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率上揚已長達6個月 季考過後濟南部分銀行 理財收益仍未降

個人理財 投資 銀行業 理財 經濟導報 2017-04-18

◆經濟導報記者 王雅潔 濟南報道

銀行業在經歷了今年一季度的首次大考之後,一度持續緊張的市場流動性似乎也“鬆了口氣”。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上月底因季末考核,雙雙飆升的銀行間同業存單及銀行理財收益在本月均呈現回調態勢。

雖然業內專家預測接下來銀行理財收益持續上行可能性不大,但經濟導報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濟南銀行理財市場收益率仍處於近半年來的最高位,各機構不僅暫未下調預期收益,而且部分銀行還持續上調收益吸引客戶。

6個月的收益“回暖”路

“上個月行業普遍‘錢緊’,同業和個金理財收益都上去了。沒想到,季末考核過去了,我們行還在調高個金的理財收益率,一點也沒回落的跡象。”近日,一位濟南城商行個金業務負責人在與經濟導報記者聊天時,頗有興致地聊起了今年以來收益率一路走高的銀行理財。

“週日我們的一款特供理財產品收益率都到4.7%了。想想去年一度都破了4。”上述城商行個金業務負責人坦言,對於這半年來銀行理財收益的走勢,他自己也有點意外。

他回想,今年元旦前後是銀行理財收益第一次明顯上揚,預期年化收益在4.3%左右;春節前,銀行理財收益率一度漲至接近4.5%,這對於銀行來說,也是季節性資金需求量的正常漲幅;“本以為春節後,銀行理財收益會逐漸降溫回落。但沒料想會一路上揚至今。”這位負責人表示。

正如上述業內人士所言,在下行的普遍預期下,銀行理財收益的突然“回暖”著實令人始料未及。

經濟導報記者整理去年以來的統計數據發現,從去年9月份之後,銀行理財收益開啟了至今長達6個月的“回暖”上揚之路。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去年10月、11月兩個月的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3%;12月同類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99%,環比上升0.26個百分點。

繼續上漲“不容易”

其實,銀行理財突如其來的收益上揚,始終受制於資金面的鬆緊。

“2017年銀行理財產品一改‘一路下滑’趨勢反而節節走高,收益率出現大幅度上升,基本反映出貨幣資金的鬆緊度,也意味著資金面的緊張程度。”普益標準研究員陳麗君告訴經濟導報記者,尤其是3月,受市場流動性大幅收緊以及季末MPA考核影響,收益率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向上表現。

確實,今年一季末,由於央行首次將銀行表外理財納入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即MPA,也稱為“廣義信貸類考核”),對MPA考核感到“壓力山大”的大部分商業銀行,將緊張情緒不僅傳播到了銀行間同業存單,還傳染到民眾最為關心的銀行理財收益上面。

而對於下一步的收益走勢,包括上述銀行業從業人員及業內理財專家在內,對持續上揚並不報很大希望。

陳麗君就預測,“銀行3月末考核期已過,資金面偏緊情況有所緩解,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理財收益率或將保持平穩振盪甚至小幅下滑的趨勢,持續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事實上,按以往經驗,季末大考過後,銀行理財收益回落也屬正常。不過,經濟導報記者走訪濟南部分商業銀行發現,目前包括青島銀行等機構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水平仍處於近半年來的最高位,各機構不僅暫未下調預期收益,而且還持續調高。

“股市震盪、債市風險露頭、房地產限購等,縮窄了投資者的投資渠道,也使得理財顯得格外‘搶手’。”位於濟南市高新區的一家城商行理財經理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目前理財收益飄紅,但在資金面已顯寬鬆的當下,收益上揚態勢能否保持仍未可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