍與沙俄在克里米亞交戰中,英軍傷病員死亡率曾高達50%。南丁格爾率領護理人員在短短數月內把傷病員死亡率降至2.2%,被戰地士兵稱為“提燈女神”。南丁格爾諳熟數學,精通英、法、德、意四門語言,除古典文學外,還精於自然科學、歷史和哲學,擅長音樂與繪畫。

劉悠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